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盡英雄,中國電影公司新格局:五「大」、三「粗」和BAT

從票房走勢上看,這是一個寂靜的春天;從行業變動上來看,這個春天並不寂寞。博納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從美國退市,光線做了兩年的先看網暑期要推出了,華誼兄弟高層做了重大調整和變動,小馬奔騰上市對賭失敗,屋漏偏逢連陰雨,而通過做高電影票房撬動金融產品的快鹿在長歌一曲後,陷入了兌付危機……與此同時,各家新老電影公司粉墨登場,對外公布新片計劃。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格局相對穩定,一般而言,有「六大」電影製片廠:派拉蒙、索尼/哥倫比亞、環球、迪士尼、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每家大的製片廠又有附屬的獨立製片公司,它們被稱為「迷你好萊塢」。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並不隸屬於「六大」的獨立製片廠,比較大的像獅門影業、頂峰娛樂、威秀影業、傳奇影業。

早在2011年,《新京報》也曾模仿好萊塢的「六大」,判定了中國電影公司的「五大」,分別為:華誼兄弟、博納、星美、光線、小馬奔騰。如今,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馬奔騰因主心骨李明的去世而分崩離析,而專註於國產藝術片的星美影業也因《王的盛宴》、《黃金時代》等多部影片的失利出局。星美影業似乎在市場消失,脫胎於星美的嘉映影業倒是在不久前發布片單。在三四十年代,好萊塢的製片廠格局為「五大」(Big Five):華納兄弟、米高梅、福克斯、派拉蒙和雷電華,「三小」(Little Three):哥倫比亞、環球、聯藝。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電影市場更像黃金時代的好萊塢,本文借鑒這個分類對中國電影公司格局做一簡要概述。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從嚴格意義上講,按照好萊塢的標準,中國目前所有的電影公司都可能是獨立製片廠,電影生產大多依賴優秀個人而不是工業體系;第二,當下電影公司都在往泛娛樂化的方向發展,即便是製片領域,跟投加磅也很風行,公司財報或者票房總和的意義只具備一定參考價值,本文主要依據的是電影公司的資歷以及原創內容生產能力;第三,國有製片廠除了中影、華夏兩家壟斷引進片發行之外,上海電影製片廠也比較有活力。作為傳統的國企,相較於民營企業而言還多了一重體制上的挑戰,不在討論中。

「五大」

這裡的「五大」應該沒有多大異議:華誼兄弟、博納、光線影業、樂視影業,加上後來居上的萬達。2015年的《尋龍訣》,不僅製作上是電影工業的標杆,在幕後操盤上也比較符合電影工業的一種理想狀態:萬達、華誼、光線三巨頭聯合投資,風險共擔,共同推動項目進展。三家公司各有所長,華誼資歷最深,1998年開始從事製片發行業務;萬達產業最大,國際化擴張買買買不停;光線做娛樂報道出身,營銷團隊實力驚人。因《西遊降魔篇》官司,華誼喪失了和周星馳合作的機會,《美人魚》投向光線,34億的票房分成必將為光線今年業績添彩不少。

從發展機遇上來講,光線是電影市場審美趣味轉變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喜劇(《泰囧》、《港囧》)還是青春片(《致青春》、《左耳》),都是引領潮流者。而華誼以馮小剛為代表的老派則在這場悄然無息的變化中落後了,提出了「去電影化」的發展思路,去年又以《老炮兒》重新揚眉吐氣。雖然華誼兄弟在電影行業佔有率快速下降,但仍然在上市公司層面保持著良好的盈利能力,以9.8億的凈利潤在去年的影視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華誼今後要激活實景娛樂等其他版塊,還是需要在電影業務上發力,沒有足夠多熱門的影片,其他版塊也難以為繼。萬達就對此心知肚明,買下傳奇影業還是看重它旗下的IP,作為後起之秀,自己的影片庫不足以支撐起文化地產的大局。

和香港影人密切合作是博納的一大特色,以至於有「港片橋頭堡」之稱。於冬最先喊出了「電影公司都要給BT打工」的論斷,危機意識源於在《智取威虎山》之前,博納沒有一部在票房口碑雙贏的代表作。也正是因為《智取威虎山》,讓於冬做出了從美國退市的決定,票房大賣但同期博納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卻一直在下跌。樂視先BAT之前提出了互聯網影視公司的口號,更從新畫面接棒了張藝謀。左手張藝謀,右手郭敬明。去年人們能記住的幾個和樂視有關的事件都不算是好新聞:對《太平輪:彼岸》發行放任自流,《消失的兇手》終究因「生態戰略」成為「消失的電影」,唯一票房不錯的《九層妖塔》口碑極差。張藝謀的《長城》聯合中影、傳奇影業,然而傳奇影業已經被萬達收購,這到底算誰家的?

