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4 沙丘之變
演講人:孫立群
講師簡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所開課程有「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士人史」等。曾參與編寫教材及專著十多部,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內容簡介:在實施焚書之後的一年,秦始皇又開始實施了一次更為殘忍和惡劣的坑儒事件。那麼,坑儒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發生與李斯又有什麼關係呢?坑儒後的秦始皇是否開始安心治國了呢?
全文:
解說:在上期節目中,孫立群教授講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在全國實行了一次嚴格的文化專制政策,也就是焚書。從而開創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惡劣的先例。在焚書之後一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變本加厲,實施了一次更為殘忍和惡劣的坑儒事件。成語「焚書坑儒」就由此而來。那麼,坑儒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發生與李斯又有什麼完成呢?南開大學孫立群教授走進秦朝丞相李斯,精彩解讀他在秦朝歷史的最關鍵時刻所發生的人生轉變。
孫立群:首先說,坑儒和焚書是兩個獨立事件。彼此沒有聯繫。焚書是因為秦始皇不同意主張分封那一派的意見。坑儒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坑儒是因為秦始皇晚年迷信神仙,他想得到長生不死的仙藥,而被一批人給騙了。這批人騙完秦始皇以後,都四散而逃,秦始皇感覺到很沒面子。所以,他下令抓了一批儒生,這批儒生應該講,是非常冤枉的。為什麼,因為向秦始皇推薦長生不死仙藥的是方士,方士是儒生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儒生是什麼呀,讀諸子百家語的,信奉孔孟。方士呢,方士是迷信神仙,相信世界上有長生不死仙藥的,專門來騙秦始皇的。所以,「坑儒」這個詞首先感覺到,不是儒生惹的禍,所以,後來人們也說,可能當時也抓了一批方士,但是後來也有一批儒生給卷進去了。總之,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感覺到冤枉的事。那麼秦始皇在哪兒看到方士的,他是在巡遊的路上。大家知道,秦始皇當了十一年皇帝,在十一年當中,他離開咸陽五次去外地巡遊。可以說,平均兩年多一點兒就出去一次。不辭辛苦。在這巡遊當中,五次其中四次到了東方到達了東方的大海岸邊。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方士見到了秦始皇,而方士多半都是來自於燕、齊這些東方的國家。那麼他們跟秦始皇說什麼,他們說,如果你想長生不死,那麼,我們就給你找仙藥,海外有仙山,山上悠閑葯,我們去。結果這些騙秦始皇的方士們,有的拿了秦始皇的錢,一去不復返。比如韓終就是這樣的。有的拿了秦始皇的錢,騙了一次,覺得還不夠,又再來第二次。這個人叫徐福。還有的,拿了秦始皇的錢,也沒找到仙藥,知道秦始皇可能要怪罪,可能要追究,結果罵了秦始皇一通,跑了。這批人是最讓秦始皇惱火,這批人是盧生,還有一個叫侯生的。事兒就從他們那引起的。這兩個人是替秦始皇找仙藥,拖了很長時間找不到。哪有仙藥,所以,他們就想給自己找個台階下,於是,倆人站在一塊兒罵秦始皇。罵得很難聽。他們說秦始皇這個人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不可能得到仙藥。你看他把秦始皇可能是帶有醜化,但是確實秦始皇的形象被勾勒出來了,很殘暴,愛殺人。