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評論】 我心儀的非英語類電影佳片100部,非喜勿入 1
東京物語 1953年,松竹出品(日本) 導演:小津安二郎 編劇:小津安二郎,野田高梧 攝影:厚田雄春 演員:笠智眾,原節子,本山千榮子等 一直就喜歡原節子,因為原長的很像家母,可惜了,沒有遺傳家母的慈眉善目(眠長得比較面目可憎)。原永遠是那樣親切可掬,漂亮的大眼睛,雖然有點眼袋,滿口的「哪裡哪裡」,說話先微笑,笑起來簡直讓人心裡都熱乎。 關於《東京物語》,被說的往往都是它的鏡頭、節奏、以及其中的獨特韻味。小津是大師,這是毋庸置疑的。獨特的鏡頭角度對人物保持尊重,舒緩的節奏,人物緩慢點頭、交談,都自成系統,編織成小津影片的獨特風格,散發出悠悠東方魅力。當然了,關於故事,小津比較關注兩代人之間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子女對父母的複雜情感——無論是想將老人這一麻煩拋棄抑或是為了照顧老人恨嫁,都表達得真實可感。同時,影片也討論了形成一些現象的社會原因,側面揭示了戰後日本的社會格局和社會現實:物質匱乏、辛苦打拚養家糊口、在戰爭中喪失了家庭主男等等。。。 《東京物語》表現了老人暮年和子女之間關係,同時也是這兩位老人的一首黃昏戀歌。一胖一瘦的一對老夫妻,相依相伴。子女成家之後,他們勞碌的使命也終結了,於是每天在起坐室聊天、閑坐。老太太老頭說話都那麼耐拖拖,彷彿有用不完的時間。 當這一對老夫妻來到了東京的街頭,老頭感慨道:「好大啊。」老太太接上說:「是啊,東京這麼大,我們走散了,就找不到彼此了。」言語中一種默契的溫柔。這樣的溫柔也許比轟轟烈烈的愛情更為可貴。倆人在熱河,老頭被年輕人吵得睡不著,老太太不久就打起了鼾。第二天,老頭起來開老太太的玩笑:「你倒是睡得很好。」老太太說:「是么。」可愛的老兩口。 可惜好景不長,老頭終於成了一個人。在影片末尾,鄰人路過,老頭感慨地說:「雖然她是個頑固的女人,但是如果知道結局這樣,我該對她好點兒。」愛情(也許更多的是親情)能夠保鮮到了這個地步,桑榆晚晴也讓人如此感動。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04:12 生活 這是一家人的故事,訴說了人世間的種種。也許不能奢望把故事中的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全部寫出來,但只求能夠讓自己寫得更明白些,讀得能與自己的心靈震感相同的幅度。這是一個在戰爭中保全下來的家族,雖失去了二兒子,這應該是最孝順,也是最善良的一個吧,但整個家族總算是過得平穩了。父親以為兒子們在外都有出息,想出來看望孩子們,順便見識見識外頭的世界,享享清福,便來到了東京,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雖在大兒子、小兒子和女兒家中過得不是很愉快,但在二兒媳婦紀子那裡得到了安慰,紀子帶領父母遊玩了東京,紀子在故事中是一個善良而美麗的角色,但最終仍表示了對生活的失望和人性的弱點,但繁華的城市並不等候任何人,繼續吵鬧地前進,就像故事的最後一幕:黃昏時候,寬闊的河岸上,運貨物的船仍發出吵鬧的機動聲,一直往前、往前……接下來我將簡要分析下我在故事中所領悟到的感想。 一、時代在改變,我們不能不面對。 從戰爭到和平,本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不過可悲的是,戰爭時代的人們在如今歲月滄桑,寄居故鄉,來到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便不由得感嘆。軍人們對孩子的要求一向非常高,而如今他們又不得不去面對孩子在與人競爭中出於中等位置,自己還要靠著面子跟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多麼有出息,於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便學會了面對,坦然面對,表示了充分地理解孩子的辛苦,並學會滿足,而不奢望過度的滿足。也許在戰爭年代生活至今的軍人們,在風華歲月的滄桑里,學會了拼搏和奮鬥,但在這樣和平而競爭激勵的時代里,人們已經無力再爭,並學會了容易滿足而止步不前,並甘願在原地上停留一輩子,他們似乎沒什麼精神和雄心,這在許多父母眼裡中都有些礙眼,希望孩子們能夠更上一層樓,可是這會不會是過高的期望呢?也許不僅僅時代在改變,一切都在改變,並要求人們學會面對,這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生活中,仍具有積極作用,但這是從兩個不同的視角的問題,父母對孩子不抱有過高的期望,但孩子應該表現出精神和雄心,並在生活中努力奮發向上,這應該就是影片中對當今孩子們的要求吧。 二、白天過去,夜晚來臨,但是什麼也沒發生。 這是對影片中孩子們的生活寫照,在他們眼裡生活似乎僅僅是為了生活,也許他們是壓根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還是根本不想去考慮這個問題,即使他們考慮過了,還是會覺得生活就應該這樣過,生活並沒有目標,只要順著時間走就對了。大兒子當醫生,女兒做理髮師,小兒子做生意,似乎都很忙,但誰也沒有去照顧到父母的心靈,在父親詢問是不是東京之行讓母親害病了,他們都立刻表示反對,並在母親去世舉行葬禮當天晚上就急著趕回去了,那誰能給父親一些安慰和陪伴呢?最後只有二兒媳婦留下來陪父親度過漫長的一天……紀子是故事裡最善良的人,也無疑是最美麗的人,只是她也逃脫不了城市給人帶來的壓力和人格的扭曲,生活的壓抑和競爭並沒有給人們停下來思考的時間。「白天過去,夜晚來臨,但是什麼也沒發生」,生活就是如此,在現今也如此,誰有去思考過生活的意義在哪呢? 三、父母沒進棺材,沒有人會要照顧他們 這是小兒子敬三常說的話,也是用來逃避內心對父母的愧疚之感的話。故事中的父母樸素而理解孩子們的辛苦,但來到東京之後都很吃驚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志夏以前對人比較好,結了婚的女兒就像陌生人了」,「幸一也變了,他以前是個多麼好的孩子」,「孩子們不為父母的期望而生活。我們就慶幸他們比多數人要有出息」,「我們很幸運了」,父母間的對話無不流露出對孩子們的理解和寬容,但孩子們除紀子外誰還陪過他們出去遊玩呢?無不都以工作為由推辭了遊玩,雖然父母們都知道,但他們從來不跟他們講,因為不想孩子還要為他們操心。而誰懂天下父母心呢? 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光,而等到他們去世後再來苦苦追悼,這是多麼天大的遺憾!敬三在母親去世後隔天趕到老家,可是一切都遲了,他只能哭泣,隨後舉行葬禮,他說他受不了那聲音,也許因為他覺得對不起母親而不想面對事實,他用這句話「父母沒進棺材,沒有人會要照顧他們」,來逃避愧疚之感。 四、看東京多大。如果我們走丟了,就再也找不到彼此了。 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讓兩位來自農村的老人感到很壓抑,雖然遊玩得很開心,但無不對身處其中而感到壓力重重。父親在酒吧喝酒,與三個老友打算在酒吧過夜,尋個暫時的「安身處」,大家互相訴說自己的煩惱,在東京這樣的城市中想要出頭難啊,於是父親勸朋友改變觀念,對孩子的期望別太高,回歸到現實,一旦走丟了,迷失了方向,也許再也無法回到原點而身處困境。也許老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東京已經無法立足,無法得到安全感,而匆匆離去。城市,給人生活條件的改善,也給人精神上的壓抑。如今我們也常常感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竟無暇停下來自由地喘口氣。 五、你會孤單的 在妻子去世後,孩子們都回去了,老人獨自一人在家,鄰居在窗邊問候老人,並道出了老人的心聲:「你會孤單的」。「老人裝著微笑,卻透露出渺茫,頓覺凄涼而難以忍受,點著蚊香,拿著扇子,望向窗外,黃昏的光線很暗,但還能看到老人臉上的皺紋,一臉茫然呆板」,也許你會想像,本來是空巢家庭變成了單親家庭,子女們自私而令人苦惱,只有兒媳婦和小女兒讓人體會心中的親情,可以後就剩下老人一個人生活,是多麼地悲慘而無助。 六、生活不是很讓人失望嗎? 這是紀子和京子的對話中道出的生活與人性的本質,生活讓人們最終回歸到自私的盡頭。