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和功能
真核微生物:凡是細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進行有絲分裂、細胞質中存在線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等細胞器的微小生物。
原核與真核的區別:真核細胞核完整,核膜核仁全,內質網、線粒體,各種胞器均具有;原核細胞則原始,無核膜無核仁缺胞器;原核壁成分肽聚糖,真核壁多為幾丁質;核糖(體)大小不相同,原核80S真核70S。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類群
真菌:指具有細胞壁,無根、莖、葉分化,不含葉綠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一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和黴菌。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的特點:
1)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2)一般具有發達的菌絲體;
3)細胞壁含有幾丁質;
4)營養方式是異養吸收;
5)以產生大量的無性或有性孢子方式進行繁殖;
6)陸生性較強。
三、真核微生物的細胞構造
(一)細胞壁
1、真菌的細胞壁
主要成分:多糖,另有少量的蛋白質和脂類。
多糖構成細胞壁中有形的微纖維和無定形基質的成分。
多糖種類:低等真菌細胞壁成分以纖維素為主;
酵母菌細胞壁成分以葡聚糖為主;
高等陸生真菌細胞壁成分以幾丁質為主。
2、藻類的細胞壁
厚度一般為10~20 nm,結構骨架主要是纖維素,以微纖絲的方式層狀排列。
含量占乾重的50%~80%。
(二)鞭毛與纖毛
鞭毛:形態較長,數量較少
纖毛:形態較短,數量較多 並無絕對界限
使真核細胞具有運動功能,這與原核生物一樣,但是構造和運動機制差別很大。
鞭毛與纖毛均為被膜包裹的柱狀體,構造:鞭桿、基體、過渡區三部分。
鞭毛的運動常採用波動的方式,即從鞭毛的基部到頂部的方向或以相反的方向進行波浪式運動。這種運動能推動機體前進。
纖毛的擺動。黑色箭頭表示運動方向。
纖毛和鞭毛以約每秒10~40次的速度進行擺動或波動,並迅速推動微生物運動。最高紀錄的保持者是鞭毛蟲,它能以260μm/s的速度運動(大約每秒遊動40個細胞長度)
(三)細胞(質)膜
細胞質膜即細胞膜。質膜是半透膜,把細胞的內外部分隔絕開來;還參與細胞間的識別、細胞內吞作用和胞吐作用,附著在細胞表面。
真核生物的質膜與原核生物在結構和功能上十分相似。真核生物的質膜含有甾醇,這種扁平分子使膜的硬度增強,使真核細胞更加穩定。
(四)細胞核(nucleus)
細胞核:是由雙層核膜包裹的細胞器,是細胞遺傳信息(DNA)的貯存、複製和轉錄的主要部位。
一般一個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少數也有兩個及以上。
細胞核由核膜、染色質、核仁和核基質等構成,其中核仁是核糖體RNA(rRNA)合成的場所。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五)細胞質和細胞器
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透明、粘稠、不斷流動的溶膠稱為細胞質。細胞質內的水分佔70% ~ 85%,還有蛋白質、糖類和鹽類。
細胞器懸浮在細胞質中,包括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溶酶體、微體、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等。
原生質:指細胞的全部活物質,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
細胞質:指除細胞核以外,質膜以內的原生質。
1、細胞基質和細胞骨架
細胞基質:除細胞器以外的膠狀溶液稱為細胞基質,含有大量酶系統,是細胞代謝活動的重要場所。
細胞骨架:真核細胞是通過細胞骨架而得以穩定的。細胞骨架的構成包括微管、微絲和一種類似於收縮肌的肌動蛋白構成的中等纖維。
2、內質網和核糖體
內質網:是一個與細胞質隔離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細管系統,由管狀和盤狀膜組成,與核膜相連。
內質網的外膜上附有核糖體顆粒的稱為糙面型內質網;膜上不含核糖體顆粒的稱為光面型內質網。
主要功能:
核糖體:又稱核蛋白體,無膜包裹的顆粒狀細胞器。
(1)化學組成:由40%蛋白質和60%RNA共價結合而成,蛋白質位於表層,RNA位於內層。
