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美文] 竹,氣節,中華文化

[美圖美文] 竹,氣節,中華文化

中國竹與中華氣節千百年來,中國人一向以竹為「清高自潔」的象徵。先賢們頌竹、畫竹、寫竹,把竹子譽為「寒歲三友」,彷彿竹子與國人的精神生活有著不解之緣。可以說,竹子是中國傳承精神孕育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中國傳統文化重視「氣節」。所謂氣節,大抵是指人們應有的高尚情操,也就是不媚權貴,不迎流弊,人窮志不短,位卑憂國恨。身處逆境,仍能恪守剛直不阿的人格。這種氣節,也隱含著對社會腐朽的批評,對清廉自潔、高風亮節的讚頌。鄭板橋先生說:「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雲,不為俗屈」。春秋以後,「士」階層興起。但是,在王權制度下,士人不僅未能施展「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反遭官僚壓制,以致仕途失意,使得許多文人對下層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竹子剛直不阿,青翠常綠,與士人的品性相吻合。愛竹的情結,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歷代以來,士人以松、竹、梅、蘭、菊等為寄託,松的常青、梅的高潔、竹的堅貞、蘭的洒脫、菊的孤傲,正與文人的品性相共鳴,與儒家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相吻合。竹子內莖中空,令人不由聯想到君子「謙遜虛心」的美德;竹子的枝翠葉綠,易於生長,節節高升,包含了青春向上的活力。竹子所引伸出的「氣節」,也與儒家學說的「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相契合,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內涵。自先秦以來,帝王以竹製為「符」,用以發布命令,旨在要求屬下像竹子一樣有禮有節、不折不扣地履行使命。張騫出使西域,身處逆境,仍不屈不撓,終於不辱使命;蘇武奉命赴匈奴,被幽閉十九載,面對利誘,一臉正氣;文天祥兵敗被俘,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體現了民族氣節。這些都是「竹衰不變節,花落有餘香」的竹品質。先賢以青竹為象徵,鑄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樑,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學人的品性。居必有竹,古往今來也是許多人的愛好與追求。在古人眼裡,竹子具有凝重分量,體現居者的「雅」、「俗」品性。歷代以來,所謂「千枝翠竹遮映」、「東牆疏竹影」、「窗前竹勁風」等情韻,均是居室高雅的寫照,是一種「身與竹化」的審美境界。

詠竹詩詞

這類詩很多,表現了竹子虛心、氣節、堅韌和友情等各方面:表現虛心:「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寧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表現氣節:「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表現堅韌:「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有此三人。」 表現友情:「谷口春殘百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情趣:「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日來相照。」風景:「竹,竹,披山,連谷。出東南,殊草木。葉細枝勁,霜亭露宿。成林處處雲,抽筍年年玉。天風乍起爭韻,池水相涵更綠。卻尋庚信小園中,閑對數竿心自足。」抒情:「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勿剪伐,會見拂雲長。」言志:「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志。」感情:「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

竹有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麵朝天;是曰質樸。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君當如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夜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沽。 何以待君子,數竿對一壺。 竹是何等高雅之物,自古被無數詩人吟頌高歌,好希望自己住在一片竹林深處, 象王維那樣彈琴長歌,聽竹蕭蕭,感竹清韻,渴來品竹茶,餓來食竹筍,品清幽,食雅淡,寂寞時一支竹笛邀月同歌,請竹共賞,且隨風吟竹唱,聆聽花開葉落,感悟繁華歲月之澹泊心境。若有客訪,竹間品茗,竹下對弈,竹邊飲酒,棋罷酒醺後,夕落茗殘時倚竹小憩,自是其樂陶陶,夫復何求。未出土時先有節,竹不但有高雅之意,亦有氣節之心,更有若谷之懷。滾滾紅塵間,追名逐利者甚番,誰人懷竹之心境,幾人又得悟這竹之意境?不於花爭艷,不隨季節枯。明心清似鏡,所懷虛若谷。須知君當如竹,臨風不折,過雨不污,中通外直,葉似利劍鋒而不露,清瘦節勁,不卑不亢,不驕不燥,玉立於天地之間,俗世之中,卻不隨波逐流,不於世同污,無為無我,無嗔無怒。有梅傲而無梅冷,有蘭幽而無蘭愁,有菊雅而無菊寂,一肩擔盡高風亮節,披一身翠綠安然自若,當風雨迎面,繁花殆盡,卻是與風同唱瀟瀟,沐雨挺立蒼穹,一派悠閑愜意,風過,依舊高節,雨停,更加清碧,須知,君當如竹。 竹,吉祥的象徵

