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一份無主題的書單
這是一份無主題的書單,僅僅為購書的朋友提供一點點參考,因未經過細緻整理,因此類別及書目的排列都顯得較為混亂。
1、清會典
2、新大陸農作物的傳播和意義
3、灰暗的想像-中國古代民間社會巫術信仰研究
4、孔廟祭祀研究
5、儒學、數術與政治:災異的政治文化史
6、清代如何治理幫會
7、從思想發現歷史——重尋「五四」以後的中國
8、衣被天下:明清江南絲綢史研究
9、古代中國的動物與靈異
10、顧頡剛「層累說」與20世紀中國古史學
11、唐宋天文星占與帝王政治
12、中國「近代知識」的生成
13、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
14、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15、通典(全5冊)
16、康有為全集(全十二冊)
17、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
18、通俗編(上、下)
19、時令如花:七十二候·花信風
20、《紅樓夢》八旗風俗談
21、俗民生活世界的建構——以女媧民俗為核心的民間生活
22、中國古代風俗百圖中國古代風俗百圖
23、端午節:國家、傳統與文化表述
24、禮物(漢譯人類學名著叢書)
25、中國近代戲劇改良運動及理論
26、救荒本草譯註
27、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中國儒道釋典籍之翻譯與詮釋
28、中國鄉約制度
29、沈曾植年譜長編
30、蒲壽庚考--日本學者中國史研究叢刊
31、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生命醫療史系列
32、中國民俗剪紙史
33、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34、溥儀與偽滿洲國
35、剪紙民俗的文化闡釋(配圖本)
36、明清宮廷藏書研究(修訂版)
37、秦至漢初曆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38、鄉土生活的邏輯:人類學視野
39、國家與民俗
40、躊躇的霸權:美國崛起後的身份困惑與秩序追求(1913-1945)
41、意識形態與美國外交政策
42、本土常識的意味:人類學視野中的民俗研究
43、乾隆皇帝的荷包
44、清代法律的常規化:族群與等級
45、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
46、孤軍:滿人一家三代與清帝國的終結
47、天學與法律:天學視域下中國古代法律「則天」之本源路徑及其意義探究
48、晚清文人婦女觀(增訂本)
49、兒童與戰爭:國族、教育及大眾文化
50、主體、想像與表達——1949—1966年工農兵寫作的歷史考察
51、胡適往來書信選
52、中華科學文明史(套裝共2冊)
53、工開萬物:17世紀中國的知識與技術
54、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
55、中國科技技術史:通史卷
56、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
57、風俗通義校注
58、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59、被結構的時間:農事節律與傳統中國鄉村民眾年度時間生活(以江南地區為中心的研究)
60、時間的故事
61、呂著史地通俗讀物四種
62、鯉譯叢·西太后:大清帝國最後的光芒
63、元西域人華化考
64、顧頡剛全集
65、元西域人華化考
66、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
67、新編諸子集成續編:風俗通義校注
68、鄭孝胥日記
69、孫寶瑄日記(全3冊)
70、法國大革命與革命心理學
71、1948:天地玄黃
72、日本陸軍與中國:「支那通」折射的夢想和挫折
73、無奈的結局:司徒雷登與中國(第2版)
74、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和社會脫榫
75、北京幡會研究
76、清代北京旗人社會
77、文化貿易:清代至民國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
78、文明與野蠻(精裝)
79、西太后:大清帝國最後的光芒
80、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81、古代藝術與儀式(精裝本)
82、清代著述考(套裝共5冊)
83、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
84、清代八旗官制與行政
85、呂思勉:中國社會史
86、呂思勉:中國通史
87、呂思勉:中國文化思想史九種
88、呂思勉:史學與史籍七種
89、呂思勉:呂著中小學教科書五種(套裝上下冊)
90、呂思勉:白話本國史(上下)
91、呂思勉讀史札記(上中下)(增訂本)
92、禮記集解
93、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套裝共2冊)
94、十三經清人註疏:大戴禮記解詁
95、十三經清人註疏:禮記訓纂(套裝上下冊)
96、十三經清人註疏·禮記集解(套裝上中下冊)
97、天命與彝倫:先秦社會思想探研
98、家人父子:由人倫探訪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99、中華國學文庫:廿二史劄記校證
100、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
101、中國占星術的世界
102、生逢革命——辛亥前後的政治、社會與人生
103、星空與帝國:秦漢思想史與占星學
104、觀念、史料與視野:中國社會史研究再探
105、檔案中的虛構:16世紀法國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講述者
106、唐代節日研究
107、北大史學系早期發展史研究(1899-1937)
108、鴉片戰爭
109、季羨林全集(第18卷):學術論著十·糖史(1)
110、季羨林全集(第19卷):學術論著11·糖史(2)
111、保教立國:康有為的現代方略
112、顧頡剛書信集
113、辛亥時期袁世凱秘牘
114、兄弟結拜與秘密會黨
115、春秋繁露
116、文化人類學
117、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
118、幸運兒
119、美味欺詐
120、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
121、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
122、活著有多久
123、破窗效應
124、如何閱讀一本書
125、見花
126、說謊
127、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關係
128、故國人民有所思
129、論出版自由
130、歷史與階級意識
131、西學東漸記
132、中國的內戰
133、特權:哈佛與統治階級的教育
134、心靈的探尋
135、違童之願:冷戰時期美國兒童
136、工具書的誕生:近代以前的學...
