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語文教師要多一點書卷氣(陳鵬程)

一、為了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特列舉好處如下:  (1)能增加文化底蘊。  「沒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書籍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書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澱就厚實了,久而久之,就會透出書卷氣,一種特有的其他學科教師所沒有的氣質,這種氣質的外化就是古人所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商人重利,一個語文老師就要重文人氣質,重提高自身的文學功底,多一點書卷氣。  (2)能擺脫平庸。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功利化了,教師們也「同化」了,人文品格喪失,書生氣沒有了,清高沒有了,聰慧沒有了,沉靜沒有了,變得粗俗、鄙陋、愚鈍,浮躁,日趨平庸。  黃山谷說:「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這就是平庸的寫照。如何擺脫平庸?就「要用古今澆灌」。從名人傳記中可以讀到奮鬥的精神,從描繪高科技發展的文字中可以讀到雄視天下的胸懷與氣度,與智者對話,你可以領悟到人生的短暫和生命的崇高;從飄逸著古典情韻的詩句,你可以遙想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的興衰。閱讀不僅使人獲得各方面知識,得到各種信息,開闊視野與活躍思維,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在一種寧靜中、一種美的享受中得到修養的熏陶、靈魂的凈化。這一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許會越來越顯得重要。  我很喜歡看書,也常被一個個故事無數次地發達過我的淚腺,自覺不自覺地以書中的警句來砥礪自己。去年股市大跌,我先生輸的很慘,他的情緒壞到了極點。為了幫他振作起來,我借了很多很多書,一面學習如何做個好妻子如何幫助丈夫擺脫困境,走出人生低谷,一面讀書給我先生聽,天天用書中的大道理教育他。現在我們的床頭還貼著好些名言警句,其中一句是這樣的:「心還在夢就在,你就可以從頭再來,從頭再來是一種人生的豪邁。」如今,我先生又開始努力工作了,他說:「你又一次救了我的命。」可我覺得,應該把這份功勞記在閱讀上。是閱讀改變了我,是閱讀提升了我,是閱讀給了我再次幸福,謝謝閱讀!  余秋雨也說:「讓閱讀開發自己的生命,知識和智慧能指引我們識別美與丑、善與惡,使我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滌盪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心靈變得遼闊而寬廣、堅韌而頑強;同時,讀書也使我們獲得一個溫煦寧靜的內心世界,以消解塵世的喧嘩與浮躁。早一天閱讀,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老師們,詩意地生活在詩里吧。  (3)能適應時代發展。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3-5年內會變得一無所用。這也意味著我們在大學裡所學的知識有很多已經變成「過去時」了。如果我們再對當下的作品置若罔聞,如果我們再不關心學術和文學界發生了什麼,那麼我們就只能如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語文老師每年不讀五六部書,幾年之後,他就不好當教師了。」  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德洛爾特彆強調教師的四點責任之一,就是教師的自身培訓,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並不斷地再培訓自己。聯合國第16屆大會也確定了「閱讀社會」的概念,倡導全社會人人讀書,認為「讀書人口」在人口總量中的比例將成為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這個知識激增的年代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裡,想避免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只有廣泛的吸收中國古代文化、近現代文化,學習外國文化,學習現代化知識,才可能對新世紀整個世界的變化,以及當代經濟、文化、信息對語文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做出積極的反映。老師們,讓「讀書創造成果」成為我們當今和未來「贏」的策略!  (4)能指導學生學習。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知識量很可觀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們老師的思想跟不上時代步伐,與學生的「代溝」就會愈拉愈大;如果我們的文學素養跟不上時代步伐,就無法再「為人師」。試想,我們不了解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怎麼引導學生理解網路知識?我們不知道克隆技術與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怎麼指導學生閱讀科技說明文?我們不研究市場經濟和證券,怎麼詮釋新時期的文學作品?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立體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師如果不多讀書、多讀雜書,怎麼指導學生橫向涉獵、縱向求索?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更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韻、氣質、魅力、領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內在的、主體的體驗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導,理的啟示,或如長河激浪,奔騰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飛流直下;或淋漓盡致,繪形繪色,或鞭辟入裡,妙趣橫生;如果是抒情,應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敘事,應是舉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顰一笑,盡在不言;如果是闡理,則應是益人智慧,發人深省。  (5)能迎接人文性新教材的挑戰。  新教材已於2000年秋季在全國範圍內使用。新教材一破過去局限,從各個角度都注入了新鮮血液:吸納了一定量的現代科技文章,如楊振寧的《近代科學的回顧與前瞻》、霍金的《宇宙與未來》、王磊的《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增加了大量有深刻內涵的的著作,如宗白華的《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與實》、錢鍾書的《談中國詩》;專門編寫了為學生髮展愛好和興趣的選修課教材……教師如果不博學,對數理化史地生不兼收並蓄,對上網集郵航模一無所知,怎麼輔導學生?  不僅如此,教材還突出了閱讀表達,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佔了教材的60%,卡夫卡的《變形記》、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都上了。文言文佔40%,收錄了詩歌《氓》、《無衣》,散文《祭十二郎文》等等,一個教師若沒有系統的學科知識,沒有相當的文學素養,怎能領悟教材,把教材上「活」?  而且,教材的課後閱讀資料大大增多,平均每學期15萬字,教師如果沒有相當的閱讀量,沒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怎麼教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所以認真讀書實在是形勢所迫。      二、加強閱讀應注意什麼?    (1) 要調整心態,靜心讀書。  紅塵滾滾,有誰能心如止水?  竊以為,要出名也是件好事,「不想做將軍的不是好士兵」。但是任何東西都得有個「度」,過猶不及。成名也得慢慢的來,多看點書,夯實一下基本功,就能如俗話所說「功到自然成」。相反,汲汲於功名的人往往是最虛的人,最不堪一擊的人,最空的人。  語文教學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是慢功,是內功,文化涵養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語文老師就要牢記「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古訓。如果能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專心讀書,收穫一定很大。  或曰:身處市場經濟「鬧市」,人人都在講GDP,你讓我怎麼靜下心來?  在此,我大路獻花,送上三句話,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1.老百姓說得最多的兩個俗語是「浮財」「浮名」,既然「財」「名」前都冠了一個「浮」字,說明財也好名也好,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奉勸大家:既然獻身教育事業,就奉獻吧,奉獻知識,也奉獻名利。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有一位守墓人說過一句很普通的話「所有精緻的墳塋前都空無一物」,想告訴大家的是「凡是生前榮華富貴的人,死後都是很寂寞的」。  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拿支票作書籤的愛因斯坦也說:「不管時代潮流如何,人要憑自己高尚的品質,超過時代和社會,走自己的路。」  三曰:「文化快餐」洶湧而來,還有夜讀華章的必要嗎?  對此,我認為首先要搞清楚閱讀與一般意義的「看」是有本質區別的。每一個人(除了生下來即盲之外)都能看到許許多多事物,但並不是所有人對看到的全部事物都能有認識或感悟的,因為那不是閱讀。閱讀是要用心的,閱讀是需要在一種寧靜的心態下才能進行的,閱讀與音樂一樣,能使人得到美的熏陶,而「看」卻達不到這樣的層次:你可以在電視里看到洶湧的大海,但它絕不會有親臨大海時心胸被滌盪的感受;你可以在電視里看到巍峨的泰山,但它絕不會有親身登上泰山頂所獲得的「一覽眾山小」的眼界;你可以在電視里看到各種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但它絕不會有你自己閱讀這些書籍所能得到的美的享受……這獨特的「語文味道」、深厚的人文底蘊,都得藉助閱讀來提升。所以,無論社會多麼發達,始終要牢記——讀萬卷書。  (2) 要博覽群書,雜采眾家。  那麼該讀什麼書呢?看了中國教育報的調查——高居教師閱讀首位的是教學參考教育理論類讀物——我深感不安。我認為,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但那只是為了應付職業的需要。魯迅說:「這樣的讀書,和木匠磨斧頭,裁縫理針線並沒有什麼區別,也並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弄不好,這些教參還可能束縛老師的手腳。  所以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還得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  (3)要建立個體性知識結構。  韓愈說:「術業有專攻。」我也認為教師閱讀在「廣」的前提下,還要講求「專」,對文本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我們每個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知識特色。根據自己的基礎、氣質、愛好,結合教學工作的需要,打一口深井,構建適合自己的個體性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觀念、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不斷與時代的發展同步,並有機地無形地滲透於自己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之中。  如果你喜歡外國文學,那就精心耕耘這塊「自留地」,或推薦書目,或組織外國文學興趣小組,讓所教學生也更多地了解外國文學;如果你喜歡魯迅,對魯迅的生平和作品如數家珍,那就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也來研讀魯迅;如果你喜歡古典文學,對所選古詩文均能倒背如流,那麼學生自然親而近之,感而化之;如果你自然科學方面知識淵博,平時教學中經常聯繫舉例,使文理科知識相互滲透交融,那麼學生肯定歡迎你;如果你熟悉時事新聞,對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東方時空等欄目十分關注,每遇好的節目就及時點評,學生準保喜之樂之……別小看這個體性知識,它既可以形成獨特的講授風格,又能對學生的成長烙上深深的印記。像李國濤老先生,已屆七十高齡了,可對他的語文老師卻記憶猶新:「他的語文功底很好。而且我現在記得,他的語文功底強項在古典、在知識。」  (4) 要有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  培根說:「讀書使人聰明。」