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二) - dh615676@126的日誌 - 網易博...

引用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二)

盧勤作品集 《沒有不對的孩子 只有不對的 2010-08-03 20:01:30 閱讀0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引用

一路愉快 的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二)

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長 (6)

五、成長需要肯定

在和媽媽共同生活的17年中,徐力聽媽媽講得最多的話是:「你真笨!」「你太沒出息了!」「你怎麼不如人家?人家考試能考前三名,你為什麼不能?」……可以說,徐力是在媽媽的責罵聲中長大的,他的內心感受是什麼呢?他氣憤被責罵,因而產生了反抗的心理。這種反抗的心情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爆發出來了。

出事那天,因為看電視這點小事,徐母又開始了無休止的嘮叨:「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你考不上大學,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沒有關係!」當時,徐力感到委屈至極,他想的是:「我已經儘力了,你為什麼老對我這樣!」衝動之中,他舉起鐵榔頭,朝母親的頭上打了下去……

悲劇就這樣發生了。責罵,在父母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每日不休的責罵,便是自己「世界的末日」。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陽光。

齊齊哈爾有位母親給我打來長途電話,說她從電視上看到介紹我的書,很想買一本送給孩子,但是沒有買到,她費了好大勁兒找到了我的電話。

「有什麼急事嗎?」我關切地問。

「我的女兒上初一,考試時總是馬馬虎虎,老是丟分,我瞅她就上火,每次都要狠狠地說她,可是她就是不改,怎麼辦?」我問這位母親:「孩子認真的時候,你表揚過她嗎?」「她可是很少有不出錯的時候啊!」

「是呀,你的孩子只聽到過因為馬虎過失的責罵,而沒有品嘗過因細緻成功的肯定與誇獎,那她當然不會有進步的願望了!細緻,應該是女孩的特有優點。我希望你能找回孩子失去的優點。辦法只有一個:肯定她!」

「你講得對,可是我的孩子就是沒有上進心啊!」

「喪失上進心的孩子,是因為在有上進心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肯定和誇獎。我建議你改變一下自己的眼光,關注孩子的優點、進步,讓孩子尋找到被肯定的感覺。」「謝謝你的建議,我一定試試。」這位母親十分虛心。

幾天以後,她又打來了電話,高興地告訴我:「知心姐姐,真的很感謝你。你的辦法真靈,我盡量肯定她的長處,她的學習果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也真的有了上進心!」

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嚴格要求就要靠責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進步,其實不然。兩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心理測驗:把孩子分成A、B兩個組,分別考他們同樣的問題。過了三天,再度去那所學校,告訴A組同學:

「上次考試成績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們千萬不能輸給上次,好好寫吧!」

又對B組的同學說:「你們上次成績很差!怎麼行呢?這次必須反敗為勝才行!」

結果,原本成績相當的兩組,得到肯定和誇獎的一組,第二次測試成績很好;責罵後再考的那一組,成績很不理想。美國一位教授曾使用精神氣電現象的能量測定器,來證實誇獎與肯定比責罵與否定更有效果。他一直以測定器研究孩子課業與疲勞的關係,結果發現誇獎與肯定對消除疲勞非常有效。在測定中,他們對用功寫作業而疲勞的孩子說:「哇!你做得很好!你真能幹!」結果發現,因疲勞而下降的測定熱量曲線一下子升了上去。相反,當孩子受到責罵和嘲笑時,那曲線就會明顯下降。測定器的指針表明:一方面,透過誇獎和肯定可以消除疲勞,使用功的效率上升;另一方面,責罵與否定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有的父母雖然明白了「責罵孩子不好,肯定和誇獎才會使孩子變得更好」的道理,可是自己卻做不到。眼看孩子不用功學習,甚至搗亂,不罵他反而誇他,這的確很難做到。此刻最重要的是,必須充分地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浙江萬里教育集團董事長徐亞芬,是一位事業上十分成功的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母親。

一次我去寧波參觀她辦的學校。在共進晚餐時,她對我談起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事情,令我大受啟發。

徐亞芬的兒子在寄宿制小學上學,語文成績很好,但不愛學數學,所以數學成績比較差。一次,兒子從學校回來,對媽媽說:「學校給我們測智商了。老師說我右腦比左腦發達,形象思維能力強,數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語文成績比數學的好。看來,我的數學成績是上不去了。」徐亞芬驚訝地問:「是這樣嗎?有空兒我去問問老師。」她真的去了學校,找了班主任,並暗地裡與班主任達成了一項協議。幾天後,徐亞芬十分認真地對兒子說:「兒子,告訴你一件大事,我去學校問過老師了,老師說他搞錯了,你是左腦比右腦發達,學數學會比學語文強多了!」

