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IFF導賞 | 這部電影走過了54年,終於成為了影史第一

迷魂記 VERTIGO(4K彩色)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片長:129min

放映時間:6月18日(周一)13:30

《迷魂記》是由詹姆斯·斯圖爾特、金·諾瓦克主演的懸疑片,於1958 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私家偵探斯考蒂受加文·艾斯特所託去跟蹤瑪德琳,並由此引出一樁命案的故事。2007 年該片入選美國電影學會評出的「百年百佳影片」 。2012 年,英國雜誌《視與聽》評選出「影史十大影片」,該片位列第一名。

原文:伯樵 責編:小美

希區柯克在好萊塢,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個娛樂片導演:懸疑、驚悚、蛇蠍美人、票房......——這些都是他的標籤。在那個時代,希區柯克遠不是什麼電影大師。

然而牆裡開花牆外香,遠在大洋彼岸的許多法國電影青年卻瘋狂地喜愛希區柯克的電影,而這些可不是只看商業片的觀眾,他們的名字命名了一個電影流派,這就是圍繞在《電影手冊》周圍的「法國電影新浪潮」中的主將們:夏布洛爾、侯麥、特呂弗......

尤其是特呂弗,對希區柯克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甚至一度打聽,希區柯克有沒有女兒,準備把希女娶到手;在知道希區柯克女兒已經嫁人了以後,又開始打聽希區柯克有沒有侄女......當然,特呂弗最後娶了一個富家女,以便維持他的電影事業。

1962年,特呂弗遠涉重洋,找到了當時剛剛拍完《驚魂記》的希區柯克,給他做了長達50個小時的採訪錄音。在採訪過程中,特呂弗拋出了近500個問題,連希區柯克都震驚於特呂弗是如何能從電影中看出這些細節的。最終,這些問答於數年後以書籍出版方式呈現,2015年肯特·瓊斯甚至以此為題材推出了一部名為《希區柯克與特呂弗》的紀錄片,也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過。

在希區柯克諸多影片中,《迷魂記》是較為「失敗」的一部。它1958年上映時,就反響不佳。相比於作為票房機器和話題製造者的希區柯克來說,《迷魂記》遠沒有《後窗》、《西北偏北》等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來的成功。《名利場》、《紐約客》等都對這部日後的傑作持批評態度。在BFI Classics的經典電影單冊解讀叢書《驚魂記》中,作者Charles Barr統計了當時各大紙媒的評價,除了6份正面影評外,有9份是毀譽參半,而13份則是完全負面的評價。

之後,似乎《迷魂記》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了,除了羅賓·伍德,這位英國影評人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崇這部幾乎被人遺忘的電影。

1982年,英國電影學院(BFI)旗下的雜誌《視與聽》第四次召集全球影評人進行投票,《迷魂記》倏忽間位列第七;並在之後名次逐漸上升,1992年上升到了第四位,並進入了導演選擇榜單(位列第六);2002年,《迷魂記》已經位列第二,當時第一是《公民凱恩》。

2012年,《視與聽》再次召集846位影評人選擇新一個十年的「影史十佳」,這一次,《迷魂記》把《公民凱恩》從雄踞50餘年的影史第一的寶座上,擠了下來。(但是在《視與聽》導演選擇榜單中,《迷魂記》位列第七。)

《迷魂記》到底魅力何在?

它充滿男性慾望的凝視,在影片2/3處就揭開密度大膽的劇情設計,希區柯克本人對於懸念把控的爐火純青,以及它在很長時間內幾乎完全不用對白,而僅僅通過剪輯和場面調度來推動劇情......

《迷魂記》在其誕生之後很久,開始形成全球範圍內的影迷崇拜,無數人將它一遍遍重看;甚至1980年代美國有影評人在雜誌中將《迷魂記》在舊金山的地點一一標誌出來,並推出了「《迷魂記》之旅」的概念。1975年德帕爾馬的《迷情記》就致敬了《迷魂記》(《迷情記》的英文片名obsession也是《迷魂記》的原用名);2013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黑白默片《藝術家》的配樂致敬了《迷魂記》中夢境般的音樂(後來卻遭到了《迷魂記》女主角金·諾瓦克的抨擊);而去年的《愛樂之城》也模仿了《迷魂記》中經典的綠簾戲。

《迷魂記》歷經了60年的波折,從票房平庸、口碑凄涼,到如今終於走上了神壇——能與這部影史榜首的傑作相遇,將是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中最值得期待的「影迷事件」。

本場放映前,可憑票兌換定製票根,限量100張,先到先得。票根長這樣——

其他場次也有——

· 更多閱讀 ·

美琪六十六鋪,今日開業!

上影節重合了梅雨季,但我們有辦法——


推薦閱讀:

《迷鎮兇案》發布海報,各個人物都有什麼性格?
《脫單告急》沒有以往校園愛情電影的酸臭味,殺齣電影票房重圍
《康斯坦丁》是部什麼影片?
我們的電影何時能夠跟上「奧斯卡」
推一部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

TAG:電影 | 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