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還是平靜?本報記者親歷仲裁日的菲律賓
但暗流涌動。11日,在中國駐菲大使館前,一群菲律賓人進行抗議。當地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些抗議者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有當地華人表示,由於前任政府非常腐敗,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得不好,加上貧富差距很大,造成許多菲律賓人對政府不信任,不會為了國家或政府的利益出門抗議遊行。不同於民間的這種氛圍,菲律賓GNN電視台的華裔主持人張興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幾個月,菲律賓報紙上有關仲裁案的報道越來越多。「至少有兩個月,菲律賓主流媒體經常在頭版上放美國航母照片,還有美國智庫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接受媒體採訪。」與此同時,菲律賓一些支持雙邊會談的學者和人士,也發出更大聲音告訴民眾與中國合作的好處。「之前一些反對會談的人出來說,菲律賓和中國曾經有過50個會談,但沒達成什麼一致結果。現在有人出來說哪有50個?菲律賓和中國連一次關於領土的會談都沒有過。」張興萬說。
12日下午6時,即仲裁結果出爐1小時後,菲律賓最高法院召開了簡短的新聞發布會。《環球時報》記者提前半小時抵達法院,看到已經有十幾家外國媒體記者在等候。等待期間,一名菲律賓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支持菲律賓的立場,因為他是菲律賓人。但他認為菲中兩國不應該因為裁決而停止會談,應該共同努力去解決爭端。《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法院門外,沒有人聚集,甚至沒有一名行人駐足。菲律賓的網路上則熱火朝天,主要媒體網站紛紛報道,還有媒體提出:「沒有『國際警察』負責,接下來該怎樣執行海牙的裁決呢?」菲律賓拉普勒新聞網站報道稱,菲方聘請的首席律師保羅·雷切勒表示,這要看其他受影響國家和「國際社會」如何行動。最活躍的當屬菲社交媒體,菲律賓網民們紛紛在推特上留言評論,發表看法。「這些人簡直是瘋了」,一名菲律賓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不覺得值得如此做。
張興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接下來,菲律賓會湧現許多針對中國的宣傳,要中國接受仲裁結果,然後菲社會和政府里反對同中國會談的那部分力量就會給杜特爾特施壓。「很多菲律賓人相信美國、日本和『國際社會』會給中國施壓,讓中國接受仲裁結果並實施,我很擔心南海上的菲律賓漁民或者菲律賓海軍艦船會跟中國起衝突。」張興萬認為,幾周之後,關於仲裁案的噪音就會減少很多,然後中菲就能繼續開展合作,「就像蘇祿國王1417年訪問中國一樣,也許明年杜特爾特就可以訪問北京,掀開雙邊合作、共同繁榮的新篇章。」蘇祿國是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1417年鄭和訪問蘇祿,同一年蘇祿東王和蘇祿另兩個國王一同回訪明王朝。由於菲新總統杜特爾特此前表達了與中國務實來往的傾向,不少分析認為,中菲關係存在一定的回暖可能,特別是經濟領域,合作空間很大。
▲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7月6日,《菲律賓星報》對1-5月菲律賓旅遊業情況進行報道。其中,中國遊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1%,系增速最大的來源國。5月份單月,中國抵菲遊客為4.7萬人次,同比增長48.5%。該報評論員李天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去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旅遊時,發現那邊商場里的售貨員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商場的牌子也有中文標識。他問為什麼,售貨員說中國遊客是他們最大的客戶和買家。「為什麼菲律賓不能如此?」他說。 菲律賓本土報紙《旗幟報》評論員羅德·卡普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認為杜特爾特將對中國實行友好政策,會向這個方向努力。中菲之間曾經有過一些很重大的合作項目,比如高鐵,但這些項目在阿羅約時期就結束了,之後沒有再啟動過。杜特爾特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幫助菲律賓修建鐵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或將是中菲關係出現轉變的突破口。然而,菲律賓國內的情況並不簡單,國際上美日等國對菲影響很大,接下來的菲中關係仍充滿變數。
(本報赴菲律賓特派記者張逸倩)
推薦閱讀:
※晚安心語0427:你可以得力於平靜,強硬於溫柔。
※心平氣和的反思一下下,平平靜靜琢磨琢磨自己
※飲杯清茶,讓恩怨得失都歸於平靜
※看清了就容易平衡,平衡了就容易平靜,平靜了就容易平和
※用平靜的心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