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餘映潮教學實錄彙集(1)

餘映潮教學實錄彙集(1)1.《我的叔叔于勒》2.《雲南的歌會》3.《說屏》4.《記承天寺夜遊》5.《狼》餘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師:今天我們學習《我的叔叔于勒》,請同學們讀作家作品簡介。  屏幕顯示莫泊桑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國著名作家。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讀)  師:《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寫親情的文章,是一篇寫金錢的文章,是一篇寫金錢與人的關係的文章。這是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  師:我們今天的學習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討論一個大話題;第二個任務是,討論八個小話題。  師:這篇小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請大家進行分析,並說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顯示:  讓我們來討論一個大話題:這篇小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請進行分析並說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學生看課文沉思、默想四分鐘)  師:好,請把你的見解說給大家聽。  生1: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後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來為第二部分鋪墊,襯托第二部分,體現出「我」的父母非常貪錢,把錢看得非常重要,對有錢的叔叔和沒錢的叔叔的態度截然不同。  師:她用了個術語:「鋪墊」,好!前面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後面這一部分集中地表現人物。  生2:課文中用了「對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對叔叔是盼望、讚美,後面見了叔叔卻理也不理,這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暴露得一覽無遺。  師:他也用了個術語「對比」。前面部分是急切的盼望、永久的盼望,後面部分是避之不及。鮮明的對比。剛才生1同學說到全文分為兩部分,1—19為第一部分,20段以後為第二部分。大家同意嗎?  (學生齊聲說同意)  師:前面第一部分,用這兩位同學說法的是對比、鋪墊。那麼,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什麼?請同學們從欣賞的角度、從小說的角度、從表現人物的角度、從故事發展的角度,再來議論一下。  生3:我覺得第一部分寫故事的起因、發展,第二部分寫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師:他說到了故事的情節: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生4:我覺得「哲爾賽島旅行」非常重要,它和「我二姐的婚事」是有聯繫的。  師:「旅行」非常重要,是啊,「哲爾賽島旅行」引出了全文故事情節發生最重要的地點——船上,船上的情景。  師:我們來看看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屏幕顯示:  敘說家境引出人物製造懸念烘托氣氛  師:小說里的家庭是很窮的家庭啊!生活過得十分拮据,所以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一個作用是「敘說家境」,不少寫家庭的小說,開始都這樣寫;「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這個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話語引出人物;因此也就「製造了懸念」,「我」的父親永遠重複著不改變的話:如果于勒在這隻船上,該是多麼令人驚喜啊!我們就會想:于勒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製造了懸念,也就烘託了氣氛,就是剛才那位同學所說的「鋪墊」。于勒的信是我們的福音書,「我們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錢來做好多好多的事,於是就烘托出了氣氛。這是第一部分的主要作用。  師:下面我們來談談第二部分的作用。  屏幕顯示:  設置場景詳寫故事表現人物推出高潮  師:設置一個場景,將故事集中地表現在船上相遇,設置了一隻船,然後詳寫這個故事,在故事中表現人物,不僅表現菲利浦夫婦、表現於勒,還表現若瑟夫,後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結局。  師:接下去我們完成第二個任務。讓我們把目光放在第二部分「船上相遇」上。先齊讀屏幕上的內容:  讓我們討論八個小話題:1.于勒的「稱呼」欣賞2.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3.說說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寫欣賞5.千姿百態的「說」6.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7.課文中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8.船長形象欣賞  (生齊聲朗讀)  師:活動方式:每位同學自選一個話題,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請拿起手中的筆,邊看、邊畫、邊想。  (學生看書、思考,大約5分鐘)  生1:我欣賞的是文中關於「于勒」的稱呼。課文前部分寫了對於勒的稱呼,他有錢時,「我」的父母對他的稱呼非常親密,後部分稱他「賊」、「流氓」,是因為他窮了,形象不好,讓他們丟臉。唯一沒有改變于勒稱呼的是若瑟夫,他是個涉世不深的孩子,他並不知道金錢是什麼,他只知道親情是多麼美好!他一直稱呼于勒「親叔叔」。  師:人物的稱呼表現了人物的命運變化,對人物「稱呼」的變化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良心的人」到「一個窮鬼、一個流氓」,既表現出於勒的身世、命運和遭遇,也表現出菲利浦夫婦的為人。而若瑟夫則表現出對叔叔的同情。原來,稱呼的變化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生2:我欣賞景物描寫。課文開頭寫「我們」的船隻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後來「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突出了人物心理的變化。  師:起先是「平靜的海面」,但後來是「紫色的陰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陰影籠罩著人物的心理。平靜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陰影,景物描寫為人物服務,欣賞小說要欣賞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欣賞景物要和人物聯繫起來。  生3:我欣賞「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起先我們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會在船上,沒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這就是巧合。  師:對,文學作品中,很多故事情節的發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說的大技巧。本故事設置了一個場景——船上,「我們」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沒有這隻船,這個巧合就不可能發生。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  生4:我想說,兩次景物描寫形成了對比。  師:對,兩次景物描寫形成了層遞。  生5:我也想說「對比」,菲利浦夫婦在金錢面前態度前後變化非常大,他們在船長面前彬彬有禮,而對於勒卻非常差,避之不及。  師:菲利浦和船長交談是討好式的,由遠的地方開始談;菲利浦夫婦談到于勒,則是暴怒、生氣。  生6:我想說說船長,他是個重要的人物。船長不認識于勒,還背後罵于勒,說他是老流氓。    師:沒有船長,于勒的身份不可能確認,于勒是船上的年老的水手,而船長卻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麼,可見於勒的地位卑微、遭遇悲慘。親人又不認他,更悲慘。  生7:我要說「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心理」,第20段中我的父親「忽然不安起來」,「不安」這個詞語很微妙地表現出了很菲利浦的心理活動。後來菲利浦不相信那個賣牡蠣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現出臉色煞白、兩眼發直,表現出近乎絕望的心理,這一系列的神態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師:很好!人物的神態描寫一定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你看父親神色煞白、兩眼發直、神色狼狽,母親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現在人物的神態變化上,讓我們感到他們是多麼地不安,多麼地憤怒,多麼絕望啊!  生8:我要說的話題是「千姿百態的說」。文中「低聲地說」、「吞吞吐吐地說」,還有船長「冷冷地說」,也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  師:(引導學生一起說)還有「在心裡默念」、父親「結結巴巴」地說,都是為了人物的心理,都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物的語言還可以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它們形態各異,但表現出人物的心理都一樣緊張。  師:課文第一部分寫于勒都是側面描寫,側面烘托。第二部分寫于勒一剎那間出現了,而這時的描寫是通過「我」的眼睛來完成、來進行的:這就是若瑟夫的「看」。  