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物皆因緣,修行在其間(..一日禪..)

萬物皆因緣 修行在其間。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之間皆有緣。一花一葉,一人一物,一次機遇,一次挑戰,一個善知識……生命得以有了修行的機緣,迷茫,沉默、思考、釋然、頓悟都讓生命的長河裡多一份靜緩,多一份深闊。沒有蹉跎歲月,是生命的延續,也是緣份的珍重。慈悲豁達的前行,殊勝的相遇和至深的福德在修行中都將不期而至。沒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其實你在最高處,因為你內心的智慧、德行在最高處;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其實你在最低處,因為你內心的智慧、德行已落在最低處。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心就像大地一樣,無論是踩踏、挖掘還是蓋房子都可以,這叫沒有傲慢。總是分別好壞,計較對錯,這叫傲慢。看見。從現在看過去,會看見無知;從寬容看是非,會看見解脫;從接受看命運,會看見踏實;從平凡看生活,會看見快樂;從檢討看內心,會看見成長;從隨緣看事物,會看見自在;從善念看他人,會看見慈悲;從樂觀看未來,會看見希望;從反省看自己,會看見轉機;從知足看人生,會看見珍惜。隨緣自在 寵辱不驚。人生的境遇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自性的清明、智慧,才是一切意念的本源。日月經年,世事無常;人生如月,盈虧有間。人生在世,難免有忠奸善惡,是非情仇,成敗得失,榮辱浮沉。我們應當不逃避,不強求,一切隨緣,任由世事變遷,寵辱皆不驚,以一顆恬然淡定的心,泰然處之。功德積聚 取決於心。佛法是養成習慣,在心上養成習慣。透過佛法的修持,能使心轉變,讓生活變得更好,自利利他。功德的積聚取決於我們的發心,所以做事前應想:這事是否能利益他人,而非「這事是否有功德」。清凈利他的發心本身就是功德。也就是說,教法的內涵一定要依靠證法維持下去,這樣佛法才能夠久住世間。腹中天地闊 常有渡人船。給別人留點空間,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這個世界不是哪一個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餘地。「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寬容,就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會多一分希望。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別人有路可走,你才不會陷入絕境。換個角度看世界 世界無限寬大。最痛苦的時候,可能是最開闊的時候;最脆弱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堅強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逃避痛苦,我要好好利用它,變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畢竟,痛苦能教導我們慈悲。若你曾經受苦,你會了解別人受苦的感覺。而如果你是在幫助別人,受苦可以讓你理解和產生慈悲心,裨益你幫助別人。
推薦閱讀:

想45歲以後閉關求往生?
菩提路上人的文件夾【修行2】
大道無為|「致虛極,守靜篤」,此是道祖留下的修行箴言
界詮法師:我用三句話談修行!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