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字體演變

秦書八體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這八種字體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分類的:1、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體:大篆、小篆、隸書。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體(基礎均小篆):刻符、蟲書、摹印、屬書、殳書。* 漢字字體演變的三個階段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變為小篆:由形體隨意、接近圖畫的寫實象形變為形體整齊、接近抽象符號。2、小篆演變為隸書:又稱為「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使漢字從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形成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號性進一步加強。3、隸書演變為楷書:字體結構基本沒變,用筆有些變化。第一節 甲骨文1、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體系。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發現。主要出現於河南安陽殷墟。其內容大多為當時占卜的卜辭,又稱「甲骨卜辭」。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體系的文字:基本字形是象形字。也有相當數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個同音詞,與詞的關係是借音。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聲字。3、從形體看,甲骨文的主要特點:1)象形程度較高,接近圖畫文字。2)字體不規範:有的字方位可以顛倒;一個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體;偏旁可以不同。4、甲骨文研究:1)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書:劉鄂的《鐵雲藏龜》。2)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書:孫詒讓的《契文舉例》。3)考釋方面集大成的:於省吾的《甲骨文字詁林》。4)資料最豐富的: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相關鏈接:甲骨文化第二節 金文1、金文:指商周時代刻在銅器上的文字,與甲骨文屬於同一體系。因最初發現於鐘鼎等器物上,又稱鐘鼎文。如圖:2、金文字體與甲骨文的共同點:形體都不規範。不同點: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高於甲骨文。2)金文范鑄,筆法肥厚;甲骨文刀刻,筆畫改為方形。3)金文書寫款式較甲骨文規整。3、金文早晚期形體不盡一致。4、春秋晚期後,金文中出現一些美術字體:1)故意將筆畫拉長或作曲折宛轉之勢。2)字形之外,加畫鳥蟲之類裝飾物。第三節 秦系文字1、籀書(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為教授學童之書,並用以統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體依班固《漢書.藝文志》和許慎《說文敘》說,即為大篆。2、秦國在春秋及戰國初期所用字體為史籀大篆。3、目前發現的秦國文字:1)石鼓文:唐初在陝西鳳翔發現。是春秋戰國之交刻於石碣上,筆法、形體與西周金文有明顯繼承關係的石刻文字。2)詛楚文:秦王詛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4、秦系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小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保存小篆最豐富,了解小篆最寶貴的資料;解讀甲骨文、金文不可或缺的橋樑。小篆:用於區別於大篆,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向全國推行的一種字體。是秦代的標準字體。小篆是秦國文字繼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脈相承的字體。二者的共同點:形體規整勻稱,筆畫宛轉流暢,象形程度不斷降低。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倉頡篇》整理秦國文字的結果。5、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用秦國文字小篆統一全國文字,刪除六國文字中的奇形異體。第四節 六國文字1、六國文字:指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東方六國文字。又稱古文,來源於孔壁中的古文經。2、六國文字的特點:1)草體或俗體流行;2)文字異形。第五節 隸書1、隸書:戰國末期在秦國篆文草體基礎上形成的字體。除為篆書的草體在民間通行,逐漸成為正規字體。