「是真的?老師真是這麼說?」兒子睜大了眼睛,好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那樣興奮。

「是呀,老師說,他看錯結果了,他說的是另一個同學而不是你,你的左腦比右腦發達。」

兒子信以為真,真的認為「我的數學一定能夠學好,我很行」。這個結果完全改變了他對自己的看法,從此,在學數學的時候,他恢復了自信,提起了精神,數學成績很快超過了語文成績。所以,對父母來說,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擁有的潛在力量,只要能充分發揮這一力量,任何孩子都會成為了不起的孩子。

誇孩子也要會誇。不能簡單地戴高帽,那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記得有個男孩子曾經對我說,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他一個人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媽媽一回來,高聲說:「你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一聽這個,他就煩了,馬上掃興地說了一句:「真沒勁!」這使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我也常常愛在家裡沒人時收拾房間。媽媽回來了,總是驚訝地說:「哎呀!這麼乾淨啊!這是誰幹的?」於是,我從門後跑出來。媽媽自言自語地說:「真沒想到是你乾的!你真了不起!」當時,我心裡高興極了,有一種成功的體驗。下次媽媽出門,我還想繼續這樣做。

當然,這種辦法只適用於少年期的孩子。孩子小時候,你可以直截了當地說:「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他長成青年了,你再這麼說,他們八成會認為你要叫他們做事而不理你。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們做的事情帶著誇獎的口氣說給別人聽,但又要讓他們聽見,讓他們感到「驕傲」。

有一位企業家曾對我說過,他的媽媽在這方面最內行,她會讓他偷聽到她所說的話,她知道許多話直接跟孩子說,孩子是不會聽的。「記得有一次,媽媽跟她的一個朋友談話(我後來猜他們是事先約好的),媽媽說:『我擁有這條衚衕最棒的孩子!』當時,我真的就想,我一定要當這條衚衕最棒的孩子!後來,我成了一個出色的企業家。你看,我媽媽的那些話多管用!」

每一個成長的孩子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師肯定,被社會肯定。只要能針對孩子的優點去誇他、肯定他,他必然會變得更好。

我經常聽到父母們為了孩子的差勁大傷腦筋而發出的嘆息聲。這是因為父母認為讓人傷腦筋的孩子很差勁,這是因為你想著他很差勁,所以他才真的差勁。如果你能換一種想法,確信「孩子哪有差勁的道理」,並用這樣的心情去指導孩子,我想他一定會變得更好。因為,想如何去改造他,並且用各種方法改造他,仍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你想改造他這個想法錯了,即使你多方面為他設想,他也好不了。如果你不去為他多方面設想,他反而自動好了。

因為必須相信這一點,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改善自己,他不想變化也是不容易的。面對我們身邊那些腦子慢或愛搗蛋的孩子,絕對不可以打罵,他們更多地需要肯定。對於那些犯了錯誤甚至犯了罪的孩子來說,充滿希望的鼓勵會使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走出家教誤區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人成功,惡劣的環境可以使人窒息。環境是人創造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身心健康、性格開朗的孩子;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有心理障礙、心胸狹窄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有的真可以說是「愛你沒商量」,把孩子愛得「死去活來」,自己還覺得愛得不夠。但是,這種「超重的愛」把孩子壓得喘不過起來,他們一天天遠離了我們,有的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可憐的孩子們同時生活在「天堂」和「地獄」里,他們一方面獲得了更多的愛,另一方面又感到壓力過大,過早、過多地品嘗到了人生的不幸、生活的重負和競爭的慘烈。面對一幕幕的悲劇的發生,難道我們不應該認真想一想,我們給予孩子的愛適不適當?我們今天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科學?我們有沒有勇氣為了改變孩子生長的環境而首先改變我們自己?我們有沒有決心讓每一個孩子都喊出「新世紀我能行」?

