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做家庭財務規劃嗎?盤點家庭財務規劃十要點
07-05
餘額寶、百發、P2金融撞到互聯網,開啟了無限想像空間,金融產品似乎搭上互聯網就步入了快車道,一切皆有可能。作為金融理財的所有參與者,都應該感謝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便利。可是,我們在關注理財產品時,卻忽視了金融理財的核心部分——理財規劃。作為一家之主,你會做家庭財務規劃嗎? 傳統的金融理財行業因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百度的加入而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兩大互聯網巨頭推出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本質上都是與基金公司合作的一款貨幣基金產品。 熟悉基金產品的人都知道,貨幣基金對於大眾而言,是盤活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重要理財工具。正是這樣一款大眾化產品,在今年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下,搭上支付寶和百度的平台,掀起一波全民「理財運動」,它無疑給整個金融理財行業增添了活力。 但是在金融理財領域,除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短期理財基金等產品外,真正大眾化的、適用不同類型客戶的理財產品並不多見。尤其在理財產品泛濫的今年,金融機構將理財狹隘地理解成金融產品營銷的一種形式和渠道,而忽視對公眾自身財務和家庭狀況的分析。長期以來,人們忽略了產品對自己的適用性分析,可能最終使得理財難以取得成功。 換個角度來看,即使你把閑錢都買了餘額寶,就能解決家庭財務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作為長期傳播理財理念的我們,更希望讀者將理財定義為長期的個人和家庭理財規劃,而不是簡單地理解為投資理財產品。 很多家庭沒有經過財務分析,甚至都不了解家庭的基本狀況,因而陷入理財的誤區中。就像理財專家於彤所說:「有時候,我們不對家庭財務進行分析,就很可怕。比如很多人把精力放在了創造財富上,而忽視財富管理,大量財富放在銀行儲蓄或者活期賬戶里,導致財富沒有實現保值增值。有些人將大筆財富放在極度保守的產品上面,金錢和財富增長效率較低。還有的人資產配置很單一或者激進,錢都放到難變現的房產等固定資產上,或者都投資於高風險產品上。」 家庭理財規劃涵蓋職場、投資、退休、風險控制、保險規劃等方面,財務規劃被看作家庭規劃最重要的基礎部分。所以,理財規劃可以被看作是通過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對財務計劃、投資策略等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滿足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達到預期的目標,最終使人們能夠財務獨立。 盤點家庭財務規劃十大要點 資買理財產品不能等同於理財,家庭理財的核心是做好家庭財務規劃。財務規劃和分析是家庭理財基礎,並有規律和原則可循。 可以說,家庭理財首要的是做好家庭財務規劃。只有你完成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分析,才能更加明確家庭理財的目標和投資策略。 家庭財務資產負債、收支以及現金流量三張表是明確家庭財務狀況的好工具,可以幫你像運營公司一樣,管理家庭財務。因為很多財務上的指標考量,可以看做衡量家庭財務健康的重要標準和原則。 29歲的許峰和同齡的老婆辛菲5年的戀愛長跑終於在2010年修成正果,依靠雙方父母的支持,在北京買房結婚,同時背負起100萬元的房貸。許峰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年薪15萬元,老婆是位公務員,一年工資在6萬元左右。 雙方父母尚未退休,兩人目前還沒贍養父母的壓力。購房之後,許峰一家房貸數目大,增添了巨大財務壓力,這讓他一直猶豫明年是否要孩子。像許峰一樣成為房奴的家庭不在少數,但是並不意味著許峰在目前財務狀況下,就束手無策了。 我們對許峰家庭財務狀況進行梳理和分析,就可能找到答案。 負債要可控,適度負債 NO.1 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50% 負債占家庭總資產的比率超過50%,債務本金利息等費用支出偏多,將降低家庭現金的凈流入,侵蝕家庭的資產,在突發情況下可能引發家庭經濟危機,造成家庭資不抵債。許峰的家庭資產負債率在45.46%,仍在可控範圍。而負債率較高的家庭,要做好長期減債的計劃。 