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100年大事記
1834年 8月21日,英國首任駐華商務總監督律勞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建議使用武力佔領香港島。 1839年 3月,林則徐被委任為欽差大臣到達廣州禁煙。6月,林則徐在虎門銷毀繳獲的鴉片。 1839年 9月至11月,鴉片戰爭揭開序幕。英軍與清軍先後進行了九龍山海戰、川鼻海戰和官涌之戰 1840年 6月,英軍發動鴉片戰爭,由香港出發北上侵犯廈門,攻陷定海並於7月底抵達白河口。 1841年 1月25日,英軍乘「硫磺」號戰艦在香港島西北部的大笪地登陸。26日,艦隊司令官伯麥率領海軍陸戰隊登陸,舉行升旗儀式,正式佔領該島。6月,英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 1842年 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 1843年 4月,英國頒布《英皇製造》與《皇室訓令》,規定設立港督,組織行政局、立法局。6月,英國任命第一任香港總督璞鼎查。 1844年 高等法院成立。 1856年 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進攻廣州城。 1858年 英法聯軍佔領廣州。 1860年 10月24日,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中英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部分(包括昂船洲在內)割讓給英國。 1862年 中央書院(現皇仁書院)開辦。 1864年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成立。 1872年 2月14日,華人慈善機構東華醫院落成啟用。 1878年 華人慈善機構保良局設立。 1880年 1月,華人伍廷芳,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他是首任華人議員。 1884年 10月,香港賽馬會成立。當時,華人不得做會員,只可以做來賓。 1887年 10月1日,香港西醫書院建立。 1888年 5月,山頂纜車正式使用。 1894年 5月至9月,香港大瘟疫,死亡2,547人。 1895年 2月21日,香港興中會舉行成立會。 1898年 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了沙頭角海至深圳灣最短距離直線以南、界限街以北廣大地區,附近大小島嶼235個以及大鵬灣、深圳灣水域,為期九十九年。 1899年 3月19日,中英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 1905年 10月16日,孫中山在香港的輪船上主持同盟會宣誓儀式。數日後,又舉行正式的加盟儀式,並選舉陳少白為香港分會會長。 1910年-1911年 九廣鐵路香港境內段與廣東境內段分別通車。 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1912年 3月11日,香港大學落成,舉行開幕典禮。 1922年 1月,香港海員大罷工爆發。 1925年 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 1926年 周壽臣被任命為行政局第一位華人非官守議員。 1938年 1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正式成立。 1938年 6月14日,保衛中國同盟在香港成立。 1939年 9月,英國對德宣戰,香港宣布進入戰時狀態。 1941年 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 1942年 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立。 1945年 8月,日本宣布投降。30日,英國皇家海軍特遣艦隊從日軍手中接收香港,香港光復。 1946年 5月1日,新華通訊社設立香港分社。 1946年 8月,港督楊慕琦提出了「楊慕琦計劃」,其核心內容是選舉產生權力有限的市議會,後未實施。 1948年 1月,九龍城事件。5日、6日兩天,香港警察強行拆毀九龍城內民房,並逮捕居民代表,引起中國政府強烈抗議。 1949年 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1年 香港的對外貿易額達到93億港元。香港對中國內地的輸出總額為16億多元,佔香港出口總額的36%。 1952年 朝鮮戰爭爆發後,英國政府實行對華禁運,使香港的轉口貿易受到沉重打擊。本年香港的對外貿易額下降到66億多港元。對中國內地的輸出也下降 1955年 8月,九龍深水埠興建李鄭屋村時,發現一座東漢古墓。 1956年 10月10日至16日,台灣特務在九龍組織和策動bao亂事件。 1959年 香港的工廠增加到4.541家,僱用人員17萬多人。在香港的出口貿易中,港產品的比重上升到69.6%,超過了轉口貨物的比重。這是香港實現工業化的標誌。 1960年 11月15日,香港政府代表與廣東省寶安縣代表簽訂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向香港供水50億加侖。 1962年 3月20日,每天有三趟快運列車由內地開往香港,供應鮮活冷凍食品。 1965年 1月,洋紫荊被選作香港市花。 1967年 3月至7月,在「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影響下,因警察價入新蒲崗塑膠廠的勞資糾紛引起流血事件,香港發生「反英抗暴」示威,遭港府鎮壓。 1972年 6月15日,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就中國政府至函通過決議,建議從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區的名單內刪去香港和澳門。11月8日,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批准該特委會的報告。 1979年 9月22日,地下鐵路首段正式通車。 1982年 9月23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應邀訪華。24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會見了撒切爾夫人。中英兩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問題舉行談判。 1983年 自7月起,中英兩國開始關於香港問題的第二階段會談。 1984年 12月19日,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署。 1985年 香港歷史上第一次選舉立法局議員,24位議員分別由功能組別及選舉團選舉產生。 1986年 10月,香港聯合交易所開幕,證券業邁向新紀元。 1987年 10月,因美國紐約股票市場股價暴跌,引起香港股市狂瀉。香港股市跌幅高達45%。 1990年 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3年 7月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95年 香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達到23,000美元,已超過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1996年 1月2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96年 11月15日,由400人組成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產生。在香港舉行第一次會議,推選董建華、楊鐵梁、吳光正為行政長官候選人。 1996年 12月11日,董建華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行政長官人選,12月16日,獲國務院任命。