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1923年,在德國,1英鎊可以兌換18000億馬克,這當然不靠譜,可從1919年開始德國就這麼一步一步滑向不靠譜的惡性通貨膨脹。
假如你不理解這個通貨膨脹意味著什麼,簡單說在1923年購買一個雞蛋需要的馬克絕對數量,假如不貶值的話,放在1918年可以購買500,000,000,000個雞蛋。在那個時代,每個月接近50%的通貨膨脹都是溫和的,以致絕望的人們都一致認為德國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改變,哪怕他是一個獨裁者,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個獨裁者是希特勒。
1920年德國政府無法從稅收中籌集足夠資金支付戰敗國賠款,只能將財政預算平衡的壓力轉移給印鈔機,這一不負責任但是是看起來是當時唯一能緩解外焦內困政治壓力權變策略的後果就是惡性通貨膨脹。
其實在德國戰敗之前,政府就企圖賭博自己能贏得戰爭賠款而平衡預算,就容忍了短期通貨膨脹的政策,結果我們知道德國輸了,局面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為阻止繼續通貨膨脹,就得減少貨幣的發行量,要減少貨幣發行量,政府就得平衡財政預算,減少開支,增加收入,避免通過濫發鈔票來面對戰爭賠款和公務員體系工資支付問題。當開支無法壓縮時,或者面臨巨大政治阻力時,平衡開支的唯一出路是如何有效向國民徵稅。中央政府一旦無法通過稅收平衡預算,就會轉頭求助印鈔機,儘管他們清楚這樣做的後果,但是總有專家會聲明這樣做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在應對通貨膨脹努力中最受打擊的是中產階級,他們的存款和投資變得一錢不值,卻面臨日益增加的稅收。那些真正的富人,從黑市交易中大發其財的人,卻總有辦法逃避稅收。
那些依賴土地產出的農民,只要肯誠實勞動,土地是不會欺騙他們的。他們在通脹時代只要沒有天災,並不會減少產出,但是農民們本能轉向物物交換,哪怕囤積糧食也不交易成紙幣,因而也可以避免財富被嚴重縮水但後果就是進一步加劇市場上物資匱乏,價格飛漲。
普通老百姓對通脹造成的貨幣貶值往往並不十分敏感,他們認為政府可以很快想出辦法穩定金融,而沒有認識到恰恰是他們依賴的政府選擇惡性通貨膨脹的政策以賴掉負債。等他們發現手中貨幣一錢不值,他們不得不拿出家裡一切值錢的東西換成日常用品。在惡性通脹的時代,一塊牛肉比一台鋼琴更值錢,一公斤土豆比一公斤鈔票更值錢。
那些無法從事生產的中產階級,在平日地位逍遙的中產階級不得不把自己家庭中唯一一點值錢的東西找門路和農民交換成食品,比如很多農民看中了他們家的那台鋼琴,雖然他們自己交換後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用途。
而在大多數人無比痛苦的時刻,富人的奢侈品消費卻有增無減。在沒有穩定的貨幣環境中投資了無意義,而且賺取的巨額利潤假如是紙幣存在的話,不抓緊消費就一錢不值。既然如此還不如趕緊消費狂歡。
事實上,奢侈品的繁榮是富人對財富的一面鏡子,當一個社會富人的財富過多被消費在奢侈品而不是投資,你就可以知道,哪裡一定出了問題。
在通脹高峰期,本國貨幣失去了信任,法國普通人發現用一點點自己的貨幣就可以在德國兌換大量的貨幣,進而購買大量的商品,而生產商品的德國人一點也不感到高興,因為生產商品的速度還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德國人創造的實際財富輕易被別國資本所購買,而自己的老百姓卻因為缺乏支付能力而無法購買。
在這種環境下,大部分人都無法依賴誠實的勞動獲得體面甚至是基本的生存,每個人都開始轉向投機,節儉,勤勞和誠實勞動已經失去吸引力。而中產階級早就因為失去社會地位而喪失對國家的認同,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都流失殆盡,道德開始崩潰,在每個行業都盛行腐敗,空氣中充滿這妒忌和仇恨,在絕望中人們愈加期待一個強人來改變一切,總會有一些政治投機分子抓住機會。
在通貨膨脹中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感到痛苦,通脹的雨點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一個人,有些人會利用通脹獲得財富,但大部分人在危機中無所適從。
在德國惡性通貨膨脹中,法國起了很壞的作用,法國並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德國。但是法國沒有想到苛刻的《凡爾賽合約》最後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可以想到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出《馬歇爾計劃》是多麼的英明。
歷史不同重來,但歷史未必不可以重演。
順便說下,這本書翻譯很爛,其實內容值得好好分析。
推薦閱讀:
※我們了解嗎:卧室風水布局擺設與禁忌
※凈空法師要求我們上上品往生。修持愈簡單愈好……
※我去創造地球了。45億年後,我們再見!▏晨讀
※我在深宮,你在江湖,我們真的有後會有期嗎?
※往生是我們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