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慧生:新型教育智庫可以這麼建

  要想讓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務決策、指導實踐,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育智庫作為思想庫、智囊團、設計師和宣傳隊的作用。作為教育智庫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建設者,教師要急切地弄清楚新型教育智庫到底有何特點,可以通過哪些路徑進行建設?

新型教育智庫可以這麼建

  建設新型教育智庫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撐,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履行學術使命的必然選擇。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是教育戰線,包括教育科研院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教育事業改革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教育智庫的特點:「特、專、新、優」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教育智庫建設,應以服務國家決策為中心,以研究重大教育問題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質量為導向,切實為國家需求、區域訴求和人民需要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教育科研服務,促進教育事業決策科學化,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用特(中國特色)解決教育智庫建設的方向問題。我們的教育智庫不同於國外的教育智庫,要有意識形態的自覺,科學研究和科研工作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牢牢把握正確的方向,既要有國際視野,學習借鑒各國智庫建設的成功經驗,又要立足基本國情,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的教育智庫也不同於國內的社會智庫,要有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教育科研工作既要著眼於現代化建設的大局,為促進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又要著眼於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為破解教育難題、滿足人民群眾的期盼貢獻智慧。

  用專(專業水平)解決教育智庫建設的能力問題。智庫建設要求教育科研體現專業化,走向精細化,而不是誰都能做的事情,也不再是大而全的宏大敘事。所以,各地各級科研院所都應根據自身實際,緊扣國家需求,凝練主攻方向,發揮專業特長,對複雜問題做出獨到分析,拿出實用、管用的成果,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力爭把自己的科研院所建設成為符合智庫建設要求的小型教育智庫,提高為各地教育決策服務的水平。

  用新(創新意識)解決教育智庫建設的動力問題。通過改革和搭建信息化平台創新發展理念和組織管理方式。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打破各種壁壘,建立與各方面力量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體制機制,促進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優化組合,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活力;另一方面,通過搭建信息化平台,緊緊抓住建設「寬頻中國」的新機遇,圍繞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建好社會調查、統計分析、案例集成專題資料庫,促進研究手段和方法創新,構築智庫建設的支撐平台,努力推進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從分散向集聚轉變、從封閉向開放轉變、從單兵作戰向聯合攻關轉變,不斷提高科研的影響力。

  用優(優秀成果)解決教育智庫建設的評價問題。既要有質量高、效果好的產品,又要聚人才、出名家。具體而言,就是既要努力拿出前瞻性、戰略性、針對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又要千方百計地讓智庫的「謀劃」轉化為黨和政府的決策,讓智庫的「方案」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智庫的「言論」轉化為社會共識。高度重視成果的傳播與推廣是世界知名智庫的一個共同特點。與此同時,人才是智庫保持活力、形成特色、產生影響力的最根本保障。全國科研院所要重點推進人事制度和科研評價改革,建立以服務國家為導向、以實質性貢獻為標準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吸引優秀人才,成就名人名家。

  教育智庫的落實原則:個人興趣服務國家戰略

  教育智庫在研究方向上,要由依靠個人興趣為主的單純科研向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要為主的科研轉變。過去,不少科研工作者,喜歡基於個人興趣做一些單純的學術研究或科研課題,這些研究也能生產一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研究相對單一、受眾面窄、影響力小。新型教育智庫要改變這種取向,主動向服務國家戰略與民生需求轉變。

  在研究機制上,要由單兵作戰自耕自收為主向團隊合作協作創新轉變。單兵作戰自耕自收是教育科研系統長期以來的特點,屬於典型的農業社會作坊式知識生產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工業社會的中後期,團隊合作與協作創新成為這個時代的「新常態」。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問題也更加複雜和多元,需要多種方法、多重視角去研究,需要聯合和發動多重力量、各種資源去解決。

  在研究內容上,要由注重學術理論問題研究為主向聚焦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轉變。學術理論問題探究在任何時期都很必要,但離決策遠,不能及時地為教育決策服務。新型教育智庫旨在破解社會亟須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國家教育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參考。

