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現在不願意生孩子了?

近日,國家衛計委公布:從2014年初各省陸續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到2015年底,近兩年的時間,我國共有約200萬單獨夫妻提出了再生育申請,約佔全國1100萬單獨夫妻的18%左右。這一比例遠遠少於預期。

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655萬人,比2014年減少32萬人。

對此,國家衛計委回應稱,主要是由於生肖偏好的影響和育齡婦女數量減少。也有人口學者表示,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說明單獨二孩政策確實已經遇冷,應該高度警惕。

生養二胎的成本上升近年來,物價水平連年攀升,每個孩子從出生到就業,這期間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現在再養育一個孩子的時間、精力成本和教育成本使很多家庭處於生的起、養不起的尷尬境地,因此,很多父母都選擇三思而後行。

二胎媽媽普遍反映二胎比一胎花費多,其中教育和保姆費的漲幅最讓二胎爸媽吃不消,養兩個娃對父母的經濟實力、精力狀況都是考驗。

上海的調查顯示,一個家庭養育一個0~3歲孩子的直接費用為32719.5元,4~6歲孩子的養育費平均為31943元,7~12歲的為31226元,35%的父母認為「養孩子是沉重負擔」。有人估算,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連吃帶用加上讀書、找工作與結婚,要花100多萬元。

「奶粉一個月2罐約300元,紙尿褲一個月花費400元,此外,各類輔食、衣服鞋子、早教玩具,再算上孕檢等費用,平均下來一個月開支大概3000元左右,這還是建立在順產、母乳餵養、寶寶不生病的基礎之上,否則的話費用還得增加。」有些二胎媽媽表示。

在具體的經濟成本中,教育支出仍然是家庭消費投資的「重頭戲」。社會調查顯示,有受訪者稱,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壓力,但之外的學前教育、大學教育等的經濟壓力還是相對較大。此外,不少受訪者表示,高昂的擇校費是家長的心頭之痛,據悉,廣州的擇校費一般至少都是上萬元。

47%的受訪者每月花在孩子早教方面的費用為1000~1999元,10.64%的受訪者每月的早教支出為3000~3999元,甚至有2.13%的家庭子女的每月早教費用支出超過5000元。

醫療也是重要支出。孕期檢查、B超、藥費等,全部算下來要6000元左右。孕期買補品及其它營養品等,3000元左右。防輻射服及孕婦裝,1000元左右。普通婦產醫院,順產各項費用加起來,約4000元。高檔私立醫院價格會更好。如果剖腹產,那麼費用在6000-8000不等。

二胎媽媽何女士表示,儘管孩子的吃穿用花費並不會超過夫妻倆的收入,但更大的「隱性消費」還在後頭:弟弟長大後,家裡的兩居室必然得換成至少三居室的大房子,如果再考慮購買學區房,夫妻倆攢錢的壓力就很大。車子也要由小型車換成更寬敞的車型,否則一家四口出門,後備箱連行李都放不下。

和生一胎父母公婆照看孩子不同,為了養二胎51%的女性成為全職媽媽,主要原因集中於家中老人年紀較大,無法同時幫忙照看兩個小孩,加之企業也不希望職工因生孩子耽誤工作,所以內外因相加只能選擇辭職。

同樣,做全職媽媽意味著家庭收入的銳減,這一定程度上加重家庭負擔,不少受訪者甚至表示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有超過8成的受訪者表示生完二胎後個人生活品質存在下降的情況。

男耕女織的農業時代,承擔體力活的男人是家庭收入的主力,生育成本的第一塊(婦女放棄的收入)很低,生育率就很高,一個家庭生四五個孩子很常見,在養育模式上勢必是重數量、輕質量,導致生育成本的第二塊(直接費用)也不高。

但在工業與城市的時代,生育成本的第一塊劇增,一個家庭生一個孩子都是重大決策,在養育模式上勢必改為重質量,導致生育成本的第二塊也上升。如此情勢之下,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家庭只有1/4願意再生一個也就不足為怪了。

