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八、胃痛29方

十八、胃痛1.黃氏九香蟲散 黃樹曾 (組成及用法) 九香蟲6g 生白芍12g 佛手花6g 延 胡索6g(酒炒) 砂仁殼6g 炙甘草9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或為散劑,每服9g,每日3次,開水 送服。 (主治] 肝胃氣痛(多種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 (解析) 肝鬱氣滯、中脘寒凝之胃脘痛者,症見腹中氣竄、 食則痛甚、時時打呃、胃脘喜暖、痛處喜按、舌苔薄白、脈象弦細, 可服本方。余臨床用炙甘草,常倍其量,並無壅中之害,病者反 覺舒適,以其能補益脾胃、緩急止痛,又能行血療癰以消炎愈潰 故也;九香蟲補脾腎而壯元陽,善行膈脘滯氣,為治療慢性胃脘 疼痛之良藥,單味研末吞服即有顯效,余臨床常用之。 2.五靈脂散 段仲隆 (組成及用法) 五靈脂12g 荔枝核12g 延胡索9g 制乳香6g 茜草9g 香附子6g 砂仁6g 研末作散劑,每服3g,日3服,或水煎作湯劑服用亦可。 (主治) 胃痛。 (解析] 本方具略溫之性,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用於寒凝、 肝鬱、血瘀、氣滯之胃脘疼痛。 3.胃痛散 方以正 (組成及用法} 雞內金15g 北芪18g 薤白6g 黃連 12g 杭白芍18g 當歸12g 台烏葯15g 党參18g 生沒 葯6g 黃芩12g 制黃精18g 羌活9g 薄荷6g 三七6g 秋石6g 青皮12g 玉竹18g 腹毛6g 研細末,早、午、晚各服3g,開水送下。 (主治) 常發脘背疼痛,噯氣泛酸食少(胃炎、消化性潰瘍)。 (解析} 李東垣《蘭室秘藏》論胃脘疼痛病理,多系飲食勞 倦致脾胃虧虛,又為寒邪所傷,其用藥之法,益脾胃多用人蔘、黃 芪、炙甘草,溫中多用益智仁、吳茱萸、豆蔻,理氣多用木香、法半 夏、陳皮,活血多用當歸、桃仁、紅花。雖處方藥味較多,而實有 規律可循,大抵不外益氣溫中,理氣和胃散瘀.本方實得東垣處 方之妙,葯雖不同,理法相近。 然胃痛日久,無論炎症潰瘍,多有鬱火藏伏,本方以芩連清 之。秋石咸寒,或因能補益下元真火而益胃,實未可知。 4.胃痛驗方 潘星北 (組成及用法) 刺梨根50g 煎水成濃茶色,每日服數次。 (主治] 胃炎及胃潰瘍。 (解析} 刺梨根酸澀而苦,健胃消食,止痛化氣,貴州各地 常以此葯或用水煎,或加紅糖水煎,治療慢性胃炎之胃氣脹痛確 有實效。 5.胃痛效方 張致安 (組成及用法] 刺梨根150g 牡丹皮15g 蔻仁9g 刺梨根洗凈用甜酒水浸透,撈取在屋頂露干過夜連續4—5 次。諸葯共研細末,飯後服6g,水吞服,連服月余。 (主治] 胃炎及胃潰瘍。 (解析) 刺梨根經此泡製,略去其苦澀之性;牡丹皮活血; 蔻仁行氣,皆利胃部炎症及潰瘍之吸收與癒合。 6.胃痛方 陳仲寅 (組成及用法) 鮮萬年蕎200g 燉牛肉吃,每隔1天服1次。 (主治) 慢性胃炎。 (解析}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脾胃本虛,復有濕熱瘀於胃 者,需補中益氣,消腫除濕,清熱解毒。此多數慢性胃炎基本治 療大法也。