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期⊙視頻】推手真功夫 | 台灣王傑老師 太極推手十三法, 實用為主,不玩虛的!
太極推手也稱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與太極拳套路是體與用的關係,互相補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後來其他一些武術派別也吸收了這一練習方式,產生了各種流派的推手。清代流傳的拳譜中有一首《打手歌》這樣寫道:「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靜動相隨」
推手專題:猜你喜歡以下內容:
【第五十六期】太極推手應研究隨屈就伸之理
【第74期】推手:方法不對頭,枉費工夫
【練】三尖觸接失重太極拳定步推手法
【第155期】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和推手
太極單推手的誤區
【學】如何訓練太極拳推手
【第138期】淺談太極拳推手中「出手如銼,回手如鉤」
學 | 練太極拳為什麼必須練推手呢?
【第67期】真正的太極推手
悟 | 太極拳推手中的綿沉輕靈
【練】太極拳實戰核心練習:推手八法向愷然:我研究太極推手的經過
練 | 淺談作為太極拳功夫的中間鍛煉方式——推手
學 |楊健候太極推手精論兩篇
太極名家 | 李雅軒論太極推手
太極拳揉手秘驗100句(實用)
專題 | 太極推手二十五問,不會推來也會化!!!
【第362期】推手是修鍊太極拳大道過程中的一種手段
實戰 | 太極拳推手精義十九勁及古鐘五個點的發法
楊氏太極拳真傳斷手
【第292期】推手是練習太極拳的檢驗和提高 掌握正確訓練法出真功夫
實戰 | 太極推手中敗中求勝秘訣——橫軸
技法 | 太極拳推手秘技 「接定彼勁,彼自跌出」
太極推手的「真」與「假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
學 | 太極推手的發勁七原則
初習太極拳推手的要求
老一輩太極拳家向愷然談太極拳推手
太極推手是以上肢、 軀幹為攻擊部位,運用「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達到借力、發力,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的一項具有對抗性、娛樂性、健身性、傳統性的體育運動。它以四兩撥千斤、發人如彈丸、彈指一揮跌丈外,身體微動彼落空的技藝被人所稱道。太極推手,其宗旨:在不用護具之狀態下,通過推手雙方的陰陽矛盾運動,演練實戰搏擊的一種良好的運動形式。它的研究和訓練是以實戰為目的,通過推手而不斷提高實戰搏擊能力。武術中踢打摔拿四大技術均可在推手中隨意運動,充分體現了太極拳道的兼容性。
推手是信息的傳遞與反饋。推手雙方是信息的載體。在信息輸出與反饋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控制與反控制的精確度。通過信息往複傳遞達到了控制與反控制的目的。信息傳遞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是皮膚知覺傳遞,中層次是氣場感應傳遞,高層次是意念傳遞。
太極拳懂勁先後論夫未懂勁之先,常出頂匾丟抗之病。既懂勁之後,恐出斷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勁,故然病亦出,勁既懂,何以出病乎? 勁似懂未懂之際,正在兩可,斷接無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猶不及,俯仰無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斷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勁弗能不出也。 胡為真懂?因視聽無由,未得其確也。知瞻眇盼之視,覺起落緩急之聽,知閃還撩了之運,覺轉換進退之動,則為真懂勁,則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 有由者,由於懂勁,自得屈伸動靜之妙。有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動靜,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降,就去則升。夫而後才為真及神明矣。 明也,豈可日後不慎!行坐卧走,飲食溺溷之功,是所謂及中成、大成也哉。
