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18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5-31 09:33    (鐵血時代-55)    子般被刺殺,慶父仍然未能如願以償地登上君位,魯國大臣們商議將魯庄公的另一個兒子姬啟立為國君,史稱魯閔公。魯閔公的母親是叔姜,她是哀姜的妹妹,陪同哀姜嫁往魯國的。  魯國政壇的動蕩引起齊國政府的強烈關注。齊、魯兩國政府高層舉行會晤,魯閔公請求齊桓公出面,幫助季友返回魯國。魯閔公的這個要求,可能是出自其母親叔姜的意見,因為此時的魯閔公不過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子,在魯國,慶父一手遮天,而且有奪位的野心,而季友是支持魯庄公的兒子繼承君位。叔姜顯然意識到,她與魯閔公孤兒寡母,根本無法與慶父的勢力相抗衡,而更糟糕的是,魯庄公的正娶夫人、叔姜的姐姐哀姜與慶父兩人間有姦情,哀姜也極力欲促成慶父登上魯國國君之位。在這種情況下,叔姜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慶父的政敵季友身上了,季友逃跑就是因為害怕慶父的報復,所以他要歸國,必須由齊桓公出面,畢竟齊桓公是中原諸侯盟主,慶父也不能不忌憚三分。  齊桓公答應魯閔公的請求,他派人前往陳國,召回季友,魯閔公視季友為救星,親自前往郎地迎接。  作為中原盟主的齊桓公之所以沒有出兵干涉魯國內亂,是因為慶父並沒有被抓住把柄,刺殺子般的阿犖已經正法。慶父下一步要做什麼呢?對於魯國政壇的微妙局面,齊桓公有自己的打算,他派大夫仲孫出使魯國,仲孫的任務是對魯國的政局作出一個評估。    仲孫到了魯國後,魯國的百姓都認為慶父是刺殺子般的幕後主謀,而且也傳出慶父與哀姜的私情,表面上平靜的魯國政壇,實際上暗流涌動。  返回齊國後,仲孫向齊桓公報告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齊桓公問道:「既然是這樣,那要怎麼樣除掉慶父呢?」  仲孫回答道:「禍難不止,將自取滅亡的,您就等著瞧吧。」  對齊桓公來說,對魯國沒有什麼好感,且不說當年魯庄公出兵干涉自己即位,在幾年前的北伐山戎的戰爭中,魯國又拒絕出兵。這個鄰國現在有難了,這豈非上天要讓我吞併魯國呢?想到這裡,齊桓公有點興奮了,他追問道:「可以趁機吞併魯國嗎?」  仲孫一聽,搖搖頭說:「不可以的。魯國執掌周禮,周禮是治國之本。現在魯國雖然動蕩,但並沒有拋棄周禮,所以不能去動它。您應當要幫助魯國平定動亂的局面,和睦相處。親近禮義之國,離間叛貳之國,顛覆昏亂之國,這才是霸業之道。」在仲孫看來,魯國是先進文明的代表,保留著華夏文明之精華,不宜將其兼并。  齊桓公聽從了仲孫的建議,暫時觀望魯國的政局變化。    雖然魯閔公視季友為救星,但從陳國歸來的季友卻沒能阻止慶父的陰謀。  自從庄公夫人哀姜與慶父發生私情後,哀姜也試圖將慶父推上國君的位置,兩個人合謀除掉魯閔公。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一個機會出現了。  這一年,魯閔公的師傅強奪魯國大夫卜齮的田地,卜齮找魯閔公評理,可是魯閔公只是個小孩子,對解決這類爭端根本沒有經驗,他沒有採取措施來彌補卜齮的損失,這使卜齮窩了一肚子火。在這種情況下,精明的慶父利用君臣的矛盾,在他的慫恿下,卜齮鋌而走險,刺死了魯閔公。  政變發生後,季友又一次出逃,他帶著魯閔公的弟弟姜申逃往邾國。但是慶父又一次失算,在魯國國君連續被刺殺之後,中原盟主齊桓公不會坐視不理了,齊國宣布將干涉魯國的內政,幫助魯國人平定內亂。  齊桓公的表態令慶父深感絕望,他知道憑藉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與強大的齊國相抗衡,無奈之下,慶父逃往莒國避難,他的情人哀姜在刺殺魯閔公一事上也有責任,所以哀姜也逃到邾國。  在齊國政府的支持下,季友重返魯國,並且立魯閔公的弟弟姜申為君主,是為魯僖公。