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硬貨——大學士為你薦書

今天我們談談讀書為學的古漢語讀物,下面是清人李榕村的推薦。

勸學箴:《易》與《詩》《書》,最務精熟;《三禮》《三傳》,隨分誦讀。唐人之雄,曰韓曰柳。北宋文章,於唐有烈。歐、蘇條達,曾、王峻潔。擇其尤者,含咀英華;將來融洽,不名一家。諸子之粹,亦可采焉,荀卿論學,莊子譚天,仲淹《中說》,子云《法言》,偉長《中論》,奧旨奇辭,手錄心追,醇疵小大,默而識之;周、程、張、朱,至為精鑿。孔、孟通津,經書正鵠;《易》通《正蒙》,性書學論,以逮洛閩,微言至訓,並須熟講。益以精思,篤嗜深契。尚友遙師,義理昭明,庶幾不畔;窮經觀史,靡不貫串。猶有餘力,列代詩騷,搜春擷卉,以詠以陶。如是讀書,方有根抵;文學德行,實相表裡。

——《李榕村集》

上面薦書之人來自於福建泉州。福建泉州歷來就是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唐代歐陽詹成為泉州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以來,整個福建的儒學風氣便開始振興。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李榕村,可能是泉州最為出名的學子了。說起榕村,實際上只是別號而已,他實際上就是清朝光緒年間傑出的鄭志堅和思想家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曾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當然,我們這裡的「大學士」並不是如今我們所理解的現代漢語中的「大學士」的含義。它是一種官職的名稱,自明朝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開始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明史·職官一》載:「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建文中,改大學士為學士。」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宣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是無論他們是否進入內個,這個官職始終的帶有或多或少「皇帝智囊」的成分,所以說,其知識儲備一定是處於當時的頂尖水平的。康熙皇帝「御纂」之書亦大都出自其手筆。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史稱「理學名臣」。

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學士在他的《李榕村集》中向後世學子們推薦的書目。

《易》——《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

《詩》——《詩》即《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

《書》——《書》又稱:《尚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 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三禮》——「三禮」之名始於東漢鄭玄,指《周禮》 、《儀禮》和《禮記》 。「三禮」之學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中國後世政治制度、社會思想、文化傳統、倫理觀念影響很大。《周禮》,原稱《周官》,西漢末劉歆始稱《周禮》。體現了「以人法天」的思想。《儀禮》簡稱《禮》,亦稱《禮經》或《士禮》,晉代始稱《儀禮》。詳盡地敘述了上古貴族生活各種主要禮節儀式。《禮記》,一般指西漢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禮記》是秦漢以前儒家各種禮儀著作選集,大率為孔子七十子後學所記,有《曲禮》、《檀弓》、《王制》、《禮運》等四十九篇,其中《中庸》、《大學》兩篇後被朱熹列入「四書」。《禮記》反映的基本內容多系先秦古制,亦錄有一些孔子言論或其弟子對孔子思想的發揮,但也有個別篇章為秦漢儒生所撰。唐以後,《禮記》地位愈隆,逐漸超越《周禮》和《儀禮》。此外尚有戴聖之叔戴德所編的《大戴禮記》。

《三傳》——「《春秋》的三部書,就是《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左傳》也叫做《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左丘明所撰。《左傳》以《春秋》為綱,博採各國史事,編次成書,敘事明晰,繁簡得宜,保存了較豐富的歷史資料。

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文章之「發言真率,無所畏避」,還不僅敢於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有時也敢於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曾鞏——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出身儒學世家,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王安石——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荀卿——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莊子——名周,字子休,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仲淹《中說》——這兒的仲淹,並非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而是隋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通,字仲淹。《中說》是文中子的眾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在儒學發展中所作的貢獻,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中說》(又稱《文中子說》)一書,用講授記錄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講課時的主要內容,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對話,共為10個部分,是後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主要依據和參考。

其中包括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等。

子云《法言》——史稱《法言》為揚雄模仿《論語》而作,至於取名《法言》,則本於《論語·子罕篇》: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和《孝經·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法 有準則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為準則而對事情的是非給以評判之言。揚雄,字子云,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偉長《中論》——《中論》,徐幹著作,是一部政論性著作,系屬子書,其意旨:「大都闡發義理,原本經訓,而歸之於聖賢之道。」

周、程、張、朱——周:周敦頤;程:程顥、程賾;張:張載;朱:朱熹。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和朱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

孔孟——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 「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正蒙》——《正蒙》,一名《張子正蒙》,張載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明理學史上不可繞開的人物。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訂正。意即從蒙童起就應加以培養。張載說:「養其蒙使正者、聖人之功也。」書名由此而來

放牛班秋季課程

報名諮詢:133 7200 5589惠老師

放牛班的理念

  • 「我就是我,顏色不同的焰火。」

  • 以人文課堂為主,注重培養孩子獨特的思維方式,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 挖掘屬於孩子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找到文字背後有魅力的自己。

  • 放牛班的要求

  • 閱讀。

  • 有儀式感的閱讀。

  • 有質地的閱讀。

  • 高雅的閱讀。

  • 夢幻之地放牛班,在思想的草原上放牧


    推薦閱讀:

    從文淵閣大學士談起:唐代以後的學士制度
    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蘇門四學士
    陶學士安五十六首

    TAG:大學 | 文言文 | 薦書 | 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