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長沒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長(7)

我想,我們最應該丟掉的是四大心理誤區,即:丟掉補償心,找回平常心;丟掉超常心,

找回正常心;丟掉虛榮心,找回責任心;丟掉懼怕心,找回保護心。

一、丟掉補償心,找回平常心

做父母的本應該有顆平常心。因為,生兒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

可是,我們這一代做父母和我們自己的父母不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成長在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使我們失去的太多,我們竭力想把自己沒有能夠實現的人生理想從孩子身上去實現,竭力想把自己沒有得到的物質享受從下一代身上得到補償,我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這惟一的孩子身上了。於是,強烈的「補償心」佔據了我們的心頭。「望子成龍」變成了「逼子成龍」。

有一次,我去貴陽開會。貴州電視台《女性話題》節目請我和六個家庭談心,話題是———做個好媽媽。

有一位帶著女兒來的年輕媽媽講得十分激動:「文革時,我剛上小學四年級,我沒有學到什麼就下鄉去插隊了。我沒有文化,返城後找不到工作,後來當了個體戶,我丈夫也是個體戶。我們掙了幾個錢,捨不得吃、捨不得花,要留給孩子上大學,我一定要讓孩子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可是我的女兒不爭氣。上一年級,才給我考了八十多分,我氣急了,用繩子把她捆起來,吊到房樑上抽打。打昏過去了,我就用涼水把她潑醒。我氣急敗壞地朝她吼叫著:你記住沒有,你要成為『人上人』!女兒哭著、喊著:媽,你別打了,我一定成為『人上人』!」

說到這裡,這位年輕的母親泣不成聲。已經上四年級的女兒坐在媽媽身旁,大滴大滴的淚水流了下來。「你媽媽打你時,你是怎麼想的?」我問女孩兒。

「我恨她,我恨她。可我也理解她,她讓我成為『人上人』也是為我好。」女孩兒委屈地回答。

「你現在能告訴我,什麼叫『人上人』嗎?」我又問。「不知道!」女孩搖搖頭。

女孩兒的回答,讓全場的人啼笑皆非。四年前,女兒挨了一頓毒打,至今還不明白媽媽的期望到底是什麼。

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過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當「平常人」最安全、最實際。實際上,「平常人」就是心地和平、能與人和諧相處的心理健康的人。鄧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紀偉人,可他卻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平常人。他有一句讓老幼動容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一個偉人把自己看成平常人,人中人,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又非逼著孩子去當「人上人」不可,我們這不是在害孩子嗎?有了這種心理,就不能科學、冷靜地對待和教育孩子。為了讓孩子當「人上人」,許多家長逼著孩子拼死拼活也要考上大學。孩子考試稍差,家長便冷眼相對;如果排名靠後,便會暴跳如雷、捶胸頓足,甚至惱羞成怒、大打出手。給孩子造成強大的思想壓力,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樣逼下去,就會像德國詩人海涅所說:「即使種下的是龍種,收穫可能是跳蚤。」你希望孩子成為「人上人」,結果常常是經過了數十年,才發現孩子成為了一個最沒有志氣的平庸之輩,變成「人下人」。

培養平常人,要有平常心。

所謂平常人,就是少給孩子提一些過高的、難以做到的要求,而是要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語言講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運。

在全國少工委和中央電視台組織的「民族好少年」評選中,作為評委,我看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農家婦女教子的故事:大山裡有一個上中學的男孩子,見家裡實在太困難,媽媽每天幹活太辛苦,決定棄學。一天,他對媽媽說:「媽,我不念書了,幫你幹活養家。」

這位不識字的農家母親聽了,一句話也沒有說,把兒子帶到玉米地里,掰下一穗青苞米,遞給兒子。「好吃嗎?」母親問。

「好吃。」兒子不解地回答。

「青苞米是好吃,但是不能當飯吃呀!只有等苞米成熟了,脫下粒,磨成面,才能當飯吃。咱家再窮,也不能誤了你的學業!」

男孩兒一下子明白了媽媽的心意:一個人有了知識,成熟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中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志當存高遠」,「志不強者智不達」。他立即返回學校,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並立志用現代科學來建設自己的家鄉。

這位農家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很會教育孩子,因為她自己就心平氣和,知道母親的責任不是逼孩子學習,而是教孩子做人。

所謂平常心,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為自己。許多父母愛支配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願望去支配孩子的未來,逼著孩子委屈地去做他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使孩子成為只能順從地按照別人的意志辦事、缺少創造的人;另一個就是,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孩子與父母較勁兒,你讓他朝東,他偏要向西,事與願違,有的走向了期望的反面。

仔細想一想,古今中外成大事、立大業者,有幾個人是由父母安排的?馬寅初的父親給馬寅初安排的前途是賬房先生,而馬寅初選擇的道路則是離開家鄉,到上海、天津,再到美國求學,拿回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有些事情往往很奇怪,結果常常和你想得到的相反: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偉大」的人,但是最可能的結果是孩子很平庸,連普通人也做不好;而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養孩子,也許經過或長或短的歷練,最後孩子真能成為一個人物。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創造出平常之中的不平常。

