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散佚中醫名方總鉤沉(五)
扶 脾 消 渴 湯組成:人蔘15克、白朮15克、山藥20、沙參20克、麥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雞內金15克、陳皮15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功能:健脾益氣,和胃潤肺,化精止渴。主治:煩渴多飲,多食易飢,尿頻量多,形體消瘦的消渴病(糖尿病)。加減運用:病初口乾大渴引飲,尿糖(++)以上者加桑椹15克,女貞子15,渴減則去。病症減輕後則兼扶氣,加黃芪20克,桂圓肉15克;若服藥而療效甚緩,及脾氣不得腎陽之肋。加枸杞20克,菟絲子15克。
滋 脾 飲組成:太子參8克、扁豆8克、山藥10克、山楂6克、白芍6克、蓮子6克、內金5克、薏米8克、麥芽8克、葛根3克、大棗2克。功能:甘酸升潤,滋養脾陰。主治:小兒脾陰虛證。用法:水煎兩次,混合後分3次服,日一劑。加減運用:氣陰兩虛加党參、黃芪;血虛加當歸、黃芪;大便乾燥加麻子仁;虛熱加胡黃連、地骨皮。
健 脾 勝 濕 湯組成:炒白朮9克、制川朴4、5克、白蔻仁3克、廣藿香9克、新會皮6克、石菖蒲6克、廣木香6克、炒枳殼6克、神曲9克、炒苡仁20克、白茯苓12克、車前草9克。功能:健脾助運,分化濕濁。主治:脘痞腹脹,食欲不振,泛惡欲吐、身倦困重或頭身重痛、面浮肢腫、小便短少、大便溏瀉、脈濡緩或濡數,舌質淡或紅、苔白膩或黃膩。用法:一日一劑,清水煎成二服,上下午各服一次。加減運用:脾虛氣弱,濕傷中陽者加党參、乾薑;苔膩而黃,口苦溲赤者加黃芪、黃連;身腫腹脹較為嚴重者加大腹皮,茯苓皮。
溫 陽 健 胃 湯組成:潞党參15克、炒白朮10克、白芍10克、炒枳殼10克、高良姜5克、陳皮6克、法半夏10克、川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服法: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功能:溫運脾陽,健胃和中。主治:胃腕痛屬於中虛氣滯型的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十二指腸球炎。加減:食慾不香去党參,加炒山楂、雞內金;大便稀溏木香改煨木香,加炒上曲;睡眠欠佳加熟棗仁、夜交藤。
桃 紅 二 丹 四 物 湯組成:桃仁、紅花、丹皮、當歸、白芍、生地、益母草、炒蒲黃各10克,川芎、血餘炭各5克。功能:清熱化瘀,涼血止血。主治:月經期延長,漏下淋漓不凈。服法:睡煎2次,早晚分服。一般服藥3-5劑。血止後常以八珍湯加山藥、枸杞、巴戟天、鎖陽、調補足三陰,以補虛善後。
芩 葯 芡 苡 湯組成:土茯苓、山藥、芡實、苡仁各15克,連須、櫓豆衣、樗白皮各10克、白帶加党參、白朮、銀杏仁10克、雞冠花5克、黃帶加炒蒼朮、黃柏、簞薢各10克、木通5克。主治:黃白帶下。若帶下 質下稠、氣味腥臭、外陰搔癢者;可用苦參洗劑(苦參、百部、蛇床子、花椒、紫槿皮、地膚子各15克煎湯熏感洗坐浴。
虛 勞 生 血 湯組成:黃芪20克、熟地18克、當歸10克、阿膠(烊化)10克、肉桂5克、天門冬15克、白芍12克、制首烏15克、龜板(先煎)20 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2克。煎法:先將龜板用文火煎30分鐘,放涼,浸入其它藥物價30分鐘後水煎次,每次煎30分鐘,將2次煎出液混合後分早晚2次服。功能:健脾補腎,填補精髓,益氣生血。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屬脾腎兩虛、氣血不足者。加減運用:牙齦滲血或皮膚紫癜多者加三七粉(沖服)3克、血餘炭6克、藕節25克、感冒發熱者酌加重樓15克,金銀花15克、舌紅有虛熱者加生地15克、丹皮9克、病情穩定血象上升後酌加紫河車粉(沖服)4克。
