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伍)沖繩戰役

琉球群島分為3個群島,從北到南依次是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其中沖繩群島居中,沖繩群島由沖繩島、慶良間列島、伊江島等島嶺組成,主島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崎,南北長約10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30公里,最窄處僅4公里,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沖繩島北部多山地,中部由50000英畝遍布丘陵、被石灰岩分割的高地組成。中部平原逐漸上升,並延伸到南部面積為30000英畝的崎嶇不平的高地。這個高地的盡頭是陸峭的懸崖,地形從此處開始下降直至凸起的海灘。

沖繩是日本南方的屏障壁壘,號稱日本的「國門」,是二戰期間日軍構建的「內防禦圈」上重要的防禦支撐點。1945 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日軍不斷退卻收縮至「內防禦圈」。日軍在戰爭初期的制空權、制海權被大幅削弱,與此同時日本國內資源供應也日漸空虛,導致日軍作戰補給愈發困難,戰敗似乎已是定局,然而東京大本營卻並不想就此認輸。日軍決定固守沖繩,作垂死一搏。

1937年4月,日本的燃料油儲備為二千九百六十萬桶。到了1945年7月1日,日本燃料油儲備只剩下八十萬桶。

1942年1月,日本共擁有6052223噸位的商船。到了1944年12月底,日本擁有的商船則銳減到了2847534噸。

1943年4月17日,日本的「五碼亂數密碼」絕密電報被美海軍情報機構「2246室」破譯。

1944年2月,美軍佔領馬紹爾群島。

1944年4月1日,渡邊正夫陸軍中將組建第32軍團隸屬大本營後改隸西部軍麾下,駐守沖繩。後因渡邊正夫因病出缺,軍由牛島滿繼任軍團長。32軍一度轄有4個師團,5個旅團,其中的3個師團及1個旅團布防於沖繩本島,宮古島等地則由1個師團4個旅團駐守。

但此後日軍大本營不斷從沖繩抽調陸軍,該部僅剩2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包括從滿洲開來的第24師團,為三三制重型師團,其中包括建制炮兵和22、32和89等3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由3個大隊組成,加上附屬兵力,該師團實際上共17534有人;第62師團,為五五制輕型師團,其中包括獨立步兵第11、12、13、14、15、21、22、23等個大隊。另有第27戰車聯隊及獨立速射炮第22大隊等附屬兵力,所有兵力共14125計人。曾在中國作戰的第44獨立混成旅團也在沖繩日軍戰鬥序列,包括獨立混成第15聯隊、第2步兵隊第1大隊和獨立2、3、29等3個大隊。加上附屬兵力該旅團共有6120人。這些主力部隊共3.1萬左右人。其中27坦克聯隊,有14輛中型坦克和13輛輕型坦克。

同時,建有第5炮兵司令部,包括野戰重炮兵第1、23等2個連隊,獨立工兵第66大隊,獨立白炮第1連隊和獨立重炮兵第100大隊,加上附屬兵力共有5261人。另3189人的第21野戰高射炮司令部。炮兵有24門320毫米發射675榜炮彈的大炮,及150毫米權彈炮,81.75毫米炮等。

此外,牛島還有第11船舶團司令部,包括船舶工兵第23、26聯隊等2個船舶工兵聯隊。還有包括第3游擊隊在內的國頭支隊共有2960人。2019人的軍通信隊。包括特設水上勤務第103、104等個中隊,陸上勤務第72、83等中隊在內的2550人的第49兵站地區隊。1617人的第32軍野戰兵器廠。1336人的第32軍野戰貨物廠。加上32軍司令部、沖繩陸軍病院和第2野戰築城隊等附屬兵力,沖繩本島駐軍約計65420人。此外包括獨立混成第45、59和60等3個旅團在內駐宮古八重山,共有31766人的第28師團。4610人駐大東島的步兵第36連隊。6920人駐奄美島的獨立混成第64旅團。離島共計43296人。最終兵力109786人。為了集中兵力,臨時又將1萬左右由海軍改編的步兵部隊。加上其他輔助兵力其總數達116400人。