萬年蕎又名金蕎麥、苦蕎頭,為蓼科苦蕎頭根及根 莖,甘苦微澀,有解毒消腫、健胃順氣之功,常用於胃脘疼痛、 飲食積滯、飽脹及咳嗽痰多黏稠等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性 疾病。 牛肉甘平微溫,人手足陽明經,補諸虛百損,尤益脾胃正氣。 本方能使正氣健旺,胃中濕熱瘀腫漸消。 『 7。扶正養胃湯 石恩權 (組成及用法] 黃芪15g 党參15g 炒白芍lOg 炒枳 殼lOg 炒白朮12g 茯苓15g 石菖蒲lOg 白及15g 烏 賊骨18g 炒蒲黃12g 炙甘草lOg 炒地榆12g 水煎,每日l劑分3服。 (主治] 慢性胃炎。 (解析} 凡慢性胃炎者,脾胃正氣本虛,復有濕熱瘀血也。 本方芪、參、術、苓益氣健脾,溫中養胃;白芍、炙甘草緩急止痛; 枳殼行氣寬中除滯氣;石菖蒲辛苦而溫,芳香散濕氣而解毒,消 積醒脾,調氣除穢;烏賊骨、炒蒲黃收斂止血,活血消腫,制酸 止痛。 凡慢性胃炎者,局部病變之充血水腫糜爛,有類外科癰腫瘡 瘍,故本方以地榆解毒涼血消腫;《神農本草經》謂白及「主癰腫 惡瘡敗疽,傷陰死肌」,《本草綱目》亦云其「生肌治瘡」,余意白及 為本方之主葯,為慢性胃炎之特效藥。 8。柴胡和胃飲 譚紹堯 (組成及用法) 柴胡、焦山楂、花粉、鬱金、元胡各12g 法 夏、黃芩、陳皮各9g 茯苓24g 泡參15g 生薑、甘草各6g 大棗5枚 水煎,每日l劑分3服. (主治] 慢性胃炎,潰瘍病。 (解析工 伏熱犯胃,胃失和降,氣逆於上,不惟默默不欲飲 食而喜嘔,更常致肝胃氣滯而上腹飽脹疼痛。症見胃脘脹痛,食 少欲嘔,口苦或酸腐噯氣上泛,有寒熱感,舌苔厚膩,脈弦滑。本 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者,常因外感寒熱或內傷積食而加重發 作,皆易有此類證候。 本方為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泡參利痰氣,余藥行氣除濕,消炎 消脹,除痰活血止痛。余常用於慢性膽囊炎及慢性肝炎活動期 者,甚宜。 9.穿心篷蒸酒方 陳真一 (組成及用法) 穿心蓮12g 切片,以白酒浸之蒸服。 (主治) 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 (解析) 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之病理,或因營氣鬱滯於局 部,血結痰滯熱毒為患也.本方穿心蓮為爵床科植物,性味苦寒 無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用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及炎症。 若以酒蒸煮之,必能通經理氣而疏滯,破血散郁而解毒,消炎之 力自然顯著,非水煎劑所能為也。 10.五靈脂烏賊骨散 彭相榮 (組成及用法) 炒五靈脂250g 烏賊骨250g 阿膠 lOOg 黃連15g 以黃連煎水浸過五靈脂,晾乾後上方共研細粉,每用4.5g, 開水送下,日服3次,連服工周至數周。 (主治) 慢性胃炎長期胃痛難愈者。 (解析) 慢性胃炎病久而屢發,必有凝痰瘀血,多足厥陰肝 經、足太陰脾經病變,有久病人絡之特殊病理,現代得以胃鏡視 胃中局部常見潰瘍、充血、糜爛、水腫等病變,且久難收斂。