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 「養活」同等人口, 還能大量出口, 為何?

從所周知,印度歸於熱帶季風氣侯,全年溫度高,無霜期,糧食一年三熟。而我國只要南邊很小一部分地區屬熱帶,具有一年三熟的條件。其餘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亞熱帶,乃至溫帶季風區,一兩隻能兩熟。至於我國東北一年只能一熟。成果印度畝產糧食只要我國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

印度儘管國土面積不及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因為印度多平原,我國多山地丘陵,印度的耕面積達1.7億公頃,遠遠多於我國,排在世界第二位。成果印度的糧食總產量競然只要我國的一半。

更奇葩的是,我國人口十三億,印度也十三億,我國只略高印度幾千萬人。在兩國人口差不多的前提下,我國糧食總產量高出印度一倍,還要很多進口糧食。而印度糧食產量只要我國的一半,很多人口依然吃不飽,竟然能很多出口糧食。被人戲稱為「飢餓出口」。

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糧食產量如此之低?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飢餓出口」問題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印度從未發生過土地革新,千年的封建土地聯繫沒有改動。

為什麼沒有土地變革呢?因為印度沒有爆發過自下而上的革新,也沒有迫使上層自上而下變革的力量。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印度前史更多是一部外族侵略的前史。以印度近五百年的前史為例。五百多年前莫卧兒帝國的締造者是來自西亞的蒙古後嗣。莫卧兒帝國式微之後沒多久,割裂的各小國,各民族開端混戰,外來的英法等西方國家也開端不斷蠶食,終究英國殖民印度。

也就是說,印度這五百多年來的主要對立是民族對立,有南亞次大陸內部民族間的對立,也有南亞民族與外來民族的對立。民族對立遠大於階級對立,掩蓋了階級對立。因為階級對立讓坐落民族對立,這就導致了印度社會缺少來自基層的壓力或革新。

其二、印度的宗教文明。印度教倡議存亡輪迴,因果報應,這樣的理念能夠起到精力鴉片的效果。讓印度公民將此生的磨難視為對宿世的救贖,或許對來世的神往。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化解民眾對實際的不滿,這就消弭了基層的抵擋認識。

其三、種姓制度。人的等級全憑身世,高種姓子子孫孫高種姓,低種姓無論再努力也改動不了什麼。已然命中注定無法改動,那就只能接受。這也正是印度人遍及的心態。

總而言之,因為沒有革新或改進來改動封建土地聯繫,就使土地會集少量高種姓地主手中,廣闊低種姓貧困人口沒有土地。地主在有廉價勞動力的前提下也就缺少機械化出產的動力。受地主僱傭的無地農人主要為地主出產,自身缺少積極性。這就嚴峻制約了印度農業的開展。

因為土地會集在少量地主手中,他們消費不了那麼多糧食,那就只能拿去賣,不可能送給無地貧窮農人。這也就能夠了解為何印度那麼多人吃不飽,卻有很多糧食出口。

推薦閱讀:

是否越現代化的地區生育率越低?
為什麼中國不把制定計劃生育政策的權利下方到各省?像東三省這些地方,人口流失嚴重,應該放開了計劃生育?
大力研發機器人代替人力進行生產, 能夠緩解中國目前的人口危機嗎?
港聞:港產嬰兒知多少 人口政策早綢繆

TAG:中國 | 印度 | 人口 | 糧食 | 產量 | 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