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20:明代吳門畫派
美術史20:明代吳門畫派
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石湖圖
——吳門畫派主要畫家——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吳門四大家」)
周臣、陳栝、謝時臣、陸治
————————————————————————————————————————
141-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報德英華圖
報德英華圖
圖為沈周仿吳鎮墨筆山水。畫山坡下茅屋數間,樹木環繞,小橋流水,對面溪水遠山,用筆簡率圓嫩,與常見風格稍有不同,為畫家中年之筆。
142-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蒼松片石圖
蒼松片石圖
143-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滄州趣園圖
滄州趣園圖
引首柳楷題「滄州趣」三字。後紙自識:「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于山水,若倉扁之用藥,蓋得其性而後求其形,則無不易矣。今之人皆號曰:「我學董巨」,是求董巨而遺山水。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後學沈周志」 引首鈐「煮石亭」印,款下鈐「啟南」、「石田」二印。
此圖所繪滄州為明代屬直隸河洵府的滄州,地處北方,沈周未曾到過,他只是表現山川之性和趣,故圖名「滄州趣」。畫面作平遠布局,主要擷取江南水鄉的景緻,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雜樹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麗風光。同時又融入了北方山巒雄闊之勢,積疊的山石多尖峻的稜角,顯得堅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轉折尖直,稜角分明,其質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徵,無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闊氣勢。畫法亦源自董巨,運用善於表現江南山水的披麻皴、點苔、圓潤中鋒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運筆於中鋒中時見外筆、側鋒,轉折粗重,平台輪廓多整飭線條,細勁有力;披麻皴也變為研拂式的短筆皴,率意凝重;點苔亦墨深筆厚,圓橫交錯。總體筆墨形式剛柔相濟,蒼中帶秀,既具董巨的秀潤之韻,又呈較強的硬度和力感,恰當地表現了沈周心目中的滄州之趣。
後紙自題是對本圖藝術表現的很好的註腳。意即作為文人畫家所崇尚的前賢董源、巨然,描繪自然山水猶如名醫倉扁用藥,是先了解本性,後求其形狀,於是無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筆墨形式,則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卻喪失了,所謂「求董巨而遺山水」。沈周創作此畫,即從表現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發,並著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靈活運用董巨的筆墨,故雖自謂「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實則卻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並得其遺意。可見沈周對「師法古人」和「師法自然」兩者的認識是相當辯證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144-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草庵圖
草庵圖
145-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此圖為沈周背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之作。圖中坡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開合有度,用筆方圓兼顧,剛柔並濟,結合了披麻皴法與礬頭皴法,對原作的臨摹達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筆法間又流露出沈周自己個人的特色。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後被焚毀作兩段,分別輾轉流傳,今前一段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一段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沈周此幅臨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毀以前的面貌,故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重現黃氏原作的重要意義。
