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人民日報》如是說……

外匯儲備,《人民日報》如是說…… 作者: 白平 | 2011年10月18日 17:26 | 欄目: 社會問題討論 (550) 點擊 | (20) 評論 | 本文地址: http://baiping1.blshe.com/post/10738/726543外匯儲備,《人民日報》如是說……筆者和大多數國民一樣,不懂經濟學,見到有人談外匯儲備的事情,就像是聽和尚念藏經,既肅然起敬,又覺得頭暈。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積累到3萬多億美元,《人民日報》登載了《外儲不全是百姓「血汗錢」,不適合分給民眾》,讓我這頭笨牛似乎也聽進了一點琴聲,但還是雲里霧裡的感覺,茅塞並沒有頓開。好像是有懂了的,也還有未懂的,在這裡絮叨一下。 《人民日報》的文章說:「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出口商品或勞務,掙回美元等外匯,然後將這些外匯的一部分或全部賣給銀行獲得人民幣。外商對中國投資也往往需要將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匯資金換成人民幣,也得將外匯賣給銀行。……外匯儲備是央行用「發票子」這種向社會負債的方式「買」來的。……外匯儲備是央行的錢,並且由於它是央行以負債方式形成的資產,因而不能無償使用。」 這些內容我能看懂:你給了我3萬多億美元,我給了你等值的人民幣。這些人民幣是我印出來的,要多少就印多少,——說白了,就是一種「假幣」而已。央行就是通過這樣的「假幣」,給自己換來了3萬多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很簡單,我吃了你們的一碗乾飯,我就給你們的大鍋里添一碗白水,扯平了。 央行說,那不是白水,是我「向社會負債」。這個「社會」是誰?這麼大的債,怎麼個還法?《人民日報》的文章沒有說。依我的感覺,這個債主很虛,誰也沒有持著債券,央行根本沒有準備還這筆債,其實他也還不起。所謂「負債」說,到頭來不過是個忽悠人的幌子。 《人民日報》的文章說:「這筆財富由央行以外匯儲備的形式持有,老百姓以等值人民幣的形式持有。」前半句的意思我能理解,後半句的說法就有點繞,我不理解。我就是老百姓,啥時我「以等值人民幣的形式持有」那筆財富了?是有人把我代表了嗎? 《人民日報》的文章說:「還有觀點認為,外匯儲備是央行發票子買來的,但央行每多發一單位貨幣,老百姓手裡的貨幣就要貶一點值,發得越多,貶得就越多,……至於說新發貨幣會導致原有貨幣貶值,那是在封閉經濟條件下,由於更多的貨幣追逐不變的商品,可能會貶值。而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新發貨幣可以換成外匯進口商品,貨幣和商品之間就不存在你多我少的問題,也就不會導致原有貨幣貶值。」 我總覺得,價值3萬多億美元的「假幣」投放社會,一定會帶來貨幣的貶值。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無非也就是將貨幣貶值的災禍讓外國人分擔了一點而已。說印「假錢」不會導致貨幣貶值,純粹是掩耳盜鈴式的欺騙。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就可以將全國的印刷廠都改為印幣廠,把全世界都買歸中國了。提出「假錢」不會導致貨幣貶值觀點的人叫趙慶明,是個經濟專家,我算把他的名字給記住了。 才說了「假錢」不會導致貨幣貶值,《人民日報》的文章又說:「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人民幣在高速增加,如果不能及時完全對沖、回收,就會向市場注入過多的流動性,加大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風險。……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會引起國際上對我國貿易狀況和人民幣幣值的高度關注,容易誘發爭端。」說來說去,還是說「假錢」導致貨幣貶值了,這不是自打嘴巴嗎? 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央行用「假錢」換來的,「假錢」稀釋了人們碗里的粥,而央行卻無本得利,擁有了這筆資產。有人提出這筆錢應該分給民眾,取之於民,再還之於民,於情於理都無不可。但《人民日報》的文章說:「首先,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外匯儲備資產對應著等值的人民幣負債,如果分掉資產,不動負債,其結果就是央行資不抵債,陷入破產境地。其次,假如老百姓分到了外匯儲備,他只能將這些外匯換成人民幣才能在國內花,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人民幣的二次投放:當其將外匯賣給銀行時,會形成一次投放,而這些外匯被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賣掉、最終被央行收購時,會形成二次投放。二次投放的後果就是濫發人民幣,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不管你七繞八繞,我認定一個事實:你買外匯儲備的錢本來就是「假錢」,你的所謂「負債」也是虛擬的,你本來就不應該擁有這筆資產,何來「破產」一說?把我的錢拿到你手裡,一還給我,你就「破產」了?那「產」本來就是我的!你將本來屬於我的外匯發還給我,我再將外匯賣給你,你必須拿出真錢來,沒錢你就不要買,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還扯什麼「二次投放」,你的第一次「投放」就是玩空手套白狼,合適嗎? 香港、澳門政府常常向所有市民派發數千甚至上萬現金,俗稱「派糖」。《人民日報》的文章說:「港澳地區政府用來『派糖』的錢來自財政盈餘,這是政府的凈資產,可以用來分配。事實上,儘管香港外匯儲備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卻沒有拿來進行過所謂『派糖』。」港澳地區政府有財政盈餘,可以用來「派糖」,大陸地區的政府有財政盈餘嗎?可以用來「派糖」嗎?地方官員山吃海喝,狼吞虎飽,銀子淌得像河似的,寅吃卯糧,不少衙門都債務山積,只能靠出賣土地、不惜殺人強拆來填窟窿了。 《人民日報》的文章說,世界各國外匯儲備形成的方式有:像我國這樣,由央行投放人民幣購入外匯形成外儲;日本等國家由財政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形成外儲,挪威、新加坡等國家用財政凈盈餘購買外匯形成外儲。由此看來,中國的外匯儲備美其名曰「購入」,實際上卻是一種向全體國民的無償「徵收」;美其名曰「負債」,實際上卻並沒有債主;狂斂這麼多錢幹什麼用?答案我是知道的。你也想知道嗎?我不告訴你。
推薦閱讀:

「人民公敵」布哈林:獄中一年,著書三部
人民網 「十問下水道」系列報道之一 「下水道」成中國城市病的縮影 城市為何屢屢被淹?
人民網—重讀《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又一大招!中國人民銀行:ATM機轉賬24小時內可撤銷
被故鄉開除的名人--文史--人民網

TAG:外匯 | 人民日報 | 人民 | 外匯儲備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