137、社會·身體·性別
138、翁同龢與戊戌維新(蕭公權文集)
139、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
140、面對死亡的人(下卷):野蠻化的死亡
141、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
142、益世余譚:民國初年北京生活百態
143、面對死亡的人(上卷):卧像的時代
144、明德書系·趣味文明史·夜歌:中世紀的夜生活
145、民國關中社會生活研
146、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
147、中華全國風俗志
148、當代日常文化研究系列: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
149、學術史叢書·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
150、日常生活的啟蒙者
151、赫德與晚清中英外交
152、張門才女
153、三種文化:21世紀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154、史諱舉例
155、天國之秋
156、中國神話傳說
15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
158、獅龍共舞:一個英國人筆下的威海衛與中國傳統文化
159、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
160、被書寫的現代: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
161、趣味的歷史:從兩周貴族到漢魏文人
162、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本)
163、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訂版)
164、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
165、錢玄同日記
166、日本教科書的中國形象研究
167、清代中國的男性與女性:《紅樓夢》中的性別
168、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
169、大清帝國的衰亡
170、神女
171、宇文所安作品系列:盛唐詩
172、辮服風雲
173、中國香港:政治與文化的視野
174、民國勞資爭議研究(1927-1937年)
175、朱希祖先生年譜長編
176、顧頡剛年譜(增訂本)
177、書齋與書坊之間:清代子弟書研究
178、20世紀日本歷史學
179、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1919年中國的外交爭執與政派利益
180、腳註趣史
181、說話的文化
182、巫與祭司
183、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1700-1917年)
184、中國景教
185、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作為一個他者的自身
186、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187、現代性與矛盾性
188、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套裝共2冊)
189、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
190、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
191、中國歷史紀年表
192、史記
193、義和團的社會表演:1887-1902年間華北地區的戲巫活動
194、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
195、朱希祖日記
196、中華國學文庫:資治通鑒
197、四民月令校注
198、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
199、辮服風雲
200、史學要論
201、民國學術文化名著:通史新義
202、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203、治學的門徑與取法
204、武漢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文庫:論馬克思的時間概念
205、歷史教學法
206、史學通論
207、歷史研究法
208、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
209、試談另一個中世紀:西方的時間、勞動和文化
210、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
211、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大唐西域記校注(套裝共2冊)
212、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
213、中國歷史上的紀年
214、理論之後
215、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16、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三聯書店2005.
217、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6。
218、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1994.
219、馬克·布洛赫:《為歷史學辯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20、E.H.卡爾:《歷史是什麼?》,商務印書館2008。
221、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商務印書館2007。
222、魯濱孫《新史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223、瑪麗亞·露西婭·帕拉蕾絲-伯克編:《新史學:自白與對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24、傑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225、彼得·伯克:《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1989》,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26、帕特里克·加登納:《歷史解釋的性質》,文津出版社2005.
227、杜贊奇:《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28、柯文:《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華書局2002.
229、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230、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31、蒙文通:《中國史學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232、孫隆基:《歷史學家的經線》,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33、曾業英主編:《五十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234、劉龍心:《學術與制度》,新星出版社2007.
235、李孝遷:《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36、劉蘭肖:《晚清報刊與近代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37、張海鵬、龔云:《中國近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38、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239、許紀霖等著:《啟蒙的自我瓦解》,吉林出版社2007.