NO.2 債務償還比率=每月償債本息/每月收入<40%如果家庭月收入超過40% 以上用於償還債務,將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降低抵禦風險的能力。許峰家庭每月收入17500元,需要還房貸7700元,債務償還比率在44%。可以看到,雖然許峰總資產負債率在控制範圍,而每月還貸比率卻超過40%,房貸壓力較大,影響每月生活消費和理財投資。 不管房貸、車貸,還是消費貸款等,每月償還的貸款本息不要超過家庭每月收入的1/3。如今很多新婚小夫婦,為了買房買車,每月的還貸壓力很大,進入房奴生活,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這顯然是不健康的家庭財務狀況。 NO.3 凈資產償付比率=凈資產/總資產>50% 當凈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超過50%的時候,表明家庭現金處於凈流入的狀態,家庭財務結構比較健康。許峰家庭目前的凈資產為144萬元,凈資產償付率為54.55%,整體財務結構處於健康狀況,可以應對經濟危機等突發事件。 NO.4 現金與負債的比率在20%到30%比較合適 許峰這樣的家庭有10 0萬元的負債,手中持有的現金或者活期存款最好能夠在二三十萬元比較安全,以方便填補負債。目前許峰家庭的存款現金僅為14萬元,所以短期想改善財務狀況,需每月減少開支,增加儲蓄。 當經濟狀況出現較大的不利變化時,家庭可以迅速減輕負債,來規避風險。考慮投資的收益情況,手中閑錢過多,會損失投資收益;錢太少,又沒有財務保障。 當然,隨著負債的變化,家庭財務結構中的活期現金總額也要相應變化,才能讓家庭財務更加健康。 很多家庭習慣於量入為出,其實適當負債並非壞事。負債意味著藉助槓桿,可以使家庭可用資金變多,從而擁有更多資產。家庭和事業處於形成期,收入與支出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可以進行財務的適度負債,採取比較積極的資產配置策略。 理財專家唐紹雲認為,有沒有負債,不是檢驗家庭財務健康的標準,需要考量家庭有沒有負債需求、負債水平與償付能力、個人的投資理財目標、其他可供選擇投資產品收益。但是,負債也要從財務安全形度,限定在合理的比例內,要不影響家庭財務健康和理財目標的實現。 注重生活品質,也要積累財富 許峰和老婆辛菲自從購房背負起100萬元的房貸後,生活比較節儉,日常生活的支出並不多,每月只有3 0 0 0元,房貸卻要每月支出7700元。目前兩人只有4萬元的活期儲蓄和5萬元的定期儲蓄,老婆的工資不高,許峰的生活壓力在購房後增添不少。 不過兩人仍然每月堅持1000元的定期存款和1000元的定投基金,希望在儲蓄和投資上都有所積累。而且許峰一直在做股票投資,將股票投資收入大部分用於首付房款外,股票賬戶還有5萬元。兩人希望未來通過良好的財務規劃,進行一整套家庭規劃,實現財富增長,過上幸福生活。 NO.5 儲蓄比率=每月總儲蓄/每月收入<40% 家庭的儲蓄不要超過每月收入的4 0%。儲蓄率反映家庭控制開支和資產積累的能力,該比率過大,沒有足夠資金用於消費,將降低生活品質。如果儲蓄率過小,把收入都用於消費,享受生活甚至不留結餘,將影響資產的積累增值,進而影響未來的生活需要。 許峰家庭每月儲蓄率為5 .7%,儲蓄率偏低,需要適當提高儲蓄,儘快達到家庭現金與負債的比率在20%到30%範圍內,以提高家庭財務健康狀況。 NO.6 消費比率=家庭每月總支出/每月收入<60% 如果每月的支出超過收入的60%,想新增投資性資產就比較困難。 如果將房貸計入支出,許峰一家的每月總支出達10700元,消費比率已超過60%。只以許峰和老婆的生活支出每月3000元計算,消費比率為17.14%,支出適度。目前每月結餘4800元,如果明年實行生育計劃,家庭支出將加大,現階段需要考慮為生育積累一筆資金。 NO.7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3至6倍可變現資產要足以應付家庭3至6個月的日常支出。 比率過高,表明資金相對閑置,過於強調流動性,而犧牲了資產的時間價值;過低,則給正常的生活保障帶來風險。 許峰家庭期末現金流量為44800元,每月日常支出3 0 0 0元,家庭的流動性比率高達15倍。可考慮將流動性資金控制在18000元內,流動性資金可考慮購買貨幣基金,提高限制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投資收益。剩餘資金用於固定期限儲蓄或者進行理財投資。 在家庭財務分析上,家庭凈資產和現金流兩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庭凈資產代表一個人或家庭現有多大資本去實現未來的理財目標,並影響理財目標的選擇和計劃。現金流是一定時間內家庭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後盈餘或虧空的情況,現金流量直接反映家庭是否還有餘錢積累財富,投資賺錢。 投資規劃,注重資產配置 NO.8 投資與凈資產比率=投資資產/凈資產>50% 如果你的投資資產大於家庭凈資產的50%,那麼家庭財富可能已經有了保值增值的能力。