「三粗」

「三小」的爭議應該就比較大,改成「三粗」也是取「粗略概括」之意。這三個公司相對比較有代表性,分別是:代表香港電影公司的安樂,代表從傳統電視劇業務轉型到電影領域的新麗,代表製作中小成本電影為主的福建恆業。江志強作為安樂影業的掌門人,深度參與了中國電影產業化過程,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這為安樂在內地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捉妖記》的歷史性成績有偶然,也有必然。除了正在公映的《我的特工爺爺》,今年還有安樂的兩部續集片上市:《北京遇上西雅圖2》、《寒戰2》,預計票房成績都可圈可點。寰亞、英皇在三月份的香港國際影展發布了新片計劃,然而安樂卻不動聲響,可以確定的是《捉妖記》有三部曲計劃。

爭議最大的應該是新麗。其實從電視劇轉戰電影比較出色的還有:華策、海潤。華策儘管在電影業務上有增長,但多是參與投資和發行,像《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在原創內容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如影劇聯動的《微微一笑很傾城》。海潤在電影方面和杜琪峰展開了深入合作,但杜琪峰最新作品《華麗上班族》卻在票房上失利。相比之下,新麗投資的電影則比較穩、狠、准:遠的有《我的早更女友》,近的有《夏洛特煩惱》、《煎餅俠》、《道士下山》。

福建恆業遠離影視產業聚集的北京,靠發行中小成本電影起家,轉而投入製作,前期作品以恐怖片最具盛名。近年調整戰略布局,以驚悚、女性、喜劇為主打,成功推出了以黃真真為代表主打女性市場的催淚愛情片,如《被偷走的那五年》、《閨蜜》等。中小成本電影是福建恆業的招牌菜和標籤,恆業總經理陳輝2013年曾表示「我們至少未來的五年內不會拍那種比如說大型的古裝動作,或者是戰爭史詩類的電影」,宣稱要做「中國的獅門」。事實上,中國「五大」電影公司的製作和生產能力,也不一定比得上美國的「小廠商」獅門。

BAT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三家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一年之間先後布局電影產業。有意思的是,BAT進入電影行業的時間點,和一個新詞——IP被大肆鼓吹到人盡皆知,幾乎是同步進行。2014年6月,阿里影業成立;同年7月,百度旗下的愛奇藝也成立了專門的影業公司;2015年初,百度又悄然成立百度影業。2015年9月,騰訊先後宣布成立兩家電影公司——企鵝影業與騰訊影業。企鵝影業基於騰訊視頻,側重拍攝網劇、投資影片;騰訊影業則基於騰訊互娛,側重由旗下的文學、動漫的IP改編電影。

「今後,電影公司都要給BAT打工」,只是一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氣之詞,不具備現實的參照意義。目前來看,BAT都是電影行業的雛鷹,在內容生產以及產業升級方面的能力尚需檢驗。BAT的優勢在於集中優勢資源對電影進行整合營銷,還有就是電影衍生品的開發和運營。以BAT實力最大的阿里影業為例,阿里目前的主營業務主要是內容製作、互聯網宣發、娛樂電商和全球化四大塊。根據財報,2015年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業務的收入是5550萬元,而 2014年的收入是1.154億元。虧損從2014年的6600萬元增加到了1.061億元。虧損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影視項目還處於研發與製作階段。總體來說,2015年阿里影業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一家影業公司最主要的內容製作上,而是集中在做一些內部的業務整合,以及外部投資上。

除了互聯網公司的鼓吹,IP成風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電影的生產能力和創新速度,跟不上日益膨脹的市場。很多所謂的IP,其實都是特別小眾的青少年亞文化,從本質上是和電影這種大眾化取向的藝術形式相違背的。IP可能在網劇和電視劇領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對於側重工業製作和審美體驗的電影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國產賣座電影當中真正意義上的IP(網文小說)只有《尋龍訣》(《煎餅俠》已經算是原創了),不管是時間還是精力,那可是花了大力氣去雕琢的。反觀當下,不少人買了幾個IP,就能攢一個電影公司出來,未免把賺錢這回事想的過於簡單了。

【文/楊文山】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有哪些被人誤解的英雄?
「英雄神仙」張良廟
五胡亂華時漢族真正的英雄不是冉閔,而應該是他們
阿爾薩斯是一個英雄嗎?
大唐帝國最後的英雄——李克用

TAG:電影 | 中國 | 公司 | 中國電影 | 英雄 |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