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員撰文:推進利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2011年03月10日 11:25:27  來源: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字型大小大小】【收藏】【列印】【關閉】

推進利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 張曉慧利率和匯率是最重要的貨幣資金價格,建立市場化的利率、匯率形成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金融宏觀調控逐步由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變、疏通貨幣政策市場化傳導機制的重要環節和基礎性工作。「十一五」期間,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對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提出了嚴峻挑戰,人民銀行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精神,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了預期效果,利率在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作用逐步增強,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順暢,宏觀調控能力得到改善。一、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利率調控體系隨著我國金融企業市場化運行程度提高、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金融調控更多轉向依靠間接調控,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利率槓桿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強。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思路,1996年以來,人民銀行一方面不斷放鬆利率管制;另一方面著力完善市場化利率定價機制,擴大市場化利率覆蓋範圍。通過漸進式的改革,我國實現了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放開了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推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一五」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以維護宏觀穩定、增強市場化利率作用為宗旨,以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能力和健全金融機構定價機製為基礎,不斷創造條件有序推進。一是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定價能力。2007年1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正式運行,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和培育工作逐步展開。Shibor是由信用等級較高的16家商業銀行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每個交易日對社會公布的Shibor品種包括隔夜至1年共八個關鍵品種。三年來,Shibor基準性地位逐步提高,已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指標性利率,在浮動利率債券以及衍生產品方面發揮了定價基準的作用,並且為拆借及回購交易、票據、短期融資券等產品提供了重要的定價參考。同時,以培育Shibor為突破口逐步推進我國金融機構定價機制建設。金融機構初步建立了總利潤目標統領的利率定價架構,建立健全了市場化產品定價機制、貸款定價管理機制、內部轉移定價管理機制,逐步開發了支持利率定價機制建設的管理信息系統,風險定價水平不斷提高。二是通過創新推動替代性金融產品定價市場化。在創新銀行間市場企業短期融資券工具基礎上,2008年4月,人民銀行發布了《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法》,允許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市場化方式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期限擴大至1年以上,實現了企業以債券方式直接籌資利率市場化。這有利於貨幣政策通過債券市場向企業傳導,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進程,並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自主定價產生積極影響。在人民銀行推動下,銀行間市場利率互換、遠期利率交易等衍生產品快速發展,已逐步成為利率風險管理的主要工具。三是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浮動範圍。在已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下限的基礎上,隨著個人住房貸款對利率調整敏感度不斷提高,商業銀行自主定價能力逐步增強,2006年人民銀行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85倍。2008年10月,為進一步提高對居民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務水平,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提供了更大空間。四是逐步完善央行利率體系,探索利率調控方式轉變。為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人民銀行逐步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對商業銀行日常流動性的調控,中央銀行對金融市場利率的調節作用大幅增強。利率調控由過去單一依靠存貸款利率調整轉向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與引導市場利率並重:一方面根據宏觀經濟、金融運行形勢,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另一方面,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及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進行調節,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間接影響存貸款利率。改革實踐表明,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與企業和金融機構產權制度改革、金融市場建設的步伐相契合,與宏觀調控的方向和節奏相銜接,經歷了管制利率的「破」與市場利率形成機制的「立」。破立結合,積極穩妥推進,既有利於行政管制價格向市場化價格的平穩過渡,避免金融機構因產權約束和經營機制不健全可能導致的價格惡性競爭,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又有利於建立和完善市場利率體系,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風險定價能力,逐步實現向價格型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根據我國國情和發展戰略作出的選擇,符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符合我國長遠和根本利益,對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維護髮展戰略機遇期和國際經貿環境等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作為發展中的大型開放經濟體,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是實現我國宏觀經濟內外均衡,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必要要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將有助於提高我國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十一五」期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1994年實現匯率並軌後,我國即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只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2005年7月,經過充分論證和準備,我國實施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後,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復甦做出了貢獻,展示了我國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的努力。2010年6月19日,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2005年7月匯改以來至2010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5%,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14%,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測算,至2010年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4.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2.6%。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其他配套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一是大力推進外匯市場建設,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供製度支持。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同時大力發展銀行間人民幣遠期、掉期和期權市場,創新匯率避險工具,增強企業管理風險的能力。2010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遠期和掉期分別成交3.05萬億美元、327億美元和1.28萬億美元,分別是2006年的4倍、2倍和25倍。二是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不斷拓展對外投資渠道,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放寬企業、居民持有外匯的限制,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時還加強了跨境資金監管,防範短期套利資本大規模流動。三是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注意觀察企業承受能力,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顯著增強,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強化。從實體經濟的運行來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總體影響是積極的,在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逐步顯現。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微觀主體主動適應匯率浮動的意識增強,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能力也有了較大提高。外匯市場快速發展,銀行間外匯市場報價活躍,成交量增長較快,掉期和遠期等衍生品市場穩步發展,外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在適應匯率靈活性的同時,加強風險管理,提高自主定價能力,改善金融服務和創新金融產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和市場基礎,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發揮好利率、匯率的價格信號作用,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一五」期間,上述領域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調控體系不斷完善,逐步轉向以價格工具為主的間接調控,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快速發展,市場深度和廣度有了進一步擴展,微觀主體對貨幣政策的敏感性也在不斷加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順暢。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根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條件,繼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觀調控能力。按照宏觀審慎管理的要求,確立審慎合格金融企業必須具備的硬約束條件;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定價能力,促進市場定價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的價格,盡量避免銀行產品的過分交叉補貼,實現各類產品的市場化定價。通過多個領域互動和相互促進,特別是加快金融市場的培育,從機制建設入手,創造條件使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發揮更大作用。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搜索更多央行 的新聞
推薦閱讀:

負利率:牽一髮而動全身
【新提醒】負利率時代如何確保你的財富不縮水
現金貸和信用卡分期實際利率怎麼算?
銀行存款最新利率出來了:最高上浮50%,你敢去存嗎?
同行拆借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有什麼不同?

TAG:匯率 | 利率 | 改革 | 官員 | 機制 | 撰文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