(2)電鏡結構:是近似球形的緻密顆粒,寬約為12nm,長約為25nm,由大亞單位(大亞基)和小亞單位(小亞基)結合而成。
真核生物的核糖體比原核生物的更大一些,由60 S和40 S兩個小亞基組成,組成一個80 S的二聚體(原核細胞的核糖體大小為70 S)。
(3) 存在形式:
① 遊離核糖體:遊離於細胞基質中,主要參與合成細胞自身需要的內源性蛋白質; ②附著核糖體:附著於內質網表面,主要參與合成向細胞外輸出的分泌性蛋白質。 ③多聚核糖體:在進行蛋白質合成時,核糖體必須由信使核糖核酸分子(mRNA)連接成串株狀結構,才具備蛋白質合成的活性。
(4)功能: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結構模式圖
3、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是由一系列扁平的膜包裹的囊或囊泡堆積在一起而組成的膜聚合體,根據其發現者命名。
功能:
4、溶酶體
溶酶體呈囊泡狀,其中含有40種以上的酸性水解酶(最適pH在5.0左右)。
所以,溶酶體的主要功能是細胞內的消化作用(消化作用僅在溶酶體內進行)。
5、微體
即過氧化物酶體。形狀與溶酶體相似,但所含的酶與溶酶體不同,主要是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
過氧化物酶體的主要功能:可使細胞免受H2O2毒害,並能氧化分解脂肪酸等。
6、線粒體
線粒體是需氧生物呼吸作用、細胞內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場所,有細胞「動力工廠」之稱。 線粒體外形呈囊狀,由內外雙層膜包裹,內層膜摺疊成盤狀或管狀,稱為嵴。ATP的產生部位就在附著於嵴上的顆粒中。嵴的存在,擴大了內膜上生物化學反應
的面積。
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線粒體中嵴的形狀差異很大:
? 低等真菌中線粒體的嵴呈盤狀;
? 較高等真菌的線粒體是大的、高度分裂的扁平板狀嵴;
? 藻類則具有更多的膨大的嵴。
7、葉綠體
葉綠體:是由雙層膜包被的、能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由葉綠體膜、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組成。
葉綠體膜:分為外膜、內膜和類囊體膜3種。在類囊體膜上,分布著大量的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所以,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能進行光合作用。 「炊事房」
8、液泡
存在於真菌和藻類的細胞中。它是由單層膜包裹的細胞器,含有機酸、鹽類、水和水解酶類。液泡的形態、大小受細胞年齡而變化,一般在老齡細胞中的液泡大而明顯。
液泡的特點:
(1)維持細胞滲透壓。
(2)營養物和廢物的儲藏場所。
▲(3)是細胞成熟的標誌。
9、膜邊體
又稱質膜外泡,為真菌所特有。其功能可能與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細胞壁有關。
10、幾丁質酶體
又稱殼體,內含幾丁質合成酶,功能是不斷合成幾丁質微纖維,保證菌絲不斷向前延伸。
11、氫化酶體
在厭氧原生動物中發現,它是由單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氫化酶體通常存在於鞭毛基體附近,為鞭毛運動提供能量。
第二節 酵母菌
酵母菌: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名稱,而是一個習慣上的名稱,泛指能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
通常酵母菌具有以下5個特點:
(1)個體一般以單細胞狀態存在;
(2)多數是出芽繁殖;
(3)能消耗糖類產能;
(4)細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5)常生活在含糖較高、酸度較大的水生環境中。
一、分布及與人類的關係
(一)分布
ü 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偏酸的含糖環境中,在水果、蜜餞的表面和果園土壤中最為常見;
ü 油田和煉油廠附近的土層中也有分布;
ü 在牛奶和動物排泄物中也可找到。
(二)與人類的關係
酵母菌約有500多種,與人類關係密切,應用範圍很廣。
1、食品
釀酒、麵包、饅頭、單細胞蛋白。 「第一種家養微生物」
2、醫藥
有機酸、酶類、維生素。
3、化工
酵母菌利用石油中的多種烴類。
4、水處理
酵母菌處理含油、含酚、含檸檬酸廢水效果好
5、酵母菌也常給人帶來危害
