避免過度醫療──CT篩查須在高危人群中進行
◎ 陳海泉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 / 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組首席專家
看病時,稀里糊塗做了一堆檢查;體檢時,被一句「要做手術」嚇得心驚肉跳……諸如此類的過度醫療行為,全球都普遍存在,而今卻有愈演愈烈之勢。
日本醫療記者室井一辰在《100種過度醫療大公開》一書中,曆數了美國醫師協會公布的百種「過度醫療行為」:做無意義胸片、輕度頭外傷做CT、發熱做影像檢查、用抗生素治感冒、濫用前列腺癌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給未來壽命不足10年的人做癌症篩查等;英國皇家醫學院也曾發布報告,揭示多種過度醫療項目,如給晚期癌症患者化療、X線檢查背部疼痛、藥物流產、輸血治療缺鐵性貧血等;另有數據顯示,美國現行臨床實踐中,30%的檢查和治療是重複、不必要的。
我是做胸部腫瘤微創這一塊研究和臨床工作的,結合我的專業,我談談肺癌診療中最顯著的過度醫療行為——CT篩查。
首先,CT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查絕對是非常關鍵的,這一點絕對不容忽視。美國最新研究也認為,低劑量CT篩查是發現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比如說,以往,很大一部分肺癌患者診治初期便已是中晚期,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治療效果也往往是事半功倍。如今,如果早期肺癌,經過手術根治,完全有獲得治癒的機會。要想發現早期肺癌,正側位胸片由於所拍圖像疊加在同一層面,較小的病灶難以被準確捕捉,因此專家們更推薦低劑量螺旋CT作為早期肺癌的篩查檢查手段。有關肺癌篩查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告顯示: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約20.3%。臨床中,被診斷為0至I期的早期肺癌患者只需要通過胸腔鏡等微創手術方式,便能成功的徹底切除病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幾乎所有病人都能長期生存。相比那些中晚期患者,早期患者所獲的治療收益比是最大的。
但我這裡要特彆強調的是,CT篩查必須在高危人群中進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進行CT篩查絕不可行。因為再低劑量技術篩查手段都有害。而且,就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大部分肺癌患者都發現於高危人群里,比如有吸煙史,患癌家族史等人群,這些人,當然應該每年進行一次CT檢查。另外,若一個人每天吸入二手煙的時間超15分鐘,其患肺癌的幾率就與抽煙者一樣,建議吸二手煙超過20年的,也別忘了做篩查。
肺部腫瘤中還有一個容易過度醫療的問題,就是「肺部結節到底要不要動刀」?
「醫生,我肺部有小結節,麻煩您幫我手術切除吧,以免留有後患。」這是我在門診中經常聽到病人說的話。
隨著檢測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微小的結節在體檢中被發現。也不知從何時起,小結節已經成為肺部的一個不祥之物,更有人甚至認為小結節就必定是肺癌的前兆,於是,結節成為了心結。對此,我的觀點是,對於小結節的態度是要重視,但不能一概而論,以免陷入「一刀切」的誤區。
目前,低劑量螺旋CT可以發現最小3~4毫米的小結節,此時從影像形態上來看,不能精確分辨出結節的良惡性,按照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標準可以定期隨訪,不需要盲目手術切除。如果結節的直徑在0.5~1厘米,則需要請有經驗的醫生結合結節的大小、形態、位置、高危因素做出充分評估,並給予進一步的個體化處理。對於高度可疑的患者,可通過參加第二年篩查、隨訪複查、穿刺活檢、胸腔鏡或微創手術活檢等明確結節的良惡之辨。另外,對於小結節處在肺葉較靠近中央的位置,切不可對小結節採取一刀切的「肺葉切除術」。因為,摘除那些身處肺葉中間的小結節,在手術中需要切除整個肺葉,若術中病理證實是良性的,這將對患者的肺功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編輯 於 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