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聰明的投資者》

再讀《聰明的投資者》

最後更新日期:2009-3-110-03-01 15:51 作者:股民老K 再次讀完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之後,收穫頗多。結合之前看過的巴菲特致股東們的信,發現巴菲特所言非虛:「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一點都不誇張,一些投資人認為應該倒過來,我看那是完全錯誤的理解。格雷厄姆的理念中關於投資的最根本的量化原則以及安全邊際原則深入地植入了巴菲特的理念中,而關於質的部分,以及對未來的把握部分,格雷厄姆並不認為對未來有預期是錯誤的,只是強烈建議應該建立在謹慎的詳盡分析的基礎之上,也明確指出質的最重要特性就是內在穩定性,但是格雷厄姆沒有進一步詳細地分析這種質所體現的各個方面。費雪很好的講解了成長股的內在穩定性,巴菲特也很好地利用了,但有一點,質的分析只是輔助,有利於強化量的估算達成的確定性,對於要作出投資決策來說,最終的最終,一定是體現在量化的估算上,也一定是以安全邊際的方式完成投資分析的最終結篇。那些「85%的費雪,15%的格雷厄姆」,如果跟股神放在一起,顯然是不同的化學體。為驗證我上述的觀點,繼再讀《證券分析》之後,我把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翻了出來,再讀一遍。之後,準備再讀費雪的《怎樣挑選成長股》和巴菲特近30年來逐年致股民們的信。看看股神的化學基因是如何生成的。《證券分析》寫於1934年,1940年再版。《聰明的投資者》寫於1949年,1964年再版。背景:1949年-1964年,道瓊斯工業指數持續攀升,走了一個長期牛市。而1965年-1985年,則幾乎維持水平波動。投資策略1. 如果總是在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2. 這本書的目的是以適當的形式給外行提供投資策略的指導。其中的一些材料來源於著名的著作——《證券分析》,《證券分析》主要是為熟練的分析專家和高年級學生寫的。《聰明的投資者》則很少談到分析證券的技術,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投資原理和投資者的態度方面。3. ...主要與證券類型相聯繫的準則沒用了,而那些與人性和人的行為相聯繫的準則生存了下來。後者類似於陳腐格言,但是相當有用。以其中的三個為例:a.如果投機,最終你將(可能)失去錢;b.當大多數人(包括專家)悲觀時,買;而當他們相當樂觀時,賣;c.調查,然後投資。4. 那些按照老的、既定的規則,按照過去的判斷,在似乎是高點的地方賣出他所持有的普通股的投資者,別指望有機會以可觀的利潤重新買回他們。從1949年以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面臨著尷尬的選擇——要麼完全離開證券市場,要麼以高於他賣出的價格重新買回他們。對未來的策略,這意味著什麼呢?像幾乎每一個其他地方一樣,這裡有兩個主要可能。第一,我們現在仍然經歷歷史上最長且最強的牛市,的的確確的牛市,其註定將跟以前一樣,後面將接著一個非常深且持久的熊市。根據這種觀點,不可避免的事情僅僅是被推遲,而長時間的推遲使得其很少被預計到且更加不可避免。... 帶給證券市場的第二種可能性是證券市場有效地減緩了美元購買力的大量喪失(即抵禦通貨膨脹)。坦率地說,我不知道這兩個可能性的哪一個將會成為現實,但是我認為投資者必然會遵循適合于于這個不確定性的理智的程序。5. 這本書主要寫給兩類人:「防禦型投資者」和「進攻型投資者」。它將有助於防禦型投資者保存資本,避免嚴重的委託失誤,得到相當的收益回報,在某種程度上防止通貨膨脹。另外,它可使進攻型投資者利用許多經常發生的機會,藉助於足夠的分析,以低於公正價格或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證券。6. 一個富有思想的投資方法——堅定地以安全邊際原理為基礎,能夠產生可觀的回報。然而,沒有大量的自我檢驗,就不應做出爭取這些報酬而不是爭取防禦型投資的必定得到的成果的決定。(老K註:賤買貴賣,進攻型投資者相信市場總有賤買的機會,我也是,不相信賣掉之後,就買不回來了)

收藏 分享 評分
推薦閱讀:

82%投資者虧損!FCA要拿槓桿開刀,強制降至50倍
滬港通通了|全球投資者關注滬港通
宋清輝:海外機構價值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參考
楊國英:為什麼說炒股的投資者更應該讀懂塞勒
美國這一舉動為什麼會讓投資者惶惶不安?

TAG:投資 | 投資者 | 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