生9:我要說的是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雙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寫出「我」的叔叔窮苦的形象。  師:若瑟夫兩看「于勒」。青年時的于勒是浪蕩子,中年時的于勒很富裕,老年時的「于勒」窮途潦倒。前面一處寫到「我端詳了一下那個人,他又老又臟,滿臉皺紋」,這裡又寫到「他又老又窮苦」,通過若瑟夫兩看「我的叔叔于勒」,讓我們想到若瑟夫不僅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同樣也看到「我」的爸爸媽媽在親情之前的表現。這篇小說是通過若瑟夫的眼睛來表現人物的,有時用第一人稱,有時用第三人稱,是從兒童的視角來表達的。  師:好的。八個話題的討論就到這裡為止。老師來總結一下:說說短篇小說的欣賞。  屏幕顯示:   1.欣賞短篇小說展開故事的視角2. 欣賞短篇小說設置活動的場景3.欣賞短篇小說波瀾起伏的情節4.欣賞短篇小說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賞短篇小說豐富表現的手法  師:這篇小說通過兒童的視角展開故事情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通過一個酒店小夥計的視角來觀察社會,來展開故事情節。作者把故事情節安排在一個兒童的眼晴里、耳朵里來表現是有深刻的含義的。畢竟成人世界情與兒童世界不一樣,成人、兒童為人處事也不一樣。  小說一定要在特定的場景來展開故事情節,長篇小說的場景可以轉移,短篇小說的場景常常要在一個地方。《孔乙己》的故事場景只是一個小櫃檯,《社戲》的場景一個是在家裡,一個是在看戲的地方——船上。  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大起大落的:父親第一次發現於勒時是不相信的;母親去看,母親看了,還不能確定;到船長那裡打聽,確認了面前的就是于勒。這其中的情節就有「波瀾」。  于勒和菲利浦的性格都很生動。  對比、襯托等等手法的運用,使文章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今天的課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餘映潮老師《雲南的歌會》教學實錄師:同學們,上課!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有人說了三句話這樣來評價它。第一句話,這篇課文的特色是多麼鮮明啊。第二句話,這篇課文的片斷的描寫是多麼生動啊。第三句話,這篇課文表現的生活是多麼有趣啊。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句話來進行。(評:這是匠心獨運的課始。開場即道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直入主題,簡捷明晰。尤其是在這裡,教師將自己頗具個性化的研讀所得,巧妙地傳達給學生,在學生心中盪起漣漪,引起共鳴,體現了教師研讀教材的獨闢蹊徑、高屋建瓴,也表現出教師在課堂教學細節上處理運用的藝術,令人耳目一新。)師:首先請同學們看課文,然後來談談你感覺到的這一篇課文的特色。(屏幕顯示)這篇課文的特色是多麼鮮明啊!請同學們速讀課文,以「《雲南的歌會》特色概說」為話題說話。(教師提示:所謂「特色」,從小處理解就是「特點」。)(學生速讀課文。自由發言。)生1:這篇文章的語言生動自然,讀起來很有親切感。師:特點之一,語言很生動,很親切。生2:這篇文章用了許多四字詞語,讀起來充滿詩情畫意,節奏感強。師:你體會到了課文的用詞之妙。生3:這篇文章多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突出雲南這一地方人們聯繫語言的特點,也為後文比賽、比拼才能、唱山歌這些情節作鋪墊。師:啊,細節描寫生動。生4: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晰,文章有三個部分,從這三個部分可看出雲南歌會非常熱鬧,而且具有民族色彩。師:是啊,山野里的對歌、山路上的漫歌、歌會裡的傳歌,三個部分組成雲南的歌會生動的、紛繁的、美好的畫面。師:好。老師來講一講。(屏幕顯示)課文線索清晰生活內容豐富語言別有風味片段描寫精彩師:(邊讀邊講述)這篇文章的特色表現在多方面。第一,線索是清晰的,歌會、唱歌貫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聯繫起來,因此文章有一條線索。第二,生活的內容很豐富,有各種場面的賽歌、唱歌、傳歌、學歌,還有各種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來參加這些活動。第三,語言別有風味。待會兒我們展示一組詞,這是在雲南歌會生活里所特有的。第四,片段描寫精彩,幾乎每一個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寫細膩的語言片段。師:我們再來體會它的語言風味。你們看,這些詞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很少見。它們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氣息。大家一起讀起來。(屏幕顯示)蹲鋸 酬和 譬喻 柞木 熹微淳樸 龍吟鳳噦 箍桶 閹雞 忌諱(學生齊讀詞語。)師:同學們要注意這些詞的讀音。好,再自由自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我們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詞語?師:咱們再來看它的語言描寫方面的特色。(屏幕顯示)特色概說「事物描寫」片段「情景描寫」片段「人物描寫」片段「景物描寫」片段「動物描寫」片段「場面描寫」片段師:(邊讀邊講述)「事物描寫」片段,大家看這樣一段話: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這是描述對歌是一件什麼事。「情景描寫」片段,大家看: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於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髮,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鬆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人物描寫」片段: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啊,描寫人物太生動了。「景物描寫」片段: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動物描寫」片段,寫戴勝鳥,還有雲雀。還有「場面描寫」片段:大伙兒唱得最熱鬧的叫「金滿斗會」。有一次,由村子裡人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這些都是「場面描寫」片段。一篇文章里像這樣有事物、情景、人物、景物、動物、場面等多種描寫很少見。師:現在,大家再自由朗讀這幾個片段,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評: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活動。它表現出形式簡約、內容厚實的特點。教師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沒有帶領學生誦讀課文、概括文意、劃分層次、體會手法,而是用「特色概說」這一精當的主問題替代以上繁多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初略感受課文鮮明的「特色」,既具簡潔之妙,又有新穎之美。)師:下面,我們來圍繞第二句話活動——這篇課文的美段是多麼精彩啊!(屏幕顯示)這篇課文的美段是多麼精彩啊!請同學們精讀課文,對第四段文字進行「美點欣賞」。師:我們來看課文第四段,首先一起朗讀。(學生齊讀第四段。)師:這篇課文的美段寫得多麼的精彩。精彩在哪兒?要由我們自己來發現,發現課文的寫作之美,這樣的方法和過程,叫作「美點欣賞」。 師:下面請同學們鑽研、體會課文第四段,發現這一段中某一個方面的美點,然後向大家進行介紹。開始讀書,開始思考。(學生自由朗讀、品析、交流。)師:好,各抒己見。生1:我覺得這篇課文里一些動詞生動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藍天空中鑽去」的「鑽」字,形象生動地寫出雲雀伏搖盤旋而上的姿態,活靈活現。師:「鑽」既寫出飛行的路線直,又寫出飛行速度快,表現出雲雀的輕捷。生2:在第四段中描寫戴勝鳥「郭公郭公」的叫聲精彩,用擬聲詞將戴勝鳥的叫聲寫得十分生動。師:啊,你模仿一下吧。我想聽「郭公郭公」是怎樣叫。(生笑)找你呢,他能代替你來叫。師:(生模仿「郭公郭公」地叫)哦,他坐著叫比站著叫好聽。(生大笑)好,繼續。生3:大家看「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這一段話,這段話其實有很多點都值得我們鑽研。比如,「小山坡」「土坎邊」這兩個地點讓我們看出,雲南這地方處處綻放自然美,作者通過這種特別新穎的描寫,渲染出十分歡悅的氣氛,給人真的是唱歌的感覺。再看,寫報春花的顏色是「粉藍色」的,這與後文「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聯繫在一起,使人產生聯想,報春花的藍色與天空的藍色交織,給人一種意象美,讓人身臨其境。還有「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看那些報春花啊鳥啊,都十分活躍,讓人情不自禁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師:品得好。我再將你的發言升華一點點,那就是「這條路通過的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這是寫「面」;寫粉藍色的報春花是寫「點」,有點有面,筆法多麼高妙啊。你還說寫「小山坡」「土坎邊」等等都寫得很小很秀氣,我覺得微風也是,輕和的微風,多麼愜意的風啊。生4:我體會的是「呼朋喚侶」這個詞,首先用擬人,把鳥語說成人;另外,「朋」和「侶」是指朋友和情侶,這兩種人都是美好的,能讓人聯想到這是充滿感情的、充滿美的地方。師:是啊,將各種美好的小鳥歌唱聲說成「呼朋喚侶」,具有人的感情,多美妙,多生動,多簡潔。生5:從「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一直到「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這一大句話用分號隔開,前面說的是靜止的植物,後面說的是動態的歌聲,一動一靜,很能讓人聯想到當時的境界。師:她是對剛才同學發言的補充和升華。這些靜景和動景,都是為「我」聽悅耳動聽的山歌服務的。這麼美的地方,有小鳥的歌聲,同時還聽到趕馬女孩子唱歌。美景啊美人啊,多麼愜意!