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旭的顛狂世界 — 脫帽露頂 揮灑雲煙

狂草書體是書法走向表現的重要關披點。狂草書在草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用抽象的點線來充分表現書家的思想情感。狂草是唐代的獨創,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他們的狂草藝術,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們兩人的藝術成就後人無法比擬,又都有嗜酒的習慣,因此,張旭和懷素被人們戲稱為「張顛醉素」。後來,張旭、懷素幾乎成了「狂草」的代名詞了。 所謂狂草書體,就是一種打破了魏晉以來拘謹的草書風格,在書寫上一反魏晉四平八穩的傳統,採取奔放、寫意的抒情手法,極盡張揚、悠肆之能事的草書體。在結構上,將上下相鄰兩字的筆畫進行藝術加工,使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起筆以映帶、牽連的用筆方式纏綿相連;在點畫線條的使用上,則是左衝右突,忽快忽慢,時粗時細,盡情發揮,使其結體和章法隨情緒而起伏,依體勢而涌動,黑白布局隨筆墨而定,往往出人意料;點線排列縱橫開闔,變幻莫測。這樣一來,無論從字形結構還是從章法布局上,那種縱逸豪放的情懷、張揚恣肆的發泄、內心世界的重現、筆走龍蛇而產生的突如其來的感情衝動、走雲飄風的氣勢,創造出瀟洒流落、翰逸神飛的狂草書來,其狀驚世駭俗,使觀賞者為之驚心動魄。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古詩四帖》是無款墨跡本,用草書寫在五色箋上,縱28.8厘米.橫192.3厘米。前兩首詩是皮信的「步虛詞』,後兩首為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明羞其昌定為張旭書。此帖雄強奇偉,筆勢縱逸。蓋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

張旭的狂草左馳右鶩,連綿環繞又千變萬化,極盡詭異變幻之能事。據典籍記載,張旭傳世的稱為狂草書法的真跡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古詩四帖》的前兩首詩是南朝庚信的「步虛詞」,後兩首為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在《古詩四帖》中,張旭能把書法藝術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他的另一件作品《肚痛帖》僅23個字,全文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寫來洋洋洒洒,一氣貫之。從刻帖中可以看出,寫此幅作品時,他是蘸飽一筆一次寫數字至墨竭為止,一筆貫穿到底的。這樣做可以保持字與字之間氣的連貫,還可以控制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使整幅作品氣韻生動,產生「神蟲L出霄漢,夏雲出篙華」的豪邁氣勢。 張旭狂草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反以往「二王」草的妍媚和飄逸,又擯棄了類似賀知章一類的精巧細密、斬釘截鐵的爽利書風,而形成了泰山壓頂的氣勢,使人觀之便產生可敬可畏肅然之嘆。這就是張旭的創造。這種獨創之所以得到後人充分的肯定,是因為張旭的草書雖狂雖草,但不失法度。一點一畫,皆有規矩;能在「狂」中用法度予以節制。在這一點上,人們一般歸結為他堅實的楷書基礎,因為他的楷書亦有相當高的成就。張旭的楷書作品有《郎官石記》存世。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之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當然,張旭的楷書與歐、虞、褚相比還是略輸一籌的,這個「無出其右」不免有過譽之嫌。我看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故其楷書並沒有別開生面,獨創一體;唯其狂草橫空出世,標榜書史,許多書評家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賞。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唐代大文豪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雲:「張旭善草書,不治它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又道:「往時旭善草書,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華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韓愈借張旭的狂草書法,進一步闡釋了書法本體藉助於書寫這一手段,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輸於」載體之上,使他的「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的情感,「輸於」他的作品中,從其草書焉發之。韓愈所形容張旭草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更增加了狂草書的神秘意味。韓愈的讚辭中還涉及到張旭的書法是得益於外物刺激,如「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等所引起的藝術靈感。狂草書與物象之間的這種聯繫,似乎比其它書體更緊密一些。 李白則從另一方面謳歌了張旭的狂草書,有詩讚雲:楚人盡道張某奇,心藏風雲世英知。三吳郡伯皆顧盼,四海雄俠爭追隨。 李青蓮對張旭的嘆服在於他「心藏風雲」、運筆奇特、字字牽連、顧盼生姿。張旭雄強的狂草書風,在海內引起了強烈反響,追隨、效法者接踵而至。可以說,張旭是用傳統技法來表現自己個性的。他的狂草博大精深,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他前代的書法家。張旭雄強的書風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因此,後世不少畫家以李白此詩之意進行人物創作,來表達畫家對這位狂草書大師崇敬的心態。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與張旭同時代的書學理論家蔡希綜在《法書論》中這樣稱頌張旭的書法:「卓然孤立,聲被寰中……雄逸氣象,是為天縱。」((l日唐書》本傳也說:「後人論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皆有異論,至(張)旭無非短者。」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都曾師法於張旭。我國古代書法評論家對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櫻乃至顏真卿、柳公權諸大家都有微詞,只有張旭,無人道其短。這充分肯定了張旭在唐代書壇的地位及其對後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張旭在書法創作的藝術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一套藝術體驗和一些獨到的觀點,意義極其深遠。如「印印泥」、「錐畫沙」的理論,被後人視為書評的準繩。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顏真卿所寫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窺其理論的大體意旨。顏真卿早年曾跟張旭學了幾年的書法,後來顏真卿覺得未得到張旭的真傳。於是到中年時再向張旭求教,張旭舉出鍾路的「十二意」來與顏真卿對話,並在回答中作言簡意賅的提示。對「平、直、均、密、鋒、力、輕、快、補、損、巧、稱」等十二字,在張旭的引導下,顏真卿準確地領悟了。張長史的筆法十二意,基本包括了書法藝術中關於用筆、結體、布局最基本的規律,從這些規律中顏真卿進一步領悟出「屋漏痕」的玄妙筆意。在張旭的引導和培育下,顏真卿終於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書史上的一代宗師。 張旭之後的許多書論家對他的狂草書藝術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如《古今法書苑》謂:「張顛草書見於世者,其縱放奇怪近世未有。」明代趙涵《石墨鐫華》有贊雲:「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 嗜好喝酒與擅長狂草書,似乎是張旭為人的兩大特色。正所謂「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也許酒是引發張旭草書創作熱情的一大誘因。心情鬱悶、狂飲烈酒、奮筆疾書三者密切相連,似乎是草書家的一大特徵。張旭平生嗜酒如命,經常是酒伴終日,天天是酩配大醉,總是醒少醉多,而又性情放達不羈,往往醉後呼叫狂走,乘興揮毫,一揮而就。張旭一生嗜酒,與李白等同為「酒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對張旭有很形象、生動的描繪:「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詩聖把這位狂草大師的藝術形象刻畫得活龍活現、生動感人。李顧在《贈張旭》也說:「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高適在《醉後贈張旭》里更說:「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新唐書藝文志》雲:張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從這些典籍記載和大詩人的歌詩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張旭,真有點顛三倒四的狂人意味,時人因此稱他作「張顛」。 呼叫狂走、手舞足蹈等肢體的運動,使其精神得以更暢快淋漓地宜泄;他的狂放不羈的精神通過他這狂放不羈的形式表現出來,也許很容易使人想起盛唐風骨。這種風骨的核心就是強烈的自我表現欲,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執著的真實寫照。這種自我表現欲,已成為人類藝術活動中最根本的最原始的驅動力。
推薦閱讀:

「世界末日」將是普通的一天 來源: 人民網
世界五大探戈類型
多位科學家和名人表示:人類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
世界上最盛行喝茶10個地方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