但請別對生活太失望,生活總有像紀子這樣善良的人。灰暗中仍有光亮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生活走到苦惱的盡頭,請別垂頭喪氣,相信生活,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總有人幫你一把的,總有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你撐傘。 實在難以用足夠的文字將我所感受到的全部表達出來,但至少我能懂得去理解影片中主人翁父母的苦不堪言,懂得在那個時代里有些人生活的方式和思想,這就已經達到我想要的目的了。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04:43 生活 這是一家人的故事,訴說了人世間的種種。也許不能奢望把故事中的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全部寫出來,但只求能夠讓自己寫得更明白些,讀得能與自己的心靈震感相同的幅度。這是一個在戰爭中保全下來的家族,雖失去了二兒子,這應該是最孝順,也是最善良的一個吧,但整個家族總算是過得平穩了。父親以為兒子們在外都有出息,想出來看望孩子們,順便見識見識外頭的世界,享享清福,便來到了東京,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雖在大兒子、小兒子和女兒家中過得不是很愉快,但在二兒媳婦紀子那裡得到了安慰,紀子帶領父母遊玩了東京,紀子在故事中是一個善良而美麗的角色,但最終仍表示了對生活的失望和人性的弱點,但繁華的城市並不等候任何人,繼續吵鬧地前進,就像故事的最後一幕:黃昏時候,寬闊的河岸上,運貨物的船仍發出吵鬧的機動聲,一直往前、往前……接下來我將簡要分析下我在故事中所領悟到的感想。 一、時代在改變,我們不能不面對。 從戰爭到和平,本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不過可悲的是,戰爭時代的人們在如今歲月滄桑,寄居故鄉,來到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便不由得感嘆。軍人們對孩子的要求一向非常高,而如今他們又不得不去面對孩子在與人競爭中出於中等位置,自己還要靠著面子跟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多麼有出息,於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便學會了面對,坦然面對,表示了充分地理解孩子的辛苦,並學會滿足,而不奢望過度的滿足。也許在戰爭年代生活至今的軍人們,在風華歲月的滄桑里,學會了拼搏和奮鬥,但在這樣和平而競爭激勵的時代里,人們已經無力再爭,並學會了容易滿足而止步不前,並甘願在原地上停留一輩子,他們似乎沒什麼精神和雄心,這在許多父母眼裡中都有些礙眼,希望孩子們能夠更上一層樓,可是這會不會是過高的期望呢?也許不僅僅時代在改變,一切都在改變,並要求人們學會面對,這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生活中,仍具有積極作用,但這是從兩個不同的視角的問題,父母對孩子不抱有過高的期望,但孩子應該表現出精神和雄心,並在生活中努力奮發向上,這應該就是影片中對當今孩子們的要求吧。 二、白天過去,夜晚來臨,但是什麼也沒發生。 這是對影片中孩子們的生活寫照,在他們眼裡生活似乎僅僅是為了生活,也許他們是壓根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還是根本不想去考慮這個問題,即使他們考慮過了,還是會覺得生活就應該這樣過,生活並沒有目標,只要順著時間走就對了。大兒子當醫生,女兒做理髮師,小兒子做生意,似乎都很忙,但誰也沒有去照顧到父母的心靈,在父親詢問是不是東京之行讓母親害病了,他們都立刻表示反對,並在母親去世舉行葬禮當天晚上就急著趕回去了,那誰能給父親一些安慰和陪伴呢?最後只有二兒媳婦留下來陪父親度過漫長的一天……紀子是故事裡最善良的人,也無疑是最美麗的人,只是她也逃脫不了城市給人帶來的壓力和人格的扭曲,生活的壓抑和競爭並沒有給人們停下來思考的時間。「白天過去,夜晚來臨,但是什麼也沒發生」,生活就是如此,在現今也如此,誰有去思考過生活的意義在哪呢? 三、父母沒進棺材,沒有人會要照顧他們 這是小兒子敬三常說的話,也是用來逃避內心對父母的愧疚之感的話。故事中的父母樸素而理解孩子們的辛苦,但來到東京之後都很吃驚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志夏以前對人比較好,結了婚的女兒就像陌生人了」,「幸一也變了,他以前是個多麼好的孩子」,「孩子們不為父母的期望而生活。我們就慶幸他們比多數人要有出息」,「我們很幸運了」,父母間的對話無不流露出對孩子們的理解和寬容,但孩子們除紀子外誰還陪過他們出去遊玩呢?無不都以工作為由推辭了遊玩,雖然父母們都知道,但他們從來不跟他們講,因為不想孩子還要為他們操心。而誰懂天下父母心呢? 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光,而等到他們去世後再來苦苦追悼,這是多麼天大的遺憾!敬三在母親去世後隔天趕到老家,可是一切都遲了,他只能哭泣,隨後舉行葬禮,他說他受不了那聲音,也許因為他覺得對不起母親而不想面對事實,他用這句話「父母沒進棺材,沒有人會要照顧他們」,來逃避愧疚之感。 四、看東京多大。如果我們走丟了,就再也找不到彼此了。 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讓兩位來自農村的老人感到很壓抑,雖然遊玩得很開心,但無不對身處其中而感到壓力重重。父親在酒吧喝酒,與三個老友打算在酒吧過夜,尋個暫時的「安身處」,大家互相訴說自己的煩惱,在東京這樣的城市中想要出頭難啊,於是父親勸朋友改變觀念,對孩子的期望別太高,回歸到現實,一旦走丟了,迷失了方向,也許再也無法回到原點而身處困境。也許老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東京已經無法立足,無法得到安全感,而匆匆離去。城市,給人生活條件的改善,也給人精神上的壓抑。如今我們也常常感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竟無暇停下來自由地喘口氣。 五、你會孤單的 在妻子去世後,孩子們都回去了,老人獨自一人在家,鄰居在窗邊問候老人,並道出了老人的心聲:「你會孤單的」。「老人裝著微笑,卻透露出渺茫,頓覺凄涼而難以忍受,點著蚊香,拿著扇子,望向窗外,黃昏的光線很暗,但還能看到老人臉上的皺紋,一臉茫然呆板」,也許你會想像,本來是空巢家庭變成了單親家庭,子女們自私而令人苦惱,只有兒媳婦和小女兒讓人體會心中的親情,可以後就剩下老人一個人生活,是多麼地悲慘而無助。 六、生活不是很讓人失望嗎? 這是紀子和京子的對話中道出的生活與人性的本質,生活讓人們最終回歸到自私的盡頭。但請別對生活太失望,生活總有像紀子這樣善良的人。灰暗中仍有光亮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生活走到苦惱的盡頭,請別垂頭喪氣,相信生活,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總有人幫你一把的,總有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你撐傘。 實在難以用足夠的文字將我所感受到的全部表達出來,但至少我能懂得去理解影片中主人翁父母的苦不堪言,懂得在那個時代里有些人生活的方式和思想,這就已經達到我想要的目的了。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05:54 《東京物語》是一部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故事,故事中包含著生老病死的喜悲,以及世俗之下人情冷暖的無奈,平淡無奇卻又真實貼切地向觀眾們表現了生活的常態。 故事中,年邁的雙親山長水遠地來到東京想要按輩分探望自己長大的子女,對子女生活事業狀況略感失望的他們,不料被視為包袱相互推諉,子女們因為生活的忙碌與艱辛而暗暗疏遠他們,使他們原本就孤獨寂寞的心更加感到悲涼和失落。