1944年4月,日軍成立由第4海上護衛隊司令官兼任的在保障九州至沖繩間海上交通線的「沖繩方面根據地隊」,同時做好一系列的戰備。

1944年8月,美軍佔領關島。

1944年9月29日,沖繩島及其外圍島均首次被美軍轟炸機B-29偵察。

1944年10月,美軍沖繩登陸作戰計劃開始擬制。美軍參謀長聯繫會議賦予沖繩島登陸作戰奪占沖繩島總任務。而掌握對整個琉球群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的任務則交由中太平洋特混艦隊完成。

同年秋參謀長聯席會議向太平洋戰區下達攻佔沖繩島的指令。要求登陸戰役區分個階段實施,前期是奪取慶良間列島、慶伊瀕島和沖繩島南半部,並修建島上海、空軍基地設施。其次是佔領伊江島,控制沖繩島北半部。最後是佔領琉球群島其他各島與,作為爾後向日本本土或中國大陸進攻的作戰基地。

與此同時,沖繩大戰前夕,為了鼓舞守島部隊及全體國民鬥志,日本東京廣播電台向全世界宣布了一條驚人的消息:「我(日本)部隊自10月12日以後,連夜猛攻台灣及呂宋東方海面的敵機動部隊,擊潰其過半兵力,迫使其饋退。大本營海軍部綜合幾天來的戰果如下:擊沉敵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或驅逐艦1艘。擊傷敵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或驅逐艦1艘。另有艦中不詳的13艘、其他看到集中起火的不下12艘。而事實上是役日軍台灣的空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有2艘日驅逐艦被擊成重傷。」

1944年10月10日,沖繩島首府和主要城市那霸遭美哈爾西海軍上將近200架戰機攻擊。

1944年11月開始,美軍出動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

1944年12月,英軍正式組建英國太平洋艦隊並準備參加沖繩戰役,航母編隊被授予第57特混編隊的番號,由英國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羅林斯海軍中將指揮,轄4艘航母、2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50餘架。在沖繩和台灣間掩護。

1944年12月20日,美軍登陸菲律賓萊特島。

1945年初,此時日本大本營最樂觀的估計:「日本能夠有組織地進行戰爭的時間,即便竭盡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0年(1945)中期為限。」

1945年1月3日,尼米茲和謝爾曼彙報了進攻沖繩島的作戰方案。

1945年2月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命名為「冰山」的沖繩戰役具體的登陸計劃。戰役總指揮官,由第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擔任。

是役盟軍參戰海軍是美軍第五艦隊的第58特混編隊,由米切爾中將指揮,轄4個大隊,統有11艘航母、6艘輕型航母、7艘戰列艦及18艘巡洋艦。搭載艦載機1300餘架,在沖繩和九州之間掩護。另有第51、52、54、53、55和56等負責掩護和登陸的特混艦隊。參加此次戰役的還有戰略空軍(第20和21轟炸航空兵司令部,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等,約700架飛機,後又有戰術空軍和展開在日本各海軍基地附近的潛艇。

負責登陸的是陸軍中將巴克納的第10集團軍,同時可指揮88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及軍醫在內的18000名海軍附屬人員。在戰前第集團軍能直接指揮的兵力有182821人。下轄2個軍,第3軍軍長蓋格海軍少將的3個陸戰加強師(包括陸戰隊第1、第2和第6師)和陸軍第24軍軍長是霍奇陸軍中將的4個加強步兵師(步兵第7師、步兵第96師、步兵27師、步兵77師組成)以及陸軍第81師。其中陸戰2師為第10集團軍預備隊,陸軍第27師為留船預備隊,陸軍第77師先擔負攻佔慶良間列島和伊江島作戰,然後作為戰役預備隊,陸軍第81師則是總預備隊,在新瞎里尼亞島待命。統算其他附屬兵力則初期陸軍總兵力約達29萬人。