是漢代的標準字體。2、隸書分為古隸和漢隸。古隸:也稱秦隸,還存在篆書痕迹,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隸書。漢隸(今隸):漢代逐漸成熟的隸書。筆法幾乎完全脫離了篆體,逐漸形成波挑筆勢。字形從略呈長方形變為略稱扁方形。3、從篆文發展成隸書的主要變化:字形結構的改造:(隸分隸合)1)將篆文圓轉相連的筆畫分解成平直的數筆。2)將篆文相同的偏旁轉化為不同位置的不同寫法。3)將篆文單個或多個不同的部件歸併為相同的偏旁。4)將篆文複雜的筆畫省並為簡單的筆畫。5)將篆文繁雜的字形省略一部分。隸變:指篆書演變為隸書。這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隸變使漢字結束了以象形線條為標識的古文字階段,進入以筆畫為標識的隸楷今文字階段。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現在。(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形成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符號性進一步加強。)隸定:指古人用楷書筆法書寫古文字字形。第六節 草書和楷書1、草書:1)廣義:各種字體的草率寫法,即通常所說的「草體」(對「正體」而言)。2)狹義:在古隸字體上形成的特定字體。章草:指脫胎於草古隸,尚有隸書章法的草書。西漢中後期基本形成。今草:指章草發展到晉代,拋棄了波勢挑法,採用某些楷書筆法,字中筆畫、字與字間筆畫常相勾連,筆畫更減省的草體。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狂草:指唐代張旭、懷素等人在今草基礎上隨意增損勾連,字與字之間難分界限,失去交際功能,成為只供欣賞的藝術品的草書。2、楷書:1、楷書又名正書或真書,大約於東漢後期在漢隸草書基礎上形成,同時受了草書的影響。魏晉時代是楷書與今隸並形的時期。南北朝以後,楷書取代今隸成為通行的標準字體。2、楷書和今隸的區別:形體構造變化不大。筆法上楷書拋棄了今隸的波勢挑法,筆畫橫平豎直,以頓筆收筆,不再上挑,左撇反粗為尖細,右捺取上挑留捺腳。就整個字勢看,今隸較舒展、扁平,楷書較集中、豎長。3、行書:是介於楷書與今草之間的一種字體。接近楷書的叫行楷,接近草書的叫行草。是人們日常書寫的常用字體。※漢字形體演變圖例※考前輔導簡答題1. 秦書八體的名稱和各體的含義是什麼?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關於含義參照教材請自己歸納)2. 秦書八體是如何分類的?秦書八體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分類的。大篆、小篆、隸書是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體,而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體。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蟲書又叫鳥蟲書,是用於旗幡上的文字,筆畫屈曲細長有如鳥蟲;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書是用於封檢簽署的文字;殳書是兵器上的文字。這幾種字體的基礎都是篆書,只是在形體上加些藝術色彩而已。3. 大篆的名稱始見於哪裡?大篆的名稱始見於《漢書·藝文志》。班固說:"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時大史作大篆十五篇。"4. 什麼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麼關係?後世所謂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籀文和大篆的關係是同體異名。5. 漢字字體的演變大約經歷了那些階段,各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漢字字體的演變,大約有三個階段,一是從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變為小篆,二是從小篆變為隸書,三是從隸書變為楷書。6. 為什麼說從小篆到隸書,是字體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從小篆到隸書,是字體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結構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號性加強。小篆的圓轉筆勢到隸書一般變為方折及橫、撇、捺等筆畫。小篆變為隸書,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7. 什麼是楷書?什麼是草書?什麼是行書?楷書、草書、行書漢字的三種字體的名稱。筆畫工整、結構嚴謹的是楷書;線條狂放、筆畫符號較多的是草書;介於楷、草之間的是行書。8. 什麼是甲骨文?什麼是甲骨卜辭?王懿榮和甲骨學有什麼關係?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漢字體系。甲指龜甲,骨指獸骨。甲骨文即指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卜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殷商二百七十多年商王等占卜的記錄。