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北京的 「禮兒」和「理兒」

閑來無事拿起本雜誌隨意翻了一下,是說老北京人「理兒」多的文章,仔細看看感覺是索然無味。敘述的有點太文言了,太文學了吧。 今天我想用北京老百姓的語言和習慣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所受得教育甚至是教訓。對老北京人所遵從的「理兒」做個闡釋吧。 其實老北京人嘴裡的「理兒」和「禮兒」是兩個具有不同含義的詞。 兩人見面作揖互相問候吉祥是禮節;見面鞠躬問聲大(讀de四聲)爺(ye讀二聲)好是禮貌;走親戚看朋友絕不能空著手,哪怕提著二兩茶葉這也是禮物。 接人待物、街坊四鄰的友好相處講究的就是個理兒,比如老北京人招待親朋所遵從的:茶七飯八酒滿十就是個理兒。茶七指的是給客人沏的茶水不能倒滿杯,留三分為的是客人端杯方便,即便是蓋碗茶杯倒滿了也是蓋不上蓋子的;飯八指的是給客人盛飯不能盛滿,留兩分放菜的地方,且端飯碗時手指避免觸碰到食物;酒滿十指的是給客人倒酒的時候一定要斟滿,表示真心實意的招待。 如果有件事您辦的不咋地,或者是考慮的不周全,那就會聽到北京人常說的一句埋怨人的話:您瞅這位吔,怎麼連個禮兒、面兒都不懂啊。其實老北京人頂在意的就是個禮兒、面兒。只要是生活在北京這個圈子裡的人就一定要懂得這些個規矩,否則您也混不出個人樣兒來。 北京的孩子都是從小就懂得規矩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娃娃抓起吧。早兒年間,家裡就是揭不開鍋這些個禮兒、面兒的規矩也不能忘,忘了會讓街坊四鄰的笑話。 難怪外地人都說北京是天子腳下,規矩大、禮兒多。這麼說吧從您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到您滅了燈躺下,全離不開個「理兒」。 咱們還是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說起吧。 老話說:穿著瑞蚨祥的衣服、蹬著內聯升的布鞋、戴著馬聚源的帽子;喝著張一元的茶葉、吃著全聚德的烤鴨;住著四九城的衚衕、看著廣德樓的京劇;吃喝玩樂耍在京城。 要說北京人的穿戴就先要弄清瑞蚨祥是咋回事兒? 據傳說:瑞蚨祥是引用了「青蚨還錢」這一典故。「蚨」是遠古時期的一種神蟲,一母一子,孩子出門時母親將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飛到哪裡都能飛回家,飛回母親的懷抱。青蚨則是指古代的銅錢。當年的老闆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寓意,加上能帶來銅錢的青蚨,所以瑞蚨祥才能財源滾滾。 大概在清光緒初年大柵欄正式開辦瑞蚨祥布店。到了清末民國初年瑞蚨祥已成為北京最大的綢布店。擁有五個字型大小,而瑞蚨祥總店位於大柵欄街內。 1900年,瑞蚨祥毀於八國聯軍的洗劫,不久重建開業。恢愎以後的瑞蚨祥仍然以貨品純正、花色新穎著稱。 我七十年代進去的時候瑞蚨祥還有點老樣子,那時候的貨場分為前櫃、二櫃和樓上三大部分。前櫃賣青、藍、白布;二櫃賣中高檔布匹;樓上賣絲綢、皮貨等高檔商品。顧客進門先看到兩個年紀較大的售貨員拉開大門笑臉迎接(再早兒年間的時候還要由夥計上來請坐、看茶)。解放後雖沒有了這些,但還是有售貨員開門迎客哦。 這些年我每每路過瑞蚨祥時還會進去看看,其實什麼也不買就是想進去看看。但是感覺現在的瑞蚨祥已經不是老百姓採購的地方咯,我看基本上都是外國客人居多,貨物也都是天價啦! 我們小時候的瑞蚨祥是以貨真價實、服務周到贏得了廣大顧客的。瑞蚨祥的色布是選用上好的白布加工的,縮水率小下水不褪色,最受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農民的歡迎和青睞。最關鍵的是瑞蚨祥的東西比普通的商場賣的還便宜。 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咯。現在是能賣多貴就賣多貴,你買不起是你的事,有人買得起就是啦!是不是又發牢騷了? 