總計盟軍海陸空三軍其他附屬兵力,其兵力可達45.2萬餘人,大約為日本守軍的4.5倍。其中海軍作戰艦隻為日軍的32倍,航空兵數量雖彼此相當,但戰力優於日軍。

1945年3月1日,沖繩島遭第58特混編隊空襲和偵察。日軍未還擊。

1945年3月9日始,日本本土遭第21航空隊發動「李梅賭注」或「李梅火攻」的大轟炸。日軍未還擊。

1945年3月14日清晨時整,盟軍第58特混編隊出發計劃攻擊日本本土。

1945年3月17日,聯合艦隊判斷美軍對沖繩的登陸迫在眉睫,命令第二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轄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驅逐艦8艘)前出至瀨戶內海西部的德山錨地,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1945年3月18日凌晨3時55分左右,58特混編隊駛抵日本外海,攻擊瀨戶內海等多處日軍目標。日軍大本營海軍部同意垣纏中將相機回擊。

1945年3月19日,吳港、神戶的飛機製造廠及九州、四國等地的機場也遭盟軍航母編隊襲擊。在兩天的戰鬥中,美軍損失艦載機116架,1艘航母遭重創,4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被擊傷的代價。但造成日機損失528架,並炸沉炸傷日艦22艘,其九州地區的飛機製造廠和航空基地均遭較大破壞。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日軍堅守該島,利用其鬆軟的土質與天然的洞穴修築工事,包括永久性防禦工事、火炮偽裝、地道等,還駐守一支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美軍歷時一個月、付出相當重的傷亡才佔領日軍防守的硫磺島,最終美軍傷亡共計28686,日軍只有1083人生還。

同日4時30分始,在第51特混編隊第1大隊開始對沖繩本島實施炮火準備的掩護下,盟軍在慶良間列島登陸。日出後,美軍第特混編隊的航母艦載機和第52特混編隊第1大隊的護航航母艦載機以及陸軍航空兵等展幵對沖繩島的轟炸。

同日7時許,第77師在坐間味島、阿嘉島、慶留島和外地島登陸。傍晚時美軍己佔領上述四島,幵始在慶良間海峽布設浮標等鋪地設施。建立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俘獲了日軍夜間特攻的250餘艘自殺摩托艇和100餘條人操魚雷。日軍守備部隊戰死530人,而被俘僅為120人。美軍第77師的登陸部隊陣亡31人,受傷81人;海軍陣亡和失蹤124人,傷230人。

【日軍自殺式魚雷】

1945年3月26日至31日間,日海軍駐九州地區第五航空艦隊的岸基航空兵幵始發動對美軍的襲擊。包括偵查機在內,出動飛機100架次,其中自殺飛機約為20架次。

1945年3月29日,美軍出動掃雷艦掃清了沖繩航道的水雷。美軍戰列艦、巡洋艦對沖繩島進行近距射擊。

1945年1月20日,日軍大本營確定了作戰方針,規定沖繩守軍的任務是固守要地,特別是守住中、北重要機場,協同航空兵最後殲滅登陸美軍。

1945年3月3日,負責沖繩戰事的日本第32軍司令官牛島滿下令,要求 「沖繩聯隊區司令官,遵從 《鐵血勤皇隊的組成及運用備忘錄》,在沖繩縣組成鐵血勤皇隊之際,協助沖繩縣知事,為鐵血勤皇隊的防衛召集做準備」。

同月,32軍司令部要求男女中學生均入編軍隊,「以沖繩本島內男子中等學校中的高年級學生為主組成鐵血義勇隊,分屬各部隊,一部分人員來自1944年秋當通信兵、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總數大約1500人。沖繩本島女子中等學校的高年級學生,被有計劃地招募為衛生後勤人員,總數大約600人」。