為人子女的,固然不想太過虧待自己的父母,畢竟血濃於水,基本的感恩之心是不能丟棄的;然而出於生活所迫,他們也沒有太多的空暇去照顧已經失去社會創造力的年邁雙親,只好幾個兄弟姊妹共同協議付費送父母去熱海遊玩,既減輕他們的負擔,也好讓父母到處走走,省得悶得慌。可是顯然,只適合年輕人遊玩的熱海,並沒能淡化老人心中的孤獨感,反而增強了自己與社會脫節的寂寞和無助感。當年輕人舞弄著年輕人的玩意兒,彈琴奏唱、歡聲笑語,他們是感覺到自己真的很老很老了,被時代和社會拋棄了。再後來他們到二兒媳紀子家去拜訪,儘管紀子對他們照顧有加,甚至比親生子女對他們都還要好,可是畢竟覺得他們的兒子、紀子的丈夫已經告別人世,他們的事不應該太過勞煩紀子,所以並不敢逗留打擾太久。最後兩個老人覺得回到原來的住處去,望著一望無際的城市,老爺爺說:「東京真大啊!」老奶奶:「是啊!如果在這種地方失散了,可能一輩子都見不著面了吧。」老爺爺:「嗯。??東京去過了,熱海看過了,該回家了。」老奶奶:「你想家了?」老爺爺:「是你,是你想家了。」簡單平實的語言,透露著他們對苛刻現實的無奈和對生活無限溫柔的寬容。可見他們心裡知道,自己的兒女已經長大了,每個人,都比較注重自己的生活。他們這樣年老累贅,是不能依附任何人的了。 回到老家不久後,老母親身體直線下滑,子女們收到老母親病危的消息,紛紛趕來探望母親。前來探望之前,大女兒金子饒有自信地帶上了孝服。這該說孝,還是不孝好呢?也許我們不能妄下定論。後來老母親果然還是去世了,守靈時子女們淚流滿面,悔恨自己應該對母親再好一點的。然而我們應該都知道,即使母親醒過來了,子女們也無法再對她好一點了,因為生活的重壓已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大的社會環境下促使小家庭的分崩離析。有些事情,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導演選擇了不去進行犀利的諷刺和嚴厲的批判。寬容,是我們最後的溫柔。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熱血的情誼卻抵擋不住生活的蒼涼。我想每個人的家庭都有這樣那樣類似影片當中的無力感。生活的掌舵權,其實並不完全屬於我們自己。很多很多的子女,都在勸自己,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關心多一點,再多一點,可是卻經常有心無力。現實生活的重壓、現代生活節奏的緊迫,容不得我們放緩腳步等一等身邊的老人,扶一扶我們年邁的雙親。因而有言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若未失去,則依然肆無忌憚。這是人類的弊病,小津導演溫潤的角度讓我們敢於承認,人性並不完美,同時又讓人感受到一種不抱怨的平靜,不抱怨的寬容。生活是這樣殘酷,然而我們必須笑著去接納它。就像影片末尾紀子與京子的對白——京子:「哥哥姐姐們應該再多待幾天的。」紀子:「大家都很忙啊。」京子:「可這樣太自私了。只顧著自己,馬上就回去了。」紀子:「這是沒辦法的事啊,因為他們有工作。」京子:「可嫂子你不是也有工作么?他們太自私了。」紀子:「可是,京子啊??」京子:「媽媽一死就要拿東西做紀念,我一想起媽媽的心情就覺得傷心。外人反倒更有感情呢,骨肉之間不應該這樣。」紀子:「可是,京子啊,我在你那麼大的時候也這麼想。不過,孩子長大後,就開始漸漸遠離父母了。大姐已經離開父母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絕不是存心不良。大家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為重的。」京子:「是這樣么?我可不想自己以後變成這樣,這太冷酷了啊。」紀子:「的確。不過,或許所有人都會變成這樣的,漸漸地就變了。」京子:「那嫂子你也會變么?」紀子:「是啊。雖然不想這樣,但還是會變成這樣的。」京子:「這個世界真讓人討厭。」紀子:「是啊,充滿了討厭的事情。」這段話由始至終,紀子都是面帶從容的微笑的。這種理智樂觀的生活態度,或許正是我們在社會生活當中應該學會的,它會幫助我們理解生活中的不堪,以及渡過心理上的種種難關;也是我們在給案主提供幫助的時候,可以灌輸給他們的一種積極而不失溫婉的處事態度。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我想我們需要扮演的也正是像紀子一樣的角色。我想在從事老年人社會工作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在照顧到老年人特殊的生理變化,儘可能充分提供老年人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更要注意讓他們學會適應年紀增長帶來的社會角色功能變化以及家庭定位變化,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改變,以及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正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率增長著,因此隨之而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正在不斷地增長,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刻不容緩,是我們作為社會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東京物語》實在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深刻思考的影片。觀看過後更是讓人加深了對老年人心理感受的體會,和學習了紀子對老年人的耐心和體貼。 舉報 回復 作者:迷惘時代 時間:2014-03-21 13:09:54 樓主寫的真好,佩服,只不過一部電影就寫了這麼多,看來後面的要等很久了,不過支持樓主,慢慢寫!!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25:13 小津的生平與電影: 生卒年 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小津於1963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那天他正好六十歲生日。 他的墓碑上,只有一個漢字——「無」。 成就 小津安二郎共執導了54部影片(只有36部存留世間),其中無聲片31部,有聲片22部,紀錄片1部。在他的54部電影中,有19部入圍日本影響最大的影片評選獎項——《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有六次勇奪當年十大佳片的冠軍。小津的獲獎率之高,在日本國內眾多的名導演中也屬遙遙領先。在日本電影史上小津享有廣泛的國際聲譽,除了其作品有複雜的深度外,無疑該歸功於國際學者的多面向研究。 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其實也是一種風格,它不是摒棄虛構和修飾,而是更好地隱藏了電影的敘述者。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太在意評述、太工於營造悲劇氣氛了。如果說真正的現實主義在於不加歪曲地表現現實,儘可能地對影片少加入評價,以及使藝術手段處於隱蔽的地位,那麼小津安二郎則在更大程度上接近了現實主義的這個標準。 在日本電影史上,小津是使日本無聲電影走向最純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藝術家,雖然小津為人謙遜,但同時又對於自己的風格自信得近乎固執。據說他的劇本在反覆修改成型後,在拍攝過程中幾乎再不改動。面對全世界範圍內不同人群的非議,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哪怕是對同樣的題材,也不離不棄,精心打磨,氣定神閑地做著自己手頭的活。他的電影畫面看似隨意,但每個鏡頭、每個道具其實都精心設計,他甚至常常親自製作道具。 故事 小津的電影,故事通常都是家長里短的瑣碎凡事,他的作品中那些看似若無其事、平平淡淡、毫無激情的生活,卻隱藏著無數值得琢磨的人生況味。小津的電影充滿溫情,但細細看來,可以發現他從未描寫過「幸福」,他的作品中心思想一般是「幻滅」;小津從未結過婚,更沒有子女,但他卻深諳為人父母的感受,他的作品一直在講述「父子」「父女」之間的故事。成年的子女因為婚嫁而離開父母,留下家中的老人孤獨面對今後的人生,這是小津電影一個永遠的主題,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主題。從小津的電影中,可以看到一個孤獨、善良,同時又是豁達、充滿尊嚴的內心世界。 人物 小津電影中的傳統倫理及文化美感,經常被視為小津作品最迷人之處。笠智眾、東山千榮子、原節子、山村聰、三宅邦子、佐分利信、中村伸郎等著名演員,早已成為小津作品裡熟識得像鄰居般的臉譜。他們面對攝影機及觀眾講話,既大方又親善,表達出小津溫厚的人倫關照,也成為小津人生浮世繪里真摯坦然的眾生相。不過,這表面上平靜無波的生活,可不見得完全像整部電影的畫面那樣安穩。小津的戲劇從平凡中內化為心理行動,演員們縱使坐著,戲劇力也可能波濤洶湧。 92年世界電影史10佳電影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37:46 2 。八月照相館