魯國新政府發布通緝令,緝拿兩度殺害國君的主謀慶父,在魯國人的賄賂下,莒國政府將慶父移交了魯國一方。慶父試圖通過各種關係,讓新政府赦免其罪行,在遭到拒絕後,絕望的慶父選擇了自殺。魯國在經過一連串的血腥政變後,終於風平浪靜。    齊國在平定魯國內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慶父自殺身亡後,齊桓公仍然不肯罷休,作為政變的另一個主謀,慶父的情人哀姜,齊桓公認為她讓齊國人蒙羞了。哀姜是齊國的公主,很可能是齊桓公的妹妹,齊桓公勒令邾國政府交出哀姜,並且在夷地將她處死,以表明自己大義滅親的立場。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齊國北破山戎,西援衛國、邢國,又協助魯國平定國內動亂,保存了這個被認為是華夏文明標誌的諸侯國,可謂是居功至偉。可是對於中原諸侯國,南方虎視眈眈的楚國始終是第一敵人,齊桓公的目光,開始轉向南方,只有力壓楚國,齊國才能真正成為天下至尊。    (下一節:《伐楚之戰》)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6-01 12:02    (鐵血時代-56)    四、伐楚之戰    楚國經過幾代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擴張,其勢力範圍已經抵達淮河流域,淮河流域的諸侯國如申國、江國、黃國、蔡國等均屈服於楚國。此時楚成王熊惲已經長大成人,到了楚成王十三年時(公元前659年),他已經是個二十齣頭的小夥子,血氣方剛,雄心勃勃,欲開拓楚國新的霸業時代。  由於楚國勢力的北擴,鄭國成為楚國北進中原的第一個目標。  在公元前666年時,楚國令尹子元曾率六百輛戰車突襲鄭國,由於齊、魯、宋聯軍的及時趕到,楚軍在那次突襲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親政後的楚成王仍然延續子元當年的戰略思想,把鄭國當作進入中原的一塊跳板,這也使得鄭國從此成為是非之地,不得不在齊、楚兩大強國的夾縫中生存。  想當年,鄭莊公縱橫捭闔,雄視中原,氣吞萬里如虎,如今的鄭國卻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鄭厲公尚且奮庄公之餘烈,到了鄭文公時,光榮與夢想早已隨風飄散了。    公元659年,這一年狄人大舉南下,進攻邢國,齊桓公率齊、魯、曹三國聯軍緊援入援。攘夷戰爭給楚成王提供了絕佳的出擊良機,他以鄭文公奉行親齊政策為名,出動大軍北上,進攻鄭國。  齊桓公馬上召集宋國、鄭國、魯國、曹國、邾國等諸侯國君,在宋國的犖地舉行大會,共同商討聯合抗楚的大政方針,以遏制楚成王的北進勢頭。會議決定首先斬斷楚國的左膀右臂,策反楚國的嘍啰國江國與黃國,這兩個國家都位於淮河流域,是楚國進入中原地區的一個緩衝地帶。  第二年,齊國、宋國、江國、黃國達成一項秘密協定,江國與黃國脫離楚國的南方聯盟,轉而投奔以齊國為首的中原聯盟。齊桓公發動的外交攻勢,令楚國處於下風,但楚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絕不能低估,氣急敗壞的楚成王決心給中原聯盟一點顏色瞧瞧,他第二次發動對鄭國的進攻。  楚成王的進攻,是對齊桓公的一種示威,既然齊桓公自命為中原諸侯之盟主,他就不可能坐視楚國的進攻不理。齊桓公再次與宋國、江國、黃國三國君主秘密會晤,討論對楚國發動進攻的事宜,之後又約請魯國參加這次軍事計劃。    就在齊、魯、宋等國積極籌劃對楚戰爭的同時,連遭打擊的鄭國幾乎頂不住壓力了。  公元前657年,楚成王第三次發動對鄭國的進攻。連續三年,楚軍三度進攻,缺乏堅忍不拔意志的鄭文公在楚軍的兇悍進攻之下,幾乎喪失了鬥志,疲憊不堪的他已經動搖了,作好了投降楚成王的打算。  鄭國大夫孔叔給鄭文公打氣說:「齊國政府現在正為我國的事奔波籌劃,這個時候投降楚國,不是背信棄義么?這樣做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的。」  