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答基辛格問的啟示(科技雜談)

李彥宏答基辛格問的啟示(科技雜談)

余建斌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12日 20 版)

  前不久,基辛格博士造訪百度公司,在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深度交流時,中美互聯網的發展比較是核心話題,李彥宏也當場作答。

  基辛格問及,作為最大的中文互聯網搜索引擎,百度如何看待中美互聯網的差異?

  李彥宏回答說,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不同,是市場的不同,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和信息是爆炸式增長。1999年他帶著搜索技術的專利回中國創業時,國內的網民只有1000萬左右,但10多年裡就迅速增長到5億多,這也促使互聯網上的信息量迅速膨脹。而同一時期,美國的互聯網滲透率已比較高,之後市場也在增長,但沒有中國市場那麼發展迅猛。百度因此從初創期就迅速擴大索引資料庫,索引更多的網頁。在發現互聯網上中文的內容不夠多時,甚至推出了由用戶「生產」內容的百度貼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知識產品。中美兩國互聯網市場的不同也促使百度選擇走同時專註技術和用戶體驗的發展路線,揣摩中國市場的特點,以做出能夠切實解決用戶問題、具有易用性的互聯網產品。

  中美互聯網的差異還在於產業發展的不同路徑。李彥宏回答基辛格說,中美兩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正呈現出非常大的不同。在中國有更多機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平台,去提升傳統行業的發展,建立更有競爭力的業務,改變線下生活——「比如網上購物,在中國,用戶如果下午4點前下訂單,當天晚上都有可能收到快遞,而且能貨到付款;而在美國,很可能要等上好幾天。」再如出版業,在美國人們使用Kindle(亞馬遜出品的電子閱讀終端)在亞馬遜(Amazon)買電子書,但這還是以線下出版物為基礎的。中國的網路作家則是與互聯網企業簽約,直接在網上寫作,讀者也付費訂閱,直接在線閱讀,基本跳過了出版環節。

  基辛格對兩國互聯網發展所呈現出來的明顯差異表示好奇,李彥宏進一步解釋,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是因為美國線下的傳統行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經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對互聯網技術的引入也很成熟。而中國的線下產業大多隨著30多年前改革開放起步,發展和競爭並不完全充分,因此互聯網對這些行業的滲透,是基於互聯網技術建構起一套更有競爭力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李彥宏與基辛格關於中美互聯網的話題互動,背後似有更深的意味。實際上,發展幾十年的美國互聯網一直是年輕的中國互聯網學習、模仿和追趕的對象。在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領域,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站、微博、移動終端APP等各種形態都發端於美國,在中國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微創新後得到中國網民的廣泛使用。也因為如此,中國互聯網似乎總是給人一種跟著別人亦步亦趨的感覺。不過,在10多年的發展後,由於用戶、市場、社會文化和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互聯網逐漸展露出自己的特點,尤其是在圍繞用戶需求和線下線上創新結合的特色和優勢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如同90歲的基辛格對李彥宏所說的:你和你的同事們是通過技術手段改變世界,你們所做出的這種改變是我這代人無法想像的。

  與基辛格對話之後,李彥宏前往美國華盛頓參加第五輪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令這個對話中第一次有了來自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聲音。這些都說明,對中國互聯網企業和產業而言,緊密圍繞用戶需求,不斷推出新功能、新服務、優化用戶體驗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將不斷深入和拓寬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並顯示出創新技術產業的巨大價值。


推薦閱讀:

2015科技圈:馬雲最土豪 李彥宏最任性 周鴻禕最勵志|馬雲|李彥宏
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的恩怨糾葛,要從12年前的2005講起
李彥宏馬雲馬化騰坐二排的見面會,誰坐一排?
CEO發言如何避免像李彥宏一樣說錯話?
商界大佬健身:李彥宏張朝陽秀肌肉,劉強東舉著拖鞋游泳,他最牛

TAG:科技 | 雜談 | 李彥宏 | 基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