l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紡織品和其它原料腐敗變質。蜂蜜酵母可使蜂蜜、果醬敗壞。
l 有的酵母是發酵工業的污染菌,影響產品質量。
l 有些還能引起人和植物病害,如引起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統多種疾病。
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
形態:因種而異,大多呈卵圓形、圓形或圓柱形。也有特殊形態,如檸檬形、三角形、藕節狀、臘腸形,假菌絲等。
大小:約為細菌的10倍 寬約1~5μm, 長約5~30μm。
酵母菌的細胞結構:
(一)細胞壁
沒有細菌的堅韌,厚約25 nm,占細胞乾重的18~25%。
主要成分是葡聚糖(30~34%)和甘露聚糖(30%),此外脂類(8.5~13.5%)、蛋白質(6~8%),幾丁質(芽痕附近)含量因種類而異,一般在2%左右。
進行過出芽繁殖的酵母菌,其細胞壁上還有芽痕(在母細胞上)和出生痕(在子細胞上)。
細胞壁的三層結構(三明治狀):
外層:甘露聚糖,約佔30%,以α-糖苷鍵連接。賦予細胞壁機械強度。
內層:葡聚糖,約佔30%,由D-葡萄糖以β-糖苷鍵連接。
中層:蛋白質,含6~8%,多為酶類。
細胞壁的少量組分——脂類和幾丁質。
蝸牛消化酶可水解酵母菌的細胞壁
幾丁質:聚乙醯氨基葡萄糖
幾丁質並不是所有的酵母菌中都有,其含量也因種而異。裂殖酵母一般不含幾丁質,釀酒酵母含1~2%,有的假絲酵母含量超過了2%。
幾丁質與纖維素分子結構
(二)細胞膜
酵母菌的細胞膜與原核生物的基本相同,也有3層結構:蛋白質、類脂和糖類。
釀酒酵母中還含有VD的前體—麥角甾醇。
膜的功能主要是調節滲透壓,吸收養分和分泌物質,並與細胞的合成作用有關。
(三)細胞核
酵母細胞核是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核膜包裹,輪廓分明)。具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核膜上有大量核孔。
細胞核功能:攜帶遺傳信息,控制細胞的增殖和代謝。
(四)其它構造
線粒體 液泡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繁殖方式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
(一)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 「假酵母」、「擬酵母」
1、芽殖
芽殖(出芽繁殖)是酵母菌最常見的一種繁殖方式。有多邊出芽、兩端出芽和三邊出芽 3種方式。
成熟的 酵母菌細胞表面外突長出芽細胞,芽細胞長到一定程度,脫離母細胞繼續生長,即形成新個體,形成的子細胞稱芽體(也稱芽孢子)。▲芽細胞脫落後,在母細胞上留下芽痕,在子細胞上留下出生痕(也叫蒂痕、誕生痕)。
▲任何細胞上的出生痕僅一個,而芽痕有一至數十個。
有時芽細胞不脫離母體,又長出新芽,於是出現大小細胞相連的假菌絲狀或真菌絲狀。
酵母細胞的出芽過程
母細胞上留下的芽痕有一至數十個,在子細胞上留下誕生痕(蒂痕)僅一個 。
根據芽痕的多少還可以推測該細胞的年齡
有時芽細胞不脫離母體,又長出新芽,於是出現大小細胞相連的假菌絲狀。
假菌絲
2、裂殖
少數酵母菌與細菌一樣,借細胞橫分裂而繁殖,如裂殖酵母。
3、產生無性孢子
節孢子、擲孢子、厚垣孢子等。
(二)有性繁殖:孢子囊孢子
繁殖方式是菌種的特性。
(三)酵母菌的生活史
四、酵母菌的菌落特徵
酵母菌菌落大多數與細菌菌落相似,表面較濕潤,稠密,易挑取,正面與反面以及邊緣與中央的顏色較一致。
但比細菌菌落大而厚,顏色單調多為乳白色,少數為紅色,若培養時間太長,其表面可產生皺褶。
酵母菌的菌落由於存在酒精發酵,一般還會散發出悅人的酒香味。
在液體培養時,有的生長在底部,有的生長均勻,有的則在表面形成菌醭。
第三節 絲狀真菌—黴菌
黴菌:「會引起物品霉變的真菌」,是對生長在營養基質上形成絨毛狀、蜘蛛網狀或絮狀的絲狀真菌的統稱。通常指那些菌絲體較發達又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菌。
分布:黴菌是腐生性或寄生性營養,在土壤、水域、空氣、動植物體內等地方,只要有有機物存在就有黴菌的蹤跡,它們是有機物的分解者。
應用:
① 工業上,發酵生產酒精、抗生素、有機酸、酶製劑等。
② 食品上
③ 理論研究上,用於飼料發酵、殺蟲農藥等。
④ 廢水處理上,黴菌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危害:
① 引起食物、工農業產品的霉變,甚至產生大量毒素有致癌作用。
② 是植物的主要病原菌。
③ 引起動物和人體傳染病,如皮膚癬、肝癌等。
一、黴菌的形態構造
(一)菌絲及其延伸過程
黴菌營養細胞的基本單位是菌絲,這是一種管狀細胞,由堅硬的含殼多糖的細胞壁包裹。
