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24節氣申遺成功了!

喜大普奔!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

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今天,英大就來整理一下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讓你神氣十足地和外國友人侃節氣~~

節氣

solar term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a day marking one of the 24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

立春

Start/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15°。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的十五天可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這時,萬物復甦,春山暖日和風,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雨水

Rain Water

雨水是第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30°。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即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水過後,仲春時節開始。

驚蟄

the Waking of Insects

驚蟄是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

古稱「啟蟄」,冬季,動物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正如詩中所寫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春分

Vernal/Spring Equinox

春分是第四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0°。

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寓意有二,一是晝夜平分,二是春季平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即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春分在古代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如今是春耕忙碌的時候。

以上四個節氣總結就是: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

Qing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

清明是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與端午、春節和中秋並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所以民間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

清明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穀雨

Grain Rain

穀雨是第六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0°。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它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名字源於古人「雨生百穀」的說法。這時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快,穀類農作物旺盛生長。

穀雨後降水明顯增多,浮萍開始生長,穀雨初晴叫杜鵑,布谷鳥也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是第七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45°。

它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這一節氣始於戰國末年,預示著季節轉換。春天結束,夏季開始,酷暑和雷雨即將到來。此時,南國似暑北國春,南北方氣溫差異大,南方進入雨季,而北方的氣溫還停留在春天。

小滿

Grain Full

小滿是第八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60°。

壟頭麥長,小滿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小滿到芒種期間,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芒種

Grain in Ear

芒種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夏至

Summer Solstice

夏至是第十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90°。

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便是描寫這種天氣。

夏至點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小暑

Slight Heat

小暑是第十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05°。

它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也就是說,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雷暴天增多,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這個節氣的感受就是時而悶熱,時而微涼。

大暑

Great Heat

大暑是第十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20°。

前面提過,月中暑氣最重,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日盛三伏暑氣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卵化而出,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而且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是第十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35°。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樹木開始落葉,因此有「葉落知秋」的說法。

立秋有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立秋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一枕新涼一扇風,暑氣逐漸散去。

處暑

the Limit of Heat

處暑是第十四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即「出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熱離開,北方氣溫逐漸下降。太陽直射點南移,冷高壓開始活動。

這個時候既能感受秋高氣爽,又有秋老虎的高溫,氣溫變化大。

白露

White Dew

白露是第十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6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白露的名字就起源於此。

進入「白露」,晝夜溫差大,晚上會感到絲絲涼意,要注意增添衣物。詩經中著名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描寫了秋天白露,北雁南飛,也是在這個時節。

秋分

Autumnal Equinox

秋分是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80°。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平分,氣溫也開始由熱轉涼。「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此時也是播種小麥的時節。

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要注意添衣保暖,早入睡,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寒露

Cold Dew

寒露是第十七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9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表示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霜降

Frost"s Descent

霜降是第十八個節氣,太陽到達205°。

霜降表示天氣漸冷、初霜出現,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尤其要注意養生保健。

秋霜和春霜統稱為霜凍,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立冬是第十九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立冬時節,一般會團聚休息,吃頓大餐,犒勞自己一年的辛苦。

北風寒冷,萬物收藏,動物也進入蟄伏期。

小雪

Slight Snow

小雪,是第二十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40°。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即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進入該節氣,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北方會出現初雪。今年11月22日是小雪,北方多地迎來初雪,很多人的朋友圈大概被北京和其他地區的雪景刷屏了。

大雪

Great Snow

大雪是第二十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55°。

它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增加,雪量和下雪的範圍也增大了。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個時節,萬物凋敝,人們也很少出門。

冬至

Winter Solstice

冬至是第二十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70°。

冬至又名『一陽生』,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越來越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陽生春又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吃水餃的習俗,據說紀念醫聖張仲景,吃水餃,不會凍掉耳朵。

小寒

Slight Cold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85°。

它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根據氣象資料記載,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節氣,寒邪最重,所以冬季人們會多吃溫補的食物。

大寒

Great Cold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大寒時,大部分地區天氣嚴寒,迎來最低溫的時期。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寫的大概就是此時的景象。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朗朗上口的節氣歌,你還會背嗎?

編輯:然少


推薦閱讀:

中國世界遺產之二十五——明清皇家陵寢
世界遺產在中國 典藏
中國世界遺產[4]
中國人的漢服真是太漂亮了,美到韓國竟想拿它申請世界遺產

TAG:中國 | 世界 | 成功 | 遺產 | 符號 | 節氣 | 世界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