240、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3。
241、趙世瑜:《小歷史與大歷史》,三聯書店2006年。
242、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
243、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244、中華帝國晚期的權力與政治:袁世凱在北京與天津(1901-1908)
245、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246、時間的政治:現代性與先鋒
247、歷史與記憶
248、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
249、時間:現代與後現代經驗
250、社會時間的頻譜
251、絕域與絕學:清代中葉西北史地學研究
252、書籍的秩序
253、認同倫理學
254、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
255、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256、鄉土中國
257、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
258、儒學轉型與文化新命:以康有為、章太炎為中心(1898-1927)
259、建造常識:教科書與近代中國文化轉型
260、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
261、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
262、文學史的權力
263、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家象徵
264、納蘭詞集
265、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亂世潛流
266、語言、翻譯與政治:嚴復譯《社會通詮》研究
267、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
268、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生平(1857-1942)
269、書寫歷史
270、「新國民」的想像·民國時期民眾學校研究
271、「財」與「政」查看訂單詳情(含支付信息)|列印訂單詳情
272、詩可以觀:禮樂文化與周代詩學精神
273、新舊中西之間:五四時期的中國史學
274、我們關於過去的知識:史學哲學
275、社會關係與空間結構
276、時間的政治:現代性與先鋒
277、時間的歷史
278、過去之謎
279、歷史與記憶
280、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
281、時間:現代與後現代經驗
282、社會時間的頻譜
283、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284、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
285、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增訂本)》,中華書局2007。
286、戴逸:《簡明清史》(全兩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87、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大綱》,東方出版社1996.
288、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1989。
289、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93、彭明:《五四運動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版。
294、周策縱:《五四運動》,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295、費正清主編:《劍橋晚清史》(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96、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97、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98、吉爾伯特·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299、李新:《新民主主義革命通史》(全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00、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全兩冊),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301、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修訂版)
302、中國集體領導體制
303、歷史學的實踐叢書:文化史的風景
304、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以《大公報》「星期論文」和《申報》「自由談」為例
305、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究系列: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述評
306、中國北方農村社會的民間信仰
307、無奈的選擇
308、蘇聯的最後一年
309、多斯:《碎片化的歷史學—從鑒到新史學》,馬勝利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10、彼得·伯格·托馬斯·盧克曼:《現實的社會構建》,汪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11、塞托著日常生活實踐1:實踐的藝術方琳琳,黃春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12、歐文·戈夫曼著馮鋼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13、本·海默爾,王志宏著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導論商務印書館2008。
314、伯特蘭·羅素著吳友三譯權力論,商務印書館2001。
315、布龍菲爾德:《語言論》,商務印書館2002。
316、特倫斯·霍克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17、莫里斯·迪韋爾熱:《政治社會學》,楊祖功、王大東譯,華夏出版社1987。
318、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譯,東方出版社2007。
319、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20、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蒙塔尤》,商務印書館2007。
321、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嚴雪莉譯,鳳凰出版社2011-07
322、漢娜·阿倫特《論革命》,陳周旺譯,譯林出版社2011-02。
323、彼得·M.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商務印書館2008。
324、夸克:《合法性與政治》,佟心平、王遠飛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325、馬克·布洛赫:《法國農村史》,余中先等譯,商務印書館1991。
326、哈貝馬斯:《合法化危機》,劉北成、曹衛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27、吉登斯:《現代性的後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1102月。
328、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
329、E.霍布斯鮑姆、T.蘭格:《傳統的發明》,譯林出版社2004。
330、H.李凱爾特:《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商務印書館,1986。
331、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
332、愛德華·W.薩義德:《東方學》,三聯書店2007年第2版。
333、卡·波普爾:《歷史主義的貧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34、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95.
335、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商務印書館1992。
336、劉擎:《懸而未決的時刻:現代性論域中的西方思想》,新星出版社2006。
337、沃特金斯,李豐斌譯《西方政治傳統》,新星出版社2006.
338、約翰·卡洛爾:《西方文化的衰落—人文主義復探》,新星出版社2007。
339、皮埃爾·莫內:《自由主義思想文化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340、霍布豪斯:《自由主義》,商務印書館2007.
341、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新星出版社2006.
