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運動猝死高發期 運動更應有「度」
很多人認為,經常運動的人特別是運動員有良好的體質,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實不然。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專家閆守扶教授說,「運動性猝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運動場上,還有一種是運動後6個小時甚至是24小時出現死亡。而 冬季,猝死的發病率約佔50%以上,遠遠高於其他三個季節。冬季天氣驟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於驟然升高、室內外溫差過大等,都極容易引發心源性猝死。
歐洲學者曾在2002年至2014年期間對2354名運動員(包括1435名男性和919名女性運動員)進行心腦血管健康調查,其平均年齡約為27.6歲。報告顯示:有171名運動員患有不同形式的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高達7.3%,這一結果使學者們感到吃驚。歐洲心血管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從1980年到2000年,全球範圍內猝死的運動員超過2000名,其中足球運動員猝死的比例佔總數的30%以上。
美國一家科研機構曾對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運動員進行了統計研究,在這158人中,有134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但僅有1人曾被確診患有心臟病,4人曾經查出存在這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說,在死亡降臨前,運動員一般無法知道自己身上隱藏著「殺手」。曾做客英國BBC《足球世界》節目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成員多利安·杜格摩爾博士說,心血管疾病更多的是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才會顯現出來。心臟功能分為休息和運動兩種情況,休息時各項指標是正常的,當劇烈運動時指數會升高並且變化無常。
運動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為心源性和腦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多見,約佔90%。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動脈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對於年輕運動員來說,最常見心臟病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運動性猝死的36%;其次為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佔17%-19%;而在年齡大於35歲的較年長運動員中,冠心病是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所佔比例高達73%-95%。由此可見,這些心臟疾病本身就存在,只是運動後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變的部位就開始出現問題,到了心臟再也無法承受時就會導致死亡。對運動員來說,青春期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時期,尤其是女運動員各項數據和指標變化非常快,容易發生青春期高血壓、心臟病等突發疾病。 對於猝死,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做出準確的預判,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面臨的危險幾率都是一樣的。南京體院運動健康科學系主任孫飈時說,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的訓練,都要講求一個「度」字,不要輕易超越上限。比如參加半程馬拉鬆起碼需要有半年的積累,參加全馬起碼需要一年以上訓練量,並不是說經過幾天的突擊訓練就能參加這樣的運動。很多在馬拉松比賽中猝死、受傷的選手,就是沒有經過系統、循序漸進的訓練。同時,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運動量。 如果最近身體很疲勞,最好減少劇烈運動,一旦感覺胸悶、缺氧、頭暈、背部放射性疼痛,應馬上停止運動併到醫院進行檢查。心臟病患者游泳時要選擇溫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館,千萬別冬泳,突然進入涼水裡易引起肢體血管和心臟血管痙攣,導致心動過速、喘不過氣來。運動時,要抱著娛樂的態度,不要和人比賽、競爭,逞一時之強。
推薦閱讀:
※婚外戀增加猝死概率!18個跡象看愛人是否出軌
※白領健康到底有多重要?原來我們都曾經離猝死那麼近
※為什麼猝死容易盯上「健康人」
※如何看待北京浩沙健身會員猝死?
※二胎媽媽月子中猝死 母親看她手機後將女婿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