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掤捋擠按須認真,采挒肘靠就屈伸。進退顧盼與中定,沾粘連隨虛實分。手腳相隨腰腿整,引進落空妙入神。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心會論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喉頭為第二之主宰,心地為第三之主宰。 丹田為之意之賓輔,指掌為第二之賓輔,足掌為第三之賓輔。
推手方法主要有:「掤」, 用手臂沾接、捧架對方,築成防線;「捋」,順勢向側方或向後牽引;「擠」,向前擠壓,逼迫;「按」,向下、向前推按;「采」,向下牽引;橫向分化或進擊對方;「肘」,用前臂旋轉或肘關節制約、攻擊對方;「靠」,以肩、背擠壓。推手時,兩人手臂相搭,按著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挽,周而復始,俗稱「打輪」。在「打輪」過程中,雙方力爭牽制對方,使其失去平衡,進而趁勢將對方發放出去。技術高超者能使對方雙腳騰空,擲跌於地,自己卻安穩自若。推手雙方必須保持手臂沾連不脫,在互相黏隨的運轉中動搖對方的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準使用摔跤、擒拿、擊打等方法。這與以踢、打、摔、拿為主的散手項目迥然不同。它是一種彼此制約、掌握平衡、剛柔相兼、別具一格的對抗運動。
有些地區流行的推手,允許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纏繞對方關節,但多數地區禁而不用。推手的形式很多,可以分為單推手、雙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定步雙推手,也稱四正推手,練習時雙方對面站立,一腳在前,腳步不動,用掤、捋、擠、按4種方法推揉打輪。活步推手是在四正推手的基礎上,兩人腳步移動,一進一退,直線往返;也有的兩人側身走成圓形。大捋推手是用采、、肘、靠4種方法按順序打輪,因其勁力多為斜向,故又稱四隅推手;其腳步移動成弧線,進者3步,退者2步,邊走邊轉,腳步輕快。散推手是兩手推挽不拘形式,不按固定程序打輪的推手方法,形式更為自由。推手的運動特點是不丟(脫離)不頂(頂撞),以靜待動,以柔克剛,與打太極拳的要領是一致的。推手中的「靜」不是靜止,而是精神集中,仔細觀察,感覺,尤其是通過身體觸覺,準確判斷對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以便及時做出反應,這叫做「聽勁」。太極推手要求知己知人,後發先至,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其基礎全在於「聽勁」技巧。推手中的「柔」也不是消極躲避、軟而無力,而是要求以巧制勝,避實就虛,用小力勝大力。如對手來勢兇猛,就要走化旋轉,避開鋒銳,將對方引進,並使其力量分散,落空,陷於被動,再集中優勢出擊對方,其勁力迅猛如放箭。推手中掌握這種「先化後發」、「以柔克剛」的技巧,稱為「懂勁」。
經常練習太極推手,可以鍛煉人體反應能力,提高身體靈敏、速度、力量、柔韌等素質。推手與太極拳配合練習,更可以收到相輔相成、均衡發展的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太極推手與太極拳一樣得到廣泛流傳。由於它簡便易行,饒有趣味,對抗而無傷害,所以在開展太極拳的地方,大都有人練習太極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傳統太極拳推手經常在師生之間和學員之間進行。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推手項目,分級別進行,並對場地、服裝、參賽年齡、局數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掤: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祭頂頭懸。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力,飄浮亦不難。
捋: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引之使長延。輕靈不丟頂,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擠: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
按:運用似水行。柔中以寓剛,急流勢難當。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竄入。
采: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權後知輕重。轉移只四兩,千斤亦可秤。若問理何在,槓桿作用存。