竹,吉祥之物。《莊子》曰,鳳凰棲梧桐,飲禮泉,食竹實。那裡有翠竹,那裡就會有鳳凰。竹茂盛則鳳凰至。我們的祖先把鳳凰崇拜為「吉祥之鳥」、「太平之象」、「仁聖之禽」、「稀世之瑞」。栽竹引鳳,鳳凰至則吉祥來。  竹報平安。家有一園竹,平安日日居。段成元《酋陽雜俎續集,支植丁》:「北都維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時報竹平安。」後人把竹報平安作為平安家書的代名詞,有「花開富貴,竹報平安」之說。在民俗中,有「竹子開花兆災」是一種前兆禁忌。有「竹子開花,人要搬家」之諺。竹子是靠地下莖無性繁殖的,只有在瀕臨枯死或水、旱、蟲害肆虐時才開花,竹農們把這種現象與人間災禍聯繫起來,認為竹子開花是怪異現象,是不樣之兆,必須想法避開。  應南方民間傳統的風水觀認為,村旁有一園竹林,是村莊風水好的標誌之一。「蒼蒼翠竹繞身旁,堪笑其家好書堂,大出官僚小出富,兒孫個個姓名香。」人們以竹子四季常青不變色作為老年人長壽的象徵,以竹子茂盛與否,作為家道興盛與否的象徵。因此人們廣泛栽竹,品賞托志。民間日常生活出現的吉祥圖案,有很多是含有竹子的。如「歲寒三友」、「五清圖」、 「五瑞圖」、「竹梅雙喜」、「華封三祝」等等。  竹字,是圖畫文字,《說文解字》有「竹、冬生草象形,下垂菩箬也。」菩箬就是竹葉。竹字是由兩個象形竹葉的「個」字組成。兩「個」不分離,象徵團結,象徵愛情堅貞,夫妻幸福。特別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為吉祥之物使用,是為了好的預兆。如用竹棍挑開新娘蓋頭,抬竹轎,送竹扇,扛米篩鏡等等。我們寫愛情生活也常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詞。  竹,又諧音「祝」,「祝(竹)君」「祝(竹)福」給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頌詞。農村做新屋落成時呼彩,多用「竹苞松茂」 四個字。「竹苞松茂」比喻家族興盛,四季平安。  竹者,吉祥,富貴,平安也。 竹韻

很喜歡竹子,特別喜歡雨後翠竹的神韻。那是一種嬌翠欲滴、引人遐思的韻味。  一場瀝瀝淅淅的春雨,將山鄉厚重的鬱悶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潤的翠竹張開懷抱,盡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溫柔沐浴。雨點兒很細很小很輕,飄散在空中,看不見單個的雨點,眼前只有一片淡淡的雨霧,人走在雨中,感覺不出雨的力度,但頭髮上、衣服上卻早已是濕漉漉的,浸透了雨水。竹林子已經是好些天沒有雨水的滋潤了,這時節正是久旱逢甘露,竹枝竹葉都張開了嘴,飽飲著甘甜如飴的春雨。在蒙蒙春雨中,翠竹洗盡了蒙在身上的塵埃,飽嘗了雨露,剛才的疲倦一掃而光,渙發出勃勃生機,呈現出萬千嬌態。  雨霧在翠綠的竹葉上聚凝成珠,清亮晶瑩,如翠如玉,積得重了,緩緩地向下滑落,懸在葉尖,光亮如電。微風輕吹,水珠兒輕輕晃動,倏地向下墜去,在翠綠的竹林子里划出了一小道亮麗的細線,直沒入土。這水珠剛墜落,葉子上又聚起了新的水珠兒,給本就清翠的竹葉抹上了一道更加清新的亮色。在這清亮水珠的映襯下,竹葉如仙子出浴,嬌潤圓柔,令人心生愛憐。又如貴妃醉酒,嬌態畢現,惹人無限遐思。這時節,在細雨中步入竹林,輕撫竹枝,將那一棵棵水珠接入手中,映著翠綠的竹影,捧著的,就是如幻如夢的翠玉了。  雨中翠竹惹人憐愛,雨後的翠竹更是儀態萬千了。春雨過後,漫山遍野透著清新誘人的泥土氣息,竹林子里更是散發出一股淡淡的幽香,如絲如線,沁人心脾。這時候的竹葉上大都聚積著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竹葉表面還被雨水浸潤著,發出亮綠的光。竹枝兒斜斜地伸展著,托起由綠葉聚成的、可遮天蔽日的華蓋。一些聚在竹枝上部的水珠就因了重心的作用,慢慢從上往下滑落,遇上了枝節兒,就阻住了,形成一顆亮白的水珠,垂掛在那裡。每根竹枝上總有三五個枝節兒,每顆竹枝上就懸了數個亮晶晶的水珠。於是,整個竹林子里就如懸掛了許許多多晶亮晶亮的明珠一般,在雨後翠綠的海洋中映射出亮白的光芒。這時候太陽出來了,陽光從交相疊蓋的竹枝竹葉縫隙里透射下來,形成斑斑駁駁的光網,有的光線碰上了懸在竹枝上的水珠,就折出五彩的光柵,直射入地,在竹枝與土壤間形成一條條絢麗奪目的七色綵線,給原本單調的翠綠色竹林增添了無窮魅力。春風徐徐漫過,竹梢輕輕晃動,竹枝上的水珠兒也就輕輕擺動了起來,那一條條七彩的光柵也就在竹林里形成了一道跳躍的風景。  正是春種時節,布谷鳥在樹林子里發出了催種的鳴叫,在布谷鳥的叫聲與春風的輕拂里, 竹梢兒輕曳,在這雨後的山鄉顯露出萬千嬌媚,甜了大地,醉了天空,溫柔了神秘空朦的大山。在這萬物競妍的時節里,雨後翠竹的風姿就更加綽約更加嬌嫵了。