146-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虎丘送客圖
虎丘送客圖
147-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京江送別圖
京江送別圖
此圖畫送友人赴任時的情景。圖中山峰崢嶸逶迤,層巒疊翠;江面寬闊平靜,遠望無邊無際;近岸楊柳垂絲,更為友人惜別憑添不舍之情。此幅畫面結構嚴謹,用筆蒼勁沉著,風格樸厚勁健。
148-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兩江名勝圖
兩江名勝圖
《兩江名勝圖》繪長江淮河兩岸的名勝風景,畫面擷取富有特徵的景物,剪裁簡明,卻構成詩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構思,單純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雋永。用筆質樸、凝重,山巒的繁筆勾皴和屋宇的簡筆勾勒,形成疏密的對比,墨色也富有虛實輕重的變化,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裝飾美感。現選印兩頁。
其一為《馬鞍山圖》,寫江蘇崑山縣西北馬鞍山風景,圖中山阜平地拔起,峰頂梵宇聳峙,幡旗拂空,以松下人物相襯托,更顯風巒的雄奇。
其二為《杭州下天竺寺圖》,畫中寺院掩映在萬木叢中靄繚繞,流泉跳珠,一派梵宮勝地幽雅和寧靜的氣氛。149-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臨戴進謝安東山圖
臨戴進謝安東山圖
成語「東山再起」,說的是東晉謝安辭職歸隱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內),其後復職為相的故事。此圖表現的是謝安東山攜伎外出郊遊的情景。畫面左上沈周題稱此作臨自戴進,但戴進原作已佚,比較戴進其它作品來看,在畫風上尚有一定差距,故此畫可看作是沈周在參考了戴進作品後精心繪製的。此圖人物的描繪、樹木的勾填,山石的皴染均極工緻富麗,反映出沈周刻意描摹的認真態度和不分門戶、兼容諸家的坦蕩胸襟。
150-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廬山高圖
廬山高圖
此幅畫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為宋、元文人畫傳統,為先生41歲作,畫祝乃師陳寬(號醒庵)70歲壽慶,故精力專註,特為傑出。畫中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覺渾樸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衝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
151-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青園圖
青園圖
此圖繪湖山秋色。該圖結構嚴整均衡,局部富於穿插變化,使畫面景物參差有致,一派清幽逸趣。在用筆上,該圖多用禿筆中鋒,將勾、皴、擦、點有機配合,實中求虛。
152-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秋林靜釣圖
秋林靜釣圖
153-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三棵梓樹圖
三棵梓樹圖
154-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十四夜月圖
十四夜月圖
《十四夜月圖》或可被推為代表作。在這圖卷的後面,有兩首他自己做的詩,反映詩、畫一體,典型的文人經驗。如此將詩書畫三者結合的作品,可以理解沈周備受讚賞的理由。
這幅畫構圖精密正確,而且畫面與留白部分幾乎是相等比例的。右面是有著樹木、小屋和人的小丘坡;左邊一片深遠的空間里,青白的一小輪明月之外,空無一物。右邊的部分極具特徵:強而有力的手筆,慣有的粗線勾勒,暖色寒色交互運用的色調全幅皆是,從幾何模式的板樣土坡開始,任何形物都被整齊地配置著。以瓦和藁禾作屋檐,三面用土摒圍著庭院的莊稼房舍之縱、橫、斜的線條,柳樹芭蕉及三株落葉樹,柴垣和曲坡、餐桌、餐具、僕人,背著臉的主人和客人,都不只是機械性地被描繪著,看畫者容易發現其運筆及線條的質感。這裡有沈周特有的,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不死之客」的鶴在餐桌旁邊的一角熟睡。再把眼睛放在空間的部分移動,用一句話來涵蓋月光的質感——以墨塗成的夜空中閃著銀光,微泛著的光——被捕捉得恰到好處。他在土坡的方向上安排茂密的樹木和柳樹,但為了使他們看起來有遠的效果而加以縮小,然而實際上是在畫的最前面部分。是在近處呢?還是在遠處呢?觀畫者和畫的位置關係會變成怎樣呢?這大概不是處於物質世界中的我們以知覺所感受得到的月光所能散發的特殊效果吧!