結果,他罵秦始皇的話,傳到秦始皇耳朵里去了,秦始皇是非常生氣。結果秦始皇親自命令御史去搜查。查到一個再從他嘴裡再供出第二個,秦始皇一個一個把他們的名字從名籍裡面給他削去。這秦始皇親自上陣了。結果一共抓住了460多個。這些人,坑殺,一般理解,我們也可以想像,是不是挖了一個大坑,把他們給活埋了。總之,這是一次比焚書更加粗暴,更加不近人情的事件。所以,它使得秦朝的社會問題,進一步地加劇了。問題是李斯在哪兒去了。我們讀《史記》,沒有發現李斯在這個問題上說過什麼話。那麼是不是李斯就沒有責任了呢?我不是這樣認為的。我是這樣想,李斯他是丞相,秦始皇每次巡遊,李斯是隨從者,他每次都跟著去,那就是說,他是秦始皇巡遊全過程的親歷者,也就是說,方士騙秦始皇的過程,他全知道。如果按李斯的思想主張來講,他是法家的,法家不信鬼神的,可是,李斯面對秦始皇非常迷信,甚至走火入魔的舉動,他一字不說。可是,從他的職務看,他是應該說話的。他是丞相,丞相是什麼職責呀?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你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大臣,皇帝的許多大事你要參與,你要表態,也就是說,丞相是皇帝的「總參謀長」。可是,這個事件從始至終沒有看到李斯的一句話,沒有看到他有什麼舉動。所以,我想,李斯對於坑儒這件事,他的責任就是沒有盡到丞相的責任。
解說:秦始皇先焚書,再坑儒。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對他的不利因素。按理說,此時的秦始皇應該集中精力安心治國了,可是,已經中年的秦始皇這個時候考慮得更多的依然是如何能夠長生不老的問題。為此,在坑儒之後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10您,秦始皇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巡遊,也是他的最後一次巡遊。那麼,這次巡遊會發生什麼不可預知的事情。終其一生,尋求長生不的秦始皇,此時會有怎樣的心境,而李斯在這次巡遊中又將扮演什麼角色呢?
孫立群:那麼這次巡遊是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秦始皇帶的人不多,當然車隊還是浩浩蕩蕩。帶了誰去呢,李斯是必去的。還有一個,就是他的小兒子胡亥。再有一個,就是中車府令趙高。中車府令幹什麼呀,中車府令是負責管理皇帝的車馬、儀仗。那是很接近皇帝的人。另外,大臣,帶得也不多。所以,這一年秦始皇是五十歲了,這個年齡按說不是高齡,按說他的身體在此以前,也沒有太多的病。可是,在這次巡遊當中,在他們從大海岸邊向咸陽返回的路上,秦始皇得病了。也可能是旅途的勞頓,也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總之,達到了平原津的時候,平原津在現在山東德州南邊的平原縣一這一帶。得病了,得病以後,起初並不重,但是秦始皇不願意聽到死這個字,也不怎麼吃藥。李斯他們也不好過分地去勸他去吃藥。這個病就耽誤了。結果,後來是越來越重。那麼,雖然還在行進當中,車隊還在行進,但是,秦始皇自己感覺越來越不好了。這時候秦始皇,我想他的心情是很悲傷的,悲傷在什麼地方呢,兩件事。第一,秦始皇的晚年被這些方士給矇騙,一個接一個地騙他,把他騙得是一塌糊塗。可是,他的仙藥連影都沒見到。這次,他還想再次,想看看仙藥,結果仍然沒有結果。第二,他這個時候身體越來越不好,可是有一件大事讓他感覺到十分地恐慌,就是他到現在還沒有立太子。那麼這個空檔將來由誰來填補,所以在這個時候,在他臨終以前,他突然感覺到我要立一個太子。於是,他決心立他的長子扶蘇。那麼他當時寫了一封詔書,讓扶蘇回咸陽主持喪事。