342、松本真澄:《中國民族政策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343、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344、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345、海斯:《現代民族主義演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346、邁克爾·米特羅爾、雷音哈德·西德爾:《歐洲家庭史》,華夏出版社1987。
347、皮埃爾·布厄迪厄:《實踐理性》,三聯書店2007.
348、米歇爾·福柯:《知識考古學》,三聯書店2007.
349、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三聯書店2005.
350、伊姆雷拉·卡托斯、艾蘭馬·斯格雷夫:《批判與知識增長》,華夏出版社1987.
351、卡爾·曼海姆:《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商務印書館2007.
352、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三聯書店2004.
353、悉尼·胡克:《歷史中的英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54、沃勒斯坦:《否思社會科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355、S.N.艾森斯塔特:《反思現代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356、尼格爾·多德:《社會理論與現代性》,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357、曼海姆,徐彬譯:《卡爾·曼海姆精粹》,南京大學2002。
358、諾貝特·埃利亞斯:《論文明、權力與知識》,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59、悉尼·胡克:《理性、社會神話與民主》,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360、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361、卡爾·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
36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達芬奇畫傳:一個對童年的記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63、昆廷·斯金納:《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
364、尼采:《權力意志》
365、哈貝馬斯,童世駿:《在事實與規範之間:關於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修訂譯本)》
366、盧梭,何兆武:《社會契約論》
367、安東尼·吉登斯,郭忠華:《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吉登斯講演錄)》
368、休·希頓-沃森:《民族與國家:對民族起源與民族主義政治的探討》
369、米歇爾·福柯:《瘋癲與文明(修訂譯本)》
370、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修訂譯本)》
371、鮑桑葵,汪淑鈞:《關於國家的哲學理論》
372、威廉·葛德文,何慕李:《政治正義論》
373、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
374、林·亨特編:《新文化史》,姜進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375、林·亨特:《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汪珍珠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376、齊格蒙特·鮑曼:《作為實踐的文化》,鄭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377、克斯汀·海斯翠普:《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賈士蘅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78、克利福德·格爾茨:《文化的解釋》,譯林出版社2008年。
379、比爾納其等:《超越文化轉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80、羅伯特·達恩頓:《拉莫萊特之吻:有關文化史的思考》,蕭知緯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381、馬歇爾·薩林斯:《文化與實踐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82、彼得·伯克:《什麼是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83、達恩頓著,呂健忠譯:《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新星出版社2006.
384、達恩頓著,顧杭、葉桐譯,《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年12月。
385、娜塔莉·澤蒙·戴維斯:《馬丁·蓋爾歸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86、約翰·赫伊津哈:《中世紀的秋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387、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388、陳占彪:《五四知識分子的淑世意識》,商務印書館2010年。
389、施扣柱:《青春飛揚:近代上海學生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390、愛德華·W.薩伊德:《知識分子論》,三聯書店2002.
391、米歇爾·萊馬里等主編:《西方當代知識分子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92、弗蘭克·富里迪:《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93、卡爾·博格斯:《知識分子與現代性危機》,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394、朱利安·班達:《知識分子的背叛》,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395、佐藤慎一著,劉岳兵譯:《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396、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97、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98、費孝通:《中國紳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99、楊國強:《晚清的士人與世相》,三聯書店2008。
400、許紀霖:《智者的尊嚴》,學林出版社1991.
401、許紀霖:《尋求意義》,上海三聯書店1997.
402、楊國強:《百年嬗蛻》,上海三聯書店1997.
403、許紀霖:《無窮的困惑》,上海三聯書店1997
404、許紀霖:《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史論》,新星出版社2004.
405、許紀霖:《大時代中的知識人》,中華書局2007.
406、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嶽麓書社2000.
407、柯文:《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408、李長莉:《先知者的悲劇》,學林出版社1993.
409、熊志勇:《從邊緣到中心》,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410、桑兵:《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三聯書店1995.
411、趙建國:《分解與重構:清季民初的報界團體》,三聯書店2008。
412、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413、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專刊,1983.
414、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專刊1983.
415、汪榮祖:《康章合論》,新星出版社2006.
416、張灝:《危機中的知識分子》,新星出版社2005.
417、張灝:《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新星出版社2005。
418、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419、許紀霖等:《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20、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21、蘇雲峰:《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1903-1911》,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22、桑兵:《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423、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24、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上海書店1989年.
425、林子勛:《中國留學教育史》,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6.
426、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軌跡(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427、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三聯書店1983.
