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火燒圓明園這事究竟是誰幹的?你萬萬想不到

C70談資有營養

本文3072字,讀完大約需要 5分鐘。

話說我國有關部門,發現一群英國和法國軍艦正經過領海,於是要求停一下、搭個話。

清政府上海地區相關領導登船見了司令官,說我們這裡不太平,土匪多得嚇死人。你們這麼威武雄壯,要是能抽空上岸幫我們平個亂,我國領導人咸豐爺爺知道了一定很開心,會大大地獎勵賞賜你們。

司令官聽了差點笑得背過氣去。他說老鄉,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們這次北上另有重要任務——啊不是抗日,反正不能在此逗留。

他實在不忍心告訴愛民如子的當地領導:我們這些軍艦,就是上天津北京去抄你們政府老巢的。

1860年,暴怒的英法聯軍再度北上,直逼京津。在去年的天津大沽口炮台之戰中,輕敵的英法聯軍遭到清軍痛擊,不但死了400多人,還被擊沉了幾艘戰艦。這也是清政府自從1840年第一次與外國開戰之後,在大陸地區取得的首場勝利,朝廷上下頓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可歡樂持續還不到一年,英法聯軍就捲土重來了。這一次勢如破竹,很快拿下天津,直逼北京而來。咸豐一看不好,趕緊派欽差大臣怡親王在通州跟英法聯軍談判,聯軍方面的首席談判代表是英國人巴夏禮。

眼看和約快談成了,但巴夏禮告訴中方:此次除了進京換約之外,還有公使親遞國書一事,就是把英國女王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當面遞給中國皇帝。

怡親王一聽就傻了:要見皇帝,事關國體啊!因為咸豐是一定要來使行三拜九叩大禮的,不然幾百年的祖宗威名和天朝國體就毀在他手裡了,他負不起這個責任。而外國使節又是一定不肯行跪拜禮的,他們總認為國與國之間平等,憑什麼要向打不贏我們的皇帝下跪?這分歧從乾隆時代就開始了,是一個沒法解決的死命題啊。

對於巴夏禮而言:國書一定要遞,膝蓋一定不彎。對於怡親王而言:膝蓋如果不彎,皇帝一定不見。兩方吵得口乾舌燥,怡親王看巴夏禮堅決不讓步,他想自己也是沒有後路可退的。怎麼辦?照最高領導的指示辦算了。

咸豐吃虧就吃虧在沒有自知之明。明明一路節節敗退,偏偏還要做以逸待勞圍而殲之的美夢。他一方面讓手下僧格林沁準備作戰,另一方面居然指示怡親王:談不攏就把巴夏禮這些人抓起來作為人質。打仗嘛,兵不厭詐是不?不要有婦人之仁。

於是1860年9月18日,清軍將領僧格林沁把巴夏禮等39人盡數扣押。清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根本不知道在西方的遊戲規則里這意味著什麼,更不知道正是這些人的命運決定了將來圓明園的命運。

英法聯軍司令部雖然被巴夏禮遭扣押的消息感到驚訝,但其實並不怎麼擔心:他們只相信巴夏禮的才幹和能力,卻不了解清政府的大腦構造。英方特使甚至認為:只需坐等巴夏禮完成使命順利歸來即可。只有法軍統帥孟托班表示:發動攻擊是解救人質的最佳方式。

事後證明:只有他是對的,其他人太不了解中國了。

這年代,英法美俄諸強雖然為在華利益上爭得不可開交,但對於清朝皇帝、清朝政府乃至大清全體子民的認識卻漸漸趨向一致:愚蠢、低能、自作聰明、毫無誠信。

總之一句話:不打不老實。

巴夏禮被僧格林沁逮住了,他質問對方:我是專門來談判的特使,是得到過你們明確承諾保證通行和人身安全的。現在你們這樣做算幾個意思?

僧王笑眯眯地看著他,說你不是不願意跪拜磕頭嘛,來人吶,幫幫他!

於是巴夏禮同志就被人摁住頭,在地面上Duang——Duang——Duang地演奏起來。

下馬威結束,僧王要求巴夏禮立即出面阻止聯軍前進,巴夏禮說我做不了主,你打死我也阻擋不了聯軍前進的步伐。

僧王說:想死?哪有那麼容易。來人,給我快遞到北京刑部大牢。

與此同時, 等了半天不見巴夏禮凱旋的英法聯軍終於相信:再不打,巴夏禮這輩子都別想回來了。於是在通州以南的張家灣,4000名英法聯軍對陣僧格林沁的25000名精銳騎兵。

當天僧王上報:雖然張家灣落入敵手,可我們斃敵無數啊。同一天,英法方面的戰報是聯軍傷亡35人,清軍1500人。

9月21日,6萬名清軍和8000名聯軍再度在八里橋大戰。這是一場「騎兵和冷兵器」VS「大炮和火槍」的戰爭,結果英軍死2人傷29人、法軍死3人傷17人,而清軍死亡3000人。

聯軍士兵甚至覺得這樣一片倒的戰役太無趣:「這場戰役給人做夢一般的感覺。我們光打死敵人,自己卻幾乎絲毫無損。」

可是咸豐是不會覺得無趣的。他根本沒有死守北京禦敵於城門之外的打算,而是帶著還沒有成名的懿貴妃——後來的慈禧——等家屬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北京一切事情丟給了背鍋俠恭親王奕?。