很明顯,從許峰50000元的股票資產和每月10 0 0元定投基金看,投資占凈資產的比例遠遠低於50%。 如果家庭能存下收入的4 0%,就不僅具備了資產積累的能力,還可以投資金融資產,買債券、儲蓄甚至炒股都可以。 NO.9 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總資產<60% 家庭的固定資產比例反映家庭財產變現能力的高低,如果流動性不足,遇到突發情況,一些臨時性的大宗支出需求很難得到滿足。許峰的家庭固定資產主要在自住房產上,雖然房價現在看來一直上漲,我們仍然不建議持有大筆資金的家庭,將家庭60%的資產都買了固定資產房子,因為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房產快速變現較難。 NO.10 高風險投資「80年齡法」 高風險的投資佔總資產的合理比率等於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許峰和老婆都是2 9歲,可以將高風險投資比率提高至總資產的51%。 從實際的現金流來看,許峰留足充分的日常支出現金的3到6倍後,可將每月剩餘資金4800元的一多半用於股票等高風險投資上。高風險投資「80年齡法」必須結合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承受態度,才能正確的實現高回報資產的合理配置。 資產配置的4321定律 對家庭的財務分析之後,就要進行資產合理配置了。那麼,什麼樣的資產配置比較合理呢?在家庭資產配置上有一套4321定律,可作為你的資產配置方法。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家庭的風險防範---保險支出。 當然,資產配置的4321定律只是一般規律,各人在制定家庭理財規劃時,還需考慮具體情況。在資產配置時,主要凸顯的是投資問題,而投資的前提首先要考量家庭的風險屬性。你需要根據個人及家庭的具體情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資產種類,尤其需要考慮家庭資產積累狀況、未來收入預期、家庭負擔等。因為這些因素與個人及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息息相關,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種類和相應的投資比例。 其次是家庭理財目標,這決定了投資期限的長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需要對個人及家庭的財務資源進行分類,優先滿足家庭的理財目標,構建核心資產組合;再將富餘資金配置於具有一定風險的資產,構築輔助資產組合。在保障家庭財務安全的基礎上,通過投資來增加收入。實行兩類資產組合,便可清晰地得出具體股票類資產、債權類資產、現金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最後是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確定了理財目標、風險屬性後,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就要決定了,也就是需要制定一個可行性方案來操作,構建投資組合,並結合「8 0年齡法」。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力是考慮所有投資問題的出發點,風險承受力高的,可以考慮較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工具,諸如股票,偏股基金;風險承受力低的,可以考慮低風險的工具,如債券、偏債基金、保險,等等。財務規劃因人制宜——對話精誠理財總經理於彤 財務管理因人制宜,因為個人和家庭對金錢的態度和目標不同,很難通過一個有效的財務分析工具,就能給家庭得出一套理財方案。 於彤個人簡介:精誠理財總經理,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知名理財專家,擁有18年金融理財從業經驗,為央視、北京電視台、理財雜誌特約理財規劃師。對保險、信託以及個人財富管理有獨到見解。 投資與理財:家庭財務規劃為什麼十分重要,它的意義在哪裡? 於彤:有時候,我們不對家庭財務進行分析,就很可怕。比如很多人把精力放在了創造財富上,而忽視財富管理,大量財富放在銀行儲蓄或者活期賬戶里,導致財富沒有實現保值增值。有些人將大筆財富放在極度保守的產品上面,金錢和財富增長效率較低。還有的人資產配置很單一或者激進,錢都放到難變現的房產等固定資產上,或者都投資於高風險產品,這也不好。如何進行家庭資產管理,需要進行良好的財務分析,在了解家庭財富的類型後,來管理現金流和資產。 投資與理財:那麼,進行家庭財務規劃前,需要做些什麼? 於彤:現在出來很多記賬軟體,讓人們開始重視起理財記賬,控制開支,注意結餘。不過從實際狀況來看,很多人很難進入理性理財,記賬難以長期堅持。從家庭財務管理來講,普通大眾很難變成一位準金融理財師,不能對家庭財務做一整套規劃。