生6:這一段用擬人手法,作者還將聲和色都寫出來了,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師:有聲有色。生7:在這一段里,我還看到趕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靜景有動景,靜的有樹林、柞木林、竹子林還有花草,動的有女孩子的歌聲和鳥的叫聲,整個這一段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師: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人有物。生8:本段主要圍繞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描寫了三種歌聲,有雲雀、趕馬車的女孩和戴勝鳥的歌聲,而且趕馬車女孩子的歌聲是具有淳樸本色美。師:另一種歌會形式是大自然里的歌會。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寫自然風光,對趕馬女孩的唱歌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也可談一談。生9:文中寫戴勝鳥有一連串動詞「矗」「瞪」「掠」「飛」,生動寫出了戴勝鳥的可愛形象,而且戴勝鳥好像也對歌聲產生了興趣,一個「才」字,寫出戴勝鳥對唱歌的喜愛,連雲南的鳥兒都喜愛唱歌,何況人呢。師:而且形態描寫也漂亮,不是毛茸茸的而是花茸茸的,多好看。生10:我想提一個問題:文章主要寫雲南歌會,歌應該是重點,但很多地方寫了鳥,而且寫得細緻,並沒有很詳細寫歌聲。師:是的,文章有大量篇幅寫自然景物,有什麼作用呢?後面的同學能不能解答一下?生11:我試著給他解答。我想,這樣可以從側面寫出歌聲的美妙動情,你想,連鳥兒都陶醉在歌聲中,那麼更不用說人了。師:這裡的景物描寫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話強調「在這種環境氣氛里」什麼歌都是好聽的,因為這裡太美了。因此,作者這樣寫是有用意的。如果將趕馬女孩的唱歌再生動地描繪一下,第一段生動地描寫對歌,第二段生動地描寫唱歌,第三段生動地描寫傳歌,那麼文章節奏就沒有多少變化,而這一段以景物描寫來烘托歌聲,文章就有了一點波瀾。生12:我分析最後一句話,這句話用先抑後揚的寫法,前面寫歌聲沙啞,後面又寫歌聲具有淳樸本色美,這樣寫強調了歌聲的美。師:還是美啊。即使是發啞帶沙的歌聲,也具有本色的、樸實的美,一種生活的美。生13:這一段中,作者首先寫鑽向天空的雲雀,然後寫伏在草叢中的雲雀群,帶點鼓勵的意思相互應和,這也是用擬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雲雀是在接受草叢中的雲雀群的鼓勵,才更有動力的,有種和諧的感覺。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鑽」字一樣,寫出小鳥飛下來時筆直輕捷。整個片段都給人一種和諧歡快的感覺。師:這是極漂亮的細節描寫,句與句之間聯繫緊密,一氣呵成,寫了一個生動的、靈活的、輕鬆活潑的畫面。繼續來。生14:這一段對動物描寫得好,我最喜歡「卻歡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將鳥寫得可愛、機靈,表現戴勝鳥輕鬆、快活的特點。師:這一段中很多單音節動詞很恰切。生15:我又找到了動物描寫也是從兩方面寫: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搖盤旋」很容易讓人想像那種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這有聲有色描寫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寫和動物描寫都從兩方面寫,有形有色,讓人感覺更加輕鬆。師:她說寫鳥扣住了唱歌。我們再來看這一段:雲南到處一年四季是有歌聲的,戴勝鳥對歌唱產生了興趣,小雲雀是邊飛邊唱,趕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這兩個字也是這一段文字的線索。師:好,把剛才大家的發言串起來再講一遍。(屏幕顯示)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點有面」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動有靜」美在「有人有物」美在「有詳有略」美在「有景有情」美在「有線有珠」師:(邊讀邊講述)這篇課文美段是多麼精彩啊。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點有面」(提示:這是文學性的概括,我們剛才是在闡述,現在是概括。)美在「有高有低」,寫了低處的景色,也寫了雲雀鑽向高空輕盈可愛的情態;美在「有動有靜」;還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動物的描寫烘託人物的活動,來營造人物活動的美好場景;美在「有詳有略」,略寫人的活動,詳寫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愛之情流瀉在筆端,不管是用詞還是寫句還是運用的修辭手法,都表現了作者喜愛的情感;美在「有線有珠」,叫做「一線串珠」,「線」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動物、人物活動,這一段的主線是唱歌,串起了很多生活中漂亮的細節,這就叫有線有珠、一線串珠,就像閃亮的珍珠,用一條線索把它串連起來,文章的結構就很緊湊了。(評:這是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活動。它表現出多角反覆、品讀細膩的特點。教師將視點集中在文章最精美的段落,引領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多角度賞析的方法,徜徉於語言文字之中,在「美點欣賞」這一高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習得語感,提高閱讀欣賞水平。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的點評精彩紛呈,或肯定褒揚,或補充闡釋,或提煉升華,或風趣幽默,學生的「品」與教師的「評」交相輝映,師生互動達到和諧美妙的境界。)師:好。下面我們來完成第三個任務:我們來發現這篇文章的生活是多麼有趣啊。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以「課中之最」為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舉例說說文章的生活是多麼的有趣。(屏幕顯示)這篇課文的生活是多麼有趣啊!請同學們尋讀課文,以「課中之最」為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師:請看屏幕,老師給大家列舉幾個例子。(屏幕顯示)課文採風如:「最……的風俗」「最……的場面」「最……的衣飾」「最……的歌師傅」……(老師讀例子。學生再讀課文,自由發現。)生1:我說是最和諧的場面。第四段里構造出一個自然和諧的環境,在那種環境里,趕馬女孩子發啞帶沙的聲音也具有淳樸本色的美;而且大白天十分沉默的戴勝鳥,也在晨光熹微中,看到這環境的美麗,也「郭公郭公」反覆叫個不停。可以這樣理解:在那種環境下,無論什麼樣的聲音都可稱為歌,都是和諧的。師:因此是最和諧的美好的生活。生2:我認為是最熱鬧的場面。在第五段寫道: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矮方桌,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聽曲子。「百多人」「六人圍坐一桌」可看出人很多,很熱鬧,而且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最好聽的曲子,體現了熱鬧的場面,更極力渲染了當時淳樸的風情和風俗。師:是啊,風土人情。尤其是這一句話寫得真漂亮: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搖蕩中舒捲張弛不定,有點龍吟鳳噦意味。生3:我覺得是最逼真的場面。在第二段里,我們能看到年輕婦女打敗三個對手之後勝利的表情。師:是啊,因為她贏了,她最快樂了。生4:我說是最有群眾基礎的歌師傅。第五段說那些歌師傅中,有擺小攤賣酸泡梨的、挑水洗衣的、打鐵箍桶的工匠、小雜貨商店的管事,有鄉村土醫生和閹雞匠、趕馬女孩子、還有老太婆,甚至於年過七十而牙齒脫光的吹鼓手,這些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都能參加歌會中來,可見歌會在當地很有影響力,已深入到雲南人的生活里,成為當地最普遍性的風俗。師:很有生命力。參與人多,而且代代相傳。生5:我說是最熱情的歌師傅。那最出色的吹鼓手,年紀很大,牙齒也脫光了,但他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這說明他很熱愛唱歌,而且特別熱情。師:歌師傅唱的是絕活,樣樣在行,是一個歌庫啊,不簡單。生6:我說是最沒有條件限制的唱歌比賽。從第五段可看出,參加歌會的人很多,而且無論唱什麼都不犯忌諱,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唱,所以是沒有條件限制的歌會。師:非常自由,非常輕鬆。生7:我說是最美妙的情景。在第四段,這裡描寫了迷人恬靜的自然風光,有可愛的動物還有人們婉轉悠揚的歌聲,在這樣的環境里,天與人交融在一起,歌聲映襯美麗的景象,景色映襯美妙的歌聲,無論什麼聲音,都是最美妙的天籟之音,天人合一,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真是最和諧美妙的情景。師:(生鼓掌)好像有點哲學意味。生8:我說的是第五段,有一句話是:就中最當行出色的是一個吹鼓手,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這是一個人物細節的描寫,能體現出這裡人們的生活情趣。另外,還有這幾句:在場年老人格外興奮活躍,經常每桌輪流走動。主要作用既然在照規矩傳歌,不問唱什麼都不犯忌諱。這裡可看出雲南這地方有古老的傳統,這種傳統影響這裡世世代代的人們,也看出在唱歌的過程中始終充滿歡樂的氣氛。師:這種傳歌是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它也是生活的一個側面。師:好,看老師給你們的總結。(屏幕顯示)最有詩情的生活最別開生面的對歌最熱鬧的「金滿斗會」參與面最廣的活動最奇妙的傳歌方式最出色的歌師傅最漂亮的銀飾圍裙最特別的打鞦韆的習俗最悠遊自在的「趕車」最淳樸本色的「超女」師:(邊讀邊講述)最有詩情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說到在昆明鄉下,一年四季,早晚都能聽到美妙有情的歌聲,因為一年四季早晚都有歌聲,所以是最有詩情的生活。最別開生面的對歌,對歌是我們這兒所沒有的,作者說這是生面別開的場所,都互不見面,但是對歌還擊敗對手。最熱鬧的「金滿斗會」,「金滿斗」這個比喻多生動,實際上是傳歌集會的名稱。