本方 中五靈脂甘溫無毒,破血行血,凡血滯經脈,氣不得行,攻刺疼 痛,無所不用,尤其能止瘀血心胃間疼痛,黃連煎水浸過則能清 利郁伏濕熱;烏賊骨咸溫,除濕制酸、止血,斂胃中久難斂口之瘡 瘍腫毒;阿膠甘平,本滋陰補血藥,本方用意不在此,古之良醫以 治吐血、衄血、氣淋、腸風下血、血痢、肺痿、肺癰膿血等證,世人 少知之,其人胃中,當可癒合潰瘍糜爛之局部病變也。 11.山梔左金丸 李秉權 (組成及用法] 吳茱萸9g 黃連1.5g 山梔子3g 共研細末,每服3g,溫開水送下。 (主治) 肝胃氣痛、吞酸等。 (解析) 朱丹溪左金丸治肝火犯胃,重用黃連,佐少許吳茱 萸辛熱以制其苦寒,務使肝胃和調。本方吳茱萸為君,所治乃心 腹積冷、心下結氣之胃寒證。凡脾胃之氣,喜溫而惡寒,寒則中 氣難以運化,或為冷食不消,或為腹內疼痛,或為寒痰結積,必然 畏寒喜暖,舌淡苔潤,脈沉弦緊,此本方所重用吳茱萸者。然腹 內久積寒濕,必蘊濕火,逐冷降氣之方,當兼苦寒散之。黃連勿 論,本方加梔子者,其苦寒無毒,人六經,瀉三焦火,所滌為瘀郁 之熱,非浮散之表熱,又能行結氣,得吳茱萸等溫性藥物最能治 寒滯熱郁之肝胃氣痛。 12.柴胡疏肝活血散 陳真一 (組成及用法) 柴胡15g 陳皮6g 川芎6g 制香附 10g 白芍12g 桃仁6g 紅花4.5g 丹參12g 九香蟲9g 生地黃15g 甘草6g 水煎,每日工劑分3服;或作散劑,每服6g,開水送下。 (主治) 多種慢性胃炎、膽囊炎、慢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亢 進症、閉經、乳腺增生等一般氣滯血瘀之證。 (解析) 上述諸病種,多系肝氣鬱結、疏泄失常之證。陳氏 於此類病證,必用活血化瘀之葯。其謂:「肝為血臟,未有不用血 分葯之道理。」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守病機..疏其血 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亦論治肝病經驗之談。 柴胡疏肝散源於《景岳全書.脅痛》,陳氏加諸活血化瘀葯, 治療肝氣鬱結、氣血瘀滯諸多病證,若能靈活運用,療效甚佳。 生地黃性涼潤,緩和諸葯之燥性,實亦除血痹之良藥. 13.香砂理中湯 陳慈煦 (組成及用法] 党參12g 炒白朮9g 炮乾薑9g 炒白 芍12g 砂仁6g 藿香9g 炒枳實6g 炒神曲9g 炒雞內 金9g 車前子9g 炙甘草5g 大棗5枚 水煎,每日l劑分3服;或為水滴丸,每服9g,每日3次。 (主治) 脾胃氣虛,寒濕滯於中焦諸證。 (解析) 面色萎白,語聲低微,四肢少力,食少便溏,舌質 淡,脈細微,屬脾胃氣虛。若更兼噯氣,脘腹脹滿或疼痛,時有水 瀉,畏寒肢冷,此脾胃大腸有寒濕,當用此健脾溫中、行氣消滯之 方.多種慢性疾病或有類證皆可服之,待中陽漸復,不惟飲食好 轉,更使所用藥力四達,周身之氣機流通,水谷之精微輸布,機體 即漸行康復。 14.雞金健胃丸 張錫珊 (組成及用法} 雞內金、膽草、廣木香、檳榔片、藿香各30g 川黃連、生白朮、鬱金、蔻仁、砂仁、枳殼、焦山楂各20g 生麥芽 60g 魚鰍串90g 研末煉蜜為丸重4.5g,每次1一2丸,日 3服,開水送下。 (主治] 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胸膈不利,反飽嘈雜,氣阻脘 悶,嘔惡不適等。 (解析) 本方與大山楂丸、保和丸、木香檳榔丸、健脾丸、枳 實消痞丸皆類同,均能消痞除滿,健脾和胃,行氣導滯,為食積痰 結、內瘀脾胃、正氣未虛者而設。然脾胃痰食久郁,必多伏濕熱 之邪,本方重視之,故以膽草、黃連不菲用量,苦寒散結,清熱利 濕,實能健脾胃消化之力。 魚鰍串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辛溫微苦,為消食積、利濕 熱、清利消化道炎症之良藥。 15.消痞五香丸 潘星北 (組成及用法] 香附lOOg(醋浸炒) 五靈脂lOOg 黑白 丑各12g(半炒半生) 上4味研末,水泛為丸,每次服3g,開水送服。 (主治) 慢性胃炎、胃神經症、消化不良等病證。 (解析] 上述病證多系痞滿,似覺有物填塞胸次,按之無形 無痛,多因素來脾胃不健,中氣久虛,氣血痰飲壅滯不得宣通所致。 香附理氣解郁,醋浸炒則善消積聚;五靈脂行心腹瘀血留 滯,二丑消蟲積食滯、痰飲腫滿,亦治痃癖氣塊。本方藥力甚猛, 雖然用量不大,常服之可徐徐消去痞滿,並非一時取快之劑。 16。鹿茸益胃散 石玉書 (組成及用法) 炙黃芪20g 茯苓20g 木香15g 檳榔 15g 乾薑9g 焦白朮20g 當歸25g 砂仁18g 石斛20g 黃連9g 炙甘草9g 党參20g 炒杜仲15g 紫蘇梗15g 青蒿15g 鹿茸9g 山藥25g 草果15g 薑黃15g 藿 梗15g 研為散劑,每服9g,每天3次,溫開水送服。 (主治) 慢性虛寒型胃、十二指腸潰瘍。 (解析) 此類消化性潰瘍病程較長,患者體質多虛弱消瘦, 夜間疼痛較甚,泛酸噯氣,或吐痰涎,喜溫喜按,面色多晦滯或泛 青,舌淡或紫,脈沉緊細弦或澀。 本方似乎繁雜,其實寒溫相適,升降並調,虛實並理。方中 鹿茸甘咸而溫,生精補髓,養血益陽氣,凡瘡瘍久潰不斂、瘡腫內 陷不起者,用之有內托升陷之功。胃、十二指腸潰瘍所以久潰難 斂,乃因氣虛血少,腎精匱乏,故肌肉難長,實同陰疽病理。查古 今諸多胃病方劑,皆無鹿茸;本方深研之處,當在此葯。 17.三七烏及散 袁家璣 (組成及用法) 三七、烏賊骨、川貝、白及、甘草、黃連、元 胡、佛手、川楝子各30g 廣木香、砂仁各15g 生白芍45g 共研極細末,每日早、中、晚飯後各服3g。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 (解析) 本方止血、化瘀、收斂、制酸、散結、消腫、消炎、緩 急止痛、行氣健胃,諸葯合而能柔肝和胃、理氣活血,又能制酸止 痛。若欲溫中,可加上肉桂、党參、黃芪。 服用本方數日即可取效,然必當堅持服用3個月或半年以 上,療效始能鞏固,此與消化性潰瘍病的病理特點實有密切 關係。 18.消化性潰瘍方 王聘賢 (組成及用法] 馬勃30g 玉米黑穗30g 雞蛋殼60g 三七15g 上藥共研細末,每次用開水吞服3g,日3服。 (主治] 消化性潰瘍。 (解析] 三七止血活血,消腫定痛;余葯收斂解毒,祛腐生 肌制酸,對消化性潰瘍有修復作用。本方有治病求本之意,然服 用量略增以能覆蓋潰瘍面,用6g上下為宜。 l9.程氏消化性潰瘍方 程雲深 (組成及用法) 射干9g 炒白芍9g 黃芩9g 牡丹皮 9g 連翹9g 山梔子9g 全當歸9g 制乳香6g 制沒 葯6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肝胃鬱熱之消化性潰瘍。 (解析] 消化性潰瘍脾胃氣虛者為多,本方並非完全相宜。 