這種體驗濃縮表現在最後的兩首詩里。當中有一首如下:「壺中有酒且自樂,舒庵況是吾故人?酒政有律無嘩賓,遞歌李白問月句。青春白髮同不及,且卷酒波連月吸。舒庵與我六十八,更問中秋賒四十。」
155-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為祝淇作山水軸
為祝淇作山水軸
156-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溪山秋色圖
溪山秋色圖
沈氏54歲所作。以「披麻皴」寫重巒疊嶂,筆墨疏朗脫放,信筆勾寫,無拘無束,墨色清逸爽潔。畫中湖水空明,境界開闊,構圖樸實自然,為其粗筆山水畫力作。
本幅自題:「陶庵世父命周寫溪山秋色,贈汝高先生。筆拙墨澀,不足入目,則夫所贈之意為可重耳,鼓汝高裝潢之,家題其所自雲。成化甲辰歲,沈周。」鈴「沈氏啟南」朱方一印。
157-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雪山圖
雪山圖
此卷描繪寒冬江岸景色,是沈周山水畫的代表作。曲折的寒江兩岸,岩崖逶迤,山巒延綿,老樹槎砑,蒼松傲然。江岸樹石間點綴著緊閉門窗的房舍,靜守孤舟的漁翁和身著寒裝的行人,給畫面增添了寒荒蕭瑟的氛圍。山石以老硬簡率的筆法勾皴,以禿筆濃墨點苔,形成濃淡交錯、疏密有致的韻律。通幅畫構圖宏闊,筆致挺勁凝鍊,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渾厚之勢。
158-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雨夜幽寂圖
雨夜幽寂圖
159-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雲際停舟圖
雲際停舟圖
此圖為沈周工筆青綠設色巨制。圖中層巒疊秀,石紋繁複,山間雲嵐纏繞,蒼松雜樹豐茂。篷船停泊岸邊,兩人對坐晤談。表現出高人逸士深山悠遊的生活情景。筆法縝密細秀,設色清朗明潔,吸收了三趙(趙伯瀟、趙伯駒、趙孟煩)青綠山水的長處,做到細而不板、鮮而不艷,格調清新。
160-沈周[1427-1509,江蘇蘇州]-雲林蒼潤圖
雲林蒼潤圖
沈周《雲林蒼潤圖》手卷,水墨紙本,縱33厘米,橫1253厘米,其中畫心縱33厘米,橫1013.5厘米。
引首:雲林蒼潤。自來學雲林者,最難得其蒼潤,白石翁囙以蒼潤名軒,是誠善學雲林,非徒貌似可擬議。辛未夏日,黃山黃賓虹題於扈廔。鈐印:賓弘(白)。
款識:倪雲林得荊、關筆意,墨法又能軼出其畦逕,爛熳慘澹當時,可謂自能名家者,蓋心得之妙,非易可學。余雖愛而不能追其萬一,間為此卷,生澀自不足觀,猶邯鄲人學步,而倂失其故矣。長洲沈周畫並題。鈐印:啟南(朱)、石田(白)。
跋文:
1.此石田翁以澀紙枯筆學雲林,全藏起本來面目。自跋所謂邯鄲失其故步者,乃有意為之,且自知蕭閑澹遠不能上掩懶迂,而隱以魄力與之相角耳!欵字不覺自露本色,所謂金剛杵者,實合字與畫為一也。蒙泉太守精鑒以為何如?梁章鉅。鈐印:難進易退學者(白)。
2.雲林幽澹天真,脫去縱橫習氣,江東之家,以有無為清俗,其見重於世如此。白石翁學宋元諸家,致力董北苑、釋巨然、李營邱尤深。獨彷倪雲林畫,當時趙同魯謂其落筆太過,多不甚似。蓋臨摹古人貴在精神,不在形貌。後代傳北苑者各各不同,得其偏長已足名世,故畫家宜有自己真面,不徒以貌似為工,詒誚優孟衣冠己也。此卷筆墨蒼潤,骨格堅凝,而秀勁之氣隱見楮素間,正是倪迂師法關、荊極能盤礴傑作,非同輕薄促弱自詡雲林一派可比,□□學兄其善藏之。辛未夏日黃賓虹。鈐印:黃賓虹(朱白)。
3.戊午九日夏承燾觀於北京朝易樓,時年七十九。鈐印:瞿髯(朱)。
4.摩詰雅有畫中詩,始是詩人作畫師。不著鉛華寫胷臆,此秘雲林獨得之。吳中自是精靈聚,誰如石田善學古。要從清閟分瓣香,亦自輞川傳法乳。淋灕水墨剡藤紙,逶迤林巒連千里。山陰道上苕霅間,水竹泠泠石歯歯。得手應心快揮灑,想見毫端行天馬。直遣六如作後塵,尚覺衡山在轅下。四十年來桑海劫,剩喜此卷留破篋。晴窗展對轉茫然,兩眼昏花滿頭雪。畫中有詩得幾人,觀畫還當觀其身。須知筆瑧三昧妙,那容胷留一點塵。壬子秋九月。匏老。鈐印:匏老(白)。
作者簡介: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人。雖經薦舉,隱居不出。擅畫山水、花鳥,畫名甚大,自成風格,形成「吳門派」,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詩宗白居易、陸遊、蘇軾。有《石田集》。