1945年3月18日,日軍為沖繩提供支援的九州、四國和台灣各機場遭到美軍轟炸。

1945年3月20日,大本營在訓令中明確指出沖繩島是為了本土決戰服務。60個師的陸軍部隊須留本土決戰,不投入沖繩島戰役。駐防沖繩的是陸軍第32軍,兵力最多時也僅有15萬人,轄有三個師團和一個混合獨立旅團。第32軍司令牛島陸軍中將任守島總指揮。

1945年4月1日凌晨,美軍第一梯隊2個軍4個師在沖繩渡具知海灘突擊上陸,由於日軍放棄了水陸灘頭的防禦,美軍登陸沒有遇到抵抗,當天4個師便全部登陸,並建立起寬13.5千米,縱深4.5千米的登陸場,日軍在島上的南北聯繫被切斷。

1945年4月6日,第二艦隊長官率所屬艦隊,大和號戰列艦、矢知號輕型巡洋艦、驅逐艦等艘戰艦,執行日海軍軍令部下達的「天」號作戰命令。此時的日海軍出擊艦隊無空掩護,防衛僅靠自身攜帶的武器,更糟糕的是所有戰艦隻能攜帶單程油料。

同日起,日軍投入海軍岸基航空兵第1、第3、第5和第10航空艦隊和陸軍第8飛行師團和第6航空軍,飛機總數達4000架,作戰代號為「菊水」。自殺攻擊的隊伍稱為「神風特攻隊」。沖繩之戰期間,日軍共發動10次「菊水特攻」,出動包括特攻機在內的飛機3742架次,損失飛機2268架。擊沉美軍艦船36艘,擊傷368艘。其中有8艘航母,3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33艘驅逐艦。另使得美軍損失了763架艦載機。陣亡或失蹤的海軍士兵4900餘人,傷4824人。美軍海軍中將布勞恩這樣說:「這是一場與西方倫理相違背,令人驚駭的場景。我們看到每個日軍神風特攻隊員毫無作為犧牲品的猶豫和恐懼而毅然俯衝而下。我們都絕望地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1945年4月7日,日海軍艦隊遭美軍第58特混編隊艦載機空襲,14點23分,旗艦大和號戰列艦沉沒,艦隊司令伊藤整一中將陣亡。第41驅逐艦大隊隊長吉田正義大佐臨時接替指揮請求撤退。豐田認為再戰無益,同意撤退。16點39分,吉田大佐下令重創的肌風號和霞號驅逐艦自沉,率餘下的冬月、雪風、涼月和初霜號驅逐艦撤離戰鬥。是役,日本海軍沉沒戰列艦1艘,輕型巡洋艦1艘和驅逐艦4艘,包括艦隊司令在內3665人陣亡。日潛艇部隊到沖繩附近活動,由於美軍警戒嚴密而無所作為,除1艘返航外其餘7艘均被擊沉。

【被攻擊中大和號】

1945年4月9日,日軍第62師以第一道防線為依託,抗擊美軍步兵96師、7師的進攻,斃傷美軍4400餘人。同日,日本軍部下令:「軍人軍屬禁止使用標準語以外的語言,用沖繩話交談的人以間諜罪處分。」

1945年4月19日,在右翼又投入第27師,並從原來的正面進攻改為迂迴戰術,經過激戰,日軍第62師退卻,美軍突破沖繩島第一道防線。

1945年5月1日,美軍進逼日軍的第二道防線,日軍依託堅固工事,以首里(第32集團軍指揮所在此)為核心陣地進行防禦,並與美軍圍繞首里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

1945年5月4日,日軍以一個多師的兵力進行「孤注一擲」的大規模反擊,企圖將美第24軍主力殲滅在普天間以南地域,遭到美軍地面火力和艦炮襲擊以及美步兵的反擊,兵力損失一半以上,僅有少量部隊突入美軍陣地,在海上實施逆登陸配合主力反擊的日軍,也多在航渡階段被擊沉,少部兵力上陸後也被美軍圍殲。

