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飲酒禮節到底有多繁瑣
古代飲酒禮節到底有多繁瑣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二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飲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種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亂,制定飲酒禮節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於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讚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常勝將軍段祺瑞為何輸給小屁孩
段祺瑞是北洋軍閥中的風雲人物,僅次於袁世凱。段祺瑞雖是一介武夫,卻十分喜愛下圍棋。1924年,他出任北洋軍閥政府臨時執政,當時的圍棋名家都被他網羅到府中,作為陪他下棋的清客。
據吳清源的二哥吳景略所著的《中華棋聖吳清源》記載,吳清源的父親於1925年病逝後,家中生計難以維持,吳的母親便去拜訪雇水如,托他向段祺瑞代為引薦吳清源。當年袁世凱麾下有三員大將,人稱北洋三傑:龍、虎、狗,分別是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數段祺瑞最風光。
段祺瑞不愛錢,只愛色。為官多年,在清朝時就已經做到了一品大官,進入民國,當過陸軍總長、內閣總理甚至中華民國的臨時執政,可一點積蓄也沒有。下野之後住的房子都是別人送的。段祺瑞除了二妻五妾,也沒有什麼緋聞,偶爾吃花酒,多半是不得已的應酬。此人平生有兩大喜好:一是玩政治,二是下圍棋。只要有點兒空閑,十有八九是在棋桌旁。平時公館裡養著幾個清客,專門陪他下棋,每月從陸軍部里支薪。
當時只有11歲的吳清源便被雇水如帶到了北京東城吉兆衚衕段宅。段祺瑞問過他的年齡、家庭情況後,就叫他與在場的一位棋手對弈,結果吳清源取勝。段祺瑞見這孩子棋藝高超,性格文靜,很喜歡他,決定以資助學費的名義,每月給吳清源100元。從此,吳清源便常到段府下圍棋。
不過,段祺瑞雖然嗜棋如命,但水平卻不怎麼的,稍有點功底的人,就可以把他殺得大敗。一般是沒有人敢這麼做的。段祺瑞好勝心極強,一輸棋就不高興。門下的棋手知道他的脾氣,故意讓他取勝。段祺瑞下棋的路數是:在布局時,先與對方爭奪陣地;到了中盤,雙方陣地大致已壁壘分明,這時他就強行打入對方陣地,嘴裡還說,「我要在你的範圍里蓋一個小房子」,如果對方故意相讓被他看出來,他是不幹的。所以,既要讓他贏,又要不露痕迹,非頂尖高手搞不定,那些清客與段祺瑞下棋看起來驚心動魄,難解難分,最後總是讓段祺瑞贏了。所以段祺瑞也就成了「常勝將軍」。
段祺瑞是個相當自負的人,脾氣倔強,自以為天賦不錯,棋藝高超,至少在中國無人能出其右。一天早晨,段祺瑞要跟吳清源拼殺一盤。吳清源執黑子,他執白子,並且還強行讓了吳清源二子。吳清源是個孩子,當然不知道與段祺瑞下棋的「規矩」,一開局便奮力拚殺,很快就將對方的白子殺得七零八落。段祺瑞見大勢已去,一言不發地站起身來,獨自走進了內室。在一旁圍觀的其他棋手見此情景,個個心驚膽戰。不久,北京《晨報》副刊就登出了這樣一則報道:「段執政一日與吳清源對弈,大敗,憤然拂袖而起,進入內室……」。
一個堂堂的執政也不好跟一個孩子多計較,到了月底,段祺瑞還是將100元錢照樣付給了吳清源。段祺瑞玩政治跟他下棋的感覺一樣,都是志大才疏而又自命不凡。也許是圍棋上的常勝害了他。
陳毅評價段祺瑞時說:「段祺瑞之為人不足取,但有一點可取,就是愛好下棋和提倡下棋。」(姜衛華/文)
推薦閱讀:
※解密:古代年輕寡婦是怎樣度過一生的?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葛荃:說《論語》聊社會(十一)
※古代中原軍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嗎?
※古代中國的丞相
※老闆易經64:古代人如何占卜——《左傳》、《國語》筮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