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朱、王善惡論》新譚——孟子首次提出人性善

8、《朱、王善惡論》新譚——孟子首次提出人性善(22)《朱、王善惡論》新譚——孔子沒有揭示仁就是人性善的內容 孔子關於「仁」講了很多,充分體現了孔子仁愛是人固有的思想。如:談到「克己復禮」後云:"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說:實行仁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又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說仁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內心想仁,仁就會自然來到了.由此,我們深深的感到:孔子已經認識到仁是人心中固有的.但就差那麼一點點,沒有揭示出仁就是人性善的內容.(23)《朱、王善惡論》新譚——孟子首次明確的提出了人性善 當儒學傳承到孟子的「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則已經清楚的說明:人天生的性情,則可以為善,也就是人本性善的意思。若說有人有不善的表現,那不能歸罪於人天生的本性。說明了孟子在人類文化史上首次明確的提出了人性善。(24)《朱、王善惡論》新譚——孟子首次指出人性善的主要內容 孟子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接著就說到人性善的內容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此著名的"四心"說,首次明確指出人性善的主要內容.
推薦閱讀:

孟子·軼事典故
傅佩榮:孟母究竟是怎樣教育孟子的
孟子私淑錄(清)戴震卷一
不要在性問題上曲解孟子 【轉】
「居仁由義」——孟子思想的核心

TAG:人性 | 孟子 | 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