所以,在進行家庭理財規劃前,首先要明確家庭目標,其次是怎麼做的問題,可以只針對每個階段的家庭財務狀況做規劃。理財規劃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可以說是模塊化概念,包括創造財富、風險管理、保護管理和傳承財富。家庭處於不同階段,將面對不同財務規劃,甚至因人制宜。 投資與理財:財務管理還需要在家庭理財規劃的哪些內容下進行? 於彤:理財規劃涵蓋人生不同階段的內容,例如保障規劃類似於風險管理的範疇,需要將家庭風險所造成的損失規划進去;儲蓄規劃不是簡單把錢存銀行,它包括子女教育金儲蓄和養老退休金儲蓄;投資規劃目標相對簡單,通過投資理財手段,將資產最大化的保值增值,實現財務目標。當然,一部分人已經脫離財富創造階段後,將主要考慮財富保留和傳承。 投資與理財:有沒有一整套的工具方法,就能完全做好家庭財務規劃? 於彤:財務管理因人制宜,因為個人和家庭對金錢的態度和目標不同,很難通過一個有效的財務分析工具,就能給家庭得出一套理財方案。需要理財顧問和客戶充分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理財預期、資產狀況後,才可給客戶提供一套理財方案。當然,有些事情可能還做不到,客戶的理財預期與實際情況相矛盾的時候,某些操作就無法實現。例如50歲的客戶想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在這樣的階段就很難實現。 投資與理財:因人制宜的財務規劃,能否具體說說? 於彤:家庭財務分析需要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做現金流量管理和財務分析。比如,年輕人剛剛進入職場,處於創富階段,我們在財務規划上就要更關心他個人的收入,資產配置可能需要更加積極;其次需要風險和健康管理。現在重大疾病年輕化,不好的工作和飲食習慣增加了年輕人的健康風險,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等保險價值就體現出來。因為一旦失去勞動能力,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風險補償,彌補意外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並有生活保障。 投資與理財:今年阿里巴巴的餘額寶、百度的百發理財以及P2P互聯網民間借貸似乎掀起了一波全民理財的熱潮,您怎麼看這類產品和理財關係? 於彤:現在大家比較關心理財的「術」,對理財的「道」探討卻比較少。無論阿里巴巴的餘額寶,還是百度的百發,只能是理財階段的某一個工具,屬於理財的「術」的部分。而財務規劃、退休規劃、儲蓄規劃都是具有理財「道」的部分,屬於知識的範疇——理財的原理。每種金融工具在家庭理財中的指向是不同的,在樹立大的理財規劃框架下,才能合理地看待理財產品的價值。例如P 2 P民間借貸,15%的產品就一定不好嗎?如果你投資的這類產品只佔家庭資產10%,甚至更低,而且能夠承擔這類風險,那麼對於這樣的投資者參與15%的高風險產品,就一定不對?當然你有20萬元,拿出15萬元投資到民間借貸,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大家也明白。金融產品只是完成理財規劃的工具,協助完成家庭理財目標。 投資與理財:人們在投資規划上,經常會出現哪些方面的誤區? 於彤:在投資中,我們經常發現出現兩種重大誤區。像餘額寶、貨幣基金等金融產品,只能彌補個人的活期存款和現金管理的需求,而長期養老退休規劃,又該配置什麼樣的產品?定投基金是堅持5年,還是10年、20年?所以,很多人經常會出現長財短理的誤區,沒有方向,也就不知道該如何理財。另一種是一切以投資收益為前提。金融產品一定程度上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你的產品,再高收益率的產品也要考慮個人資產配置比例和風險控制。投資真正的前提是控制風險。家庭財務規劃10個誤區 財務規劃不能公式化地套用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規劃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而是通過財務規劃,讓家庭財務狀況更健康、更穩固、更安心,心理的需要逐步得到滿足,生活更幸福。這也恰恰是財務規劃的意義所在。 近年來,中國的資本市場漸漸活躍,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其中,不少投資者渴望利用最佳理財工具,幫助自己積累財富,以實現財務自由。但由於缺乏相關專業理財知識或是風險意識淡薄,個人的理財行為常常和家庭財務規劃目標脫節,甚至走入誤區。 不了解真實財務信息做規劃 理財市場日漸成熟,但人們對產品的關注往往多於理財規劃。財務規劃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理財師最擔心客戶提供的財務狀況不夠真實,無法掌握其真實財務信息,因而一切規劃都無從談起。 