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曾四次進入朝鮮抗擊外敵,得失如何?

在中國眾多的藩屬國當中,朝鮮是最重要的一個。為了保住中國東北部最重要的戰略緩衝地朝鮮,中國軍隊先後四次進入朝鮮抗擊外敵。所以,我們經常說,中朝友誼是鮮血鑄成的。

四次入朝作戰中,最為知名的,當然是1950年到1953年的那一次。除此以外,還有三次。

一、白江口之戰

唐高宗時,朝鮮半島上有三個政權,即高句麗、百濟、新羅。高句麗、百濟受日本支持,新羅受中國支持,形成兩大陣營。

為支持新羅,唐高宗派軍進入朝鮮半島,滅掉了百濟。為幫助百濟復國,日本出動近萬兵力,戰船千艘,也進入朝鮮半島。中日兩軍對峙的局面就此形成。

決戰在白江口展開。我軍兵力只有七千,戰船只有170艘,遠不如日軍,但兵員素質強,戰船大。

戰爭的結局是中國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日軍兵力雖多,卻毫無還手之力。自此以後,日本認識到了大唐的厲害,派出遣唐使,虛心向中國學習。

二、明朝抗日援朝戰爭

明朝萬曆年間,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閥豐臣秀吉派出十萬大軍,乘坐上千艘戰船,入侵朝鮮。朝鮮軍不敵,大部分領土淪陷,向中國求救。

明朝君臣深知,進攻朝鮮只是日軍的第一步,日軍的終極目標,是北京。於是,他們果斷做出抗日援朝的英明決策。

在1593年的平壤戰役中,中朝軍隊殲滅日軍上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後,戰事平靜下來。

1597年,不甘心失敗的豐臣秀吉派出重兵,支援在朝日軍。1598年,明朝軍隊再次入朝抗日。在露梁海戰等一系列戰鬥中,中朝軍隊給予日軍毀滅性的打擊。

明朝抗日援朝戰爭,最終以中朝軍隊完勝,日軍慘敗告終。

三、中日甲午戰爭

1885年簽訂的《中日天津條約》規定:朝鮮如有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有同等派兵權。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風起雲湧。朝鮮政府無力鎮壓,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令李鴻章(曾國藩學生)派出援兵。

日本借口《中日天津條約》,也派出重兵進入朝鮮,並賴著不離開,因此與中國發生激烈衝突,並最終引發戰爭。

甲午戰爭中,中國遭致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包括湘軍、淮軍在內的四十萬大軍潰敗。最終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推薦閱讀:

眾多《上下五千年》中最值得推薦的版本觀茬
甲申之變(明末歷史事件)
你知道川島芳子為何對張作霖恨得咬牙切齒嗎?
漆黑的子彈作者是誰啊?
霸王項羽——我國歷史上個人武勇的巔峰

TAG:中國 | 歷史 | 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