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教育孩子的信念是———讓孩子快樂地「當自己」一輩子。

他認為父母並不是孩子本身,憑什麼替孩子決定前途?尤其是依從父母的意願而不是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根本是「本末倒置」。他從不強迫孩子去學這學那,他認為孩子學習不喜歡的項目,那份痛苦會根深蒂固地留在孩子心裡,成為孩子心裡抹不去的陰影。對女兒的教養,蔡志忠先生採取的是順其自然、因材施教的辦法。他曾送給女兒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棵小番茄秧,人們告訴它,只要它努力,就可以長得大,結的果實就會像西瓜一樣大,味道也會像香氣一樣香,並且還會像蘋果一樣有營養。於是,小番茄秧很努力地汲取養分,很賣力地做體操運動強身健體。結果,它的果實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最糟糕的是:現在的小番茄秧,它甚至連一點自信都沒有了。

蔡志忠說,他只要自己的女兒成為自己,別的什麼都不重要,只要能夠健康地成長,只要能夠快樂地當她自己,這就是他作為父親畢生的心愿。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強迫孩子追求自己能力以外的目標,會讓孩子感到迷失,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不要把你的願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著讓孩子來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正像蔡志忠說的:「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讓孩子在規則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盡情地成長,完全地自我發展。」你的孩子並不是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能給他思想,因為他有他的思想。

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長沒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長(8)

二、丟掉超常心,找回平常心

用超常的眼光看孩子,是當今父母最普通的問題。只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就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有一年的寒假,我在北京青年宮連續進行了「和爸爸媽媽一起聽」系列講座。一天,講座後我在大廳里搞心理諮詢。有一位軍人爸爸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來諮詢。他們排在第三個,我一直很注意他們。看上去,那個男孩兒很老實。輪到他們,這位爸爸鄭重地對我說:「我的兒子有病!」

「你的兒子不是挺好的嗎!」我對這位爸爸有點兒不滿,哪能當著孩子的面說他有病呢!

「我的兒子有多動症。」這位父親認真地堅持著自己的看法。「我仔細觀察你兒子,他一直沒有亂動呀!」我說。

「他是神經性多動症。」於是,我向他請教患「神經性多動症」的人是什麼樣子。「一會兒嘴角抽動一下,一會兒眼角抽動一下。」爸爸說。我又看了一眼孩子。他爸爸沒說他有病時他還是挺好的,說到他嘴角、眼角抽動,他的嘴角和眼角真的就開始抽動起來了。我淡淡地說道:「男孩兒當然好動了!」

可是,爸爸仍然執著地說著:「我帶他去過好多家醫院呢!」「醫生怎麼說?」我很是關心檢查的結果。「醫生說他沒有病。」

「那你為什麼還不放心呢?」我有點兒奇怪這位爸爸的想法。「治多動症的人說他有病呀!」

「那當然了,不說孩子有病,他們到哪裡去賺錢呀?有的地方治多動症,一個療程要收三千多塊錢呢!」

這時候,男孩子已經顯得不耐煩了。他拿起桌上的一本書,擋住自己的嘴,小聲地對我說:「知心姐姐,告訴你吧,我根本就沒有病!」

我把他手中的書接過來,也學著他的樣子,用書擋著嘴,小聲對他說:「對!你沒有病,是你爸有病!」

我為什麼要說他的爸爸有病呢?因為當著孩子的面就說孩子有病,這本身就不正常。正常的父母不會這麼做的。我不希望孩子的頭上從小就籠罩著「有病」的陰雲。

這倒使我想起一個外國男孩兒的事。他出生時就生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爸爸媽媽告訴他,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他們跑得那麼勻稱,是因為他們自己下功夫練出來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始終把孩子看成正常,一樣讓他參加體育鍛煉,一樣讓他去跑步……這個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疾,可是心理一直是很正常的。經過刻苦的鍛煉,他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這叫什麼?正信息!對孩子來說,「有病」就是負信息,「沒病」是正信息。在正信息中長大的殘疾孩子,身體雖然不健全,但是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可是在「負信息」中成長的孩子,肢體雖然健全,可心理有病,總懷疑自己有病,時間一長,身體真會出毛病。