人們擔憂個人隱私泄露,不願將家庭財務的真實信息透露給理財師,這樣的財務規劃必然不準確。所以,你要麼告訴真實的財務信息給理財師,要麼就自己動手了解家庭財務狀況,並學做財務規劃。要知道,財務規劃是理財規劃的基石,有了財務的分析,「上層建築」才有望達成。 理財目標不明確 「相比國外的投資者,國內投資者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投資理財時頻繁地買進賣出。」恆安標準人壽首席營銷官張見表示,「導致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沒有明確的家庭財務規劃目標。」 具體的理財目標是理財規劃的重點。別人會向你建議不同的理財目標,但是你自己必須明確究竟想要何種目標。張見認為,個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並確定自己的財務目標,不要有太多的隨意性,或者盲目性,然後根據目標來設計並實施理財方案,並根據市場自身的變化進行調整,便它一直跟隨目標而動。 財務規劃不從長遠期考慮 花旗銀行連同清華大學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儘管中國城鎮家庭收入和資產顯著增長,但相當一部分人群缺乏長期、系統的財務規劃。比如沒有從人生階段的長遠期著手,沒有考慮自己退休後的財務規劃。 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標各不相同,理財的側重點也應不同。因此,我們需要確定自己階段性的生活與投資目標,時刻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不斷調整資產配置,選擇相應的投資品種與投資比例。 認為省錢就是財務規劃 在生活中,很多人理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省錢,認為省錢就是理財。但在家庭財務規劃中,理財師往往不太建議客戶縮減家庭開支,因為這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如果理財規劃意味著降低生活水平,那規劃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太大。 財務規劃的核心是讓家庭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目前理財目標和家庭風險。所以,省錢並不能達到理財的目的。而財務規劃更有利於過度開支的家庭通過財務分析,利用多元化的手段,防止過度開支。可通過記賬軟體了解家庭支出,並控制開支,然後將家庭的結餘進行合理的保險和投資規劃。 把錢都存成長期儲蓄 很多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息,常常不加思量,就把錢都存成長期儲蓄,比如5年期或是3年期。 把錢都存到長期儲蓄,不僅達不到理財的目的,還喪失財務規劃機會。一旦家庭急需用錢時,再去辦理提前支取,雖然提前支取的部分會按照活期利率算利息,沒支取的資金按照原來的利率算利息,但是這樣,一是流動性不足,二是會有利息損失。所以,你需要將長期、短期儲蓄以及活期按比例進行規劃好。 認為投資就是財務規劃 很多人把投資股票、基金、保險、房產等同於家庭財務規劃,還專註於單純的理財產品排行的研究,或是依靠理財軟體完成財務規劃。這種投資雖然可能一時會有獲利的快感,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規劃,也很容易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財務規劃不能公式化地套用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規劃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而是通過財務規劃,讓家庭財務狀況更健康、更穩固、更安心,心理的需要逐步得到滿足,生活更幸福。這也恰恰是財務規劃的意義所在。 把理財等同於投資或投機 很多人認為家庭理財就是投資,把理財=投資=投機=追求高回報、高風險(產品)。實際上,理財和投資是有區別的。投資為博取利益的最大化,而理財實際上是做資產的配置,在確保資金穩定的前提下,追求一個穩定而長期的收益。所以,理財並不等於投資,更不等於投機,理財是一種長期的、理性的、專業化的投資行為。 在恆豐財富高級顧問唐紹雲看來,投資賺錢並不是我們真正生活或理財要追求的目標,而是實現我們生活目標的工具和途徑而已,它最大的意義在於平衡人生不同時期的收支不平衡。 忽視了保險規劃 實際上,科學的家庭財務規劃是按比例分配的,保障、消費、投資一樣都不能少。 「在合理規劃家庭財務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要了解各種投資理財工具的風險和收益特性,避免投資組合與投資目標出現錯配。」