在「金滿斗會」上就有參與面最廣的傳歌活動,那麼多人,他們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來自不同地方。最奇妙的傳歌方式,這種傳歌方式是一代一代人通過人唱其他人聽學會往下傳,而且是整套整本往下傳的,所以它是智慧的。最出色的歌師傅,那老掉牙的吹鼓手,有那麼高妙的技能。最漂亮的銀飾圍裙,雲南姑娘美啊,她們的圍裙是釘滿小銀片的扣花蔥綠布圍裙,讓我們想像到人物的美,這也是一種生活的習俗。還有漂亮的女孩子在大年初一到各個村子裡特別的「打鞦韆」的習俗。還有最悠遊自在的「趕車」,要趕火車了,騎一匹老馬,慢吞吞地走十多里路,還在路上看風景、唱歌。還有最淳樸本色的「超女」,是誰呀?趕馬的女孩。她們在山路上總是快樂地唱歌,是最淳樸本色的「超女」。師:有那麼多的「最」,咱們再回頭看開頭的話題「特色」,反映了雲南地區有特色的生活,這種特色的生活成就了這篇有特色的文章。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篇課文是節選,有空同學們可以看看《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全文。今天的課咱們就學到這兒。謝謝同學們。再見!(評:這是本節課的第三個教學活動。它表現出情趣盎然、靈巧生動的特點。教師充分利用和挖掘課文中的特色內容、趣味因素,於平中求奇,在俗中覓雅,新巧的創意令人叫絕。尋讀「課中之最」這一有趣高雅的學習活動,激活了學生思維,開闊了學生視野,也拓寬了課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可謂一「最」激起千層浪。學生精妙絕倫的發言,課堂開朗明快的情境,掀起了教學活動的高潮。)(總評:這是一節別具特色而耐人尋味的好課。這樣的課,教學目標簡明,教學線條簡潔,教學環節簡單,然而教師精心的設計,又使這樣的課,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豐厚,教學語言豐滿。其中所表現出來的如下鮮明的特色,尤其讓人讚不絕口。特色之一是簡約、高效的課堂教學結構。「特色概說——美點欣賞——課中之最」三個話題縱橫連貫全篇文章的教學,支撐起三個活動豐富的教學板塊,加強了綜合,簡化了頭緒,突出了重點。整節課又以「特色」二字為主線,串起「感受特色」「品味特色」「探究特色」三個豐厚的教學內容,可謂一線串珠。特色之二是創新、實在的課堂教學手法。教師在此創造了一種嶄新的話題式手法、「主問題」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中,每一個話題、每一個主問題都形成一次長時間、大面積、深層次的閱讀活動,都引領學生儘力抵達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都激發起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個性。特色之三是精細、深刻的提煉歸納藝術。教師善於提煉歸納課文中最簡、最優、最美的內容,又善於用最有效的方法將提煉歸納的成果運用於課堂教學,簡化、優化、美化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之效。)餘映潮老師《說屏》課堂實錄老師使用多媒體平台展示各種各樣的屏並介紹。師:錦屏,比較華麗;石屏,比較典雅、莊重。這叫掛屏,它已經失去了屏的功能,作為一種工藝品,裝飾在家庭或者廳堂里。好,咱們再來看「屏」是什麼,一起讀一下。生齊聲:屏:大門內或大門外對著大門起遮擋作用的牆。師:原來,「屏」,它的古老的意思就是「牆」。而且是特定含義的「牆」,遮擋大門。再看看詞義的發展。再讀。生齊聲:屏風:室內外用來隔斷視線或擋風的用具。師:啊,由牆這樣一個物體,把它變成了一個工藝品,一個用具,放在室內來遮擋視線。屏風,它的詞義還在發展。再讀。生:屏:形狀像屏風一樣的東西。如:孔雀開屏,熒光屏,屏幕。師:你看,這個概念就大了。「像屏一樣的東西」,「像屏風一樣的東西」。「孔雀開屏」的「屏」就是這個意思,咱們這個「屏幕」也是這個意思。然後又回到它的原始意義上來,還有一個含義,再讀。生:屏,遮擋,像屏風一樣起著遮蔽作用的東西。如:屏障。師:「遮擋」,強調「遮擋」。然後把它再引申一下。山,作為一種屏障,它也是這個意思。咱們中國的文字就是這樣含義豐富,而且不斷發展。好,這節課咱們幹什麼?師打出幻燈片:「本節課的主要活動:精選」師:什麼啊?生齊聲:精選。師:想一想,精選什麼?看一看課文。生默讀課文。師:好,表達一下你的看法。老師提出了一個懸念,精選,精選什麼啊?試試看,你認為精選什麼?哪位同學先來?生舉手師:好,謝謝你!生:我覺得是精選出一些寫「屏」的一些內容師:並且來……欣賞它。好,謝謝。師;他已經說出了一層意思了,誰再來?哪一位?這篇課文我們怎麼精選呢?還有人發言嗎?我來請你來。生2:我覺得應該是精選一些不同的用處師:精選一些關於介紹屏的用處的內容,讓我們了解。好,你來說一下。生3:我覺得應該介紹一下關於屏的種類啊,還有,還沒想好。師:還沒想好,繼續想,師:還要考慮,這個問題很難啊生4:我覺得應該精選一下屏的擺設師:嗯,怎麼使用屏。生5:我覺得應該精選一下屏的作用吧。師:嗯,理解它的作用。其實說的都挺對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選呢?老師的建議是,很簡單,選幾個詞讀一讀,選幾個句子說一說,選一個精段品一品。下面,就開始第一個精選。積累語言。學習語文,這麼好的課文,這麼美的語言,怎樣精選一些你認為,在這一課裡面我要學到的要積累的詞語。好,速讀課文,圈出你所認為在這一課裡面你要學到哪些詞語。好,開始吧!生默讀課文。師巡視。師:你的精選,說一個詞,說兩個詞,都可以。好,又是你帶頭。生:我覺得,在119面第三段那裡有一個「韶光賤」,師:韶光,(第二聲)「韶光」兩個字是一個詞。生:雖然不知道什麼意思,不怎麼懂,不過我覺得這個詞用字用得很准。師:嗯生:然後,還有師:我覺得他非常好,他找出了一個他不懂的詞,老師先跟你說一下,韶光,這兩個字是一個詞。好,你再說。生:還有一個,也是119頁的「傖俗」,師:嗯,這有註解生:它那個下面的註解說是「粗俗卑陋」其餘學生糾正說「鄙陋」師:呃,注意讀音。呵呵。生:不過,作者在這裡不用這些比較平凡的詞,而是用更加優美的詞去點化它。師謝謝你,他找得很准啊。謝謝你!你來。生6:我要的找是第三段裡面的一個詞就是「緩衝」。這個詞呢,可以說是物理學裡面的一個名詞來的,但是用到這個文章裡面呢,很有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就是……師:反正用得很有意味。再來,繼續來。發表你的見解。生7:我覺得「雅俗之別」這個詞語用得很好。師:「雅俗之別」,多好,言短意長,一個雅一個俗,一下就區別開來了。生8:我覺得第一段的「銷魂」。師:「銷魂」,魂都沒有了。生:我比較喜歡。師:就是說,那情景一定很動人的。生:嗯。師:還有那邊呢,哪位同學來?生9:我覺得呢,第一段,有一個「流螢」,我認為蠻詩情畫意的。師;對,「流螢」,螢火蟲在草地上低飛,「流螢」,你看,有動感,他找出來了。師:還有嗎?這邊的,你來,試一下。生10:我覺得第一段的那個「似隔非隔」,師:似隔非隔生: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師:這四個字,就寫出了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師:同學們已經找出來一些了,老師建議你們,要注意這些詞語,讀起來吧。開始讀。生齊聲:微妙:深奧玄妙,很難捉摸。 擅長:在某方面有專長。點綴:襯托,裝飾,使更好看。帷幕:舞台上起遮擋作用的幕布。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華。造型:塑造人或物體的形象。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休憩:休息。師:休憩。好吧,再讀,繼續大聲地讀。師:這些詞,但是我們常用的,很雅緻的詞。比如說「得體」兩個字,我們就常用。我們的行為舉止要得體。你說出來「得體」兩個字,人家就會說:哎呀,這小孩很不錯。再比如,「微妙」這個詞,用得非常廣泛。咱們小孩子們長大以後,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最近很微妙。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這個,某一個事業的發展前景很微妙。都可以用上。再比如「帷幕」,我們學校的運動會開始了,換一個文雅的說法,就是咱們學校的運動會拉開了「帷幕」。為什麼有「開幕」有「閉幕」呢?就是跟「帷幕」有關係。「造型」,不僅僅是房屋的造型,風景點的造型,現在還擴展到咱們吃的食品造型,一碗菜,上來,一個造型。包括咱們的髮式,頭髮,也有造型。這但是咱們需要用到的。咱們這一課里有這麼多的好詞,我們就要選出來,知道,理解,然後運用。好,再讀一遍。開始吧。生齊聲朗讀詞語解釋。師:這個「韶光」這兩個字要注意,它常常這樣用。(板書:韶光易逝)韶光易逝,什麼意思啊?就是青春的年華容易流逝,有時候,「光」字換「華」字,韶華易逝。光華,韶華易逝,一樣的意思。師:好,再來看第二個精選,這個就難了。這次選句的要求是:你選擇的句子要能概括文章的要點。下面,我講講操作方法。概述課文的要點或者概括文章的要點,一般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第一段什麼意思,第二段什麼意思,第三段什麼意思;第二種方法是引用課文原文進行介紹。我們現在練習的就是,引用課文原文進行介紹。大家想一想,咱們這篇文章是介紹屏,那麼應該介紹屏的什麼、什麼、什麼呢?就在課文中的每一段去尋找句子。開始。師:小聲地和你周圍的同學交談一下,同桌之間交流一下看法。師:你認為課文裡面哪些句子可以概括課文的要點?好,好,請你來談。生11:我覺得是117頁倒數第三行: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師:講道理。生:他這裡說,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而這篇文章又是一篇說明文,它也介紹了屏的巧妙,巧妙性,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比較能夠概括。師:嗯,很好。但是,我認為,如果用你這句話的話,也許就會把這句話放在首位了。要點呢?開頭第一段的要點呢?那麼,我一開始就說:屏是很巧的,在邏輯上就有點問題了。好,繼續發言。生12:我覺得這一篇文章寫的是「說屏」,所以我覺得第一段的第一句就是整個起到概括作用。因為他已經說了「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就告訴我們師:什麼是屏,嗯。生:告訴我們這些讀者,我這篇文章要寫什麼。師:嗯,這就是要點。他的要點就可以放到後面了。對不對?什麼是屏,然後告訴我屏是很精巧的,然後,再怎麼樣,再怎麼樣,你看,這就是思維的方式,一層一層往下走。好,這邊呢?剛才這位同學舉手了。生13:我說的是118頁的第三段的第一句:「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主要是這個「屏者,障也。」一句。師:嗯,屏是可以緩衝視線的。那麼再往前走呢?有句什麼話呢?生:屏者,障也。師:還往前走呢?生: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有屏。師:你看,前面有個句子,這個句子你要念一下。