血 寧 湯組成:生地15克、炒單皮10克、當歸10克、阿膠15克、生黃芪30克、党參15克、參三七3克、生側柏葉20克、生槐米15克。功效:補氣益血,散瘀止血。主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症全身皮膚紫癜(四肢最為多見),齒齦經常出血,鼻衄,婦女月經量多,嚴重還可見口舌粘膜出紫血泡,血尿、黑大便等。檢驗;血小板計數常下降至每立方毫米2~4萬左右,出血時間延長等。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每劑煎二次(先水浸15分鐘,再煎半小時),去渣,將二次葯汁混合,分三次飯後溫服,服時將阿膠烊化兌入葯汁內,三七研成粉末與葯汁一同吞服。加減運用:若起病急驟,發熱現象顯著者,黃芪不用或減少劑量,加黃芩10克、焦山梔15克、煩躁失眠者加黃連6克、紫丹參15克、便血不止者加地榆炭15克、大黃炭6克。
解 郁 養 血 湯組成:全當歸9~15克、炒白芍9~15克、軟柴胡5~9克、薄荷葉5~9克、夏枯草10~15克、白菊花7~12克、蒼耳子(炒)5~9克、粉甘草3~7克。功能:疏肝解郁、養血柔肝,祛風。主治:交媾諸患,如交媾口噤,陰部抽搐,或憋脹麻木等。加減運用:性交時肢軟似癱神志昏糊加柏子仁9~12克、焦遠志8~10克,或琥珀粉6~9克、以養血安神;性交後手足心癢難忍加地蒲子15~30克、草紅花9~12克、活血祛風;性交時陰部熱辣,輕微顫抖加女貞子、旱連草9~15克養陰助腎;性交後陰部疼痛加凈萸肉12~~20克、龜鹿二仙膠7~10克(烊化)填精補髓;性交後心神不寧,坐卧不定加炒梔子7~~10克,淡豆豉6~9克。
生 脈 活 血 湯組成:太子參15克、寸麥冬10克、五味子6克、全當歸15克、炒赤勺12克、紫丹參20克、茯苓12克、柏子仁10克、生牡蠣30克、(先煎)炙甘草6克(早搏頻發時倍量)。功能:益氣養陰,活血通脈。主治:心悸胸悶、氣短口乾,脈細或結代之氣陰兩虛、心血瘀滯之證,即現代醫學中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用法:每日一劑,頭、二煎合併分早晚服。加減運用:胸悶者加合歡皮12克、佛手6克;心前區痛加川鬱金10克、延胡索10克、娑羅子(開心果)10克、失眠加酸棗仁10克、生龍骨30克、(先煎)、首烏藤15克、口乾、心煩者加黃連5克、生地15克;納少脘脹加炒白朮10克、炒積殼10克;便秘加決明子12克、積實10克;脘痛加白檀香3克、砂仁5克(後下);肋痛加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心動過速加靈磁石30克(先煎)、炒棗仁10克;心動過緩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注意事項:凡過早搏動辯證屬陽虛或痰濁者均不宜應用本方。
潰 瘍 止 血 方(粉)組成 潰瘍止血方:黃芪15克、太子參12克、白朮6克、炙甘草5克、當歸6克、白芍10克、阿膠珠10克、地榆炭10克、側柏炭10克、烏賊骨12克、煅龍牡各15克。