大家可別忘了呀!1949年天安門廣場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現在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貌,天井式的房屋結構,門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只是不再適合老百姓消費啦! 說到穿,長袍馬褂的年代和打扮我就不說啦! 我們小時候家裡再窮再困難,過年過節的家長也要給孩子們做或是買一身新衣服、一雙新鞋的。雖然在我的記憶里小的時候從來就沒穿過新衣服,因為我是家裡的老二,所以也只能穿二手貨吧?嘻嘻。但是我的優點是從來就沒有抱怨過。從心裡就覺得很正常呀!是吧? 我小時候最愛穿的是白汗衫藍褲子。過六一兒童節要是能有一雙白球鞋的禮物,那可要興奮好長一陣子哦! 我小時候的北京人不論是生活在什麼樣家庭里的大人孩子,生活可以貧困可以拮据可以穿破舊的衣服,但是必須是清潔乾淨的。老北京話說:笑破不笑補。不管衣服多麼破舊一定要補好洗乾淨,穿在身上讓人看了是舒服的,我小時候穿的衣服經常洗的發白了還在穿。直到今天我也不愛穿新衣服,總是愛穿舊衣服,這也是習慣吧? 現在的人生活好了,人們再也不用為吃穿這等小事發愁和煩惱了。現在的孩子再也不用穿甚至再也看不到補了膝蓋、補了袖口、補了屁股、補了胳膊肘、接長了褲腳、接長了下擺和袖口的著裝了。但是我不會忘記,那曾經是我們的生活呀! 我們說過了穿「衣」的「禮兒和理兒」,就再說說「食」的「禮兒和理兒」吧。關於北京人的「吃」在以前的很多小文里都有所涉及,今天就不予贅述了。今天我只說說老北京人在吃方面的「禮兒和理兒」。甚至吃的「禮兒和理兒」比吃的本身還要講究的多呀! 要說老北京人的用餐規矩也實在是真不少,但它真實的反映了老北京人樸素的心理和幾百年來養成的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 首先說家裡人坐在一起吃飯,座席是必須遵守規矩的,長輩要坐在正對著屋門的主位位置,無特殊情況家裡的女士和孩子是不許先上桌的。要等到長輩們用完餐才能上桌,這個規矩現代人是不是覺得有失公平呀?不,它還是有些道理的哦。飯桌上每個人所坐的位置都是按著年紀輩分而有主次之分的。老祖和老祖奶奶要坐主位,不過也有個例外,因為大孫子受偏愛,所以吃飯總是挨著老祖老祖奶奶坐的。但坐的時候孫子的座椅的高度不能高於長輩座椅的高度。家裡其他人常常是夫妻並排坐的,左側坐長子夫婦;右側坐次子夫婦並以此類推。但如果一桌坐不下,分成兩桌或若干桌,也會分成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如果專門招待客人,則客人可席於主人左右,另外還有主人專門請的陪席。 如果與祖輩人不在一起生活的則由父母坐在主位,其實咱們小門小戶的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是刻意的那麼講究的,只是節假日的會特意的安排座位的,平時也是很隨意的呀! 但是有一條最起碼的規矩是每晚必須要等到當家的回來方可開飯,不管孩子多餓也是必須等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所謂的當家的就是這個家庭里在外邊打拚掙錢的主要勞動力。理由很樸素吧?就是當家人為了生計在外邊勞累一天了,所以晚飯時必須做在主位置用餐,一則表示家人對其尊重和感恩,二則當家人看著一家老小吃飯也對自己是一種慰藉吧。 更有很多家庭每天的晚飯都是要給當家的單做飯的。而所謂單做飯就是吃點細糧,其他家人一般吃的是粗糧。其實也就是給當家的擀碗麵條或是烙一張白麵餅啥的,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呀?理由仍然很樸素,老媽會說:不給你爸吃點好的身體垮了,你連窩頭都吃不上。 可是在我的記憶里我老爸一輩子都沒有單獨吃過一頓細糧,每天和我們吃的是一樣的東西。而我家鄰居的當家人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每天就是單獨吃細糧的一直到退休。這可能是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吧?我記得到是我家最小的弟弟每頓飯會吃到細糧哦,但也從來沒有人和他爭呀! 