有位媽媽很不負責任,她的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較差,她十分焦急。一天老師對她說,你的孩子是弱智,送弱智學校去吧!這位媽媽信以為真,沒有經過醫生鑒定,就把女兒送進了弱智學校。上六年級時,女兒參加全區弱智學生運動會,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結果一體檢,醫生說她是個完全正常的孩子,成績不算數。記者聞訊,前來採訪這個「假弱智生」,問她這六年的感受。女孩兒說,剛剛來弱智學校的時候,覺得周圍的人說話、走路都不正常,可沒過多久,周圍的人卻認為她「不正常」、「有病」。她也開始學著弱智生走路、說話的樣子,慢慢地,別人也看她「正常」了,她也就真的變成了「弱智」。

可以說,是環境改變了人,把正常人變成了不正常的人。如果父母有了「超常心理」,總懷疑原本正常的孩子不正常,自己每天處在緊張、焦慮之中,這樣不僅自己會縮短壽命,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使一些孩子小小的年紀就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大人才常見的疾病。成人在長期的生活中,體內具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有時沒有什麼癥狀,而孩子的防禦能力差,只好替父母生病了。

所以,醫學專家告誡我們,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易短壽。長壽的秘訣是:保持樂觀的情緒,減少精神緊張的生活方式。精神緊張與心理有關。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超常」的眼光看自己、看孩子,那你說他該有多累!

怎樣讓自己變得輕鬆呢?還是恢復「正常」吧!當我們學會用正常的眼光、發展的眼光、長大的眼光看孩子,你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原諒孩子的過失,看到孩子的長處,你就會發現「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正常」的標準是: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今天的父母多是煩惱少有驚喜,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眼光出了毛病。我們不是用心去觀察自己的孩子,而總是用眼睛盯著別人的孩子。

有一次,我去參加中華慈善總會的會議,聽民政部的同志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說,外國人領養中國孤兒,你給他一個孤兒的照片,他進了孤兒院,就直朝這個孤兒奔去,抱起孤兒又摟又親,如獲至寶,認為這是「上帝」賜給他的,是最好的,至於別人領養的孤兒什麼樣子,他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而中國人領養孤兒,先要求找個長得好看的。進了孤兒院,抱起自己的孩子,眼睛卻盯著別人懷裡的孩子。還要說什麼:「呦!她的孩子怎麼比我的漂亮呀?」作為父母,如果總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不珍惜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是個「寶」,

自己的孩子倒像根「草」,對於孩子來說,那是莫大的悲哀。你是不是應該這樣看,你們的孩子是你們夫婦的生命啊!

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長(9)

三、丟掉虛榮心,找回責任心

今天的家長面對孩子那麼心急氣躁,那麼不冷靜,是為了什麼?虛榮!

孩子沒考好,你就覺得是讓你沒面子了,便拳腳相加;孩子沒考上大學,是讓你丟面子了,於是冷眼相對;孩子有了點成績或是考上了大學,是給你增添了光彩,於是到處炫耀,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榮譽掛在了一起。把考高分的孩子當成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招牌,把有缺點的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恥辱,把有特長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搖錢樹,這是什麼?是虛榮!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那位被自己親生兒子徐力殺死的母親說過:「考不上大學就打死你,你就別回來!」這是多麼的不負責任!作為你的孩子,無論是他犯了多大的錯誤,做母親的也不能說出這樣的話———難道就只有上大學才是有前途的嗎?有些父母,看到兒女上了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他們多高興呀,以為真是完成了什麼重要的使命!但等待他們的又是什麼呢?是一場悲劇!

我兒子報考大學的時候,我曾經諮詢過北京一位著名大學的老教授:兒子究竟選擇哪所大學?這位教授說:「你把各個學校的情況提供給他,請孩子自己決定。你不要替孩子選擇,讓他自己選擇。」

接著,她向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偏遠地區的一個女學生,學習特別好,人稱「三腦袋」,物理、數學、化學都能考高分。高考時,父母讓她報考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她不想考那所學校,可父母非逼著她報不可,說是讓她為祖宗增光。她違心地報考了那所大學,果然也被錄取了。但是,入學後,學校進行的三次考試,她的成績都名列中下。過去,她一直是當地的「狀元」,這樣的結果她哪裡能夠接受得了呢!於是,入學僅三個月她便跳樓自殺了。她的母親來到學校「接」她,欲哭無淚,一聲一聲地喊著:「是我害了我的女兒!我當初不逼她,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每一年,在大學生中自殺的學生不止一個、兩個。你想想,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怎樣對待?且不說孩子承受力如何低,單說長一生的心血,不都付之東流了嗎?為了讓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家長真是操碎了心,什麼事情都替孩子想好、辦好,甚至把孩子將來的前途都設計好了。但一樁樁事實向我們發問:費這些力氣,能討個好嗎?你的那些設想和做法,符合社會的需要和孩子成長的規律嗎?倘使什麼都替孩子打點好了,你又能夠真正替孩子把人生路走到底嗎?世界上最長的路是人生的路。人生的路上,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使命。那麼,父母的使命是什麼呢?用知心以孩子為友,陪孩子走一程。