竹子的精神

小時候,最美好的記憶是去河邊。在那裡,我自由自在地坐在河岸上,看著河水靜靜的流淌,聽著鳥兒歡快的唱歌,還有那樹葉在沙沙作響,盡情地享受那裡的安寧與靜謐。然而,使我難以忘記的是那裡的竹子,一陣風吹來,它們彎下腰去,但是風兒過後,它們又一個個優雅地直起身軀,恢復原來的樣子。  當我想著那竹子,想著它們在壓迫力消失之後恢復原狀的能力的時候,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了"耐力"一詞。當用來說人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人能夠從震驚、抑鬱或任何別的使人到達情感極限的情形當中解脫出來,振作起來。  人們難免有感情脆弱的時候,難免有難以支撐的時候,幸運的是人們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之後,能夠克服困難,堅持下來。  在經歷艱難困苦的時候,人們會感到情緒低沉,智力枯竭,甚至還要忍受著肉體上的痛苦。  生活是複雜多樣的,其中有美好的時光,也有不幸的時刻;有幸福的瞬間,也有苦難的剎那。在經歷那些最難以承受的不幸和苦難的時候,要具有靈活性,但不要屈服,不要讓自己在逆境中消沉。  希望會使人渡過難關。希望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有更加光明的前途,事情就不會象現象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難以應對。如果結果是所希望的,那麼經歷一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事情確實棘手,使身心受挫,不妨學一學竹子的精神,表現出足夠的耐力,曲而不折。

漫談「竹文化」

著名英國學者李約瑟在深入研究中國科技史後認為,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我國養竹、用竹的歷史悠久,早在人類蒙昧時期,《彈歌》就曾高唱「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證明7000多年前,我國先民們便將竹用之於書寫、衣著和娛樂。《詩經·小雅·斯干》亦云:「上莞下簟,乃安斯寢。」宋代蘇軾曾云:「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可見,竹進入中華民族的生活中,在各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字、科技、文藝、日常生活。早在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號和其後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 「竹」字及和竹有關的字。而中國文字最早見於陶器上的象形符號,其後為甲骨文、金文。從戰國到魏、晉,約800年間皆在竹筒上刻字或寫字,從而使中國的以象形表意為特徵的方塊漢字固定下來,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竹在中國的科技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殷周時代,我國已使用竹鑽。在兩千多年前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已大量使用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來水管便是用竹製作的。在盛產竹的四川,最晚在漢代已利用竹製成竹纜繩用於打井。由於竹纜的抗拉強度達每平方寸4000公斤,與鋼纜的抗拉強度相似,故早在漢代便打出了深度達4800尺的鹽井。這種用竹纜打井的技術,19世紀才傳入歐洲。1859年,美國人用這種方法在賓夕法尼亞鑽出第一口石油井。隨著火藥的發明,在南宋已出現用竹管內裝火藥的突火槍,元代有人用四支竹筒內裝火藥綁在椅子的四條腿上,利用火藥噴射的反作用力,使坐在椅子上的人升空。這可以說是最早的「載人火箭」。明代已出現一種用竹筒製作的二級火箭,名叫「火龍出水」。  竹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比比皆是,與衣食住行有密切的關係。由於竹具有堅、韌、柔、直、抗壓、抗拉、抗腐等多方面的特性,是很理想的建築材料。在南方產竹的地方,許多少數民族的住房皆用竹製。至今傣族人民還住這種樓,其傢具如桌、椅、床、箱、籠、筐等多為竹製。中國人至少在3000年前已使用竹筷,至今仍是我國廣大人民的主要餐具。竹在交通上的用途更大,可以用於造船、造車、造橋,此外,晉代戴凱之所撰《竹譜》,以四季韻文,記載了70餘種竹的性能。當時就發明了用竹造紙。竹筍有豐富營養,味鮮可口,早在唐以前就視為食中珍品。竹還可制酒,古代有竹酒,如庾信詩云:「三杯竹葉酒,一曲雞鳴。」中國的音樂與竹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古稱音樂為」絲竹「,有「絲不如竹」之說。樂器演奏者為「竹人」。竹更是中國繪畫、書法和詩文的重要題材。從《詩經》開始,詠竹的詩文歷代皆有佳 作。文人畫竹,唐代已趨成熟。清代的鄭板橋,集古今畫竹之大成。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外尚虛心」。竹,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國人對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國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

推薦閱讀:

周巨川:中華文化崛起與治癌
黃帝代表「新中國」,也代表「興中國」
周承夏商:奠定中華文化根基
中華文化—不可不讀的百篇詩作《唐代篇》(11)
家風 中華文化的樸素沉澱

TAG:文化 | 氣節 | 中華 | 美圖 | 中華文化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