殷人非常迷信,逢事即要占卜,不管是征伐、收成、狩獵,還是日常生活的天氣、疾病,甚至是出行、做夢等都要卜問吉凶。占卜用的主要是龜甲(腹甲、背甲)、獸骨(牛肩胛骨為主)。占卜時在龜甲獸骨上鑽鑿小孔,然後烤炙,看燒出的裂紋即兆象來判斷吉凶。負責占卜的人把這些以及事後應驗的情況都刻記在甲骨上。二是指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字形。注意:嚴格說甲骨文的範疇要比甲骨卜辭的範疇大些。甲骨文是金石學家王懿榮在1899年被偶然發現的。他在中藥龍骨上發現有刻劃的痕迹,他買回藥店所有的龍骨,發現不只一片上有刻劃的痕迹。經過認真的研究,他認為這應當是古老的文字。他又發現甲骨上刻有商王的名字,認定當是商代的卜甲,文字當在篆籀之前。從此甲骨文得到廣泛注意,收集、考釋甲骨文一時形成風氣,通過甲骨文研究古代社會歷史開拓了史學的新領域。一門新興的學科--甲骨學出現了。9. 每一片完整的卜辭記載的內容有哪幾個方面,各方面的名稱是什麼?每一片完整的卜辭,大概記載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稱作"敘辭";二是要占卜的事,稱為"命辭";三是審視兆紋,作出吉凶的判斷,稱作"占辭";四是事後應驗的情況,稱作"驗辭"。10. 卜辭記錄的行款主要有哪些?卜辭記錄的行款主要有:1、豎行左行,2、豎行右行,3、左右對貞,從中間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也有個別交錯的情況,並不是主要的。11. 從字的形體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點?甲骨文主要有這樣的特點:(1) 象形程度比較高,接近圖畫文字。(2) 字體不規範。①有的字方位可以顛倒。②一個字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形體③偏旁可以不同。12. 甲骨文分幾個時期?甲骨學者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根據他所定的十項標準如世系、稱謂、文法、字形、書體等將甲骨文分為五個時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為第一期,祖庚、祖甲為第二期,廩辛、康丁為第三期,武乙、文丁為第四期,帝乙、帝辛(紂)為第五期。現代學者一般同意這個劃分。這樣,更便於甲骨文的斷代研究。13. 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甲骨文研究始自清末,劉鍔的《鐵雲藏龜》是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書,孫詒讓的《契文舉例》則是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書。其後,名家輩出,考釋文字,研究古史,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考釋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於省吾的《甲骨文字詁林》,資料方面最豐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書方面有孫海波的《甲骨文編》,徐中舒 的《甲骨文字典》,綜合研究著作有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等等。這些著作,為學習、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便利。14. 什麼是金文?什麼是鐘鼎文?金文指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代稱銅為金,所以叫金文。金文最初發現於鐘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稱作鐘鼎文。15. 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麼?宋代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16. 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什麼不同?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很多不同。第一,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第二,從筆勢上看,由於金文是范鑄,多保存肥厚的筆法,甚至是充實的團塊,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將圓形改為方形,團塊則只勾勒輪廓。第三,金文與甲骨文一樣,形體不規範。同一個字,往往有多個形體。第四,與甲骨文比,金文的書寫款式比較規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況比起甲骨文來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儘管金文還有變換偏旁位置的。17. 春秋晚期以後金文中出現的美術字體有什麼特點?這些字體主要流行在什麼地區的國家?春秋晚期以後,金文中出現一些美術字體,一是故意將筆劃拉長,甚或作曲折宛轉之勢。