生: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師:啊,不錯啊。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你看,什麼是屏?屏是很精巧的,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好,繼續走,接著來。哪位同學再來談你的發現。哦,你來試一下。生13:我覺得就是在119頁第三自然段倒數第二行上面,那個「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還有第四段那個倒數第三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師:啊,屏的擺放。我就建議你呢,從剛才你的第一句話說的地方,再往前面走一下。生:按屏的材料師:聲音大一點,對。生:按屏的建築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師:這是幹什麼的?生:介紹屏的種類。師:你看,我們再來回頭看一下:什麼是屏,屏的精巧,屏的作用,她現在找出的是屏的種類。好,繼續往下走。生14:還有第四段,屏也有大小之分。就是說屏的大小。師:嗯,前面那個種類,談的是質地、質量,這個種類談的是大小之分。好繼續來,往下邊看。師: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點,哪位同學來試一下。師:好,好,要求再一次發言。生15:第五段的第一句,就是說,屏可以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師:好,就是說屏有一種閑適之感。好,看老師把大家的發言綜合一下,然後,我們就感受人家寫文章的層次,人家的思維是多麼的嚴密。什麼是屏,一般都知道屏風是空間上起似隔非隔作用的神秘東西。出來了,這給你們讀了,讀起來。生齊聲:屏的作用: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屏的種類:按其建築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師:讀一遍,再回到課文中,開始我們的第三個精選:精選美段。我們看看課文第一段。說明文居然有這麼美麗的開頭,有什麼意味呢?要讀一遍,讀出感情。師:下面我們一起讀一下,讀的要求是要帶感情。你看,「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你看一個「很」字,這是你的感情啊。還有,「以後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嚮往之情啊,讀到詩句就嚮往。讀出感情來。下面,我們讀一讀第一段。生各自大聲朗讀第一段。師:拿起筆,找一個地方,對它進行點評和欣賞,哪個詞,哪個句子,哪個手法用得好,或者簡練,或者生動。默想一下發言內容。好,請你來。生16:我選第二句,放在開頭,說明作者小時侯就對屏有興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師:媽媽是文化人,從小對我文化熏陶。用了引用手法。生17:我選這句:「因為研究古代建築,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似隔非隔」,很神秘,富有魅力,讓人有想像空間。「微妙」用得好。師:「因為研究古建築」,交代了作者的身份。你來。生18:「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寫出了「屏」既有用,又有美感。師: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功能與美感,把屏的美好表現出來了。生19:與方潔一樣,喜歡那兩句詩和「銷魂」一詞。師:「總要背誦」,真夠令人「銷魂」。請你說說。生20:我喜歡「微妙」這個詞。師;嗯,寫出了很難捉摸的意思。生21:我想說對這段的整體感覺。這段文字是文章的總起,讓我們對屏有一定的了解,用優美的文字開頭,巧妙引出要說明的內容。師:這就叫「蓄勢」。「微妙」一詞,確實對讀者有強烈吸引力。師:總結一下,選詞,是為了增加我們的文字積累,選句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從文中提取主要的信息,選段是為了增強我們的閱讀欣賞能力。我們同學們學得很努力,謝謝大家!下課!餘映潮《記承天寺夜遊》課堂實錄記承天寺夜遊蘇 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熟悉課文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下課文。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幻燈展示相關資料(學生讀) 1、蘇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獲罪入獄,隨後被流放至湖北黃州。3、(在黃州)他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後《赤壁賦》,一篇《記承天寺夜遊》。單以能寫出這些絕世妙文,仇家因羨生妒,把他關入監獄也不無道理。(林語堂 《蘇東坡傳》第16章)4、有一種畫軸,靜靜垂於廳堂之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兩軸畫》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三、教師表明教學目的和任務 有味地朗讀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賞四、有味的朗讀(學生齊讀,教師指導,反覆四遍)讀出一點文言的味道讀出一點寧靜的氛圍讀出一點夜遊的興緻讀出一點複雜的情愫生齊讀師:朗讀不夠舒緩,要表達一種閑適之情。我們再試試。生齊讀師:語速過快,讀時彷彿娓娓道來。同學們再讀讀。生齊讀師:有進步,但有點像現代文。文言文怎麼讀?有幾個字要讀得較長:念、蓋、但。同學們再試試。(生齊讀)師: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嗎?讀出一點快樂味。哪幾個字表現了作者的快樂?生:欣然、相與、亦未寢。師:好,我們最後來讀一遍。(生齊讀)五、有味的分析師:請試將課文進行變形(生無措)師:現在我要為難一下大家。別看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實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為兩段,也可以分為三段,也可分為四段。你們選一種分一分。學生認真閱讀思考。(一分多鐘後)師:同學們交流一下道理。生1:我分為三段:第一段,「元豐六年」到「相與步中庭」這裡寫作者邀請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描寫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無月」到「如吾兩人者耳」是抒發感情。師:有道理,但你這個會有人跟你商量的。生2:我也分為三段:第一段,「元豐六年」到「欣然起行」這裡寫作者月夜難以入睡,第二段「念無與為樂者,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邀朋友賞月,第三段是「何夜無月」到「如吾兩人者耳」賞月的感受。師:好的,你的看法與那位同學的看法有點不同。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豐六年」到「欣然起行」是敘事,第二段,「念無與為樂者」到「相與步中庭」邀人賞月。第三段,「庭下如積水空明」到「蓋竹柏影也」是描寫月色,第四段是最後一句,抒發夜遊感慨。師:我很喜歡你的發言。我提出一個假說,將你的四部分合成兩個部分,你想想再告訴我。(請生3坐下。)師:你們學過《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兩段,一個是故事,一個是議論。《狼》共5個段,前4段是故事,後一段是議論,凡是遇到這樣的文章,我們都可以分為兩部分。生3起:我想了一下,兩段可以這樣分,第一段,從「元豐六年」到蓋竹柏影也,這是記敘事情經過,最後一句是發表議論。師: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請把這樣的詞眼讀一遍:幻燈片展示:敘事、抒情記敘、描寫、抒情起、承、轉、合六、有味的賞析〔幻燈展示〕請談談自己欣賞到了課文中的一點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結構之美,層次之美,描寫手法之美,表達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學生思索。師:好的,同學們之間還要繼續地交流一下。(片刻)師:請同學們發表「課文觀感」生:我覺得「相與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張懷民的悠閑默契之情。師:很好,謝謝你看得這麼細微的地方。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寫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朧之美。師:畫面之美、寧靜之美、色彩之美。生:「蓋」原意是「原來是」,可看出作者欣賞景物時很沉醉,沉入進去了,覺得那些月色就是積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會才發覺是竹柏影。師:沉醉其中,產生幻覺。生:「閑人」二字可見作者被貶的憂愁,但對現在的生活持樂觀態度。師:呵呵呵,不只是對現在的生活,對未來的生活也是很樂觀的。生:我認為「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字筆鋒一轉,表達了一種失落之情。師:這位同學發言的優點在於他運用了術語――筆鋒一轉。生:――師:他看到了一個更深沉的問題,不僅看到了作者的處境,也看到了當時社會環境,這也是言之有理的。總之,我們可以明確這篇課文有「六美」1.美在內容的精緻。一個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個字表現出來的。2.美在內容的豐富。寫了一晚、一游、一景還有一感,這麼短的文章卻有著這麼豐富的內容。3.美在結構的靈動。別看只有一個段落,但起承轉合,起伏有致。4.美在月色描寫。特寫鏡頭,寫月色而不露痕迹。5.美在情感的波瀾。6.美在「閑人」的意味。七、小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讀背,分析,欣賞《狼》——餘映潮  「思路」這個詞在詞典中的含義是「思考的線索」,通俗地理解為「想法」、「可以實現的策劃」等。說閱讀教學來說,我們借用「思路」一詞來表現對教學進行思考、進行安排的過程,也借用它來分析已經完成的教學過程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思維走向。  於是我們就常常說到「教學思路」。