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簡介-刈草堂-搜狐空間
標籤: 子產 2009-03-14 20:21
子產(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22年),名僑,或公孫僑,字子產、子美,鄭穆公之孫,子國之子,死後謚「成」,後人稱之為公孫成子。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外交家、哲學家。子產於公元前554年開始擔任卿(大夫)的職務,12年後升任正卿,執國政。在他執政以前,鄭國經常地、反覆地遭到晉、楚這兩個大國的討伐。與此同時,鄭國還經常與宋、陳、衛、蔡、許等小國發生戰爭,兵戈頻仍,國無寧日;國內公室衰微,強族林立,矛盾激化,內訌連連,國勢日漸衰落,小霸地位不復存在。子產執政以後,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整個國家「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他鑄刑鼎,作丘賦;他提拔使用人才,使之各盡其能,為國效力;他採取打擊、安撫和舉逸繼絕的策略治理貴族世家,實現了國家的穩定;他採取寬猛相濟的執政手段,施惠於全國百姓;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淵博知識,特別是周禮,發揮辭令強辯的特長以及卓而不群的人格魅力,多次周旋於晉、楚兩個大國之間,維護了國家尊嚴,保護和爭取了國家利益。同時,他利用晉、楚兩國發生內亂,中原地區出現晉、楚並霸的大好時機,積极參与和推動「弭兵運動」,爭取並實現了較長時期的和平,從而使鄭國得以生存和發展。一、子產首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勇於開拓、大膽改革,創新制度、敢為天下先。一是行政管理改革:「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就是讓城市和鄉村建立規章制度,按照尊卑貴賤穿戴不同的服裝衣飾,重新劃分田疆地界,人口則按照5戶相保的制度進行管理。他正確處理國內貴族世家之間的關係,抑強扶弱,舉逸繼絕,團結了貴族的大多數,實現了政權的穩定。執政三年後,就連曾經反對過他的人也歌頌道:「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二是選拔人才,實行文明政治。在用人上,他堅持「擇能而使之」,選拔任用了子太叔、馮簡子、公孫揮、裨灶等一批有才能和專長的人,讓他們參與討論和決定國家大事,「是以鮮有敗事」。鄭國的老百姓喜歡在晚上空閑的時候聚集在鄉校,大家一起議論子產施政的好壞得失。有人擔心這對子產的影響不好,就建議他下命令拆毀鄉校。子產堅持把鄉校留給人們作為議論國家大事的地方,他說:「我把聽到的議論,看成是治病的良藥。」三是「作丘賦」,以改革舊的賦稅制度。這項改革在魯國的「初稅畝」之後,是春秋時期的重要改革之一,意義重大。「丘賦」制度的實施,使鄭國增強了國力。不久,就被其他諸侯國家所仿效,成為各個諸侯國家的常法。四是「鑄刑書」,即鑄刑書於鼎。在子產之前,中國沒有成文法,奴隸主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從來不預設法律,也就是說從來不把法律公開,這樣就可以保持法律的神秘性,使其「威不可測」。子產敢為天下先,開中國成文法之先河,表現了政治家、改革家的過人膽識。他的這一做法後來被許多諸侯國家所效仿。推動了刑法公開運動,使刑法由不成文的野蠻時期向刑法的成文、公開的文明時期過渡。二、子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子產從小就勤奮學習,博聞強記,精通天文、地理、歷史、《周禮》和祭祀等禮儀,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才,是個地道的謙謙君子,加上口齒伶俐,能夠言善辯,慣於察顏觀色,見機行事,所以,子產出使外國,經常以口舌接戰,且戰無不勝。有一次他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朝貢,晉公找借口推託不見,子產就讓手下把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晉國的官吏前來質問,子產便借題發揮,義正辭嚴發表演講,褒揚晉文公如何禮待各諸侯國的賓客,挖苦晉平公對賓客沒有禮貌。晉平公聽了彙報後說:子產「辭順,犯順不祥」。不但沒有追究子產的責任,還加倍地贈送給子產禮物。還有一次,晉平公得了病,怎麼也不見好轉,這時候子產到晉國聘問,晉國的大夫們就請子產為晉侯看病。子產不是醫生,但是他卻高談闊論,大談養生學,說得晉平公心服口服,稱讚子產是「博物君子」,還重賞子產。子產曾經兩次要求晉減少鄭國的貢賦,都達到了目的。一次是給晉國的執政范宣子寫信,闡述了德才是國家的基礎,晉國缺少「有德」這樣的好名聲,而不缺少物質財富的道理。很快晉國就減少了鄭國等小國的貢賦額度。第二次是在「弭兵運動」之後,晉、楚並霸,象鄭國這樣的小國必須同時向晉、楚兩國納貢,沉重的貢賦讓鄭國難以承受。子產在參加平丘會盟的時候,再次直接向晉國提出減少貢賦的要求,從中午一直辯論到傍晚,晉國才答應了子產的要求。孔子感言:「子產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楚國去參加會盟,楚國命令所有參加會盟的諸侯國都要築起高高的土檯子(壇),子產拒不築壇。楚國派人來咭問,子產回答說:「築壇是為了宣傳光彩的事情。鄭國來拜謁楚王,向他進貢,這樣的窩囊事也值得築壇大事宣傳嗎?」子產以其仁者智者的風範影響著一批人,由此推動了「弭兵運動」和「賦詩運動」,子產利用和平的機會,對晉、楚兩個大國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在處理具體事務時,知己知彼,禮貌謙和,以《禮》為理,講究策略,避免對抗,防止矛盾激化,從而能夠在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他的才華和風采,縱橫捭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三、子產是個有影響的思想家。第一、子產的民本思想。子產年輕的時候向然明詢問如何執政,然明告訴他:「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子產聽了非常高興。他執政以後,認真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他堅決反對暴政,他教導鄭國大夫們說:「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他還說:「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後來,大夫子太叔向他詢問如何執政,他回答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第二、子產的愛國主義思想。