我明白,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卻會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 金正源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照相館,生活安逸而祥和。然而剛剛三十齣頭的他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 生活並沒有因疾病而停止前進的步伐,正源平靜的接受了被判死刑的事實。面對著親人和朋友,正源還是和以前一樣面帶微笑。他不害怕死去,只是擔心有些事情來不及去做。於是正源開始為自己的離去而做好各種準備。他去見了最好的朋友,最後一次喝醉,和兒時的夥伴們鄭重其事的合影,教父親怎麼使用錄像機,把照相館裡洗印機的操作步驟逐條的寫下來並拍照,以便接手的人能很快學會。 一切都按照計划進行著,除了德琳,這個無意間闖入正源生活的女孩,像是悶熱夏天裡的一絲清風。然而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正源卻無法向前邁出一步,雖然他愛著她,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正源和德琳在雨中漫步,在學校的操場上嬉戲,在首爾的遊樂場,像情侶一般在小照相館裡一口一口的吃著冰激凌。這些是正源生命中最後的美好。 終於,正源的病情惡化被送進醫院。接連幾天德琳都找不到正源,小照相館始終緊鎖大門。德琳想告訴正源,自己將被調到外地去工作,但她卻不知道此刻正源正躺在醫院裡。 德琳始終沒有見到正源出現,她憤怒的砸碎了照相館的玻璃。 正源悄悄的跑出了醫院,來到照相館,看到了德琳給他寫的信。於是他跑去看她,但只是遠遠的看著,他知道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他,只能這樣默默的愛著這個天真可愛的女孩。 聖誕節到了,德琳再一次來到了照相館,小小的櫥窗里擺著她面帶微笑的照片。 「我明白,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卻會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 正源一直淡淡的活著,照相館、姐姐、父親是他的全部。他在年少輕狂的時候也愛上過一位姑娘,但是姑娘卻成為了別人的新娘。如果不是疾病宣判了他的死期,生活也許會永遠這樣平靜下去。這突如其來的告別,將那些每天重複的事情變成倒數。最後一次和姐姐一邊聊天一邊吐西瓜子,最後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飯,最後一次陪爸爸看他和媽媽年輕時最愛的電影,最後一次給顧客拍全家福,最後一次和朋友肆無忌憚的喝醉,最後一次見到初戀情人,雖然她生活窘困,自己卻像當初一樣對她無能為力…… 正源準備好了一切,除了突然出現的德琳。這個可愛的女孩成了正源唯一的遺憾,他沒有辦法牽著她的手、給她一個擁抱、親吻她的額頭,對於她的暗示他也無法回應,只能傻傻的笑著,像一個心機很重的情場老手。對於正源來說,德琳的出現是一件太過美好的事情,他即將死去的軀體,無法奢求這種美好為他停留。除了傻傻的笑著,還能做些什麼呢。 正源愛上了德琳,第一次體驗到相愛的感覺,然而從一開始一切就都已經來不及。他只能坐在咖啡館裡,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輕輕的撫摸德琳的背影。如果還有時間,她們的愛情一定會幸福美滿。 愛情就是這樣,面對面的時候相隔千里,遙不可及的時候卻又觸手可得,來不及說一句我愛你就已經天各一方,說出口的承諾卻永遠也來不及。愛一個人是一件來不及的事情,當你百分之百的確定那是愛了,它卻早已經死了。那些曾經糾結的、悸動的、不確定的,等不到塵埃落定的那一刻就已經灰飛煙滅。愛永遠都遲到命運一小步。 這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愛情,即使所有的事情都能被安排和計劃,但愛情永遠不能。它總會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不想結束的時候結束,誰都逃不掉。就像是韓國電影里,愛上一個人就意味著絕症降臨;法國電影里,愛上一個人就要莫名其妙的消失;美國電影里,你總是在結婚前的一秒鐘,才能發現真愛並不是新郎(新娘)。 誰能說得清呢,愛情伴隨著癌症,在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悲情的故事了。明明相愛卻無法熾熱的燃燒,沒有比這更痛苦的折磨了。如果所有的人都告訴你愛情應該是美好的,那麼你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告訴你愛的那個人。即使對方不愛你,大不了也就是結局提前上演。如果恰巧他也一樣愛著你,那麼沒有比這個更美好的事情了。這世界上只有不愛的悲哀而沒有相愛的遺憾。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39:37 我記得電影最後的鏡頭,女孩子回到了當初的小鎮,已經是白雪皚皚。在照相館前的玻璃櫥窗里她看見自己的照片,淺笑盈盈,然後轉身離開。畫外是那一個男人平靜的聲音:「我知道愛情的感覺終會褪色,如照片一般。但你留在我心底的影子依然美麗,直到生命里的最後一個呼吸。」 那一個女子,直到最後都不知道那一個曾經的男子已經死去。而愛情,也的確在荏苒的流光中如老照片一般淡然褪色。偶爾記起,一切,也已釋然。這不是一個悲劇,只有淡淡的傷感。死亡是生命終結的安然承受,而愛情,是八月里溫暖恬淡的陽光。你我都在生命的河流上,唯有他,在岸邊微笑著悲傷。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49:31 3 。中央車站 (巴西)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 主演:費爾蘭德·蒙特納哥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 雖然這樣的旅程絕是算不上美好,但似乎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蘊藏著所有的旅行者企圖遇到的種種機遇,一段從開始便充滿未知的旅程走到終點時也是一場空,兩個本無交集的人卻因共同的缺失打開了情感的出口,一路下來填補著各自破碎的情感,沒有滿足也難以尋求慰藉,收穫的是一份難捨的回憶,在日後成為不解的情緣。 中央車站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註定了人與人的交集只能是擦肩而過,那怕是朵拉和約書亞也不過是萍水相逢後變成為了各自人生中的過客,或許時過境遷後兩人都會想起這段不經意的旅程,但這終究難改變轉瞬即逝的現實。朵拉書寫著他人的故事和心情,奮筆疾書間輕而易舉,可當影片最後在書寫著自己心酸時字字飽含著沉甸甸的情感,直到書寫到泣不成聲才收筆。 