《雲林蒼潤圖卷》是沈周以倪雲林筆法所繪山水長卷,畫面蕭閑澹遠,筆墨盡得雲林蒼潤韻致。黃賓虹1931鑒賞此卷時,大為推許,不僅為此卷引首,還為此卷寫下近200字長跋,以其獨到的學者、畫家及鑒賞家的眼光,從此卷山水的筆墨中解讀白石翁(沈周)的畫學淵源,從而得出結論:自來學雲林者,最難得其蒼潤(引首後題識語),「此卷筆墨蒼潤,骨格堅凝,而秀勁之氣隱見楮素間,正是倪迂師法關、荊極能盤礴傑作,非同輕薄促弱自詡雲林一派可比……」(卷後跋語)可謂精妙之語。
此卷在明代嘉靖萬曆時已為著名收藏家、時官中書舍人的嚴澤所藏。嚴澤之後,先後經清初大畫家王時敏及其子、文淵閣大學士、曾任工部、兵部、禮部尚書的王掞,道光十五年舉人、江蘇寶山知縣黃芳,咸豐同治年間浙江歸安(湖州)工詩善畫的著名書畫鑒賞家章綬銜,晚清上海大收藏家徐渭仁等遞藏,並都有收藏印鈐於卷內。跋家中除黃賓虹外,還有梁章巨、夏承燾等,都是學問淹懷之人。需要指出的是《雲林蒼潤圖卷》由於藏家深藏不露,黃賓虹之後僅為絕個別人所知,以致黃賓虹的引首、跋語也不為任何黃賓虹著作收入,此次是首度披露。如此手卷,識者自當關注。
161-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步溪圖
步溪圖
此圖寫高士步溪賞景。圖中巨峰突兀,雜樹成林,枝隨風擺,溪水微波,高士於溪畔橋邊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畫面清秀中有濃重,柔潤中見雄健。
162-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嫦娥執桂圖
嫦娥執桂圖
163-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吹簫圖
吹簫圖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種嬌小而端麗的美女形象。這幅《吹簫圖》仍然沿襲了他早年人物畫工細艷麗的特點,人物面容娟秀,體態端莊。衣紋用筆粗簡,勁力流暢,頓挫宛轉。
164-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春山伴侶圖
春山伴侶圖
165-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東籬賞菊圖
東籬賞菊圖
166-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高山奇樹圖
高山奇樹圖
唐寅是一位放蕩不羈的曠代才子,在琴棋書畫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山水畫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與自由飄逸的思維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瀟洒的筆法墨法以及獨特風格。《高山奇樹圖》是一幅構圖雄偉,構思巧妙的山水畫傑作。此畫的前景是巨大的山岩,湍急的溪流從山間流出,幾株古木從山間斜傾而出。
畫面上方的高嶺山石也多是濕筆長皴,但用墨較為清淡而濕潤,枝葉濃密,別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連,意境高遠。 唐寅才華黃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 四才子」。其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山水、花鳥、人物皆擅長。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響,畫作多「吳派」痕迹,中年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宋「院體」,後泛學宋元諸家,自成一體。他的山水畫有粗細兩種風格,粗筆一路源自周臣, 然於剛健中別具清俊秀逸之韻;細筆畫屬其本色,更多文人畫筆意,景色簡約清朗,用筆纖細有力,墨色淋漓多變 ,風格奇峭而又豐潤。同時,在人物畫方面也造詣很深,兼善工筆重彩、淡彩、白描、水墨寫意諸法、形神俱備。167-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古槎鸛鵒圖
古槎鸛鵒圖
此圖又名《春雨鳴禽圖》,畫中以大筆沒骨塗染,塑造了一隻棲息枝頭、昂首鳴春的鶴鵒的優美形象,神態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樹身以飛白寫出,盤藤則用水墨闊筆,復以濕筆做「介」字點。畫面錯落有致,神韻飛揚。
168-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湖山一覽圖