1945年5月24日,日軍從陸軍傘兵第一旅抽調了120名精銳官兵組成空降分隊,由奧山少佐任分隊長代號為「義烈空降隊」,由12架九七式轟炸機運送,作戰代號「義號作戰」,攻擊被美軍佔領的讀谷機場和嘉手納機場。途中有4架飛機因故障返航或迫降,另有4架飛機在接近沖繩島時被美軍擊落,機上所載人員全部喪生,只有4架於時抵達目的地。經過短暫交戰,日軍在兩處機場上降落的突擊隊員連同機組人員共56人被全殲。而美軍僅死2人,傷18人而已。但是物資損失卻很大,有7架飛機被擊毀,26架飛機被擊傷,還有7萬餘加企的航空汽油被燒毀。導致兩機場也因此癱瘓了近3個晝夜。

【墜毀的日軍運輸機】

1945年5月20日,首里兩側的主要高地圓錐形山、糖塊山被美軍奪下後,首里被美軍包圍,守衛日軍孤立無援,開始退向最後一道防線,隨後被美軍逐個包圍殲滅。

1945年6月15日,日軍久米島部隊指揮官下令,要求沖繩民眾主動上交美軍飛機拋撒下的勸降傳單,否則「拾得傳單並私藏的居民被視為敵方間諜,予以槍殺」。

1945年6月22日,日軍停止有組織的抵抗,沖繩島戰役指揮官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中將和參謀長自殺。

1945年6月23日,日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沖繩島戰役大致結束。

據戰後統計統計,沖繩戰役中雙方死亡總數共計200656人,其中美軍12520人,日本本土軍人65908人,在沖繩縣出生的軍人、軍屬28238人,從事戰爭服務的沖繩民眾55246人,一般沖繩平民38754人。這也就意味著,沖繩戰役日方死亡者中2/3是沖繩人,共計122228人,並且非正規部隊的沖繩人死亡人數高達94000人。戰後,這一天被沖繩定位「慰靈之日」。

1945年8月,日第航空大隊司令官宇垣纏中將也駕機飛往沖繩島,撞向美國軍艦。

1945年9月7日,沖繩守島日軍零星抵抗結束。

註:1,沖繩民眾大量死亡的原因:

第一,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大量沖繩民眾被迫應徵入伍或從事戰時工作。首先,徵調沖繩縣民,包括約2萬名沖繩地方國民自衛隊員、數萬名勞力和其他從事後勤服務的民眾。其次,大量徵召中學生。其中包括要求學校組織 14~17歲的未達到服兵役年齡的少年組成「鐵血勤皇隊」,進行軍事訓練,並在非常事態時直接編入軍隊參加戰鬥。

第二,沖繩戰役及戰爭期間,日軍不斷向沖繩民眾灌輸「英美皆為鬼畜」的思想,聲稱一旦投降,男人會被殺死,女人則會遭到強暴,並向島內居民提供手榴彈,強迫誘導沖繩平民集體自殺。

第三,日軍在戰役期間不僅未保護沖繩平民,反而下達「集體自殺」的命令,迫使居民自相殘殺並肆意虐殺沖繩平民,搶奪沖繩民眾口糧。強迫遷移平民至戰區或疫區。更有甚者,為防止小孩哭泣暴露目標,日軍在糸(mi)滿市山城壕溝內一次將5名不滿3歲的幼兒殺死。

參考文獻:

1,沈軍(著)《困守孤島:日軍沖繩作戰分析》

2,賴正維(著)《沖繩戰役中平民高死亡率原因探究》

3,黃尚欽(著)《日軍在沖繩戰役中的戰略及其影響研究》

【附影片精彩預告】


推薦閱讀:

琉球故事〈二〉:沖繩歷史上的「國家」
美軍登陸沖繩島:慘烈的「破門之戰」
帶上Baby去沖繩(fin)

TAG:戰役 | 沖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