尋找親情的路總是很難啟程,心中的情懷隨著歲月被不斷的放大,其實無論結果怎麼,總還是會落得失望,期望中的久別重逢總很難上演,那怕是找對了地方也總是找錯了人,就算找對了人就能怎樣,是不是真的要找的那個人還很難說清。看這部電影自然而然的便聯想到了北野武的經典之作《菊次郎之夏》,如出一轍的故事中都是大人帶著小孩子尋找未曾謀面的親人,同樣散發著溫情的故事中,北野武的電影中多了幾分喜感,而本片則立足在巴西社會的現實至上,兩個不同民族訴說著一種人類共通的情感,都打動了全世界的觀眾。 這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旅程,破碎的情感很難說得到了彌補,或許註定了沒有好下場的兩人只能互相取暖,儘管在冷冰冰的親情面前兩人的體溫是微不足道的,可一路走來還是積累了星星之火的快樂,苦難確是一種磨難,而苦中作樂雖然有幾分寒酸但還是令人難以忘懷,那怕是一張做作的合影最終還是成了兩人最珍貴的紀念品。朵拉幾次提到了遺忘,她總以為忘了就可以避免痛苦,一直以來她也這樣身體力行,可惜她沒想到一個小孩不經意間闖入了她的生活讓她一切的努力都前功盡棄,原來這麼多年她什麼都不曾忘記,而走完這個旅程後在她的記憶中註定又會多了一份永難忘懷的情感。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50:04 一個是市儈的冷漠老婦,一個是倔強的天真少年,生活的艱辛註定了兩人的相遇和彼此的救贖。老婦學會了愛惜自己相信希望,少年知曉了人生無常珍惜擁有,炎炎烈日下兩顆孤獨而迷茫的心碰撞在了一起,撞碎了充滿傷痛的回憶,重新拾起那些清新溫暖的小事。 即便車站每日熙熙攘攘,這油畫般擁擠的景色里填充的也只是一人的孤獨。 影片借一老一幼的返鄉之旅向世人展現了巴西人們為謀生計背井離鄉遠離親人的大背景,被窮困潦倒的生活被迫著前行,連回頭試圖回味親情的機會都少而又少。信仰是他們唯一的救贖,「耶穌」這個父親雖然從始至終未曾露面,卻是他帶給了這一老一幼回家的信念和等下去的期望,正如百姓們日夜膜拜的上帝一樣甘霖一般默默解救信仰他的正處於久旱中的人們。只有相信,才能擁有。全片小男孩的表演絕對是亮點。 導演給要求寫信的人們兩次長長的注視,一次是在片頭,朵拉心煩氣躁的聽著面前一個個訴衷腸的人們說著各種思親的話,無助的眼淚和深刻的皺紋都無法打動她那已經麻木的心靈;一次是約書亞幫助朵拉在異鄉幫人寫信賺錢,前來寫信的村民們幾乎每個都是笑逐顏開,而朵拉也開始認識到了這份工作的可貴和重要性。 從厭惡彼此到難捨依賴的距離能有多遠?只不過是被煩瑣苦悶的生活磨光了耐心 孩子的出現重新洗凈了朵拉疲憊的靈魂,而朵拉以自己的老練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了孩子的單純不被污染。兩顆失去了父愛庇佑的心靈在漫漫人生路上,歷經彼此厭惡、拋棄、同情、幫助、理解、最終依賴,將公路片的風霜之殤演繹的溫情如詩,車窗外巴西的民間風光就這樣在旅途中潛移默化進了觀者的心中,一路風塵,一路情。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3:50:31 因為生活,所以真誠,因為真誠,所以動人。 好電影總會予人感動,教人不抱怨的生活,平和的面對生離死別;原來人生旅途從未孤獨,或遭遇拋棄,但一直會有人陪伴身邊,親人,愛人,只是相處的時光有長短罷了。但願想念你的時候看一看照片、望一望夜空上的星辰,低頭為你祈福,思念寫在信上。就算有一日忘了旅程的開始,距離也不會讓彼此在記憶中褪去。願你的明天更好!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4:06:55 4 。一次別離(伊朗)
一件小事 整個電影講述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不是哪些好萊塢大製作的災難片,僅僅是一次別離,一次夫妻間的移民離婚。雖說只是一件小事,影片從頭到尾,一點都沒有讓人感到無聊單調,時時促進著人的思考。於是感慨雖然只是伊拉克的片子,卻依然引起了人內心深處最自然的感觸,不用大投資,好的編劇加上好的鏡頭語言構成了這一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無賴之徒?可憐人? 面對非要討個說法的人,從演員的表現可以很容易推測出他在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或許用社會的蛀蟲渣渣之類的感覺更合適。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或許有,或許真的是生活所迫,沒有錢的人家,沒有工作。可以感覺到妻子是個老好人,那麼丈夫的責任呢。我只看到了他一直不斷的討錢,甚至去學校里鬧。他說:反正我也是一無所有的人了,什麼都不怕。正義的人就怕這種人吧。 文明之家 從男主女主的居住環境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生活水平是不錯的,尤其對比了修鞋鋪的殘敗,然而文明的人也面臨著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問題,甚至因此要離婚,要留。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罷了。 為了孩子的環境 還記得這是一開始女主就要提出的離婚移民原因,而男主割捨不掉的,同樣是自己的父親,與父親的感情。為了孩子,女主甚至只是說說要離婚,她其實從一開始都沒有想過要真正離開吧。畢竟不完整的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太大了。 聯繫到我自己,母親為了我,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多少。父親呢,我對他的認同是越來越少了。有時候會想,如果父母離婚了,對我會有怎樣的影響。不能說是好是壞,最起碼會讓我在小一些的時候思考這個社會,而不是到大學了,才開始慢慢摸索,才會下意識的去想一些以前覺得顯而易見的問題。 危難見人品,見真情 平靜的生活順風順水得過且過,或許人的一生也可以這麼平淡走完。萬一遇到了個什麼事呢?在大事面前才會顯示出人最本性的內心世界。大事靠自己,別人也不好說。另外,為人處世,對他人不需要錦上添花,只需雪中送炭。這是最近才學會的。 棚戶區的環境鏡頭表現 細節體現,與男主女主家裡精緻的裝潢有對比,雖然不明顯,但可以讓有心的觀影者觀察到,很用心。 後續的敲詐勒索? 面對這種無賴之人,我想我不會相信他。有了第一次堵口費,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無窮多也。這也是詐騙可以連續一個人騙幾次的原因吧。已經被騙了那麼多,再加一點,萬一不是騙子呢。我們中的許多人一定有這樣的心理。 發誓 --> 宗教信仰 --> 報應罪惡的錢? 有信仰的人最終可以拿著《古蘭經》起誓,我們呢?信仰無神論的民族國家,沒有了最基本的道德束縛,誰能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幹出什麼事來!也難怪現在的基本社會公德了。 結尾處孩子的仇恨眼光? 有給那個小孩子的眼神特寫,我看出了仇恨。本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雙方的互相扯皮下,也將孩子牽扯了進來。甚至當初那個單純的孩子的眼光也開始冷漠。這也是一種悲哀。 影片的最後沒有結局,或許意味著答案已經不重要。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4:07:51 電影《一次別離》所獲部分獎項: 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第10屆尤他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24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14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第77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17屆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46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6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剪輯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5:35:31 5 。