9月25日,聯軍發出最後通牒:三天內不放人,並且在通州簽訂條約,我們就殺進來了。

又經過一通扯皮,終於在10月8日,巴夏禮等8人被釋放。又過了一個禮拜,其他的俘虜陸續返回聯軍。可是當初被抓走39人,只有18人是真的回來了,其餘21人只有名字回來。有的甚至都不是完整的屍體回來,有些甚至屍體都找不到了。

活著回來的人說:他們雙手被捆、整日下跪、水米不進,手腳被皮繩勒得生出蛆蟲。《泰晤士報》記者鮑爾比第四天就死了,屍體被丟到野地里餵了野狗;安德森中尉看著自己手上的蛆蟲全身蔓延,精神錯亂大叫三天後死去……

對於聯軍而言,這樣對待使節無異於畜生行徑。而對於中國囚犯而言,知道了心裡恐怕更難受:咱們一兩千年都這樣過來了,你們才住幾天就死的死瘋的瘋,要不要這麼矯情。

看到自己的使臣身受酷刑,英法聯軍的共識是:必須嚴厲懲罰清政府。而分歧是:到底燒哪裡。

英方建議燒圓明園,法方表示反對,說燒圓明園不如去燒紫禁城。燒皇宮比燒一個園林更能讓清朝皇帝印象深刻。

英方說燒皇宮基本相當於燒北京,何苦跟北京的百姓過不去?再說圓明園也是宮殿要地,而且使節好像就是在這裡受折磨的,燒了也有警示意義。更重要的是,要是燒了皇宮,就徹底跟清政府撕破了臉,不利於今後在華爭取利益。清政府雖然蠢,但還要靠他們為咱們國家牟利是不?

為了讓大清人民體會自己的良苦用心,英方在放火前專門在北京張貼中文牛皮癬小廣告,公布防火時間解釋放火原因:

「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之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

英國人簡直想多了。據說當時大清子民看到告示後,根本沒有憤怒、悲傷、恐懼和慶幸這些英國人想像中的情緒,反而因我告示蹩腳的語法而嗤笑不已。

英法聯軍搶掠圓明園,並非一哄而上,相反是有組織有紀律的。

兩軍各派三名軍官組成圓明園文物接收委員會,既合作雙贏,也相互監督。他們把園內珍寶分成兩類:一是金銀珠玉這樣的貴重寶物,二是名人書畫雕刻刺繡這樣的美術寶物。其中最寶貴的獻給各自女王法皇,剩下的各自均分。

圓明園門口有士兵守護,運出財物的士兵交割完畢後再度進入,有條不紊、絡繹不絕。

一開始還算緊張而有序,到後來就慢慢開始亂了。士兵們開始鼓噪:「你們都把大的拿了,我們總該去撿點剩餘了吧!跑這麼遠打仗,不拿點紀念品回家也說不過去是吧!」

此時除了英法士兵之外,還有一支人數更多的隊伍,正從四面八方向海淀聚集。這就是臨近的村民和地面上的地痞流氓。越來越多的人紛至沓來,到了圓明園牆外,跟英法聯軍中的中國差役聯繫上,把梯子架起來,就開始翻牆而入。

士兵想要驅逐這些中國人,可來的人越來越多,無從驅起。這時聯軍司令部發出通知,說可以放火燒園了。

在這樣重大的歷史時刻,掉鏈子的英法士兵居然沒有攜帶引火裝置……

怎麼辦?難道園子就不燒了?他們小看了具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我國民眾。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英勇的天朝人民。

在當時法軍書記官的記載里,說當時中國每遇火警,在救火時更要刻意防範趁火打劫者,因為他們往往比119來得還要迅速。這些爬梯子進圓明園的人,平時一定趁火打劫慣了的,所以一聽說要放火,都興高采烈躍躍欲試。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辦。圓明園裡留著辮子的人們,踴躍貢獻出了火石火鐮火線等放火專業裝備,還迅速收集了秸稈等助燃物。現在只等聯軍一聲令下,就可以盡情施展才幹了。

英法聯軍生在遙遠閉塞的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哪裡會相信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生物?雖然打仗不行,可把侵略者自己都弄得快看不下去了,噁心了他們一下,也算一場小勝利是不是?

須臾之間,圓明園內火勢四起。英法聯軍、中國民眾大家各取所需之後,全身而退滿載而歸,只留下一座曾經美輪美奐過的圓明園。

英法聯軍後來一直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有什麼難理解的:君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君。清政府算什麼?天朝一兩千年一直都這樣過來噠。

一百多年前的眾多無名前輩,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侵略者:就算要燒園,也輪不到你們英國人法國人。中國人的園子,就算要燒,也要中國人自己來點起這第一把星星之火。


推薦閱讀:

怎麼挑戶型:萬萬不要買的幾種戶型
家裡窗帘萬萬別亂掛這些顏色,財神見了掉頭就走,再富裕也會住窮
萬萬沒想到,封陽台比定製櫥櫃定製木門坑都多!
鋅,萬萬不可或缺
家裡這幾處萬萬不要放植物,除非你想破財,有錢人都會避開

TAG:圓明園 | 萬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