  在研究方法上,要由注重經驗思辨為主向注重調研和依靠事實數據轉變。教育科研從整體上看,國內研究成果主要還是以經驗思辨為主,缺乏事實和數據支撐。新型教育智庫的研究,應以調研為基礎,用事實和數據說話,這樣才能確保教育決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教育智庫的建設路徑:利用新技術服務重大決策

  教育智庫在研究技術上,要由傳統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向依靠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平台等新技術轉變。以往,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做研究時,普遍採用的技術方式還是傳統文獻研究,還有一些採用問卷調查研究。但在大數據時代,必須藉助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平台進行工作,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遠距離的調研與交流。

  在研究視野上,要由關注本土教育實踐向積極開展國際比較、參與全球對話與合作轉變。我國教育科研工作者總體上還是以關注本土教育實踐為主,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和區域開展教育科研,沒有在宏大的視野和平台開展研究。新型教育智庫應該立足本土實踐,面向國際,積极參与全球教育問題,從國際視角做研究,主動參與全球對話。

  在成果應用上,要由過去的注重學術理論成果發表向重視成果轉化、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轉變。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大多注重學術理論的研究,並且有了研究成果選擇公開發表,雖然有些成果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價值,但是大部分成果在發表後就束之高閣,並未發揮應有的經濟社會價值。新型教育智庫應以問題為導向,重視成果轉化,並積極通過產學研一體化促進教育科學事業的發展。

  在評價標準上,要由注重論文發表、著作出版向重視完成國家任務、服務決策成效轉變。教育科研系統大多是以學術成果的發表作為評價標準,比如以論文、著作等衡量一個科研人員的工作成效,但作為新型教育智庫,應把服務國家戰略和教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作為宗旨,因此應該向完成國家任務、服務決策轉變。

  在激勵舉措上,要由獎勵個人成果為主向鼓勵集中力量打造精品轉變。新型教育智庫,瞄準的是國家急需的重大問題,必須通過協作的方式集中力量干大事。體現在激勵舉措上,也要從獎勵個體成果向獎勵集體成果轉變。

  在科研保障上,要由單一的經費支持向財政投入、撥付、社會委託等多元化保障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科研機構經費主要是由政府撥款,但總體來看,在開展大型的重大問題研究時,政府撥款存在較大空缺。為了開展更多的重大科學研究,新型教育智庫必須改變科研經費來源單一化的局面,構建財政投入、專項經費、社會委託等多元保障體系,有效地支撐新型教育智庫開展各種重大調查研究。

  所以,智庫的建設要本著統籌規劃、優勢互補、共建共享、有序推進的原則,加強系統內部的整體謀劃與布局,避免科研工作大而全、科研成果同質化現象,整合和開發系統內部有影響力的產品,產出一批有品牌影響力的精品,將全國教育科研系統打造成為一個大型的教育智庫,切實提高科研系統為決策服務的水平。

  (田慧生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觀點:

  教育智庫建設應警惕亂貼標籤,防止「虛熱」「虛胖」和一哄而上。新型智庫應通過戰略規劃、制度設計,發揮好決策參考的發源地、人才培養的蓄水池、社會輿論的羅盤、國際交流的大舞台作用。既不能做「翰林院」,又要解決進不了「廟堂」,接不了地氣的問題,關鍵在於「轉智成治」,讓政府「信得過,用得上,想得起,離不開」。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主任 王榮華)

  智庫的研究應該具備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切實突出實證研究。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銀付)

  教育智庫不應只滿足於直接為政府提供決策諮詢,而應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利益相關者的頭腦和觀念,進而間接地服務決策。 (清華大學副校長 謝維和)

  建立新型教育智庫,應該建立合議制的選題機制、「旋轉門」的用人機制、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機制、實踐檢驗的評價機制和團隊獎勵的激勵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曾天山)

  鏈接:

國內外教育智庫建設一覽

  國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近年來在教育公平、教育滿意度、教育標準研製、創新人才培養、高校績效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2013年開展「教育滿意度」調查,已經研究和構建教育滿意度測評指數模型,編製15套教育滿意度測評調查問卷,制定覆蓋全國31個省份340個縣區的抽樣方案,已完成7個省、21個區縣、16所高校12270人參與的大規模試測工作,為建立教育滿意度測評長效機制,並在全國逐步開展教育滿意度測評奠定基礎。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早在1999年就提出教育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我國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的提出與實現提供了先期探索示範,同時在京津冀教育一體化、產學研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等問題的研究上,也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

  建立了「國家教育決策支持統計服務系統」,有效地提升了挖掘信息、服務管理、支持決策的能力。近年來開展的PISA項目,讓國際同行深入了解了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狀況,吸引英國等國外教育同行來華考察學習,加強了國際間的對話與交流。

  遼寧教育科學研究院

  開展的省域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水平與動態監測,有效地支持省域內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

  國外:

  ◎美國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於2002年,下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統計中心(NCES)以及教育評價和地區協助中心3個分支機構,直接承擔聯邦教育部收集、發布教育數據信息的職責。一方面,面向美聯邦的學生、家長、教師、學者與決策者提供翔實有效的教育信息;另一方面,在搜集整理教育數據信息的基礎上促進教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

  又如,美國的「教育政策中心」,它創立於1995年,2006年被美國《教育周刊》評為「過去10年影響美國教育政策的十大機構之一」。自創立以來,致力於推動公立教育,幫助美國人更好地理解公立教育,圍繞《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CLB)及「高中畢業會考和學業成就」進行。自NCLB法案頒布以來,教育政策中心發起一系列《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研究項目,產生「從首都到教室:NCLB的第X年」系列報告,該年度報告從政策執行過程和結果兩方面入手,數據搜集涉及聯邦、州、學區與學校多個層面。在NCLB的實施和後續修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通過在《華盛頓快訊》、美國《教育周刊》等主要媒體發聲,在聲明教育政策主張的同時,也彰顯智庫自身話語權。不僅如此,教育政策中心還通過直接參与國會聽證會、遞交政策簡報等形式,影響乃至左右教育決策。

  ◎日本

  擁有60餘年歷史的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近年來加強了教育智庫建設,根據日本政府最新頒布的《國家行政機構組織法》規定,國立政策研究所應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主管,為其提供政策諮詢。目前,其研究範圍已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等教育政策領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採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日本國內外各級各類教育數據與信息的搜集。

  ◎俄羅斯

  作為俄羅斯教育問題的首席智囊團,又是全國關於教育問題的最高學術機構,俄羅斯教育科學研究院在俄羅斯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該研究院高度重視教育的哲學——方法論研究,特彆強調對教育文化本性的研究,反思和調整正在恢復中的道德教育,以對人的基礎性研究為根基進行課程、教學研究。在追求國際性的同時,保持對國家、民族自身傳統的維護與堅守。俄羅斯教育科學研究院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分別在莫斯科、喀山、聖彼得堡等地區設立5個分院、30個研究所以及14個實驗學校與博物館。如此「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遍布全國的教研協作網點,有助於統籌規劃,集中、集約資源,聯合開展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教育研究委員會(ACER)」積極承接國際項目,如OECD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的國際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ICCS),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項目等;聘用和使用國際人才;承辦和參與國際相關研究活動;設立海外辦事處。經過諸如此類的國際化工作,實現互通有無,吐故納新,從而緊跟國際潮流。


推薦閱讀:

突破學習的緩慢起步期——比10000次定律更重要的「心理表徵」
安達教育→君山銀針
貝拉課堂 | 從美國伊利諾伊州0-3歲早期教育發展指南看托育發展
碎片化的學習,其實是教育變革的前奏
影響教育發展的因素居然是學校?原來如此

TAG:教育 | 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