428、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
429、尚小明:《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430、周一川:《近代中國女性留學日本史》,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31、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32、劉曉琴:《中國近代留英教育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433、舒衡哲:《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新星出版社2007.
434、王曉漁:《知識分子的「內戰」—現代上海的文化場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35、洪九來:《寬容與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36、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新星出版社2005.
437、謝泳:《儲安平與<觀察>》,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438、朱鴻召:《延安文人》,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439、陶東風:《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上海三聯書店1999.
440、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譜系》,吉林出版責任有限公司2011年。
441、余英時:《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442、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443、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中華書局2011年。
444、(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45、鄭鶴聲、鄭鶴春:《中國文獻學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46、候外廬:《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47、候外廬:《中國思想史》(全五卷),人民出版社1957.
448、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全兩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49、張豈之主編:《中國思想史》西北大學出版社2004.
450、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51、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東方出版中心2004.
452、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53、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54、章太炎:《國故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55、劉師培:《清儒得失論》,中國人民大學2004.
456、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中國人民大學2004.
457、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58、郭湛波:《近五十年來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59、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60、艾爾曼著,趙剛譯《從理學到樸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461、王先明:《近代新學》,商務印書館2000.
462、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463、桑兵:《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64、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全兩冊),三聯書店2004.
465、朱維錚:《走出中世紀》,復旦大學2007.
466、朱維錚:《走出中世紀二集》,復旦大學2008.
467、朱維渙:《國學入門》,中國人民大學2005.
468、張君勱:《義理學十講綱要》,中國人民大學2006.
469、羅檢秋:《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演變與傳承》,中國人民大學2004.
470、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71、陳國慶:《晚清新學史論》,三秦出版社2004.
472、吳國盛:《時間的觀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73、韋政通:《倫理思想的突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74、愛蓮心:《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475、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中華書局2005.
476、約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477、葛兆光:《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78、廖梅:《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79、羅志田:《裂變中的傳承》,中華書局2009.
480、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全四冊),三聯書店2004.
481、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82、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83、許紀霖:《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東方出版中心2000.
484、馮客:《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485、蕭公權:《近代中國與新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86、本傑明·史華茲:《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
487、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88、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研究》,新星出版社2007.
489、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90、高瑞泉:《中國現代精神傳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91、郝秉健、李志軍:《19世紀晚期中國民間知識分子的思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92、張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493、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聯書店1997.
494、歐陽哲生:《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495、格里德:《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
496、費俠莉:《丁文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
497、艾愷:《最後的儒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498、施耐德:《真理與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99、郭穎穎:《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
500、章清:《思想之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501、章清:《「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02、馮崇義:《羅素與中國-西方思想在中國的一次經歷》,三聯書店1994.
503、閆潤魚:《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新星出版社2007.
504、胡逢祥:《社會變革與文化傳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05、趙立斌:《民族立場與現代追求》,三聯書店2005.
506、鄒振環:《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07、趙旭東:《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08、黃興濤:《文化史的追尋:以近世中國為視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09、徐國源:《典範轉移:中國大眾文化的出場視域》,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510、賀桂梅:《新啟蒙知識檔案:8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511、蔡翔:《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512、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07。
513、梁漱溟:《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商務印書館1999.
514、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全兩冊),上海三聯書店2008.
515、陰法魯等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全兩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16、陳登原:《中國文化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517、何兆武:《文化漫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18、汪林茂:《晚清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05.
519、單正平:《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人民出版社2006.
520、常金倉:《窮變通久》,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521、龔書鐸:《社會變革與文化趨向:中國近代文化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522、黃興濤:《「她」字的文化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523、羅福惠:《辛亥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524、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新星出版社2006.