12月2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產生,共60名議員。 1997年 2月19日,鄧小平逝世。香港各界沉痛悼念,逾4萬人前往設於新華社香港分社靈堂弔唁。 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 1842年 香港「借」澳門黑沙灘馬場舉行第一次賽馬。 1844年 香港第一個馬場——跑馬地馬場開始建設。 1845年 在薄扶林舉辦香港本土第一場賽馬。 l846年 香港跑馬地馬場落成啟用。 1884年 負責組織賽馬活動的常設機構——香港賽馬會誕生。此前,都是每年臨時組織的賽馬會委員會主持賽事,成員大部分是駐港英國軍人。 1891年 香港開始正式舉辦賽馬博彩活動。 1900年 跑馬地馬場開設與公眾席分開的專用會員席。 1914年 香港賽馬會開始參與慈善事業。 1918年 發生跑馬地馬場火燒馬棚慘案。當場燒死600餘人。 1920年 —些華商、買辦發起組織華人賽馬會,並籌劃在香港島南部的香港仔地區買地,興建馬場,準備與洋人的香港賽馬會分庭抗禮;後因爆發省港大罷工而擱置。 1927年 港督金文泰示意香港賽馬會,向華人開啟大門,吸收華人入會。賽馬會開始象徵件地吸納華人加入馬會。第一批成為香港賽馬會的華人會員只有兩名一一何甘棠、容顯龍,均為當時著名的買辦。 l931年 賽馬會建立辦房制度,香港賽馬博彩走上正軌;同年港府制定《競博稅條例》、《競博稅規則》,以後多次修訂。「條例」和「規則」保證了香港賭馬、徵稅的規範化。 1941年 日本佔領當局把「香港賽馬會」改名為「香港競馬會」。 1942年 「香港競馬會」主辦日本佔領香港後的第一場賽馬,在馬場內全部改用中文;騎師也大部分改由華人擔任;日本人控制的報紙上大登賽馬的消息。定期介紹與賽馬有關情況的「馬經」,從此誕生。 1945年 日本戰敗投降以後,香港賽馬會恢復了對賽馬活動的組織,馬場內也恢復了英文使用,但中文未被取消,開始中英文並用。 1947年 香港賽馬會主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正規賽馬。 1950年 跑馬地馬場首座雙層的永久性樓式看台落成。 1951年 從英國引進的第一部計算機經過數月的安裝、調試,2月正式用於賽馬投注。 1957年 跑馬地馬場加建7層高的看台。 1959年 英國女皇給予香港賽馬「特殊待遇」,港賽馬會正式使用「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名號。 1959年 香港賽馬會成立專門的慈善基金組織。 1971年 香港賽馬由業餘賽馬轉變為職業賽馬。 1973年 香港賽馬增加夜場比賽;香港賽馬會經政府批准開設場外投注處。 1977年 香港賽馬會決定停止發行大馬票。 1978年 香港的第二個馬場——沙田馬場建成。 1986年 香港破獲龐大的「造馬」集團。 1993年 馬會撥款30億港元,創立了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專責慈善捐款的管理分配和運營。 1996年 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改名為香港賽馬會。 2002年 香港再次破獲涉嫌「造馬」、非法「外圍馬」集團。 1982年9月,鄧小平會見訪華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第一階段談判。
1983年7月,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第二階段談判。
1984年9月,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草簽。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1985年4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1985年7月,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12月,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宣告成立。
1990年4月,中國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1年9月,中英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
1992年10月,港督彭定康拋出違反中英聯合聲明、違反中英之間達成的協議、違反基本法的「政改方案」,遭到中方強烈反對。
1993年3月,中方宣布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將根據與基本法相銜接的原則「另起爐灶」。
1993年4月,中英關於香港1994-1996選舉安排的會議在北京舉行。
1993年7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
1994年5月,中國銀行在香港參與發行港圓鈔票。
1994年8月,中國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通過決議,港英最後一屆三級架構於1997年6月30日終止。
1994年12月,中英關於香港與內地大型基建協調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
199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結束工作。
1996年元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6年元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部隊組建完成。
1996年3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2次全體會議決定將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
1996年5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在珠海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原則設想。
1996年10月,香港特區籌委會第5次會議在北京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年11月,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的推選委員會成立。
1996年12月,董建華由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委會推選為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1996年12月,由李鵬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1次全會,任命董建華為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
1996年12月,由推選委員會選舉出60名議員組成臨時立法會。
1996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區駐軍法》。
1997年元月,范徐麗泰當選為臨時立法會主席。
1997年元月,董建華任命鍾士文等15人為行政會議成員。
1997年2月,成立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籌備慶祝回歸的各項民間活動。
1997年2月,國務院任命了由董建華提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的23名主要官員。
推薦閱讀:
※襟懷坦蕩謙和自製入世務實成大事:默讀《菜根譚》心得分享
※2015鐘錶大事盤點
※成大事者的十大特質!
※心窄了,小事都大了; 心寬了,大事就小了;
※學佛答問 — 往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