對他說(西班牙) 佩德羅-阿莫多瓦1951年9月24日出生於西班牙卡拉特拉瓦省(Calatrava)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卡爾澤達(Calzada)。"12歲時,佩德羅看了理查德-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的情感片《朱門巧婦》("Cat on a Hot Tin Roof"),便下定決心一生做一個信徒,因為自己的一生是"罪惡和墮落的一生"。這以後,十幾歲的佩德羅觀看了許多比利-威爾德(Billy Wilder)、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艾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路易斯-布努艾爾、布萊克-愛德華茲(Blake Edwards)和新寫實主義馬科-費雷里(Marco Ferreri)以及費爾南多-費爾南-戈梅斯(Fernando Fernan-Gomez)等導演的影片,並深受影響,決定做一個電影人。1969年,佩德羅-阿莫多瓦離開了故鄉卡拉特拉瓦,前往馬德里發展。 由於沒有錢上大學,加上70年代初,佛朗哥政府關閉了所有的電影學院,阿莫多瓦只能沿街叫賣書籍糊口,後來他進入了國家電話公司,在哪工作了10年。在這段時間裡,他白天在電話公司工作,晚上編寫故事、嘲諷新聞以及其他文章換取點稿費,同時拍攝了一些超8毫米短片和長片。1980年,他根據自己為一本科幻雜誌編寫的同名色情小說,編導了第一部登堂入室的喜劇片《烈女傳》("Pepi,Luci,Bom")。《烈女傳》是一部性感的諷刺劇,影片給了佛朗哥時代的西班牙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影片公映,引起了巨大反響。二年以後,阿莫多瓦推出了他第二部編導的喜劇片《激情迷宮》("Labyrinth of Passion"),影片中再次體現出了那種及時行樂以及性亂的題材。在西班牙日新月異的反文化潮流時代,他早期製作的這些電影得到了傳媒和大眾的認同,他一舉成了70年代後期西班牙新潮流運動的新星。但是也有許多對西班牙"質量"電影有偏見的評論家對阿莫多瓦的作品不屑一顧,認為他太現代、太浮誇。 作為對這些評論的回應,阿莫多瓦推出了《黑暗的習慣》("Dark Habits",1983年)和《我為什麼命該如此》("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1984年)二部影片。在《黑暗的習慣》中,他探索了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修女們的生活,描述一位婦女被迫當修女的故事。《我為什麼命該如此》則講述了家庭主婦日常生活的辛勞,內心的痛苦與掙扎。這類關於被欺壓的家庭主婦主題和其它有關婦女獨立、自立的題材後來在他的影片中出現多次。1986年,佩德羅編導了著名影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首次擔綱主演的劇情片《鬥牛士》("Matador"),影片探索了性和死亡的關係,並向觀眾描繪了多種性關係,包括戀物癖、同性戀、窺陰癖、戀屍癖,更加深入了演繹的性慾及相關的法律問題。這些敏感的題材在他1987年編導的愛情喜劇片《慾望規則》("Law of Desire")中再次被提及,只是這部影片中還增加了點調料--公開的同性性行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在片中飾演了同性戀者安東尼奧。接下來安東尼奧還主演了佩德羅編導的下一部影片《瀕臨精神崩潰的女人》("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1988年)。這部影片尖銳地涉及到了對女性的性特徵和慾望的敏感題材,是佩德羅本人最為滿意的一部女性題材影片,也牢固確立了佩德羅-阿莫多瓦"女性導演"的地位。此片為他贏得了國際影壇上諸多聲譽,並在國內市場上創下了78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這一數字是當時西班牙電影史的最高紀錄,並保持了10年之久。 隨著佩德羅-阿莫多瓦在女性電影方面的成功,他接著轉而拍攝了一部荒誕、怪異的影片。1990年,他編導了性愛片《捆著我,綁著我》("Tie Me Up! Tie Me Down!"),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著名的女影星愛上了綁架、並劫持她為人質的歹徒。此片在西班牙評論界遭到了一致的排斥,評論家們指責他失去了當導演的感覺。影片也曾在美國引起了熱烈的爭論,受到了女權主義者和保障婦女利益團體的譴責。這部影片是佩德羅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第5次合作,倆人的第一次合作來自於《激情迷宮》,當時剛出道的安東尼奧只是有幾幕過場戲的配角。正是倆人的這幾次合作,造就了享譽國際影壇的"西班牙情人"。佩德羅編導的後二部影片:情愛兇殺片《高跟鞋》("High Heels",1991年)和愛情片《基卡》("Kika",1993年)得到的評論與《捆著我,綁著我》如出一轍。《基卡》更是因為片中的強暴場面令人反感,並在美國遇到指責。 1995年,佩德羅-阿莫多瓦改變了編導風格,推出了影片《窗邊的玫瑰》("The Flower of My Secret")。這部心理題材的影片愛到了眾多影迷們的追捧,認為這是他至今拍攝的最成熟的一部影片。在片中他所塑造的男主角形象也發生了改變,一改早先影片中時尚男孩的形象,刻畫了一位全新的正派男人。佩德羅編導的下部影片《顫抖的慾望》("Live Flesh")也沿襲了這個風格。這部倫理片改編自魯思-倫德爾(Ruth Rendell)的同名小說,由西班牙著名演員賈維爾-巴丹(Javier Bardem)主演。影片探索了愛情、迷失和苦難,這些題材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很少見到。 1999年,佩德羅-阿莫多瓦編導了一部嚴肅的劇情片《關於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敘述的是女主角為車禍身亡的兒子尋找素未謀面生父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阿莫多瓦重新展現了他一貫的執導風格,即使在一個殘缺不全的家庭中也同樣存在著傳統的姐妹情誼、家庭力量。由於貝特-戴維斯(Bette Davis)、羅米-施奈德(Romy Schneider)和吉納-羅蘭(Gena Rowlands)的精彩演出,影片在1999年第52屆戛納電影節首映時贏得了好評,阿莫多瓦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以及第53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導演。該片還獲得了2000年第57屆金球獎和第72屆奧斯卡獎的最佳外語片。 2002年,佩德羅-阿莫多瓦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對她說》。這部影片講述了兩個男人如何愛女人的故事,是一部關於友情、愛情、寂寞、生存和交談的影片。佩德羅花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兩性間的友誼。雖然,佩德羅這回想拍攝一部男性題材的愛情片,但片中無不體現他對女性的痴愛,以及他一貫追求的細緻與敏感。阿莫多瓦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15屆歐洲電影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第5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編劇,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的提名。