525、黃冬蘭:《身體·心性·權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26、王笛:《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27、楊念群:《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28、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三聯書店2010。
529、陳偉華:《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30、楊聯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31、姜進:《中國近代文學的變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532、劉禾著,宋偉傑等譯:《跨語際實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533、劉禾著,楊立華等譯:《帝國的話語政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534、葛凱著,黃振萍譯:《製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35、胡纓:《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龍瑜宬、彭姍姍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536、王中江:《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增補版):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
537、卡爾·瑞貝卡:《世界大舞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538、史景遷:《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溫洽溢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539、楊貞德:《轉向自我: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上的個人》
540、商偉,嚴蓓雯:《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
541、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史上的關鍵詞》
542、嚴耕望:《治史三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543、陳旭麓:《陳旭麓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544、楊念群:《中層理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545、趙白生:《傳記文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546、日知錄校釋(套裝上下冊)
547、明夷待訪錄
548、讀通鑒論(套裝全3冊)
549、從宗法封建制到皇帝郡縣制的演變:以血緣解紐為脈絡
550、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
551、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
552、氣勢撼人
553、隔江山色(元代繪畫1279-1368)
554、歷史的地理樞紐
555、上帝與皇帝之爭:太平天國的宗教與政治
556、必須保衛社會(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1976)
557、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1368—1580)
558、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559、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
560、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套裝全8卷)
561、從「異域」到時「舊疆」:宋至清貴州西北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
562、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修訂本)
563、早期中國歷史、思想與文化(增訂版)
564、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
565、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
566、地方督撫與清末新政--晚清權力格局再研究
567、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
568、陳丹:《清末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569、錢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國文化精神(新校本)
570、國史新論
571、嘉定忠臣:17世紀中國士大夫之統治與社會變遷
572、溝口雄三著作集:作為方法的中國
573、溝口雄三著作集:中國的衝擊
574、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575、古代宗教與倫理
576、青瓷紅釉:民國的立愛與鍾情
577、錢穆:《論語新解(第3版)》
578、部院之爭:晚清司法改革的交叉路口
579、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580、黃遵憲全集(上下)
581、綠營兵志
582、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583、華北的暴力和恐慌:義和團運動前夕基督教傳播和社會衝突
584、慎宜軒日記
585、聽雨叢談
586、嘯亭雜錄
587、尋求中國民生
588、泰戈爾:民族主義
589、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
590、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插圖本)
591、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
592、清代朝覲制度研究
593、時間與社會理論
594、中國民間文化探索:眼光向下的革命
595、清朝柔遠記
596、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修訂本)
597、清代翰林院制度
598、清代內務府
599、離異與回歸:傳統文化與近代化關係試析
600、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
601、清末民國時期中華民族自覺進程研究
602、清代駐防城時空結構研究
603、論語今讀
604、從「權力」走向「權利」:西歐近代自由主義思潮研究
605、中國早期文明
606、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
607、文史通義校注
608、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
609、跨文化研究:以中國形象為方法
610、歷史學的實踐
611、全球史學史:從18世紀至當代
612、後現代與大眾文化
613、文化與權力:文化研究史
614、馮自由:《革命逸史(全3冊)》,新星出版社2009。
615、清代地方政府
616、每下愈況(新文化史學與彼得·伯克研究)
617、公眾輿論
618、章永樂:舊邦新造(1911-1917)
619、(美)賈恩弗朗哥·波齊:國家--本質發展與前景
620、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
621、(法)安托萬·普羅斯特:歷史學十二講
622、蕭一山:清史大綱
623、(英)伯特蘭·羅素:《權威與個人》
624、(英)雷蒙德·弗思:《人文類型》
625、統治階級(政治科學原理)
626、圍城人獸鬼/錢鍾書集
627、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近世中國)
628、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精)
629、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
630、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修訂譯本)/留學史叢書
631、戴玄之:《義和團研究》
632、孫季萍、馮勇:中國傳統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機制
633、(荷蘭)F.R.安克斯密特:歷史表現
634、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
635、象徵之林
636、論法的精神(上下)
637、高放:《清末立憲史》
638、辛亥前十年中國政治通覽
639、馬可波羅行紀
640、權力與社會(一項政治研究的框架)
641、清人日記研究
642、駱寶善評點袁世凱函牘
643、章太炎的思想
644、美好生活:中產階級的生活史
645、錢鍾書集:管錐編(套裝共4冊)
646、清流傳
647、錢鍾書集:七綴集
648、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
649、出洋考察與清末立憲
650、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
651、S.N.艾森斯塔德:《大革命與現代文明》
652、莫娜·奧祖夫:《革命節日》
653、格利高里:《社會關係與空間結構》
654、閭小波:《近代中國民主觀念之生成與流變:一項觀念史的考察》
655、貝內德托·克羅齊:《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歷史》
656、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
657、西蒙·岡恩:《歷史學與文化理論》
658、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
659、張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660、現代中國學術論衡(第2版)