可我們有些父母卻忘卻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反而喧賓奪主,把「陪」變成了「替」,把「配角」當成了「主角」。孩子上小學,替孩子收拾書包、背書包;孩子上大學,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鋪;孩子去春遊,替孩子「搶」座位;孩子要考大學,替孩子選學校、選專業;孩子參加興趣班,替孩子選擇興趣……無怪乎有人說,孩子有點什麼事情,最忙乎的是家長。家長忙了,孩子卻沒事情可做了;家長情緒飽滿、樂此不疲,孩子卻早沒了興趣,在一邊「旁觀」。

「減負」了,我去了北京幾所重點小學和孩子們聊天,想聽聽他們說一說「解放」後的「快樂」感受。誰知,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愁眉苦臉地對我說:「減負」前,我媽給我報了三個興趣班;「減負」後,我媽說這回有時間了,不能閑著,又給我報了兩個興趣班。我苦死了,哪兒有快樂呀!我每天真是度日如年啊……

有她這樣命運的孩子不止一個。

一個男孩兒告訴我:「我爸逼著我學習鋼琴,我不愛學,他就打我,還說有什麼特長考大學可以加50分!」

我對他們說:「能加分的只是少數。我兒子是個藝術特長生,參加過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教委組織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藝術特長生測試。全國來報名的學生有一千多人,報考鋼琴的就有六百多個,而被各個重點大學降分錄取的只有幾個人,你能是那幾個人中的一位嗎?如果你不喜歡彈鋼琴,單純為那50分去拚命,我看不值。」

男孩兒說:「您要是我爸就好了。我可說不服我爸,我不知道我能熬到哪一天……」

家長們對設計孩子的未來興緻勃勃,孩子卻覺得苦不堪言。家長還著急、替孩子花錢、替孩子受累,到頭來孩子非但不領情,反而一個個感覺被愛得「死去活來」。

我們真應該冷靜地想一想,我們可以替孩子做這做那,但我們代替不了孩子成長呀!你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孩子不願意學、不想學、不好好學,你豈不是白花錢?

有位爸爸讓孩子學習特長,將來好在上大學時加分,前後花了兩萬多元錢,結果孩子不但沒有學出來,沒有考上大學,反而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每天只想著自殺。這位爸爸真是追悔莫及,寫信給我,求我救救他的兒子。「替」和「逼」的背後是什麼呢?

虛榮。過去人們在一起比吃、比穿、比錢多錢少、比家用電器高級不高級,現在呢,發展到了比孩子;比誰家的孩子上了重點學校、比誰家的孩子考了高分、比誰家的孩子上了父母期望的大學……把孩子的成績、孩子學業上的成就,當成了裝飾品,成為向別人炫耀的東西。

有位父親,在單位擔任主要領導。過去常常把上中學的兒子帶到單位來吃飯,孩子也常常參加父親單位組織的活動。自從孩子沒考上大學,這位父親就再也不讓兒子在單位露面了。單位的同志都說,領導不讓孩子來單位,是虛榮心在作怪。全國那麼多考生落榜,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嘛。可這位父親卻認為兒子給自己丟了面子,不想讓兒子再來單位,豈不知這對兒子的心靈實際上造成了一種傷害!馬克思說:「對這種人來說,只有一種動力,那就是虛榮心。像一切愛慕虛榮的人一樣,他們所關心的只是眼前的成功、一時的風頭。」

前不久,我在一份家教報紙上看到一個兒子控訴父親的文章,題目的《是父親的虛榮心害了我》。文章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在我國一個偏遠的小鎮,有一位小學體育老師,一心希望兒子能出國留學、光宗耀祖。考研究生時,兒子分數差了一點兒,失去了出國留學的機會。父親著急得不得了,到處託人找關係,想讓兒子早一點出國。最後,終於通過一個中間人,交了兩萬美金,把兒子「弄」到了美國。父親逢人就講:「我的兒子出國留學去了!」