然亦有部分肝經氣滯鬱熱者,其胃脘連接兩脅脹痛攻撐,甚或痛 勢急迫,心煩易怒,嘈雜吐酸,口乾苦,舌紅苔黃者,當用本方。 射干苦寒,本利咽喉腫痛,亦能消痰化食,《珍珠囊》直指其「治胃 中癰瘡」;全當歸、制乳香、制沒藥雖然活血定痛,亦能生肌斂口, 消胃中癰疽而愈潰瘍。 本方以外科瘡瘍立意而治內科之病,實遵古法而有新意。 20.許氏消化性潰瘍方 許沛公 (組成及用法} 煨烏賊骨12g 浙貝母L 5g 陳皮1.5g 公丁香1.5g 小茴1。5g 共研細末,此為1日量,分3次服;若大便黑色,加仙鶴草或 十灰散止血. (主治) 消化性潰瘍。 (解析) 若為十二指腸潰瘍,多屬虛寒之證,本方較宜。烏 賊骨制酸止血斂瘡為君;浙貝母治胃中瘡瘍腫毒,亦善制酸;陳 皮、丁香、小茴溫中散寒,和胃理氣,可流動氣機,去中焦壅塞脹 滿。可知本方動靜結合,若服本方便秘,加少許熟大黃尤妙。 21.治消化性潰瘍單方 唐希澤 (組成及用法) 雞蛋殼 蜂蜜 將雞蛋殼研為極細末,用開水化蜂蜜1匙調服15g,日 3服。 (主治) 消化性潰瘍及出血。 、 (解析) 本方組合較為合理,雞蛋殼含碳酸鈣、碳酸鎂、 磷酸鈣,故能制胃酸而收斂潰瘍並止血,然需研極細末效果 始佳。 蜂蜜主心腹邪氣,補中益氣,止痛解毒,單食之即可治療消 化性潰瘍. 22.烏貝失笑散方 王錫章 (組成及用法} 炒蒲黃15g 黃芩lOg 烏賊骨18g 五 靈脂12g 浙貝母15g 三七粉9g 黃連4.5g 枳殼9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三七粉分3次吞服。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 (解析) 潰瘍病若為瘀血停蓄者,必然胃脘疼痛脹滿,痛有 定處,如錐如刺,久痛難止,食後尤甚,舌有瘀斑或有紫氣。脈弦 緊澀,可用本方活血化瘀、收斂和胃止痛。若脾胃氣虛,加四君 子湯;若脾胃虛寒,加黃芪建中湯;若痛連脅肋而脹甚,加佛 手、香櫞、柴胡、鬱金類;若脈弦數、便血嘔血,屬肝胃鬱熱者, 選加炒梔子、生藕節、丹皮、生地、虎杖、熟大黃、白及;亦有病 勢較緩者,時有出血,神疲肢冷,本方加阿膠、枸杞、藕節炭、炮 姜炭甚宜。 23。溫膽和胃湯 譚紹堯 (組成及用法) 法夏12g 陳皮9g 竹茹12g 膽星9g 烏賊骨粉15g(吞服) 川貝粉9g(吞服) 制乳沒各9g 吳茱 萸1.5g 黃連4.5g 甘草3g . 水煎,每日l劑分3服。 (主治) 胃潰瘍。 (解析) 本方系溫膽湯、烏貝散、左金丸相加而成。對於中 焦濕蘊不化,郁久化熱,嘔吐泛酸,胃脹痛或刺痛,口苦尿黃,心 中煩悶,舌苔黃膩,脈弦滑之胃潰瘍病,本方清熱除濕、和胃化 痰、制酸止痛,臨床獲效良多。若慢性胃炎吐酸,嘈雜,疼痛較為 明顯者,也可應用。將左金丸、烏貝散為末吞服,效果尤佳。 若胃寒喜暖,加高良姜;疼痛明顯如刺,加炒蒲黃、元胡;食 積,加焦三仙、莪術;氣虛,酌加党參、黃芪。 24。山蒼子行氣方 陳仲寅 (組成及用法) 山蒼子(木姜子)4.5g 放石臼中搗爛,沖開水溫服。 (主治) 腹部因消化不良所致脹滿。  (解析) 山蒼子系樟科植物木姜子果實,辛溫芳香,性辛 溫,《貴州草藥》雲其「健脾燥濕,調氣消食,治胃寒腹痛,食滯飽 脹」。余用此葯治療膽囊炎所致上腹脹滿、脅肋不適亦有良效。 偶食之可除口中濁氣。 25.