661、西方歷史敘述學
662、新史學講演錄
663、中華文史新刊:康熙與清初文壇
664、語言運動與中國現代文學
665、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666、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667、中國大歷史
668、錢穆作品系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3版)
669、中國傳統思想總批判(附補編)
670、新詞語新概念:西學譯介與晚清漢語辭彙之變遷
671、極權主義的起源
672、時間簡史(插圖本)
673、西方的沒落(全譯本)(套裝全2冊)
674、伽利略的鐘擺:從時間的節律到物質的製造
675、顏色與祭祀:中國古代文化中顏色涵義探幽
676、中國與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擊
677、歷史意識與國族認同:杜贊奇讀本
678、科學的規範
679、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680、歷史人類學導論
681、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中華大帝國史
682、看山閣閑筆
683、時間、空間和萬物
684、第一推動物理系列:時間之箭
685、宇宙的結構:空間、時間以及真實性的意義
686、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
687、人民·民族·國家
688、族性
689、民族主義與領土
690、美術、神話與祭祀
691、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修訂本)
692、考古學:關於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再思考
693、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古典學叢編:古希臘政治的起源
694、大學譯叢:專制與民主的社會起源
695、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編
696、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過渡禮儀
697、圖騰制度
698、官僚體制的政治
699、發掘新聞:美國報業的社會史
700、從存在到演化
701、明代歲時民俗文獻研究
702、文化與無政府狀態
703、人文與社會譯叢:學做工·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
704、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
705、大學堂·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修訂第8版)
706、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707、科學的規範
708、中國民間崇拜:歲時習俗
709、現代西方學術文庫:社會分工論
710、衝破舊秩序:中國對帝國主義國際體系的反應(1912-1922)
711、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
712、長物志考槃餘事
713、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
714、歷史人類學導論
715、顏色與祭祀:中國古代文化中顏色涵義探幽
716、看山閣閑筆
717、新文化史:歷史學的「文化轉向」
718、中華大帝國史
719、不確定的科學與不確定的世界
720、曆法
721、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修訂版)
722、中國與鐘錶
723、伽利略的鐘擺:從時間的節律到物質的製造
724、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修訂版)
725、中國集體領導體制
726、歷史學的實踐叢書:文化史的風景
727、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以《大公報》「星期論文」和《申報》「自由談」為例
728、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究系列: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述評
729、中國北方農村社會的民間信仰
730、無奈的選擇
731、蘇聯的最後一年(典藏版)
732、人文與社會譯叢: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
733、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734、中國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學的路徑鄉土中國
735、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溫洽溢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736、謝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插圖本)》,劉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於文江,趙豐田:《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37、陳蘊茜:《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38、高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739、高中華:《社會分野與秩序變動:以清朝旗人和民人關係為分析視角》,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
740、史景遷:《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741、黃宗智:《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742、彭劍:《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743、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744、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745、郭紹敏:《清末立憲與國家建設的困境》,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
746、杜家驥:《八旗與清朝政治論稿》,人民出版社2008。
747、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748、郭紹敏:《清末立憲與國家建設的困境》,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749、常書紅:《辛亥革命前後的滿族研究:以滿漢關係為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750、戴迎華:《清末民初旗民生存狀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751、王天根:《清末民初報刊與革命輿論的媒介建構》,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752、庄士敦/崔萌:《儒學與近代中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753、張淑娟:《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民族理論》,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754、王海州:《合法性的爭奪:政治記憶的多重刻寫》,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755、賴慧敏:《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756、鄧建新:《鍾九鬧漕--變化社會中的政治文化敘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2。
757、拉鐵摩爾著,唐曉峰譯:《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758、楊聯陞:《中國制度史研究》,彭剛、程鋼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759、干春松:《儒家制度及其解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760、林文仁:《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761、林文仁:《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762、韓書端、羅友枝:《十八世紀中國社會》,陳仲丹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763、浦嘉珉:《中國與達爾文》,鍾永強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764、魏斐德:《洪業:清朝開國史》,陳蘇鎮,薄小瑩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765、羅友枝:《清代宮廷社會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766、路康樂:《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92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67、馮爾康:《18世紀以來中國家族的現代轉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68、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推薦閱讀:
※2017世界防治結核病主題
※主題晚會全文本:《絕戀沈園——千年愛情吟誦》,時間2011年2月26日晚
※每一部金庸武俠劇,都有一個周華健 這三首主題曲太過經典
※主題:補中益氣湯 2
※主題:專挑難追對象的星座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