子產的許多改革措施都是為了避免鄭國衰亡,實踐證明,改革促進了鄭國的發展,生產力得到解放,人民生活得到提高,國防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子產的每一項改革,都曾經遭到激烈反對,子產為了國家的根本利益,堅持改革,他說:「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怕什麼,如果對國家有利,生死都由它去。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心。晉國試圖干涉鄭國卿大夫的人選,被子產嚴詞拒絕,他說,這是把我們鄭國當作晉國邊界的縣城了,還算是什麼國家?晉國執政正卿韓起有一隻玉環,另一隻在鄭國商人的手裡,韓起求子產幫忙,子產拒絕說:「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另外,子產的德、禮思想也值得稱道。子產認為:「德,國之基也」。「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他說:「唯有德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他主張為政要寬猛相濟,達到社會穩定、和諧。他說:「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子產精通《周禮》,他說:「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民眾行動的依據。子產主持安葬鄭簡公,他寧肯多走路也不為貪圖方便而拆毀游氏的家廟。還有一次,子產決定舉行祭祀活動,並且要檢閱軍隊,派人去擴大場地,場地的一頭是負責此項工作的大夫之家廟,一頭是他的宅院。大夫寧肯拆毀自己的家廟也不願意拆除自己一小部分宅院。子產來到現場,果斷地命令拆除一部分宅院而保護其家廟。當時人們評價子產:「子產於是乎知禮。禮無毀人以自成也。」四、子產是個哲學家。在哲學上,他是個人本主義者,他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認為天道離我們很遠,人道離我們很進,凡事要以人為本。當時的著名星占家裨灶經常根據天象的變化預測人世間將要發生的變動,由於有時候裨灶的預言與事實巧合,人們都對裨灶迷信。只有子產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在當時的條件下,醫學相當落後,就連晉國君主得了病,也去祭祀祈禱, 子產認為:「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就是說,大山大川之神與人患病無關。子產是祭祀專家,但是他反對濫搞祭祀。晉國執政韓宣子問子產:「今夢黃熊入於寢門,其何厲鬼也?」子產回答道:「其何厲之有?昔堯殛繇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在這裡,子產主動讓韓宣子去祭祀繇。當有鄭國人號稱看見了龍在打架,請子產祭祀龍時。就遭到他的拒絕,他說:「吾無求於龍,龍也無求於吾」。同時,子產認為祭祀只是祈禱的儀式,所以務必遵守禮儀。有一次,子產讓三位大夫去山上禳雨,這三位大夫胡作非為,違反了《周禮》的有關規定,把山上的樹木都砍伐了。子產說,我們到山上求雨,是有求於大山,就應該很好地保護大山,讓樹木很好地生長繁育。你們把樹砍光了,山成了禿山,損壞了自然。於是就罷免了這三個人的職務。子產是較早提出人性論和形神論的人。他說:「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他對形神關係進行了詳細論述。晉國的趙成問子產:「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解釋說:「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子產介紹說,伯有「三世執其權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公元前522年(鄭定公8年)子產去世,終年57歲。子產一生經歷了鄭成公、鄭僖公、鄭簡公和鄭定公四世。他25歲時當了大夫,參與國政,35歲時開始執掌國家政權,執政共計22年,輔佐了鄭簡公和鄭定公兩位國君,政績顯赫,內外讚譽。資料說:子產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摯,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長期不令而治。孔子與學生談論起子產說:「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學生子游問孔子:「夫子極言子產之惠也,可得聞乎?」孔子曰:「夫子產者,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產以所乘之輿濟冬涉者,是愛,無教也。」 由此可見,子產執政時期,國家政治穩定,經濟、文化得到長足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子產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他死的時候「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孔子評價子產:「古之遺愛」。意思是說,子產是繼承並實踐古代仁愛思想和傳統的人。齊國的晏嬰評價子產是「善人」。意思是好人。子產死後葬於邢山(今河南新鄭市西南17公里陘山頂上)。《水經注》介紹陘山說:「山上有鄭祭仲冢,冢西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廟際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新鄭縣誌》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東有廟」。現在,廟與柏早毀,廟圍牆基礎輪廓尚存。本書所介紹的子產的故事,主要參考、引證《春秋經傳集解》和《史記》,而民間流傳的子產的故事,如《子產晨出》,《子產蓄魚》等,因其真實性受到懷疑,故本書沒有收入。
王 振 興2005年4月29日
推薦閱讀:
※紅顏怎麼做知己-心靈港灣-搜狐博客
※八大科學疑團最新進展:搜狐IT
※宇宙十大不為人知的真相 除了黑洞還存在空洞-轉載
※黃光裕案一審宣判 涉嫌三罪獲刑14年(圖)-搜狐新聞
※新演員、新故事,全新陣容的《法醫秦明2》能否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