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5:37:06 對她說》是西班牙電影的不倒旗幟——阿莫多瓦的最新作品,是繼轟動國際影壇,並最終捧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之後的又一力作。獲得2002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兩項提名,最終奪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玫瑰色幕布帶著巨大的金色流蘇從舞台上緩緩升起,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穆勒咖啡館"里德國現代舞蹈家平娜-鮑希的場景。觀眾席上,二位素不相識的男人碰巧坐在了一起,他們是年輕的男護士貝尼諾和四十齣頭的作家馬科-朱洛。舞台上擺滿了木製桌椅,二個女人緊閉著雙眼,張開雙臂,伴隨著亨利-珀塞爾的音樂《精靈女王》翩翩起舞。這個情景是如此地感人,以致於馬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黑暗中,貝尼諾碰巧看到了前座這位觀眾隱隱的淚光。他想跟馬科說他也很受感動,但沒有說出口。 幾個月以後,這二個人又在貝尼諾工作的「埃爾-博斯奎」私人診所里相遇了。馬科的女友莉迪亞是個職業鬥牛士,她被頂傷,處於昏迷狀態。而此時,貝尼諾也正在照料著處於昏迷之中的年輕芭蕾舞學生艾麗西亞 每當馬科經過艾麗西亞病房時,貝尼諾會很自然地與他打招呼。牢固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就象過山車一樣不可逆轉。在診所的這段時間裡,這四個人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發生了全方位的碰撞,將他們拖向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境地。 《對她說》描述了二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孤獨,以及激情過後心靈的復甦。它也講述了情侶間缺乏交流與交流的重要性。電影可以作為會話的主題,在一個不善言語的人面前獨白也是一種有效的對話方式,而沉默"這種肢體語言"影片也賦於它人際關係中傳達思想感情的理想工具。一部用語言來表達的影片可能讓時間停滯,並在說者和聽者的生活中體現出來。影片充分表達了講述的快樂,語言對於孤獨、疾病、死亡和瘋狂也是一種獨特的武器。片中描述的那種近於柔弱和正常感官的瘋狂,與常態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本片編導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關於我的母親》以劇院中幕布的拉起,展現一個黑暗的舞台而結束;《對她說》也以同樣的幕布拉起開始。《關於我的母親》一片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女性,那些冒牌者或女人們在舞台上下都能進行表演;《對她說》中的人物則都是男性敘述者,他們對那些能聽到,尤其是聽不到他們說話的人不厭其煩地講述自己的生活。 導演 佩德羅·阿莫多瓦 編劇 佩德羅·阿莫多瓦 演員 賈維爾·卡馬拉 蕾歐諾·瓦特林 達里奧·葛蘭帝內提 傑拉丁·卓別林 埃琳納·安娜亞 勞拉·杜納絲 達茲·萊姆波瑞娃 費雷·馬丁內茲 帕茲·維嘉 費爾南多·古林·庫弗 瑪麗莎·佩雷德斯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5:42:07 6 。竊聽風暴 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分不清《竊聽風暴》和《竊聽風雲》,看過了《竊聽風雲》之後,就一直很疑惑:這就是那部傳說中的好電影?後來,才猛然發現,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不過如果要說香港的《竊聽風雲》里借用了諸多的《竊聽風暴》的料,我還是相信的。 柏林牆倒塌已經二十年了,作為冷戰結束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一個標誌,這是上個世紀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二戰後的德國,被蘇聯和美國分別佔據,於是就形成了東德和西德,冷戰之後,為了防止人從東德逃往自由的西方世界,柏林牆開始修建。一堵牆的兩面,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東德為了控制國家,採取了許多十分嚴厲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秘密警察的設立。 秘密警察的誓詞里說他們就是這個國家的利劍和盾牌。秘密警察成了整個國家最恐懼和神秘的職務,整個東德在冷戰時期,大概有近十萬正式的秘密警察,除此之外,還有給這些秘密警察提供線索的線人十八萬。可以說當時全國的人民的生活的一絲一毫,幾乎都逃不過秘密警察的掌控,一旦一句話說錯,一件事做錯,馬上就會被帶走處以懲罰。行人不敢相顧於道路,姻親亦難以相認相信。 電影就是通過很小的一個側面講述了這段特殊的歷史,以及在這黑暗時代里一絲溫暖的人性。 衛斯勒是東德安全部的一名官員,作為國家的利劍和盾牌,多年來一直奮戰在前線,不僅審訊了許多的「問題」人物,挖掘了無數有用情報,自己更是親自培育了無數優秀的秘密警察。這是一個十分內斂和深沉的人,平時穿著十分低調普通,面無表情,獨來獨往,幾乎沒有多少人了解他,也幾乎沒有什麼朋友與人際關係。 影片的另一個譯名叫做《別人的生活》,我覺得這很好的描述了衛斯勒的日常生活,是的,他幾乎把他所有的時光都花在了監聽別人的生活上,無數人的隱私就這樣被他聽取、記錄,日復一日,毫無表情。 為了國內的民主和藝術的自由,國內的許多藝術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便利條件,積極與這種腐朽的制度抗爭。於是,藝術家幾乎都成為了重點監控和整治的對象。許多藝術家自殺了,許多藝術家創作的熱情枯竭了,還有許多則沉默了。 德萊曼也許是東德唯一一個倖存的既備受統治者青睞又能在西方擁有較高聲望的藝術家了,可是一次演出,衛斯勒敏銳的覺察到這個人民藝術家其實也有問題,獲得上司的支持後,他開始監聽德萊曼。但是,長期的監聽,他卻慢慢沉浸到了德萊曼的藝術世界中,完全被其感染了。於是,當德萊曼真正開始「鋌而走險」違法的時候,衛斯勒陷入了困境,一方面是自己宣誓效忠的黨國,另一方面是引起自己內心共鳴的藝術。但是一次次,他都最終選擇幫助這個藝術家,一次次在危機中默默的解救了德萊曼一家…… 影片雖然超過了兩個小時,劇情看起來也十分平和,波瀾不驚,但是卻一點也不拖沓和無聊,舒緩與緊張顯得十分張弛有度,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刻畫十分出色,很容易就讓人進入了衛斯勒等一系列人物的內心之中,隨著他們孤獨、無奈、喜悅與焦慮。 衛斯勒是一個怎樣的人?作為全片的主角,他和好萊塢的電影男主角太不一樣了,幾乎沒有什麼表情變化,動作和衣著乃至外貌都太平凡太低調了。 首先,他很孤獨,這一點是十分確定的。他與外人沒有什麼情感上的交流,獨居,唯一一次表現他與妓女的私生活時,他似乎有點忘情的說:請你再呆一會兒,妓女推辭道自己還有別的人要去,下次預約的時候記得時間買長一點。這個人,幾乎一門心思的把時間花在了別人的生活里,沒有什麼私人生活的空間與時間,還有一個鏡頭十分耐人尋味,在家中,他一步步的跺到桌子面前,盯著桌子看了一會,然後再轉身離開,導演不會平白無故的來這麼一個無聊的鏡頭的,這正好體現了衛斯勒的那種空虛,當沒有工作時的不知所措,過去他精研技藝,所以圈內的人都知道其審訊的手段十分高明,此刻卻已經沒有什麼可研究和耗費的了,所以,最後他才會陷入藝術的世界裡,才會在那裡找到靈魂與內心的歸宿。 他是善還是惡?過去他害了不少人,但是,卻不像其他人一樣以此為樂,我想,他只是敬業,然後是麻木,天然的冷酷很好的過濾了不安。