菌絲直徑大小與酵母菌相似,是放線菌的10倍。
菌絲可以無限制地伸長和產生分枝,分枝的菌絲相互交錯在一起,形成菌絲體。
黴菌的菌絲有兩種類型:有隔菌絲和無隔菌絲。
無隔菌絲:菌絲中無橫隔膜,整個菌絲是一個單細胞,菌絲內有許多核,是多核系統。毛霉、根霉
有隔菌絲:菌絲中有橫隔膜將菌絲分隔成多個細胞,每個細胞含有1至多個細胞核。每個細胞功能相同。隔膜上有微孔。麴黴、青黴
菌絲體及其各種分化形式:分為營養菌絲、氣生菌絲和孢子絲3種。功能同放線菌。
(二)營養菌絲體的特化形式
(1)假根
根霉 具有固著和吸取養料等功能
根霉 毛霉
(2)匍匐菌絲
毛霉 具有延伸功能
假根 孢子囊
(3)其它
(三)氣生菌絲體的特化形式
1、結構簡單的子實體
青黴 麴黴
2、結構複雜的子實體
(四)菌絲體在液體培養時的特化形態
菌絲球 意義:
二、黴菌的繁殖
黴菌繁殖能力強,方式多樣,主要靠無性和(或)有性孢子。
(一)無性孢子繁殖
無性孢子繁殖:指不經過兩性細胞的配合,只是營養細胞的分裂或營養菌絲的分化而形成同種新個體的過程。
1、厚垣孢子
在菌絲頂端或中間,一部分原生質濃縮、變圓,類脂物質密集,然後原來的細胞壁加厚或在四周生出厚壁,形成厚垣孢子,在條件適宜時萌發。如毛霉厚垣孢子。
2、節孢子
節孢子由菌絲斷裂形成。菌絲生長到一定段出現許多橫隔膜,然後斷裂,產生很多單個孢子。如白地霉。
3、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是最常見的無性孢子,大多數真菌均以此方式進行繁殖。
4、孢囊孢子
形成於一個特殊的囊狀結構的孢子囊內。形成過程中多核細胞體積增大,核外生壁,原囊細胞壁膨大形成孢子囊壁。
孢子囊及其孢子
(二)有性孢子繁殖
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產生新個體的過程。與其它真菌一樣,有性繁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質配、核配、二分裂或數分裂。
1、接合孢子
兩條營養菌絲可直接結合,然後質配、核配、減數分裂。
2、子囊孢子
3、卵孢子
菌絲分化形成特殊的性細胞——配子囊來相互交配(或由配子囊產生的配子來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
三、黴菌的菌落特徵
菌落生長:在平板上的菌落呈放射狀。
菌落特徵:往往有霉味。菌落大(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十幾倍),不透明,乾燥,疏鬆,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不容易挑取;常呈一定色澤,但是菌落正面與反面以及中央與邊緣的顏色常不一致。
思考題:如果不利用顯微鏡,你將怎樣鑒定一個細胞是原核的還是真核的?假設該生物體能方便地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
一個菌落不同部位的細胞生長有何區別?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一般而言,菌落周圍細胞生長最快,菌落中央的細胞生長慢,而且中央部位的老的細胞會自我裂解,這種差別是由於氧、營養物質及有毒產物在菌落中由外到內呈梯度分布導致的。在菌落邊緣,氧和營養物質充裕,而在中央部位,菌體堆積較厚,氧和營養物質難以較好地通過擴散進入該區域,再加上新陳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不能迅速擴散消除,導致菌落中央細胞生長速度放慢甚至停止。正是由於這些環境條件的變化,菌落邊緣細胞以最快速度生長,而中心部位細胞逐步死亡。
四、常見黴菌
(1)毛霉
分布:多見於澱粉質食品上,其孢子廣佈於土壤中。
形態:棉絮狀,無隔,無假根,孢子囊梗由菌絲體的任何處長出,這是與根霉的主要區別。孢子囊梗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
圖 毛霉孢子囊柄的著生與菌叢(受限制生長)的照片
用途:
a.用於生產有機酸(如檸檬酸、琥珀酸);
b.生產酶製劑:脂肪酶(高大毛霉)、澱粉酶(總狀魯氏毛霉、高大毛霉)、蛋白黴;
c.生產腐乳、豆豉;
d.對甾體化合物具有轉化作用。
(2)根霉
形態:棉絮狀、菌絲單細胞,無隔。營養菌絲產生匍匐枝,在培養基內形成假根。在假根相對位置向上長出孢子梗,直立,長約2.5mm,肉眼可見,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內生孢囊孢子。
分布:分布廣泛,在澱粉類食品上常見,土壤、空氣中亦有很多根霉孢子。
用途:
(1)釀酒工業常用的糖化酶種,用於發酵飼料;
(2)工業上生產有機酸、乳酸及丁烯二酸等;
(3)是生產甾體化合物的重要生產菌。
(3)麴黴
分布:廣佈於土壤空氣,常見有紅麴黴、黑麴黴、黃曲霉。
用途:a.是做醬、釀酒、制醋的主要菌種;