雞嗉散 石王生 (組成及用法) 紅豆蔻24g 白豆蔻6g 乾薑15g 丁 香6g 廣木香12g 沉香6g 川楝子6g 厚朴12g 白鬍 椒6g 取雞嗉囊10個,去穢物洗凈以黃泥土外包,置火中燒半煅 過為度,合上藥共研成細末,每60g藥粉用曲酒1斤、白糖180g 混合貯於密閉罐中,置飯甑上蒸2小時,取出埋土中10日備用, 每次15ml,每日3次。胃痛甚時,可用冬瓜仁、蘆根、竹茹各15g 煎水同服。 (主治) 胃寒氣滯疼痛。 (解析}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噯氣頻頻,得溫稍 減,遇寒痛增,脈弦緊。本方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雞嗉囊咸溫, 消食快膈,行氣止痛,清熱消腫,善治噎膈不通之證,為本方主 葯;曲酒行氣活血溫中焦;余葯芳香辛溫,醒脾燥濕,共力輔助 之劑。 26。溫中化滯湯 劉子浞 (組成及用法) 熟附片6g 黃連3g 白芍15g 丁香 3g 元胡6g 甘草3g 水煎,每日l劑分3服. (主治} 胃寒痛,消化不良,胃酸多。 (解析] 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飲暴食,每易寒傷中 陽,胃失和降,則胃中寒痛,喜溫喜按,得熱少減。本方白芍苦 平,本治虛寒腹痛,與附子、丁香、元胡等溫中散寒、化積除冷等 葯合用之,最能安脾經,收胃氣,緩脘腹攣急之痛;黃連苦寒,與 諸溫熱緩急止痛藥合用之,亦善消中脘痞結滿悶疼痛而散結 氣也。 27.隔山消胡桃仁散 沈漢文 (組成及用法) 隔山消30g 胡桃仁15g 共研末,每服4.5g,白開水送服 (主治) 胃口飽脹,消化不良. (解析) 隔山消為蘿蘼科植物,苦平無毒微辛。《本草綱 目》直指其「主腹脹積滯」,實能健脾順氣,消食化積,清熱解毒。 若食積飽脹,用此一葯研末吞服即可;若胃氣痛,類慢性胃炎者, 久年未愈,更加萬年蕎研粉吞服,或用隔山消30g、雞血藤15g 燉豬肉食之,亦可與萬年蕎、雞血藤、魚鰍串、枳實、雞內金共研 細末服之,治幼兒疳積隔食,並能開胃健脾,或用隔山消30g加 白糖煎煮,每日三五次,治小兒腹中痞結不適。 胡桃仁甘溫益腎,腎氣旺而中土漸強,故人本方。 28.胃脘氣痛方 張孝純 (組成及用法] 香附18g 黃連3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胃脘氣滯作痛。 (解析] 邪正搏擊,中焦氣道閉塞,遂成胃脘疼痛。《太平 惠民和劑局方》、《太平聖惠方》等中的大量醫方治療胃痛,多用 辛燥理氣之品。考香附微溫味辛,理氣解郁,凡肝胃不和、氣有 不舒之證常用之。 本方所治胃脘疼痛,必然胃區脹滿,痛連兩脅,胸悶噯氣,善 太息,每因生氣發怒而疼痛發作或加劇,苔多薄白,脈弦。久郁 之處,必然有熱,故加黃連清之。 29.胃氣痛方 袁家璣 (組成及用法) 佛手12g 香櫞9g 川楝肉6g 酒元胡 12g 米炒丹參15g 甘草9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胃痛。 (解析) 本法立意主治,略同上方.
推薦閱讀:

【艾灸 胃痛】
治療急性胃痛的首選穴 中醫健康|胃痛|治療急性胃痛
胃痛的針灸治療
胃痛、反酸、打嗝,這些癥狀其實是在幫你

TAG: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