鄭文公一聽,好象是這麼一回事,看來還是暫且忍一忍,靜觀局勢的變化。  齊桓公與管仲構想出一個奇襲楚國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的隱蔽性在於對外宣稱罰懲蔡國,蔡國自從被楚文王擊敗後,也成為楚國北進中原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蔡國的處境頗為尷尬,一方面它本身是一個中原諸侯,蔡穆侯的妹妹還是齊桓公的夫人;另一方面卻不得不屈服於楚國之下,與中原聯盟對抗。  出兵蔡國也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畢竟蔡國雖然屈服於楚國,卻沒有派軍隊參加進攻鄭國的戰爭。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快,齊桓公找到了個理由。    蔡姬是蔡穆侯的妹妹,也是齊桓公的夫人,這一天,齊桓公約請蔡姬到花園中遊玩,並且在池中蕩舟,蔡姬心情高興,就逗著齊桓公玩,她晃動著嬌軀,小舟也隨她的晃動而左右搖擺。齊桓公臉色一變,叫她停下來,可是蔡姬正在興頭上,還想對自己的夫君撒嬌一番,把船晃得更厲害了,齊桓公的臉色由紅變紫,由紫變黑,一聲不吭,吩咐靠岸停船,然後氣乎乎的一別而去。蔡姬發獃了,她不曉得夫君怎麼變得如此陌生了,更令她震驚的是,很快,齊桓公下了一個命令,將她遣返回娘家蔡國。  蔡姬哭哭啼啼地回到了蔡國,把一肚子委屈向哥哥蔡穆侯傾訴,蔡穆侯一聽,勃然大怒,心裡想,我好歹也是個諸侯,齊國人如此羞辱我妹妹,這不明白是在羞辱我嗎?那好,我也得羞辱一下你這個齊國君主。  當時蔡姬雖然被遣回蔡國,但並沒有與齊桓公脫離夫妻關係,可是蔡穆侯一心想著要羞辱一下齊桓公,索性將蔡姬改嫁到了楚國。中原霸主齊桓公的夫人,就這樣成了楚國人的老婆了,這不明擺是讓齊桓公難堪嗎?  這下子輪到齊桓公勃然大怒了,他正要找出兵蔡國的理由,這下好了,蔡穆侯太歲頭上動土了,不正好是找死嗎?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6-01 15:16  作者:大圓蟀 回復日期:2009-05-29 20:05:23      慶父應該是魯庄公的庶兄  -----------------------------  查一些資料,有的說是庶兄,有的說是庶弟,不在究竟是何?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6-02 10:50    (鐵血時代-57)    公元前656年初,春暖花開,冰雪消融,一支空前龐大的八國聯軍浩浩蕩蕩地向蔡國挺進。當然,這支八國聯軍分別來自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個國家,數百輛戰車騰起漫天塵埃,將士們皮甲在身,手執兵器,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蔡穆侯何時見過如此強大的陣容呢?他頓時嚇得兩腿發軟,兩股戰戰的蔡國士兵們一交戰便扭頭便跑,蔡軍大潰敗。蔡穆侯駕車狂奔,但還是被聯軍士兵追上,成為俘虜,很快蔡國就被聯軍所佔領。  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果僅僅是要教訓蔡國,殺雞焉有牛刀呢?只要齊國大軍南下,蔡國就無法抵擋了。很顯然,齊桓公這是使用障眼法,表面上是伐蔡,實則為了襲楚。楚國是個厲害的角色,齊桓公心裡掂量一下,如果兵戎相見,齊軍未必有必勝的把握,甚至八國聯軍都未必能戰勝雄視天下的楚國兵團,只有以奇襲的手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才能有勝算。  攻取蔡國後,聯軍沒有進行休整,馬不停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楚國。  齊桓公心裡算計著,這次必定能殺楚國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情況卻往往出人意料。    