所謂教學思路,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實施的教學流程。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常說的「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就往往體現在這教學思路上。由於教學思路講究教學過程的流暢之美,講究教學內容的組合之美,講究教學時空的造型之美,講究教學雙方的活動之美,所以不管是從「科學」還是從「藝術」的角度,人們都可以從「思路」上窺見設計者的水平、風格、特色。一般來說,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思路主要分為四大類:1.線索式思路,2.板塊式思路,3.反覆式思路,4.遷移式思路。其中最能為語文教師所接受、最易操作而又具有一定教學藝術性的思路,就是板塊式思路。  下面我們看一看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的教學設計。  示例:餘映潮關於《狼》的教學設計  預習要求:  ①對照注釋理解課文,讀課文,理解語文的批註。  ②從語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寫出了……」、「……表現了……」準備說一句話。  教學環節如下:  一、教學鋪墊(3分鐘左右)  1.導入。  2.搶答(檢查預習)——作者,體裁,形象,層次……  二、讀——讀准字音。(5分鐘左右)  1.同學們齊讀課文,老師聽音。  2.請同學們注意如下字詞的讀音。  綴 苫 倚 薪 暇 黠  三、讀——讀懂詞意。(6分鐘左右)  1.同學們讀課文,讀注釋。  2.請同學們向老師自由提問,看還有哪些字詞不認識,哪些字詞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師強調如下字詞。(重點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  ②理解詞意:去( )股( )蓋()耳()  ③理解詞意:少時()頃刻()變詐( )幾何( )  ④辨析詞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 恐前後受其敵蓋以誘敵  四、讀——讀順句子。(6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雜然地習讀課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換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師重點輔導兩個句子的讀法。  ①兩狼之並驅如故。②其一犬坐於前。  五、讀一一讀懂故事。(14分鐘左右)  1.全班同學分段朗讀課文,每讀一段之後,一個同學讀課文中的編者已寫好的評點。同學們從屠戶的角度、從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內容。  2.全班同學再分段朗讀課文,每讀一段之後,一個同學讀自己寫的課文評點。同學們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內容。  3.同學們繼續分段朗讀課文,每讀一段之後,老師自說對課文的評點。引導同學們從「語言表達」的角度理解課文內容。  如此讀讀評評、評評讀讀,三讀三評,形成的內容如下: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品評一:寫屠夫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品評二:文章開門見山,寫兩狼追一人,揭示險惡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評三:文章言簡意賅,開門見山,記敘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緊張的氣氛。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品評一:寫屠夫俱糧,表現屠夫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這是故事的發展。  品評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臨巨大危險;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  品評三:描寫細膩、生動,投、復投一表現屠夫一再退讓;「並驅如故」——不僅表現了狼的貪得無厭,而且表現狼懂得配合作戰。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放,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評一:寫屠夫御狼,表現屠夫的判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品評二:狼窮追不捨,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佔據有利地勢,人與狼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  品評三:恐,顧,奔,倚,弛,持——一連串的動詞寫出了屠夫在緊張險惡的環境中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設法與惡狼斗。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大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品評一:寫屠夫殺狼,表現屠夫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品評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將危險性渲染到了極點,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品評三:「一狼徑去,一狼犬坐於前」--表現狼另有圖謀和牽制屠夫;「意將隧入以攻其後」——表現狼迂迴包抄的狠毒。「數刀斃之」、「亦斃之」充分表現了屠戶的勇敢果斷。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品評一:作者發表評論,點明故事的主題。此為第二部分。  品評二:結尾僅20字,從實到虛,將主題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寓意豐富而深刻。  品評三: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六、讀——品讀意味。(8分鐘左右)  1.討論題:怎樣理解課文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2.每個同學以「……表現了……」或「……寫出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  3.同學們發言的主要內容有:  晚:說明當時已是路上無人,屠戶處於無援境地。  途中:寫出了特定的環境和地點。  綴行甚遠:寫出了狼緊跟人的時間之長,距離之遠,寫出了狼的險惡用心,也寫出了狼對屠戶的力量還不知底細,還在進行觀察,這初步表現出狼的狡詐。  一屠、兩狼:對比,屠戶單獨一人,狼是兩隻,寫出了屠戶身處險境。  投以骨:與前文相照應,又為故事的發展起了推動波瀾的作用,也寫出了屠戶在想辦法擺脫險境。  投,復投:表現屠夫一再退讓。  仍從:寫狼的貪婪,狼的膽子越來越大,得寸進尺,步步緊追。  後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勢緊迫,屠戶面臨受到攻擊的巨大危險。  並驅如故:表現狼的貪得無厭,也表現狼知道配合作戰。在這個時候,屠戶的險境絲毫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危險,屠戶好像到了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寫屠戶的心理;也寫屠戶更加陷入困境,氣氛更加緊張;還寫屠戶已在重新考慮自救的方法。  恐,顧,奔,倚,弛,持:一連串的動詞傳神地寫出了屠夫的心理、動作和神態,寫出了他在緊張險惡的環境中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搶佔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鬥。同時讓故事情節稍稍得到舒緩。  弛擔持刀:寫屠戶準備奮起搏擊。  敢眈相向:寫出了狼眼光的兇殘與貪婪,寫出了兩狼伺機進攻、雙方處於決一死戰的相持階段,氣氛異常緊張,動人心魄。  一狼徑去:「徑」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懸念,為寫狼的狡詐埋下了伏筆。  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這又是一個懸念,狼的表現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僅12個字便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狼製造假像、偽裝悠閑的神態。狼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實際上是在實施陰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寫屠戶機警果敢,不失時機,迅速出擊。  轉視:把驚心動魄的情景展現在眼前,把情節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將危險性渲染到了極點,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來「一狼徑去」是為了前後夾擊。直到禽獸「頃刻兩斃」,文章中的懸念才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寫屠夫的醒悟,更寫狼的狡黠。教育人對狼一樣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結尾:卒章顯其志。  ……  4.教師就最為重要、最為精彩的內容小結,學生記錄:  課文語言簡潔生動。如開頭20字,寫出了故事的時、地、人、環境,渲染出了緊張的氣氛;又如結尾20字,點出主題,寓意深刻。中間100多字,寫出了一個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寫人、狼的動作神情之處,無不表現人、狼的性格特點。文章正是通過一連串簡煉生動的描寫,把狼的「變詐」、屠夫的機智,表現得淋漓盡致。  七、讀——演讀情境。(3分鐘左右)  1.師或生試用湖北評書或者讀故事的語調朗讀課文。  2、課堂小結,完成板書:狼 黠一一笑  從文言文教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全新的設計。  