沒想到,兒子出國後,並沒有走上父親企盼的那種「輝煌」求學之路。不僅歷盡艱辛,最後還受了重傷,「人財兩空」地回到家鄉。

在這之前,兒子先後把自己掙的1000美金寄回了家。父親立刻「牛」起來,穿戴也講究起來;過去他們家冷冷清清的,如今門庭若市,連校長也經常光顧他們家。很快,父親從一位體育教師升到了教導主任的職位,後來還當上了副校長。但就在父親競爭校長職位的工夫,兒子被打傷了。兒子給父親打電話訴說自己的遭遇,並提出要回國。父親哭了,勉強同意他回來。兒子回來後,父親很不高興,說:「你真不給我爭氣。我現在正在競選校長呢,你偏偏在這個時候回來丟我的臉!你最好找個沒人看到你的地方呆著去!」

兒子十分傷心、憤恨,連夜寫了這篇文章,控訴父親的虛榮心使他淪落到今天這種悲慘的地步。

這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虛榮心是很可怕的東西,父母的虛榮心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正如古人所說:「世人單為『體面』二字,壞卻平生。」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很多大人把孩子當成工具,當成他們未竟夢想的延續,要求孩子為父母掙面子,於是,一味地要求、強迫孩子,不尊重孩子。殊不知,這也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我們丟掉虛榮心,找回責任心的前提是———承認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孩子的生命為了本身的目的而存在,父母只是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

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長沒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長(10)

四、丟掉懼怕心,找回保護心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會做的。關

鍵是會教育孩子。」獨生子女的父母更愛孩子,但有些父母卻把愛變成了過度的保護,產生了懼怕心,即:生男孩子怕變壞,生女孩子怕受害。每天為孩子提心弔膽。有的父母恨不得把孩子變成BP機,掛在自己的褲腰上,有什麼事就「緊急呼叫」。但是,你不可能整天圍繞在他身邊,你有你的事業,孩子也有腿有腳,有自己生活的空間。

大家都記得發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吧?女學生馬晏由於沒有自護能力,竟被一個假冒警察的壞人騙到小樹林里殺害了;山西一位女大學生,大白天走在校園裡,竟被一個聲稱「是教務處的」壞蛋騙到一個廢舊的房屋強姦後焚屍……一個個令人髮指的惡性案件的發生,一次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做父母的要保護孩子,並不只是用自己的肩膀,而是要教給孩子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父母要特別關心自己的女兒。

女孩兒容易上當受騙。父母要從小告訴女兒不要貪小便宜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更不允許男性隨便摸她。要告訴那些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女孩子,一定要把鑰匙藏好,不要讓別人看到。北京有個流氓成性的人,常常跟蹤那些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小學生,入宅搶劫,他多次作案,先後強姦了四十多個女孩子。

女孩子要從小培養勇敢精神,遇事要不慌不忙。

我記得我在北京女一中上初中時,就曾經遇到過一個流氓。那是一個冬天的傍晚,放學後我乘公共汽車回家。車上很擠,我感到後面老有人拱我。我警覺起來。我想起媽媽的話,遇到壞人別害怕,要沉著。我慢慢往車門口挪動,沒想到脖子上的大圍巾卻被那壞人悄悄拽住了。我不動聲色,也沒有回頭看那個人,怕自己害怕。

車一停,我「噌」地跳下車,同時使勁把圍巾拽了出來,快步往家走。走著走著,我忽然發覺後面有人跟蹤我,可能是那個壞人也下了車。這時,我又想起媽媽的話:有人跟蹤你的時候,你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往家跑,因為壞人要是知道你住在哪裡,以後你就會天天處在危險之中。

我靈機一動,徑直往衚衕口的首都劇場走去,正好趕上剛剛散場,我混在人群里轉了兩圈,把圍巾放在書包里,換了個模樣。看看「尾巴」甩掉了,我才跑回家。到家才發現,我的襯衣全濕透了———那可是大冬天呀!我把「歷險記」跟媽媽一講,媽媽當時就誇了我:「太好了!你真勇敢,還挺聰明,幹得好!」

其實,媽媽就是這樣大膽的一個女人。她常說,女人就是要膽大,將來才能做大事。我們小時,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裡的大事小事都由媽媽做主,她果敢堅毅,有了媽媽我們的心裡都感覺好踏實。而媽媽呢,也教給了我的姐妹———她的女兒們從小擁有這種堅強的性格。