解說: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把剛毅而勇武,有思想,有謀略,是一個可擔大人的治國之才。可是,因為屢次頂撞父親秦始皇,被派往北方與大將蒙恬鎮守邊境。並在軍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而秦始皇在病中,能夠立扶蘇符合傳統宗法制中,「以長立嗣」的思想。也能使軍隊穩定,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決定。那麼秦始皇這個想法會實現嗎?秦始皇的病情會怎麼發展,扶蘇能否順利繼承皇位,李斯又在千變萬化的時局中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孫立群:歷史和秦始皇開了一個大玩笑,秦始皇當皇帝說一不二,沒有任何人能抗拒他。但是惟獨這一次,他失算了。他的失算主要是他的詔書落到了趙高手裡。而秦始皇在給了詔書,把詔書給趙高以後,沒有多少天,到了沙丘的時候,他就扛不住了。所以,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病逝沙丘。沙丘在現在河北省的南部的廣宗縣這一帶。秦始皇死的時候五十歲。當時知道他死的就是李斯、趙高、胡亥,還有幾個宦官。那麼當時李斯就成為秦始皇死以後,執掌秦國大政的掌門人。那麼,他如何處置這件事呢,我們看到李斯思前想後,下達了一個命令,秘不發喪。李斯的願望是,趕快馬不停蹄地趕回咸陽,因為他知道,秦始皇死以前給扶蘇已經發了詔書了。讓他回到咸陽。如果他們正常行駛回到咸陽,扶蘇也回到咸陽,扶蘇主持這個喪事,那麼扶蘇當了皇帝,這個事就算行了。李斯還繼續當丞相,沒有問題。當時,天氣炎熱,秦始皇死了以後,沒幾天屍體就臭了。秦始皇屍體放在哪兒啊,放在一輛京車上。什麼是京車,京車就是這輛車有四匹馬拉著,後面有個車廂,這個車廂上面有窗戶,打開這個窗戶,風就進來,很涼快。如果關上窗戶,裡面能飽暖。所以這種車在古代應該是最高級的車了。可是,你再高級,他的屍體也禁不住溫度啊。所以臭了。怎麼辦,所以,當時李斯又想了一個主意,派人到市場買一石鮑魚,把這一石鮑魚放在後面的一輛車上,讓這輛車緊隨前面拉著秦始皇屍體的車,這什麼意思,鮑魚很好吃,但是氣味難聞。他讓鮑魚的氣味來掩蓋秦始皇屍體的氣味。應該說這是很低級的很拙劣的手法,你弄一車臭魚,說秦始皇的屍體的味,人們就聞不到的嗎?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出了問題了。為什麼?在一輛後面弄一車臭魚,人們一想能想出來。可是,當時李斯讓宦官仍然陪同秦始皇的屍體,仍然是配坐,還在那兒坐著。每天還讓人給秦始皇那個車上送吃的東西。每天還讓大臣把奏章、奏摺往秦始皇那兒彙報,大臣「奏事如故」,大臣每天還跟秦始皇活著一樣,還在那兒奏事。有人說荒唐了吧,太荒唐了,哪兒有這事,我們分析,很可能是真的。為什麼,秦始皇晚年信神仙,真是走火入魔了。那些盧生他們,竟然告訴秦始皇這件事,說你皇上,為什麼你得不到仙藥。因為你身邊有惡鬼。惡鬼僻,真人至。真人,只有你在惡鬼沒有的情況,他才來了。然後他告訴你,怎麼得到仙藥,得到仙藥以後,可以入火不熱,入水不濕,可以像天上的雲汽一樣自由自在。這不胡說八道嗎?但是秦始皇信了這一句話,我身邊有惡鬼,我不能見他們了。所以,秦始皇晚年他把咸陽和周邊270多座離宮全部用牆給封閉,就這條道路築上牆,然後他在裡面走,誰也不知道他到哪兒去。也就是說,晚年的秦始皇幾乎見不到任何人了。所以,大臣對於他,究竟是什麼樣的,究竟是什麼狀態,都不了解,所以,李斯秘不發喪,有他一個條件,反正大臣都不知道他死,咱們到咸陽再說。所以,這時候的過程,大家會知道,就是除了李斯、趙高、胡亥以外,別人都不知道。
解說:按照李斯的設想,只要秦始皇的屍體只要運回京城咸陽,公子扶蘇又能及時趕會咸陽,最終由扶蘇繼承皇位,一切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可是,他沒有料到會在接下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完全打亂了自己的算盤。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由秦始皇沙丘之死而引出的這個關鍵人物又會是誰呢?