有著16年保險從業經驗的恆安標準人壽首席營銷官張見表示,「由於保險的特殊性質,普通投資者理解困難,常常在家庭財務規劃中忽視保險的作用。」 在理財金字塔中,風險防範是基礎,包括銀行儲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其次是家庭的債務,比如購房貸款等;再者是消費基金,包括購車、旅遊、購房、教育等基金和日常的生活消費;最後考慮投資,包括股票、期貨、房地產、黃金、藝術品收藏。 為了發財買保險 「買保險是不能發財的,保險只是一種財務安排,買保險是為轉移風險。」國家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說,人買保險的目的不是發財,而是避免因意外疾病或年老而變窮。要知道,保險是一種保障性的理財工具,指望通過買保險發財不可能,除非是死亡或高殘,保險公司才會賠付高額的保險金。 先給孩子投保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買保險先給孩子買。孩子當然重要,但是保險理財體現的是對家庭財務風險的規避,大人發生意外對家庭造成的財務損失和影響要遠遠高於孩子。因此,正確的保險理財原則應該是首先為大人購買健康險、壽險、意外險等保障功能強的產品,然後再為孩子按照需要,買些健康、教育類的兒童教育保險等險種。 具體做法可以是提前為家庭成員購買保險,在此基礎上,再為家庭財產如房子、汽車等投保,確保人、財都有保障。在完整建立起家庭保障體系之後,家庭剩餘資金可用於專項理財。怎樣做好家庭保險規劃? 家庭財務規劃中,保險是基礎。這是因為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可以防範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對家庭帶來的財務衝擊。保險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理財工具之一,是家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保證。 一個健全的家庭財務規劃包含儲蓄、投資和保險。保險作為理財工具之一,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 已是而立之年的戴秉國,在上海從事外貿工作,年收入15萬元,現為部門主管,未來收入還有上升空間。愛好旅遊,沒有特別擅長的投資渠道,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打理錢財。目前存款5萬元。他的太太28歲,年收入10萬元,稅務師,收入穩定。兩人育有一子,3歲半,正在上幼兒園。5年前,他們通過按揭,購得房產一套,這幾年通過幾次提前還貸,還欠貸款36萬元,月供為3000元,基本上用單位的公積金可以覆蓋。一家三口必要的生活開支每月需4000元。 夫婦倆均有社保,沒有任何商業保險。 「由於商業保險的長期缺乏,這個家庭急需補充壽險、意外險以及重疾險。」壽險規劃師廣昕建議道。 我們先對這個家庭做一個需求分析,看看這個家庭必要的保障額度。依據保險的「雙十」原則,確定該家庭必要的保障額度為250萬元,其中男主人的保障額度為150萬元,女主人的保障額度為10 0萬元。這250萬元的家庭保障額度,可以由意外險、重疾險、養老和定期壽險等組成。 建議男主人考慮5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帶分紅,有病看病,無病養老。剩餘100萬元的風險缺口,在考慮意外險、養老等需求後,全部由定期壽險實現。比如50萬元的定期壽險,可以覆蓋房貸的風險。 建議女主人考慮3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可以考慮消費型或者返還型產品。剩餘70萬元的風險缺口,在考慮意外險、養老等需求後,也可全部由定期壽險實現。 建議寶寶優先考慮1萬元的意外險,然後是1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再根據對寶寶未來的大學教育規劃,確定教育險的年交費額度。 上述案例中,體現了一個完備的保險規划過程。其中,必須有幾個要遵守的原則。 「雙十」原則 保險的「雙十」原則,即保費佔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一般而言,用十分之一的收入來交保費,這樣的比例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而10年的收入可以幫助一個家庭度過可能的危機。 先保大人,後保小孩 「優先考慮孩子的保障」是很多客戶初次購買保險常犯的錯誤。其實對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他們最好的保障。如果父母發生風險,收入中斷,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孩子才是真的失去依靠。所以就科學的保險規劃而言,應該先保大人後保小孩。 優先考慮保障型保險 保險工具分為保障型保險、儲蓄型保險以及投資型保險。