新意之一:沒有串講,沒有翻譯,有的只是:朗讀。  所謂「教學千法讀為本」,是指出聲的誦讀。「讀懂詞意——讀順句子——讀評故事——品讀意味」的教程既表現了教者思路的科學嚴密,更表現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新意之二:沒有分解,沒有切割,有的只是:評點。  讀讀評評、評評讀讀,三讀三評」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創意的閃光點。師與生融為一體,用「多角度反覆」的方法評點課文,閱讀視點的變化引來了課文的三維的立體的動感。這既是優美的教法,也暗含著學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沒有大段的講解,沒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個同學以「……表現了……」或「……寫出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這個有力的教學問題引發出學生對課文每一個細節的咀嚼品析,學生在此時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此時也醞釀了教學的高潮。  上述教學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板塊式」思路:讀懂詞意——讀順句子——讀評故事——品讀意味——表現出極為清晰的呈板塊層進式的教學思路,給人一種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覺。這種板塊式教學思路能夠很好地解決課堂教學中「無序」的問題,不管是對於無經驗的年輕教師還是對於比較成熟的教師,都有實實在在的運用價值。由於「板塊」二字的出現,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之間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就改變了老師們常規的備課思路,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不僅如此,由於簡潔明了的「板塊」組合中必然有讓學生充分地佔有時間、充分地進行活動的「板塊」,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師的過多講析,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极參与;這也就落實了教學大綱對我們的教學改革的要求。《湖心亭看雪》教學實錄——王 君師: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生興緻勃勃背誦「孤山寺北賈亭西」,背誦「水光瀲灧晴方好」)師: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點評:三言兩語的導入,留下了懸念】師:請一位同學朗誦全文,同學們仔細聽,粗步感知一下課文內容。(生陳熙之讀,很有感情,師生簡評。)師:再請一位同學讀一遍。這次朗讀的要求高了一點兒:這篇短文中啊,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請你把它找出來。(生驚詫好奇)(一同學舉手要求讀,也還不錯。)生:老師,我找出來了,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後文又出現了一個舟子在說話。生:還不僅有舟子呢,前文還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這幾處都是矛盾的。師:同學們好敏銳!名篇名作怎麼可以前後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生: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鑽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大部分同學表示同意)師:來,我們一起來再齊誦一遍,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啊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生齊讀,老師適時多次幽默提醒:沒有陳熙之讀得好。學生會意,迅速主動調整。)生:老師,我找出來了,這個字是「痴」。(學生紛紛表示贊成,老師板書「痴」)【點評:三次朗讀,次次要求不一樣,抓矛盾是為下文留下伏筆,抓「痴」是抓全文切入點。三次朗讀為學生深入入文本作了準備。】師:「痴」用通俗的話怎麼講啊?生:傻,笨!生:呆。反正就是行為舉止不同常人。師:對,這個張岱啊,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獃人。大家再自由讀兩遍,咱們討論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現出特別的獃氣了。(生自由朗讀,討論,紛紛舉手。)生:「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時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議!生:還自稱是一個人駕船去的,膽子可真大。(眾笑)生:還不是一個普通的冬天的凌晨,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師:你把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誇張地讀一遍。(生動情讀,有意識地誇大處理了「大」字和「絕」字,師生頷首。)師:想想,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師:什麼聲音都沒有。師: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生(想了想):萬籟俱寂。師:這是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生:聽覺。師:能從其他角度來寫嗎?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氣,到空中馬上就被凝固了,耳邊是呼呼的風聲,空氣都是冰涼的。師:想像得還可以。也能用一成語來表達嗎?生:天寒地凍。師:好。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你會在家幹什麼?生:烤火。生:縮在被窩裡看書睡覺。生:喝熱茶熱咖啡聊天。師:可是張岱,居然在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異」啊?生:就是,痴人首先是行為痴。(眾笑)師:妙!(板書:行痴)生:還有老師,你看張岱,他眼中的西湖雪景我覺得也挺異的。師:你有感情地讀一遍,說說異在哪兒?(生讀,還挺有感情。但是抓耳搔腮說不出來)師:來,咱們一起讀這兩句,細細體會一下。(生讀,搖頭晃腦的,有些韻味兒)生:這幅圖嘛,反正就是覺得很不一樣,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眾笑)師:不著急,我來幫你。老師覺得呀,這一句問題也挺多的。你看「天與雲與山與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一連用了四個「與」,我看一個都不用也行。生:不行,老師。師:為什麼不行?你看我讀。(師去掉四個「與」,很認真地讀了)生:效果不對了。師:哪點不對,你得說服我。(大家彷彿表達不出來一樣)師:那我們對比讀一讀。先去掉「與」讀一遍,然後再把原文讀一遍。(生對比讀了一遍)生:哦,老師,我感覺出來了,這四個「與」並不多餘,它讓「天、雲、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生: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後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師:好樣的,有眼光!來,咱們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生拖長音調讀,搖頭晃腦,韻味兒十足)師:還有一個地方,老師不解啊。你說文中那些量詞怎麼這麼怪啊?明明應該是這樣的嘛: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生:不好,顯得好大喲!師:大有什麼不好嗎?看得更清楚有什麼不好嗎?生:前面的大和後面的小形成鮮明對比,這樣才「異」嘛!(眾笑)師:哼,不僅是量詞有問題,我還覺得順序也有問題呢,如果我來寫就這樣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你看,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清晰,符合人的心理要求嘛!生:不好,味道全沒有了。師:啥味道?生: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和進蒼茫宇宙的那種味道。師(驚喜的):漂亮!咱們讀讀最後一句,把那個「而已」的味道讀出來。(生反覆讀「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教師反覆指導「而已」的讀法)師:感覺到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嗎?生:景啊,人啊,不過是這滄海一粟罷了,在蒼茫天地中,他們都似有似無,「天人合一」了!(師生驚喜,熱烈鼓掌)師:哦,這同學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融入宇宙的願望啊!(師板書「痴景」)【點評:一翻虛擬假設性的對話,一步步引導學生品味痴人之「痴景」,讀得細膩讀得豐滿,讀出了內涵讀出了妙處。】生:老師,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麼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師:問得好。說不定這後邊還藏著關於「痴人」的秘密呢!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一生起,讀得迴腸盪氣,神態語氣俱佳)師: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生: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生: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此人,知音也!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眾笑)師: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生(抱拳):彼此彼此!(眾大笑)生(抱拳鞠躬):幸會幸會!