「養兒防老」的模式改變

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社會,父母一般把養育孩子作為自己的核心任務,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為中心,這好像成了他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家庭養老之下,年富力強時父母生養孩子付出艱辛,年老體衰失去工作能力時就可以由子女支付至少一部分贍養費用。

當時,養育孩子體現出資本品的特點:投資是未來消費,以放棄現在消費為代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保障制度的完善,這種模式發生改變:僱員和僱主均被要求每月按照該僱員基本工資的一個百分比來強制繳納社保稅,一直繳到該僱員退休為止。

家庭的考慮也隨之改變:既然政府保證我們將來退休後的生活待遇,等我們退休時,別人家的孩子在工作並繳納社保稅,養老金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無虞,那現在就沒有必要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多生養個孩子。

節省下來的錢和時間可以買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可以到處旅遊,可以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人生苦短,如果不是為了將來的考慮,誰願意現在過苦日子?由是,從意願的角度,孩子就被削弱甚至剝離了養老投資品的功能。

所有工作者被強制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所有退休者的養老,沒得商量;所有退休者也有動機向政府施壓提高自己的退休待遇,從而進一步加重所有工作者(別人家的孩子)的負擔。這就必然削弱所有家庭對孩子的投資能力,還導致資源在代際之間的流向出現了逆轉,將來有別人家的孩子為自己的養老金添磚加瓦,又何苦費心一把屎一把尿地養孩子?

現代年輕人便更注重自己生活品質的享受——從養孩子的任務中解放出來。他們將更多的生活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開始追求自己生活品質的提升。而養孩子會讓年輕人失去很多:自由、機會、金錢等等,生活品質也會因此下降,因此年輕人也不希望多養孩子。現在很多人選擇不要孩子,好好的過二人世界,也是這種觀念的體現。

1970年代以來,西歐與日本的生育率穩定地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單單靠生育成本上升不足以解釋,孩子的資本品屬性被削弱導致生育收益的下降,亦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養老靠政府」的觀念之下,只有不高比例的人願意生二胎,也就不奇怪了。

衛計委:波動在預期之內

針對外界對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的質疑,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司負責人稱,之前,我們根據全國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和全國婦幼活產統計數據,對2015年出生人口進行了測算,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2015年出生人口比2014年有所下降。

他表示,測算表明,影響出生人口減少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生肖偏好的影響。2015年是農曆羊年,一些家庭有推遲生育的情況,北方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2015年7月以後,一些地方孕婦建檔數明顯增加,將在猴年生育。

北京某三甲醫院婦產科主任認為,羊年出生人數一直都是比往年低,這跟人們的文化觀念有關,這也是2015年出生人數減少的一個因素。

該負責人稱,二是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的影響。2011年我國育齡婦女數量達到峰值後開始減少,2015年15歲~49歲育齡婦女數量比上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約150萬人。

「在進行全面兩孩政策測算過程中,進行了人口多情景測算,預計2015年出生人口變動的下限是1580萬,上限是1730萬。與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數吻合,符合預期。」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姜衛平表示,很多人判斷單獨兩孩政策並沒有發揮作用。事實上,一個政策是否起到作用,用一年的數字來衡量,為時過早。

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生育成本的上升和養老模式的改變也是社會進步的伴生物,這兩者都非人力可以改變。但在嚴重少子化、超低生育率的今天,國家已對生育政策做出改變。無論政策當前是否真正遇冷,保障配套設施完備,加強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生育政策銜接,加強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為實施二孩政策創造更好的條件,才可以「生的好,養的好」。


推薦閱讀:

四問中國對外援建
中國的第一個大灣區
9?18反思——中國為何三日亡國
中國最美的十大風景勝地(國外攝影師票選)
經濟非常棘手,全球央行已黔驢技窮!(中國正在怎麼做?)

TAG:中國 | 孩子 | 中國人 | 生孩子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