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重點保障可能對家庭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如果目前家庭收入有限,沒有能力購買保費較高的終身壽險或其他分紅、投資型保險,消費者就可以選擇消費型的定期壽險,用以保證在遭遇損失時,有足夠的財務保障。 意外險、健康險和定期壽險等都是最具有保障意義的險種,所以投保人在保費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應優先滿足意外險、疾病險和定期壽險類保障需求。如果客戶經濟狀況較好,可在完善家人保障的前提下,再考慮投資型保險產品。 保額至重,保費合理 在國外,保險都講究保額制,即保額至重,保費合理。保額的標準最好是如果有風險發生的話,保險公司支付的理賠金額可以完全覆蓋掉風險帶來的損失。要知道,作為必要的風險保障額度,購買得太少,起不到保障家庭的作用;購買得太多,則會影響到客戶的生活品質。 在滿足客戶家庭必要的保障額度的前提下,客戶家庭保費的支出則可以根據投保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財務狀況、不同的職業類別,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方式。比如,消費型產品與返還型產品的選擇、保費交納期限長短的選擇、保障型產品和投資型產品的選擇等。 產品不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才重要 在一份保險規劃書中,保險產品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某些明星產品,基本上每個保險公司都會有涉及。相反,最重要的是解決方案。對保險代理人而言,他們不能只是賣保險,而應該為客戶解決未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問題而考慮。 提供的解決方案要根據客戶的財務需求以及潛在需求,使用保險產品的組合,來實現客戶的理財目標。考驗一個保險方案是否合理,有兩個標準:一是看這個方案是否經得起風險的考驗;二是看這個方案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先滿足人身壽險,後考慮財產險 現實生活中,有車族100%的會為自己的愛車投保車險,卻往往忽略為自己投保人身保險;也有很多企業主會為企業投保財產保險,而不為自己投保人身保險。 人是財富創造者,沒有人的保全,也就沒有財富的積累。因此,人的保障永遠都比財富的保障更為重要,我們要引導客戶,處理好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的關係。 保單不是一成不變的 保險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應適時對自己的保單以及保障計划進行調整。 對於處在不同生活階段的人士,保險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購買保險應以自身保障為主,充分利用年紀輕、費率低的優勢,規劃高額保障,避免因意外或疾病不能工作,收入中斷而影響生活。進入二人家庭時期,保障則以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為主,夫妻雙方都可以選擇保障比較高的終身壽險,並附加一定的醫療險和意外險。 進入三口之家階段,此時房貸車貸尚在按揭之中,定期壽險是不錯的選擇。人到中年,對養老、健康、重大疾病的保險需求較大,需重點考慮養老方面的規劃。等我們老了,誰來給我們養老? 退休養老規劃是為保證個人退休後的生活而制定和實施的理財規劃。專家表示,養老規劃必須儘早開始,個人開始儲備養老金的年齡應該在35~40歲之間。這是因為,養老規劃是長期規劃,儘早開始儲備退休基金,投資時間越長,複利效應越明顯。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老年人70%依賴子女養老,20%能獨立生活,只有10%能自由地生活。但在4-2-1的人口結構下,傳統的「養兒防老」似乎也不怎麼靠譜了。再加上社會養老金18萬億元的缺口,我們這一代,註定成為「苦逼」的一代。 如果有一天,我們只能靠自己來養老,那麼科學合理的退休養老規劃則顯得至關重要。可以說,退休養老規劃是個人理財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拚命攢錢,不就是為了老來時有個自立、尊嚴、高品質的退休生活嗎? 張明今年35歲了,已經連續繳納了10年的社保。等他60歲退休時,社保給他提供的養老金可能每月也就不到2000元,根本不足以滿足他的養老生活。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貨幣購買力的降低,要計算出張明退休時需要儲備多少養老金以及如何補充他的養老金缺口等,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退休養老規劃。 