到是後來我經常會想尤其是到我老爸老年的時候我更是經常會想,那會兒為什麼不每天給他做點細糧吃呢?而這可能也是我們後輩人對我父母非常孝敬的最簡單的原因吧!但願天下父母都過得開心身體健康吧。說遠啦,還是說理兒吧。 老北京的家庭在就餐前老人如果沒有動碗筷,孩子們是不能動碗筷的。飯菜沒端到桌子上之前孩子們要靜靜地坐在桌前等待,如果哪個孩子不懂事或是餓極了用筷子敲打飯碗,馬上會遭到大人的訓斥。因為過去街上的乞丐多是一邊敲打飯碗一邊乞討的,所以飯桌上是忌諱敲飯碗的。 有的家裡人心疼小孩子尤其是心疼孫子,會開飯前在廚房裡悄悄的給點吃的東西墊(dian讀二聲)補(ba讀二聲)一點兒。 老北京人吃飯講究「食不言睡不語」,這主要是指晚輩。吃飯講究布菜,自家人吃飯小輩人要給老輩人布菜,而老輩人不用給小輩人布菜;請客人就餐主人或陪客要給客人布菜。老北京家庭用餐布菜時是不用公用筷的,一般只是用自己的筷子指點某一種細菜請客人食用,很少直接夾菜給客人。 按照現在的生活理念都是提倡用公筷公勺的,這是好事和進步。 吃飯時不能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特別是家中有七八十歲老人的,絕對不允許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里。這是因早兒年間家裡死人後要擺供品,其中「倒頭飯」和「打狗棒」就是將筷子插在盛滿米的碗里。如果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是對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老人家心裡會有忌憚的。 吃完飯後碗里要一乾二淨,不能有剩餘的米粒粘碗上。老輩人常對年輕人說,碗上粘著米粒,將來就要娶個麻臉的媳婦,實際上是告誡年輕人要養成珍惜糧食和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吃一碗飯不夠時不能說「要飯」或「再要一碗」,要說「再添一碗」或「再加一碗」。因過去老北京人將街上的乞丐稱為「要飯的」。 吃飯時不能吧唧嘴,喝湯時不能出聲音。喝湯要用勺一下一下輕輕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聲音過大,被視為對旁邊吃飯人的不尊敬和沒有教養,像豬吃食兒。 至於吃飯時候不說話這一點上我家做的不是很好,嘻嘻。第一因為沒有老人家在場,第二我覺得都在外頭工作一天了,回家吃飯時候是最輕鬆的時刻,也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都會說一說單位的工作和趣事,聊一聊國家大事和國際新聞,但說話的聲音要小一點。所以我始終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呀!但是說話時候還是要注意離開菜盤遠一點哦。說話別吐沫星子亂噴就是啦!就是一家人誰也不愛看你吐沫星子亂濺呀。

任何人在吃飯時都不得在菜盤子用筷子里扒拉來扒拉去的挑食。這是極其不禮貌和自私的表現,是讓旁人看了很不舒服的事。每個人用菜的時候都應該用靠近自己這一邊的為好,絕不可越界到盤子的另一邊去夾菜呦。對於小孩子的這個行為一定要加以制止和教訓。我小時候親眼看到過有的孩子為這個事被大人敲手背。敲了一次記不住還會敲第二次,直到記住了為止,這就是家教、家訓。對小孩子會終身受益的,可千萬別小看了這個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哦。 對於吃飯吧唧嘴的習慣必須糾正,千萬別小看了這個行為,它會影響一個人的形象和前途的呀!絕不是危言聳聽哦,尤其是對家人更是要糾正的,老話說的好別出去給家裡人丟臉啊。

(新街口西教場小四條1號 王建)


推薦閱讀: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會去吃北京烤鴨嗎?
北京雪鄉——玉渡山冰雪大世界
北京岳父患流感29天離世,2.6萬字長文瘋狂刷屏之後,我們來重新認識流感
北京馬拉松今天報名!三十六年北馬之是是非非
北京[的哥]是怎麼樣一種存在?

TAG:北京 | 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