這種曲折宛轉不是按物體的形態"隨體詰詘",增強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態。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畫鳥蟲之類的裝飾品。18. 什麼是秦系文字?秦系文字是由石鼓文和詛楚文等石刻文字構成秦國系統的文字。秦系文字最重要的是小篆。小篆是秦國文字繼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脈相成的。19. 什麼是石鼓文?石鼓文是指陝西鳳翔發現的十個石碣的文字。唐初在天興縣即今陝西鳳翔發現十個石碣因石碣形似鼓,故又稱為石鼓。每個石鼓上刻著六七十個字的銘文,這些銘文主要是歌頌田獵宮囿的四言詩。據學者考證,這些石鼓約刻成於春秋戰國之交,即秦悼公厲公之世。20. 石鼓文、小篆與西周金文有什麼關係?石鼓文、小篆從筆法、形體均與西周金文有明顯的繼承關係。21. 什麼是詛楚文?詛楚文是秦王詛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字也刻在石頭上。宋代發現三塊刻石,都用所刻天神取名,即亞駝、巫咸、大沈厥湫,文字基本相同。原石和拓本早已失傳,只有後來的摹刻本。這些刻石大約在惠文後元至武王之際所刻。22. 為什麼說小篆不是李斯創造的?李斯對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秦小篆襲西周金文的傳統而形成的,李斯等人只是整理秦國文字。李斯對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一、劃一各種偏旁的形體,使之固定。二、確定偏旁在字中的位置,一般不再隨意變換。三、字的形旁確定,一般同字不能用不同的形旁。這樣一來,漢字的形體基本趨於定型化。23. 六國文字有什麼特點?六國文字的特點有二:一是草體或俗體流行。第二個特點:文字異形。24. 什麼是隸書?隸書是如何產生的?隸書是漢字的字體之一。一般分為古隸和漢隸。古隸是指早期的隸書,漢隸則指漢代逐漸成熟的隸書。隸書當在戰國末期就產生了,它是在秦國篆書的基礎上產生的。25. 古隸和今隸有什麼區別?古隸是在戰國末期秦國篆文草體的基礎上形成的。漢隸是在古隸的基礎上形成的。前著還有較多的篆書結構特點,而後者更加歸整。筆法幾乎完全脫離了篆體,而且逐漸形成了波挑的筆勢。所謂"波勢"、"挑法"是指較長的橫劃,先向左微頓,然後向右稍帶波浪式,收筆時有捺腳並略向上挑。撇劃收筆時也略向上挑。整個字形逐漸從略呈長方形變成略呈扁方形。這種筆勢的出現,說明隸書已經從古隸演變成漢隸,隸書已經成熟了。這種發展,到東漢時期已經完成。26. 隸書對篆書字形結構的改造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從篆文發展成隸書,除筆法筆勢的改造之外,更主要的是字形結構的改造,這種改造,主要是簡化。(1). 將篆文的圓轉相連的筆劃,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數筆。(2) 將篆文相同的偏旁轉化為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寫法。(3) 將篆文不同的部件歸併為相同的偏旁。①篆文單個部件歸併為相同的偏旁。②篆文多個部件歸併為相同的偏旁。(4) 將篆文複雜的筆劃省並為簡單的筆劃。(5) 將篆文繁雜的字形省略一部分。27. "隸定"和"隸變"有什麼不同?漢末人用隸書的筆法來書寫古文字的字形,人們稱之為"隸古定"。後來有人把用楷書的筆法書寫古文字字形稱作"隸定"。"隸定"和"隸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隸定"和"隸變"所形成的字形是不同的,28. 什麼是草書?廣義草書和狹義草書的概念有什麼區別?所謂草書,有廣狹二義。廣義者,各種字體的草率寫法都可稱作草書;狹義者,專指漢字演變中產生的一種特定的字體。廣義的草書指草體,狹義的草書指字體。29. 說明楷書和今隸的異同。楷書楷書又名正書或真書,是漢字隸揩階段的重要字體。這種字體是在漢隸草體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受了草書的影響。楷書和今隸在形體構造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在筆法上有所改造。楷書拋棄了今隸的波勢挑法,筆劃橫平豎直,不再有波勢,收筆也不再上挑,而一般以頓筆收筆。左撇不再有較粗的收筆,而是採用了草書的細尖。右捺也去掉了今隸上挑的筆法,但仍保留有捺腳。就整個字勢來說,今隸較為舒展,而楷書較為集中,今隸略呈扁平,而楷書稍顯豎長。楷書克服了隸書難寫的缺點,吸收了草書便捷的長處,而又工整易於辨識,因此自南北朝以後,一直到現在,都是正規場合的標準字體,雖然有些簡體字產生,但總體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30. 行書是怎樣產生的?行書有什麼特點?行書是在繼承今隸草體或某些草書的筆法同時吸收了楷書的筆法的基礎上形成的,逐漸成為介乎楷書與今草之間的一種字體。特點是:它沒有固定的規矩,寫得接近楷書的,叫做行楷;寫得接近草書的,叫做行草。總之,行書比草書規矩整齊,容易辨識,又比楷書自由靈活,便於書寫,是人們日常書寫的常用字體
推薦閱讀:

漢字常識:這些字的演變你可了解?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個人晉級賽下半場40個詞語及詳解
細說漢字:中
筆劃最多的漢字--龖龖
2017中國漢字聽寫大賽題庫

TAG:字體 | 漢字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