孫立群:李斯有一個錯誤,就是他把這封詔書放在趙搞那兒以後,他沒有催促趙搞趕快發出去,趙高就遲遲地拖延。趙高原來是趙國貴族的遠親,後來他們到了秦國,趙高的父親犯法被處罰了。趙高的幾個兄弟省下來就被閹了,成為宦官。趙高也入宮為宦。但是,趙高這個人辦事能力特彆強,而且精通法律,也許宦官跟皇帝比較接近,結果秦始皇就把他提拔到自己的身邊,擔任了中車府令,還擔任了胡亥的老師。也就是說,胡亥向趙高學習怎麼樣判案子,怎麼樣學習法律。所以,這種特殊的關係,使得趙高有一個便利條件,就是他了解秦始皇的行蹤,了解秦始皇每天幹什麼。但是趙高是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宦官呢,不是。他有野心,他總想有朝一日出人頭地,控制秦朝的大權。但是,他平時裝得很恭順。在人面前,也很低三下四的。只是時機未到,那麼秦始皇死的消息他得到以後,就感覺時機來了,而且,他和胡亥的關係非常好。胡亥很看重他這個老師,認為趙高是個人才。所以,這時候給趙高提供了一個利用秦始皇死後的時間差,他可以要發動政變。那麼,趙高發動政變,實現個人控制秦朝大權的野心,必須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扣住秦始皇的詔書不發。因為秦始皇的詔書是給扶蘇的,是讓扶蘇回咸陽主持喪事的。他扣住不發,就使得扶蘇無法知道這個消息。等事成以後,他再改變這個詔書。第二件事,要想改變這個詔書,必須拉胡亥。為什麼,胡亥是他的學生,我把胡亥立為二世,那麼胡亥肯定重用我,秦朝大權不是在我手裡嗎。而且,將來要是再把胡亥廢掉,我再立一個我更逞心如意的那不完全在我了嗎。第三,立胡亥也好,扣詔書也好,必須和李斯談好,因為李斯是丞相,是秦始皇以後的主持朝政的人。如果李斯思想不通,李斯堅決反對,他這事成不了。所以,說服胡亥,拉攏李斯是趙高必須要做的。那麼在這三個事裡面,最好做的是扣燭照數,以各種名義,詔書不發,這個沒問題。所以,趙高先做的第一步,詔書不發,第二步,找胡亥。
解說: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從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能夠帶上胡亥這一點可以判斷,他比較受秦始皇的寵愛,不過,按照宗法制,「立長不立幼」的原則,皇位候選人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胡亥。而深受這一思想影響的胡亥,此時會如何面對利欲熏心的趙高,這一對各懷心思的師生之間,將會有著怎樣的一番交談呢?
孫立群:找到胡亥以後,趙高開口就說,現在皇上已經駕崩了,皇上臨死以前,給扶蘇給你的大哥發了一封詔書,準備讓他繼位。胡亥,你記住,扶蘇繼位以後,你們兄弟可是連一寸土地都沒有。這時候秦朝沒有分封啊,你看怎麼辦啊。扶蘇當了皇帝,你怎麼辦呢。這時候,胡亥對他趙高的問題,看起來還是很清楚。也就是說,胡亥當時不糊塗。胡亥這樣說的,他說,我早就聽說過,聖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開明的父親最了解兒子,我的大哥當皇帝,對於我來講,沒什麼可說的。因為這是以前早就規定的。大哥,老大繼位,沒什麼可說的,而且胡亥自己也知道,按照家庭的排行,他也輪不到,這個皇帝這個位置也輪不到他。所以,胡亥就問趙高,可不事就這樣,我也沒什麼可說的。大家聽這句話,反映出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這個事早就定了,我沒意見。可是,趙高他可不是讓胡亥這樣回答他呀。趙高就說,現在天下的形勢可是有一點你要注意,那就是掌握你我的命運,是全憑你和我。將來你是駕馭群臣,還是做別人的大臣,這滋味可不一樣。你要好好想一想,那就是他給胡亥展開了一幅圖。那就是,或者你我咱們利用這個機會做一個事,那麼你我都可以成功,或者不做,你我仍然做別人的臣子。