但是,當他偷走作家的詩集並沉浸進去,眼裡第一次流露出歡樂,當他聽作家彈奏貝多芬時淚流滿面,「聽悲愴交響曲會流淚的人絕不是一個壞人」,誠然,他內心開始軟化,被堅冰封閉的人性慢慢開始復甦。我真的十分佩服這個演員,雖然影片里主角的表情確實沒有多少變化,但是我們還是能清晰的感受到他內心的起伏變化和掙扎。他的眼神,以及極為細微的嘴角等面部表情的微調,傳神的演繹了衛斯勒的人性復甦的過程。隨著劇情的深入和事件的推進,他的眼神逐漸柔和和有光澤了。他開始做好事,雖然總是戰戰兢兢,但是,他真的改變了。 德萊曼的人生是豐富的,作為思想的先鋒,藝術家總是超越常人去捕捉那些社會和人們的情感。但是,他不是完美的,雖然他並未做什麼錯事,但是他開始卻表現的懦弱和迴避,與其他藝術家堅定的藝術追求不一樣,他巧妙而謹慎的在藝術與政治間保持了平衡,得過且過。有一句話曾經暴露過他的心聲:我也想改變,但是不可能。自己最敬重的導演的自殺,深深的打擊了他,自己的妻子受到部長的騷擾,重重的刺激了他。導演死前送給他了一本書《獻給好人的樂章》,言外之意就是縮頭烏龜並不是一個正直的人所為。所以他才鼓起勇氣,冒著極大的風險開始寫那篇披露東德自殺情況的文章。 主人公並不總是高大全的,並不總是那麼完美的,他也是凡人,也會害怕,也會懦弱和退縮,但是,最終,他並不會渾渾噩噩一路走到黑,而是能夠在迷途中找到方向,高尚起來,這就是電影中所刻畫的人物,真實飽滿,貼近生活。這也讓人想起了《鋼琴師》里的主人公,也是一樣的,軟弱善良,但這恰恰代表了一種平凡的偉大。 德萊曼的妻子也一樣,事業和家庭間不斷搖擺,既希望依靠部長的「照顧」,又不願背離丈夫。既害怕安全部的折磨而出賣丈夫,又不願辜負丈夫的深情厚意,所以,最終,只有以死謝罪。她的死是全戲的高潮,各種衝突和矛盾都在這裡激化和爆發了,衛斯勒和德萊曼一家,衛斯勒和上司,上司和德萊曼一家,背叛、保護、報復、忠貞…… 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再現了那一段扭曲的歷史,就像《霸王別姬》裡面通過徒弟出賣師傅,至交出賣朋友的那場戲表現文革的荒謬一樣,這裡也是通過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和人性的糾葛展現出東柏林的舊貌。 影片的結局十分平淡和深遠,曾經的拆信人變成了如今的送信人。當秘密檔案解封的時候,自以為自己沒有被監聽過的德萊曼猛然發現自己曾經是監聽重點,可是卻被一個叫做HGWXX/7的人給秘密的保護了。找到了這個送信人HGWXX/7,他本想衝上前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是卻止住了。許多人疑惑他為何沒有當面道謝,不符合人之常情啊。但是,花了兩年的時間,德萊曼寫了新書《獻給好人的樂章》獻給HGWXX/7,既是對逝去導演的追念,更多的是對衛斯勒的無言的重謝。你曾經默默保護我,現在我也這樣回報你,我們都默默的關心著對方,語言早已成為多餘的東西了,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許就是這樣的意境了。千言萬語,都在這部書里,我們可以想像,衛斯勒還會沉浸在這本書美好的意境里,是的,這份禮物,勝過一切。 曾經的德,也許是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地方,電話有人監聽,信件有人拆閱,私生活一覽無餘,記得衛斯勒的助手特別喜歡監聽藝術家的夜生活,只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情趣在兩性的歡娛上。一句話,一個舉止都可能斷送你的人生,空氣里都瀰漫著不安和恐懼。安全部想出了無數方法來對付自己的人民,尤其對待藝術家,寫了厚厚一大本書,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與對付方法,無數人的天賦就這樣夭折在了他們手裡。作為統治階級的當權者,卻無約束的縱容自己的慾望,可以在車裡當著司機的面毫不顧忌的強暴藝術家,可以在改朝換代之後搖身一變就再度享盡富貴。而曾經的走狗們,則成了替罪羊,沒有翻身的希望了。 再蒼涼黑暗的歷史裡,也會有真情真心存在,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不能否定。藝術則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有人,就會有藝術,人人心中都有美,只是,你追求了么?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6:07:04 頭條 百部外語類型電影佳作解讀(江上飛) 開扒經典日漫《七龍珠》技術帝 開扒最佳國產古裝劇818那些年追過的歐美好劇集 開扒當今各大電視台的主持人()江上飛 2014,我們缺怎樣的諜戰片? 細數開扒最喜歡的華語電視劇(江上飛) 宅女大學生開扒中外電影佳片 在上榜推薦里我有三個帖子被推薦,光榮! 舉報 回復 樓主:江上飛江上飛 時間:2014-03-21 16:31:28 7 。香水 德國 嗅覺是人類的感官中比較不重要的一個。即使是瞎子,也很少依靠鼻子去探路的。但是,就有這麼一個人,上帝賜予了他無與倫比的天賦——最靈敏的鼻子。 本片改編自德國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說。 格雷諾耶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骯髒腥臭的魚市,但是,卻擁有一個能夠嗅到和區分任何氣味的無比敏銳的鼻子。他的生命力無比頑強,就像一個蟑螂一樣醜陋卑微而倔強的成長了起來。他用鼻子觀察自己所處的世界,所以遠遠落後於他人學會說話。漫步巴黎的街頭,他豎著自己的鼻子,去感知那些新鮮的水果和流動的人群。 一次偶然的事件,被少女的體香和新鮮李子混合的味道所吸引,他誤殺了那個善良的少女,他脫光了她,但是卻不是強暴而是聞,從頭髮到腳,一絲一絲的品味少女的氣息,但是,思維的味道很快就來了,帶走了那香味,他十分驚恐,於是想要找各種方法來留住那些動人的氣息。 他投入了一個年老過氣的香水調製師門下學習香水的製造,並且秘密配置出色的香水,幫助老人回到了香水界的巔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老人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了,於是他來到了香水配置的源頭小鎮,繼續更加深入的學習。 此時,他學會了新的讓鮮花的屍體變成精油的煉製方法,為了更加神秘的香水配方,他開始嘗試使用人的體香,為了省去麻煩,殺戮就這樣開始了。一個個無辜的少女失蹤遇害,他取走少女身上的香味,去煉製之前大師所言那種傳說中的香水——使全世界拜服的香水。受害者從妓女到修女到普通的農家女兒,但是為了完成配方,他毅然盯上了當地封建主的女兒。 恐慌在小城裡蔓延,宵禁和大批的巡捕依然抓不到這個狡猾的犯人,領主帶著女兒逃離的過程中,還是疏忽間失去了最後的女兒。而格雷諾也在香水配製完成的那一刻被捕。審判席上,被判處十分殘暴的刑罰,當地的主教宣布其為惡魔。行刑的那天,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而至,而走出牢房前,他將那終極香水撒了一點在身上。 神奇的魔力發生了,這瓶用許多女孩的體香精鍊出來的香水,彷彿魔鬼的戲法一樣。不僅守衛拜服在了格雷諾腳下,當走上刑台的時候,就連主教也拜倒並高呼天使。人群在香水的刺激下瞬間失去了理智,無論男女老幼,教士還是乞丐,都脫光了衣服,開始沉浸在了無窮的肉慾中,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親人和親人,老人和小孩……所有的倫理道德都崩潰了,偌大的場地變成了人間的煉獄,慾望橫流,情慾紛紛。 面對迷失在慾望里的人群,只有格雷諾彷彿突然醒悟過來了,他想起了什麼,理解了什麼,然後默然離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章子怡主演的《一代宗師》?
※當幸福來敲門如何評價?
※《衝出亞馬遜》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動物繫戀人啊》這溫順的愛,這兇猛的愛
※《西部世界》這部影片怎麼樣?是否屬於燒腦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