為什麼要制定養老規劃 幾十年後的我們,若是退休了,勢必收入減少,退休金甚至無法保證日常生活等必要的支出,再加上醫療支出的增加以及「養兒防老」等傳統養老方式難以為繼,這時候,如果沒有提前制定退休養老規劃,肯定就很被動了。要知道,「廣覆蓋、低保障」的社保常常無法滿足生活的支出,而通貨膨脹又會降低你退休金的購買力,甚至3%的通脹率會導致價格每24年翻倍。試想想,如果沒有未雨綢繆,我們怎能安度晚年? 制定養老規劃的關鍵步驟 制定一份合理的退休養老規劃,有幾個關鍵步驟必須抓住。比如分析你現在的資產負債情況、預測你的消費需求,明確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用、了解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渠道,測算你的退休收入,等等。 明確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用 在制定個人養老計劃時,對退休生活的期望應儘可能詳細,並根據各個條目,列出大概所需的費用,據此來估算個人退休後的生活成本。在對自己退休以後想過的生活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再考慮自身已經準備了多少養老金,這些退休金能否滿足自己設想的退休生活。 一般而言,理財師計算個人退休時所需費用,分以下九步來做:第一步,計算目前的生活開支;第二步,計算按目前物價水平,預期退休時所需生活開支;第三步,計算退休之初保持同樣生活水準的開支;第四步,計算退休後的總計生活開支費用;第五步,計算社會保障和單位職工退休計劃所能承擔的部分開支;第六步,計算自買商業養老保險所能承擔的部分開支;第七步,計算現有投資資產的累積終值;第八步,計算養老費用缺口,即須靠退休儲備來解決的部分;第九步,設計符合客戶投資偏好的投資組合及定期定額投資計劃,通過投資,幫助客戶積蓄退休所需的儲備基金。 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渠道 目前在中國,養老金的來源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社保養老金保險,退休前每月由企業和個人繳納一定比例的社保養老金,等到退休後,就可以領取一定的退休金。二是企業年金保險,個人與企業固定提撥一筆錢用來投資累積養老金,退休後按規定方式支付。三是商業保險,養老商業保險在設計上比較人性化,在領取時間上完全因人而變,可以挑選有實力的保險公司購買。四是自籌退休金,主要是積蓄投資,使有限資金髮揮更大效用,可以選擇市場上合適的投資工具。 養老規劃遵循的一般原則 宜早不宜遲,越早越輕鬆 「在退休規劃里,時間很重要。」中美大都會保險規劃師吳征宇告訴記者,退休養老規劃最晚應該在預計退休年齡前2 0年做準備。也就是說,如果預計6 0歲退休,那麼最晚應從4 0歲開始準備養老金。而退休規劃最合適的開始時間,則是在工作的第一天就開始養成習慣,哪怕一個月只有3 0 0 0元的薪水,只能拿出3 0 0元開始積累,那幾十年後,你的養老金也會非常可觀。 這是因為,養老規劃是長期規劃,儘早開始儲備退休基金,投資時間越長,複利效應越明顯;而且及早進行養老規劃,可以用較長的在職時間攤薄養老成本。 養老金的儲備,安全第一 養老規劃的目的,一是保證基本生活,二是追求品質生活。對投資性格保守,但安全感需求高的人來說,以保證給付的養老險或退休年金,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支出。另外,以股票或基金等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來滿足品質生活的支出,是一種可以兼顧老年安享保障和充分發展退休後興趣愛好的資產配置方式。 其實,養老金的儲備,安全是第一位的。離退休時間越近時,應選擇儲蓄型低風險債券;離退休時間較遠時,則可選擇收益和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 35~40歲宜開始規劃養老 那麼,個人多少歲開始規劃養老才更合適?新華保險高級理財規劃師張玉濤認為,個人開始儲備養老金的年齡應該在35~40歲之間。 「養老意識當然越早越好,比較合適的年齡可能在40歲左右或是之前。」張玉濤說,「因為在40歲之前,個人可能處於財富積累期,同時要考慮買車、買房等,但到了40歲之後,處於事業巔峰期,基本可以開始規劃養老的事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Excel教程之數據錄入篇(一)
※財務共享中心 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
※為你詳解科技項目經費預算編製具體要求
※淺淺,過來。別盯著摩拜單車的押金了!
※作為家庭「財務首席官」,女性理財的優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