所以,他是想利用秦始皇死以後,這個時間空檔一塊和胡亥發動這次政變。胡亥聽到趙高是這麼個意思,多少明白了一些,但是,胡亥還不甘心。他是這樣說的,他說,廢兄長而立弟弟,這是不義的。違背父親的命令這是不孝的。自己沒有能力,而要當皇帝,這是無能。我不能做這三件事。不義、不孝、不能,我不能跟你干。這樣做的結果你我自身都會遭殃。國家還會滅亡。所以我們覺得胡亥一開始可不是壞人,聽他這話,句句在理。趙高感覺到,必須得跟胡亥上一點真的,這時,趙高看起來拿出來他當老師的本領,先給他講一段歷史。他是這樣說的,他說,古代有上湯伐夏桀,有武王伐紂,他們這些舉動可都是符合道義的。為什麼呀,他說,他們這些人可都是抓住了時機,伺機而動而成功的。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辟之,後有成功。如果有了時機,猶豫不決,你就會喪失良機,如果你果斷敢行,你就會成功。這裡大家注意,趙高講了道理是一個歪理,他的歪理是什麼是正義,抓住機會就是正義。現在機會來了,你不去抓,你就會坐失良機,結果,這一番話,愣把胡亥給蒙住了。胡亥感覺這個事好像機會來了再不去做,似乎有點坐失良機。所以,他最後向趙高讓步了。
解說:在趙高陰謀設計的這次政變計劃中,前兩件事情已經順利實現了,接下來,他將面對的是一個最難對付的人物,丞相李斯。此時,李斯大權在握,是秦朝朝廷之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而趙高雖然能夠接近皇帝和皇室成員,但他不過是一個中車府令,品級較低,又是一個宦官,他怎麼能說動李斯,參與沙丘政變呢。而權傾朝野的丞相李斯,又將如何面對趙高這個蓄謀已久的想法呢?
孫立群:那麼李斯能不能這麼容易跟趙高合作,李斯當年已經七十歲了。論政治經驗,論經風雨見世面,李斯可應該都是飽經風霜了。按說也是個老油條了。趙高能不能說動他呢。趙高他心裡頭明白,李斯政治經驗豐富,但是,李斯有他的弱點,所以,他還找到了李斯。他找到李斯以後,大家聽他的話跟對胡亥的話,就有些不一樣了。一個是說得很大,一個是說得非常地深。因為他知道,能把李斯拉過來是他能不能成功的關鍵。所以他說,皇上已經去世了,臨終前,他給了扶蘇的詔書,詔書現在我手裡頭,現在的形勢是沒有別人知道這件事,就你、我、胡亥,也就是說,立誰為太子,誰能坐天下,在你我一句話。丞相,這件事你看怎麼辦。這等於是趙高一張嘴就把他的目的和盤托出,改立太子,咱們一塊兒政變。李斯一開始沒有意識到趙高是這個主意,立刻就火了。改詔書,立胡亥。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所以他高聲喊道,趙高,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可不是你我做人臣所應該做的事。趙高對李斯的反應早有預感,因為他知道肯定李斯會勃然大怒。所以,趙高沒有接李斯的話頭,他轉了一圈,他馬上提出另外一個話頭。他這樣問李斯,他說,丞相,你別嚇唬我,我給你提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呀。您和蒙恬相比,誰的本領大,您和蒙恬相比,誰的功勞高,您和蒙恬相比,誰的謀略深。天下的百姓更擁護誰。那麼,你和蒙恬相比,你們倆誰和扶蘇的關係更好。這話可是一環套一環,李斯當時就蒙了。李斯知道,自己和蒙恬的關係,自己和扶蘇與蒙恬的關係都不行,所以,李斯就感覺到問題嚴重了。也就是說,李斯性格的弱點逐漸就暴露出來了。那麼,李斯怎麼樣回答的趙高的話,那麼他和趙高是不是合在一起要發動政變,那麼這場政變的結局如何呢,請看下集。
推薦閱讀:
※三十九、韓非子死了
※雄才大略的李斯為何輸給小人
※秦-李斯《琅琊台刻石》臨寫範本
※秦國李斯 卑鄙文人的悲慘下場
※李斯:《琅琊台刻石》字帖(小篆體)
TAG: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