這聰明表現在什麼地方?一方面自身要能批判地閱讀,「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使之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人云亦云,看問題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另一方面,要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要把這種批判的精神傳授給學生,要對人類與自然、人類的歷史與未來有更深入的洞悉,並把這種洞悉的方法和能力傳授給學生。  在課堂上要敢於講真話,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圍繞教學宗旨進行多姿多彩的再創造活動,不「現炒現賣」、照本宣科。對於語文教材,要能像一些大學教授那樣反思,不迷信教材,不崇拜權威。  少一點「匠」氣,多一些靈氣;少一些呆板,多一分個性;這是一個語文教師成熟的標誌。願我們的語文教師順應時代潮流,採集百家之長,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真正成為語文教學中的「弄潮兒」。  (5)要結合寫作,讀寫並重。(為了突出「寫」的重要性,我把它抽出來獨立分析。)      三、讀寫結合,強調寫作    語文老師為什麼要注重寫作?  (1)從自身發展來說,讀寫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我們常說「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只有多讀多寫,以寫促讀,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叔本華說:「讀書是走別人的思想路線,寫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線,只有經過自己的思想路線,把讀書得來的知識消融掉,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2)從教師的基本功來說,語文教師會寫、善寫應該是份內事,就如同美術教師畫畫、音樂教師唱歌一樣,寫作本是語文老師才華的外現,是檢驗一個人文化素養的標準。  (3)從教學目的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教師閱讀和寫作的目的是為學生服務的,而學生的薄弱點正是閱讀和寫作且寫作尤甚,所以要讀寫結合、讀寫並重。葉聖陶曾說過:「唯有教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善讀善寫。」因此,會讀書作文,乃是語文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真的很難想像,一個語文老師自己不能寫,卻去指導學生作文;自己構思不出一篇文章,卻能讓學生去琢磨文章的寫法。  前年《浙江教育報》登過一篇題為「老師,你能作文嗎?」的文章,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其用語之尖刻,是曾引起過許多老師的震驚和深思的。  我認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能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還應該能寫各種文體的文章。凡是要求學生寫的文章體裁、文學樣式,教師都應該先寫。  記得在學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徐遲的《黃山記》、劉白羽《長江三峽》時,我把自己寫的《與友人書》、《黃山歸來》、《長江之夜》等文下發給學生,讓他們進行對比閱讀,其效果之好,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學生表現了空前的熱情和興趣,他們以前所未有的認真分析了這幾組內容相關風格不同的文章,並給教師的作文做了評價,打分,進一步就教師作文的用詞、分段、結構提出了修改意見。學生和老師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團支書說:「孫老師,你文章寫得很好。上次在團委辦公室我看到你的文章放在最上面。」這以後我就經常寫下水作文。我認為教師沒有必要在學生面前躲躲閃閃,是「醜媳婦」也不要「怕見婆婆」,學生很善良,他只會覺得你很平易近人,從而親近你,喜歡你的課。況且,有些下水作文可事先準備。  在教《記一次重溫歷史的旅行》時,學生對本篇文章的遊記體裁頗有疑惑:既然是遊記,為什麼不寫明遊覽路線?為什麼對遊覽內容一筆帶過?而對旅順港的歷史卻大寫特寫?我在告訴學生這是一篇日記體遊記時,急就了一篇範文《想念桑園》(刊登在《浙江教育報》上),讓學生感性的明白什麼叫做日記體遊記以及這類文章的寫法,然後讓他們就秋遊「杭州花圃」寫同體文章,學生汩汩滔滔,深得其中要領。想不到,語文教師能寫,還有助於對教材的分析把握。  有時,我也跟學生一起參加徵文比賽。在一個月前的椰島鹿龜酒「我的父親」徵文中,我班汪佳同學得了三等獎,當他們得知我也得獎時,那歡呼雀躍無以形容。在《美文》舉辦的「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徵文大賽」中,我班有兩位同學獲了「少年美文大獎」。  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我深深覺得:教師只有體會了寫作的甘苦,才有利於促進教學民主;教師只有體會了寫作成敗,積累了寫作經驗,指導學生才能夠鞭辟入裡,教到點子上,使學生寫作提高更快。  不僅如此,語文教師能寫,還可以產生「青出於藍而深於藍」的「桃李效應」。教師若能寫出好的散文,學生也能寫出好的散文,教師的文章若能發表,學生的文章也能發表。馮驥才、叢維熙愛上語文,愛上文學並成為作家就是受他們同一高師的影響。全國中語會課內外銜接語文教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溫新階老師也曾作過試驗,將100名學生按語文成績編成平行的兩個班,甲班的語文老師不愛寫作,乙班的語文老師則被人們稱之為「准作家」,兩人的學歷相同。三年下來,乙班的學生在報刊發表了80多篇習作,而甲班幾乎沒有;在全縣舉辦的作文競賽中,乙班有5人得獎(全縣共30人得獎),甲班沒有人得獎;升學考試中,乙班的語文平均分也比甲班高出18.5分。你看,教師自己寫作(不僅限於文學寫作)對教好語文有多麼重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從平庸走向傑出。
推薦閱讀:

「索禮罵學生」事發學校34名教師共收禮4000元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
研時太短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講義
女教師的老公最易出軌

TAG:教師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