沒想到的是,媽媽培養我的堅強勇敢的性格,竟成為我離開她後獨立生活的最重要財富。

19歲,我離開家,去東北農村插隊。不久,當上了北京知青集體戶的戶長,帶著大家過日子;後來,又當上了婦女隊長,帶領著村子裡的60名婦女下地幹活。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怎麼會幹農活,可是我心裡有那麼一股「我能行」的勇氣,幫助我把工作做得很好。記得有一個傍晚,我被通知去縣裡開會,集體戶的一名女生送我去大隊,我們在大草甸子上迷了路。周圍是一片沼澤地,怎麼走也走不出去,慢慢地天黑了,遠處還傳來了狼的嚎叫聲。我們兩個並沒有害怕,只是靜靜地呆在草地上,等著天亮。後來,生產隊才發現人丟了,派了許多村民來找,才把我們找回去。大家見到我們就問怕不怕有鬼來。我說:「鬼怕人,人才不怕鬼呢!」

事後想起來還真有點兒後怕。但是這件事,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害怕,那就是自己嚇唬自己。就像培根說的:「沒有比害怕本身更害怕的了。」在農村插隊的那些年,我經歷了許多次驚險,每一次成功地擺脫險境,都使我向「勇敢」靠近了一步。我終於悟出這樣的道理:勇敢是精神氣魄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那些最能適應環境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勇氣是在每一次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大膽是取得進步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生活把我錘鍊成為了一個大膽的人。

一次,我帶領三十多名北京小學生去香港參加夏令營活動。回來的那天晚上,北京下起了大雨,機場雷電交加,飛機幾次降落都沒有成功。飛機大起大落,機艙內顛簸得非常厲害,好像馬上就要機毀人亡一般。旅客亂作一團,有大聲驚叫的、有喊爹喊娘的……跟我同行的一位年輕女記者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險情,她緊緊地抱著我哆嗦,忍不住大叫起來。我一直在安慰她:「不要緊,不要緊的……」

飛機終於在天津機場迫降,等待北京方面的命令。這時,外面還下著瓢潑大雨。

一些旅客吵著要下飛機。有的人還對我們說:「你們怎麼這麼奴性,還不叫乘務員打開艙門,把孩子帶下飛機,你們不想活了啊!」

同行的人問我怎麼辦,下不下飛機。我冷靜地說:「不能下去。外面下著那麼大的雨,只有飛機上最安全。我們要相信中國民航。」於是,我們招呼孩子們安靜地休息,還把自己手裡的礦泉水貢獻出來,給那些吵著要喝水的旅客。在孩子們的影響下,機艙里的旅客慢慢都安靜下來。一個小時後,飛機在北京機場安全降落。在機場等候多時的家長們看到孩子安全歸來,都十分高興。

那位年輕的記者動情地對我說:「盧頭兒,我真佩服你!你真有大將風度,臨危不懼!如果我們中途下了飛機,我想我以後肯定再也不敢乘飛機了!」她的話,給我很大的鼓勵。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要做暴風雨中的海燕,才能領略風雨的壯觀。媽媽給予我的這種勇敢精神,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在社會上,還有一些大男孩兒搶劫小男孩兒錢財的現象,這也要特別注意。家長們最好不要讓孩子把名貴的衣服穿到學校去,否則很容易引起別有用心的人打他的主意。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男孩子穿著媽媽從美國買的價值一千多元錢的名牌運動鞋去上學,一出門,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脫下來,讓我穿兩天!憑什麼你就穿這麼好的鞋?」那個大男孩狠狠地說著,把自己的舊鞋踢過來。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聲,把鞋脫下來了。

很多孩子被人劫去錢物,不是因為穿得太好,就是由於兜里有錢太招搖了。新加坡、日本等國對中小學生都有嚴格的規定:所有的學生必須穿校服到學校,不允許穿別的服裝。這樣,就不會在學生中間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也就不會發生什麼惡性的搶劫事件。

在這裡,我想提醒家長,尤其是那些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寬裕的家長,不要讓孩子在經濟方面產生比別人強的心理,更不要讓孩子在金錢方面有優越感,因為,這樣對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普通一點兒、平凡一點兒,並不是在「虐待」孩子,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讓孩子擺脫懼怕,獲得保護,是每一個家長必須要做到、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要讓今天的孩子成功進入21世紀,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偉業的人才,必須調整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改善孩子成長的環境。

推薦閱讀:

女老師懷二胎要家長帶班,不行就每人交600塊,你怎麼看?
當你在追一個女孩子時,聊些這些話...
母親最該給孩子的六種東西(圖)
孩子對父母敵意從何而來

TAG:孩子 | 網易 | 方法 | 沒有 | 引用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