(眾笑)師: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後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眾笑)生:應該是故意的吧。正如舟子所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中三人都是痴人,何需留名,一留反而就俗了。生:我想起《還珠格格》中的一個細節,小燕子的哥哥才出現時,爾康他們問他姓名,他不答,只說「一簫一劍走天涯」。(眾笑)師: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啊?生:他不願和人深交,他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他只願融入自然中,和自然為友,而不願進入世俗的生活。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楚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生: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生鼓掌)師:那他的眼中只有什麼呢?生: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於自然的。師:哦,同學們一點撥,老師懂了。世上居然有如此痴人,視世俗世界而不顧,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可是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會不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子說他痴,他會辯解嗎?生:不會。師:為何?生:舟子沒有文化,不可能懂他。師: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生:他一言不發,搖著頭,臉上有一絲琢磨不透的微笑。生:他一臉端莊而嚴肅,眼睛如深潭般深邃。在又起的漫天大雪中凌寒獨立,一言不發。(生鼓掌)師:此時此刻,他心裡會說什麼呢?(生蹙眉思考)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同學們,找找這個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生急看,恍然大悟)生: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豈可因那繁華紅塵忘記故國?生:他想: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餘生罷。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張岱,絕不媚俗失節,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生鼓掌)師: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摸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生板書「痴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了,於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乾凈的空氣。他們寧願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一朵雲是一片冰。他們不僅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於闊大寧靜清寒靈動之山水。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尋找心智的獨一。同學們,正如那位同學所說,雪是其節,冰是其志,蒼茫天地是其歸宿,凝寒獨立是其人格。讓我們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師生齊誦《江雪》)師:同學們,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痴吧: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誰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在動情的朗讀中結束全文)【點評:巧設情景,讓學生過了一把應用文言文的癮。痕迹不露的引導、巧妙自然的回扣、水到渠成的點睛都讓人感覺酣暢淋漓。】【教學感言】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啊!這份美好,誕生於以下「突破」。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複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讀」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以「用」突破。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像不用說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鬆自如。「讀」中「用」,「用」中「讀」,既「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麼可能不風起雲湧呢?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於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於學生的啊!【課例點評】文言文到底該如何教?這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焦點。通過王君老師的《湖心亭看雪》,我們似乎可以作一些有益的思考。第一,文言文也需要定位。就《湖心亭看雪》而言,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語言上幾無難點,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卻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課教師要作的是引導學生走進一類特殊的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感受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抉擇。第二,本文的一大亮點是老師的引導很到位。教師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課堂上沒有教師的作為,就是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本堂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因此,教師的「導」顯得十分重要。課堂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升層次和境界。幾個設疑,深入淺出,非常圓滿地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 「得來全不費功夫」,顯出了王老師駕馭教材的功底。第三,教師重視學生的探究性閱讀,並善於運用閱讀期待來推進學生的探究性閱讀。例王君老師的導入:「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這裡故意設置一個懸念,讓學生進入閱讀期待,產生閱讀文本的願望,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實錄中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整個閱讀教學就是在不斷地解決舊的閱讀期待和產生新的閱讀期待的過程中完成的,而解決閱讀期待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第四,就學習文言文而言,朗讀毫無疑問地應該也必須成為解讀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在這個方面王君老師做得很好。整個教學的三個板塊都是由「讀」引領的。圍繞著解讀痴人之「痴行痴景痴心」,王君老師採取了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這其中有想像性朗讀,有虛擬性朗讀,有創造性朗讀;有集體讀,有個人讀、自由讀;有朗讀,還有誦讀,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和難點的突破都是以「讀」為載體完成的。從這個教例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應用靈活恰當,朗讀完全是有能力承擔起解讀文言的重擔的。第五,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教學並非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同為語言教學,它們之間在許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對話互為啟示的。在王君老師的這一教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尋找巧妙切入點作為主問題提挈全課,設置非常之問激活學生思維,以聯想想像拓展學生情感張力,以多樣朗讀搭建理解橋樑,點題追求水到渠成戛然而止餘音繞梁。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教學心心相印,相得益彰。因為品讀細膩,所以整堂課情趣盎然,讓人回味的地方頗多。這堂課不足的是教師沒有注意把問題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結合起來,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一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情境,從而生成問題,提高他們探究質疑的水平。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王方鳴
推薦閱讀:

超深入剖析 OneNote 教學!筆記術專家必備17個功能
《夜歸鹿門歌》教學設計
《星盤奇門》實戰教學案例大集錦——綜合預測類(下)
單反教學:你真的了解你的相機嗎?
華爾茲舞(慢三)教學 中級19-29 學知

TAG: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