潰瘍止血粉:烏賊骨三份,白芨二份,參三七粉一份。煎服法 潰瘍止血方以水二碗,約1000毫升左右,煎煮濾液約350~~400毫升,每日一劑,每煎二次,早晚頻服。潰瘍止血粉以烏賊骨、白芨、參三七粉按比例合制共研極細末,每次5~10克,每天2~3次,溫水服下。功效: 潰瘍止血方;健脾益氣,養血止血,和營定痛。潰瘍止血粉;收斂止血,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生肌護膜。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論便血與出尤以潰瘍出血療效最佳。加減運用:若肝鬱氣滯,暴怒傷肝動血,則宜加疏肝和血之鬱金6克、焦梔6克、當歸6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牛膝12克,去益氣生血之品如生芪、太子參等;熱鬱氣滯和降失調、久病傷絡者可清中止血,加炒川連3可、橘皮6克、姜夏10克、炒竹茹6克、茯苓12克、甘草4克、胃陰虧虛、內熱耗津傷絡者宜養胃陰,酌加沙參12克、麥冬10克、川石斛12克、玉竹12克等,去生芪、白朮;按語 胃脘脹痛明顯,舌苔厚膩者不宜使用本方。
斂 肺 止 血 膏組成:潞党參90 克、百合120克、生地黃120克、訶子肉90克、黛蛤散120克、花蕊石120克、旋復花90克,竹瀝半夏60克,炙馬兜鈴60克,麥冬90克,五味子30克,巴戟肉90克,陳皮45克,炙甘草45克,阿膠150克,三七粉24克,川貝粉45克。功能:益氣養陰,斂肺止血。主治:由於支氣管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肺部疾病誘發的支氣管擴張咳血症。製法服法:上藥除後三味外,一併濃煎兩次,棄渣取汁,加入阿膠、三七粉、川貝粉及冰糖250克,文火收膏,盛於瓷罐內,放陰涼處。每於早、晚飯後,各取兩羹匙,用開水化服。加減運用:有肺結核者,加百部;脾胃虛弱者,加白朮、山藥;治療中仍有痰血者,加茜草、藕節或仙鶴草;氣急者,去花蕊石加海浮石、蘇子;腰背痛者,加杜仲、川斷。
涼 血 抗 敏 湯組成:水牛角30克、(先煎半小時)、丹皮15克、赤勺12克、紫草根20克、蟬衣15克、益母草15克、生地20克、防風9克、白茅根30克、澤瀉12克。用法:水煎,早晚分二次服。兒童用量應酌減。功效:祛風利水,涼血止血。主治:紫癜性腎炎,症見皮膚散在或密集的皮膚淤點或淤斑,浮腫、血尿甚者。加減:水腫甚者加冬瓜皮、茯苓皮、車前子;腹痛加川楝子、元胡,赤勺易白芍;關節痛加木瓜、威靈仙、雞血藤;日久脾虛者應去水牛角,加黃芪、党參、白朮、益智仁。
瀉 白 化 血 湯組成:桑白皮15—20克、地骨皮10克、側柏葉10克、紫珠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血餘炭10克、甘草5克。功能:清肺瀉火,止血生新。主治:支氣管擴張咯血。加減運用:患者如出現風熱證、伴有發熱、頭痛、咽痛、上方去地骨皮、加桑葉、菊花、牛蒡子各10克,以清解表邪。若兼有燥火,證見鼻干、嗆咳、舌紅少津、脈細數、酌加沙參、麥冬、天花粉各10克,以養陰潤肺。若患者痰熱,若木火形金,證見煩躁易怒,胸肋引疼,脈弦數者,宜清肝瀉肺,酌加黛蛤散15~20克、(布包入煎)炒山梔10克。大便秘結者,酌加生大黃5~10克(後下)。
溫 陽 止 血 湯組成:炒潞党參12克、生黃芪20克、炒當歸9克、熟附片9克、牛角解9克、生地炭20克、炮姜炭3克、白芍12克、煅牡蠣30克、仙鶴草30克、蒲黃炒阿膠9克。服法:水煎,一日一劑,煎三次、分三次服。功能:益氣養營、溫陽止血。主治:崩漏、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性能子宮出血。凡陽虛暴崩、或久崩久漏氣血兩虧、陽亦隨虛,血色淡紅、質稀薄、面色晃白、頭暈氣短、乏力畏寒、或兼大便不實,神疲足軟、肢清、舌苔淡薄、質淡或嫩紅、脈細軟或虛。加減運用:本方對失血過甚者、可增參芪等用量、約每味30克左右,生地炭也可增至30克,背寒者增鹿角霜、腰酸加杜仲、川斷、玄暈者加升麻、甘杞子、大便溏薄者加菟絲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