挒: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肘: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宜辨清。連環勢莫當,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
靠:其法分肩背。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一旦機可乘,轟然如倒礁。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拈連黏隨不丟頂訓練基本原則拈:如兩物互交,拈之使起。在太極拳術語,謂之拈勁。然非直接拈起之謂。實間接拈起之謂。而含有勁意。雙兼之兩義。譬如敵我兩人推手或交手時,敵人體質強壯、氣力充實、馬步穩固,則勢難將敵人掀動、或移其重心,則用拈勁,即能使敵人自動失其重心。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敵人氣騰,精神向上注,則敵體上重而腳輕,其根自斷。此即敵人之自動力所致。我則順其勢撒手以不丟頂之勁,引敵懸空,是謂拈勁,力勁柔和。
連:貫穿之謂。手法毋中斷、毋脫離。接續綿綿,無停無止,無休無息,是謂連勁。
黏:即粘貼之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松,丟之不開,投之不脫,如粘似貼,是謂黏勁。
隨:隨者,從也。緩急相隨,進退相從,不即不離,不先不後,捨己從人,量敵而進,是謂隨勁。
不丟頂:丟者,離開也。頂者,抵抗也。即不脫離、不攘先、不落後之謂也。
附:王傑老師 生於民國十六年是湖南人氏,個性剛毅果決,淡泊名利。王傑老師 八歲的時後就跟隨父王子南公習練家傳岳家散手、少林與岳家鶴拳,岳家散手凡三百六十手 , 岳家散手又稱岳氏散手、岳氏散掌、岳氏連拳、子母拳,是一種風格獨特、以技擊見長的古拳法。在清朝光緒年間六合大槍劉德寬所編創之岳氏八翻手前八路、中八路、後八路,以及岳家鶴拳等,皆發源於岳家散手。
相傳岳家散手係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得於麗泉山僧,故為少林派血脈。初其僅得九手,其後每手各變為二十手,更分左右,衍為三百六十手,其步名鉤腿盤旋法,因其變化無窮,顯著於世。岳家散手兼具古太極棉花裹鐵之特長,其特點為一、專搏敵人要害;二、毀傷敵人之四肢。法崇以靜待動、以快制勝、出手兇猛、見縫插針。強調心雄膽大、勇猛果斷、出手狠毒、迅疾飛快。對指頭功夫要求很嚴,交手時不講情面,人稱一毒、二狠、三快。其手法內容,有捋打擒拿、刁卡擠靠、推按攔截、劈打捆肘等。其式環環相扣、首尾接應、隨機生變,貼身進步。所謂:「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也。
對日抗戰時期 曾為我國抗日游擊隊大刀隊隊員, 來台後在民國 45 年巧遇他的叔叔 王佩山 ,再將岳氏散手的許多技法再深入研究,岳家散手講究聽勁、借勁、纏勁以及柔韌不斷的長勁與驚冷的短勁,就擒拿而言,對全身關節的控制與冷門穴道的點抓已達收放自如的程度,民國 49 年 從許振聲 先生習太極長拳 96 式、推手與散手,太極使王傑老師領悟到內勁的輕靈剛柔與變化無方,民國 54 年與 衛笑堂 先生習八步螳螂拳,八步螳螂除了保留螳螂拳的十六字訣:勾、摟、採、掛、刁、打、擒、拿、沾、黏、貼、靠、閃、躲、騰、挪,之外也保有八卦、形意與通臂的特色,例如:三七勁、夾剪腿、龍折身、探腰拔背等,在所有的學習過程中,謙恭不炫耀,尊師重道,是王傑老師對於武術及文化的敬重,因此當面對王傑老師時總能感受到那股謙和之氣,道亦高德亦深,可謂是王傑老師的寫照,數十寒暑的勤練與體悟,冶其所精通之太極推手、螳螂沾黏打、以及岳家散手之擒拿、摔跤於一爐,達到了「我本無心,因人而起」,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王傑老師授拳時,或波滔洶湧,或激流沈潛,或堅若鋼鐵,或虛空無物,接勁發勁,俱臻上乘。
「以實戰養功夫,以拜師貫所學」可謂是王傑老師一生習武的縮影,武術注重手、眼、身、法、步,五形並濟,缺一不可,武術簡單的說就是快打慢,會的打不會的,要求一膽二力三功夫,對於集三家之大成的王傑老師,有其教學與運用的心得,太極推手用來訓練聽勁、懂勁與沾黏勁,透過觸覺的感應,來探之對手的虛實變化,以牽制對方重心,使自己得到最佳的優勢,對手居於劣勢,即可得機得勢,王傑老師認為武術要實用必須離手練習,以實際對打實戰的方式,然而在戰術與技巧運用時,須能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如此方能使武術達到神明的境界。
推薦閱讀:
※太極左致強內家拳功夫揭密
※功夫茶具使用方法介紹
※電影 | 功夫熊貓,其實是一部哲學電影
※功夫問答錄(六)
※跆拳道—國外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