八國聯軍剛跨過楚國的邊境,楚成王的特使馬上抵達聯軍司令部。  看來楚國人早有防備。楚國軍事力量之強大,並非浪得虛名,楚軍參謀部對軍事情報的分析判斷是很準確的,齊桓公集八個諸侯國的力量,攻打小小的蔡國,這無疑是不合常理的舉動,楚成王判斷,八國聯軍在伐蔡之後,必定攻楚。  楚成王派遣特使傳話給齊桓公:「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風牛馬不相及,不想閣下不遠千里,前來我的地盤,這是何故?」  對於楚國特使的質責,齊桓公一時語塞。楚使前來,說明齊國突襲楚國的戰略意圖已經暴露,楚國早有防備,奇襲戰是打不成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齊桓公得找一個出兵的理由,但是語氣上又不能過於強硬,因為楚國畢竟是一個軍事強國,倘若兩軍正面交鋒,齊桓公沒有必勝的把握。在楚國特使的責問之下,齊桓公有點手忙腳亂了。  此時管仲站出來說話了,他對楚國特使說道:「周王朝成立之初,執政的召康公曾對齊國姜太公說:『五等諸侯、九州方伯,如有不聽命者,你都可以征伐,以輔弼周室。』征伐之範圍,東至海濱、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現在你們楚國沒有向周王進貢包茅,使得天子在祭祀的時候,缺了這種物品,現在我們君主就是為這件事而來的。還有,當年周昭王南征,到了荊楚就沒回了,這件事也要查一查。」  管仲的回答十分圓滑,同時也顯示出聯軍對抗楚國的底氣略顯不足。  如果要堂而皇之地說一個討伐楚國的理由,並不難,首先楚武王以來,楚君僭用王號,公然與周王朝分庭抗禮,這就是一大罪狀,何況楚國在最近三年里,接連不斷地向北進攻中原的鄭國。以這些理由對楚國宣戰,可謂師出有名,可是管仲卻故意迴避這些理由,卻小題大做,責備楚國沒有進貢包茅這種微不足道的原因,顯然管仲是為了給齊國留下迴旋的餘地,齊國雖然虎視中原,但並不想公然與楚國為敵。  管仲說的周昭王南征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周昭王是西周的第四位君王,晚年時荒於政事,巡狩南方,據說他在南方渡漢水時,當地百姓由於痛恨他,在他的座船上做了手腳,使得周昭王行至江心時,船破人亡。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數百年了,管仲卻拿來當作兵進楚國的一個理由。    楚國特使何等精明,一下子就看穿齊國人的心理。首先,齊桓公作為中原諸侯盟主,面對楚國北進中原的咄咄逼人,他不得不做出抗衡楚國的姿態,這是霸主的責任;其次,齊國並不想明目張胆公開與楚國為敵,所以管仲闡述侵犯楚國的理由顯得如此軟弱無力,這暴露了齊國人的真實意圖,一方面要做做樣子給中原諸侯國看看,齊國乃是捍衛中原之先鋒,另一方面,避免與楚國進行大決戰,以免削弱自己的實力。  在做出如上的判斷後,楚國特使心裡有數,也順著管仲的話回答道:「沒有進貢包茅,這確實是我們的過失,以後絕對會及時進貢的;至於周昭王南巡時沒能生還的原因,您還是到漢水之濱問問吧。」  楚國特使返回後,齊桓公見楚國早有防備,要不要繼續深入呢?他與管仲商量一下,決定繼續向楚國腹地挺進,進一步了解楚國的防備情況,伺機尋找楚軍的破綻。  八國聯軍挺進到陘地,安營紮寨。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18.html


推薦閱讀: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戰國(二十二)魯國那些事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77頁
春秋戰國時代印記在地圖上痕迹,有的雖已模糊,但有的還很清晰!
春秋戰國玉器如何鑒別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5頁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