b.生產有機酸和酸酶製劑;
c.生產糖化飼料;
d.紅麴黴:用於生產食品色素。
形態:菌絲有隔,成熟菌絲呈淺黃色或褐色,部分菌絲頂端膨大形成頂囊,呈球形。
黃曲霉毒素(AFT):AFT廣泛分布於花生、玉米和大米(「紅變米」、「黃變米」)等糧食及其加工品上。
黃曲霉毒素的毒性:黃曲霉毒素是劇毒物,也是致癌物。其毒性為氰化鉀10倍,砒霜的68倍,黃曲霉毒素B1的半數致死量為0.294 mg/kg。對肝臟的直接損傷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畸胎或死胎),大量的動物(鼠類、鳥類和魚類)試驗結果證明,它們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是誘發肝癌。目前有人認為還會誘發腎癌。
黃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質:生長溫度範圍在4~50℃之間,能在含氧量極低的環境中生長,非常耐熱,只有通過長時間高溫(100℃~120℃)作用,如高壓消毒和鍛燒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況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麵包的熱度(中心最高溫度為100℃)並不足以使AFT完全滅活。但AFT對強酸和強鹼較敏感。
黃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
(1) 預防措施 可從糧谷作物的生長、收穫、貯藏、加工、運輸一系列環節中防止黴菌的污染及滋生。應穀物含水量<13-14%,花生含水量<8-9%,貯存場所的濕度<70-75%。
並使用化學藥物如磷化鋁、磷化鋅等防止黴菌生長並抑制其產毒。
(2) 黃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較多:①排除破碎的花生粒。②活性碳吸附。③大米黃60-80%存在於米米糠中,淘洗去除。④用強鹼處理成毒品,如鹼片煉花油,使原含量60ug/kg毒素不能檢出。
黃曲霉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對於因黃曲霉污染而變色的
稻米,以下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 .不再食用
B .用醋浸泡一段時間後,洗凈即可食用 C .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後,洗凈即可食用 D .用清水將表面的黴菌洗掉即可食用
黃曲霉毒素的產生菌:主要為黃曲霉、寄生麴黴、黑麴黴等多種麴黴。產黃曲霉毒素的真菌侵染糧谷的範圍極廣,尤以玉米、花生、豆油最常見,大米、小米、高粱次之。
(4)青黴
分布:廣佈於空氣、土壤,桔皮上常見。
柑桔青黴病 產黃青黴菌落
用途:生產青黴素,少數生產有機酸。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和功能
形態:菌絲有隔,形態與麴黴相似,但孢子囊呈掃帚狀,無頂囊和足細胞,藍綠色。
四種黴菌形態比較:
第四節 產大型子實體的真菌——蕈菌
蕈菌:又叫傘菌,通常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真菌。從外表看,蕈菌不象微生物,過去一直是植物學的研究對象。但從其細胞構造、早期發育、各種微生物特性等各方面都與顯微真菌完全一致。
分布:廣泛分布於地球各處,在森林落葉地帶更豐富。可供食用的真菌就有2000多種,目前已利用的食用菌約400種,常見的草菇、平菇、金針菇、香菇、猴頭菌、銀耳、靈芝、竹蓀和茯苓等。
典型的蕈菌由三部分組成:菌蓋、菌柄和菌絲體。菌蓋位於頂部,包括表皮、菌肉和菌褶;菌柄位於中部;菌絲體位於基部。
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
繁殖方式:有性孢子——擔孢子
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壞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圖1)
子實體初期象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圖2)
推薦閱讀: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嗎?應該是什麼生物留下的
※這是啥蜘蛛啊。。。?
※人體內器官的質量是怎麼測量的?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二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