湖山一覽圖
169-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江南農事圖
江南農事圖
四月江南農事興。漚麻浸谷有常程。莫言嬌細全無事。一夜繰車響到明。唐寅畫。
畫中呈現江南水鄉,溪流貫穿,平疇風和,農夫于田中插秧,漁夫撒網捕魚,有人卸擔叫賣,行舟穿橋而過,熙游往來,一派江南四月景色。此畫顯現唐寅早歲以細筆作畫,工夫周到,樹叢屋宇,人物舟橋,乃至遠山在望,唐寅畫來,妥貼安穩,這正是專業畫家的本事。畫景自下而上,右左相互錯接,畫中景現於眼前,其意境令人回歸田園,在山村水郭,如聞牧歌,江南佳勝,不必樓台煙雨,翠綠千頃,自然是詩境,更是文人畫家用意所在,後代評唐寅是融合南北宗畫風,本幅即是一例。本幅雖無年款,就畫風論,訂為唐寅三十五歲所作(1504))。
收藏著錄: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124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345;故宮書畫圖錄,第七冊,頁5-6。
170-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菊花圖
菊花圖
171-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李端端像
李端端像
李端端是唐代名妓,當時一些著名文人喜與她交往。她所居住的善和坊後人即以士人遊冶賦詩之地稱之。唐寅天性狂放,但同情不幸的婦女。此圖即是他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關於李端端的故事而作,其中頗有思想寄託之意。此圖畫唐代狂生崔涯在三位侍女的環侍下與李端端相晤的情景。人物造型清秀,動態安詳,衣紋線描於洒脫中見挺勁之致。
172-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立石叢卉圖
立石叢卉圖
173-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落霞孤鶩圖
落霞孤鶩圖
此畫描繪的是高嶺峻柳,水閣臨江,有一人正坐在閣中,觀眺落霞孤鶩,一書童相伴其後,整幅畫的境界沉靜,蘊含文人畫氣質。畫家自題雲「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表示他羨慕《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為自己坎柯的遭遇鳴不平。在表現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濕筆皴擦,勾斫相間,用墨較重。全畫墨色和悅潤澤,景物處理洗鍊洒脫。
174-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茅屋風清圖
茅屋風清圖
山石峭拔,大都是大山峻岭,其皴法為大斧劈,石面明暗分明。前景是兩岩聳立,山谷夾一小溪,溪上架著一窄木板,有一仆負物艱難地行走在板上。渡口山石上五棵如龍的盤松,山道都有木架以示險峻。右側道上一高士正攜琴而來。中景是一水榭,築以圍欄,有兩名高士正欣賞後景岩頂百丈高瀑。後景是高聳的山谷中條條瀑布奔瀉而下,山腰上還有樓、觀隱現於樹木之中。茅屋風清槐影高,白頭並坐講離騷。懷賢欲鼓猗蘭操,有客攜琴過小橋。
175-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梅花圖
梅花圖
圖繪折枝墨梅,自題七言詩一首:「黃金布地梵王家,白壓成林臘後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枚清影寫橫斜。」
176-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牡丹仕女圖
牡丹仕女圖
圖繪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紈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無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麗,眉目和髮髻鉤勒精細,暈染勻整,具北宋李公麟圓細流利之筆;衣紋線條遒勁暢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剛健方折的筆法,具有剛柔相濟,工寫並用的特點,創明代仕女畫的新典型。汪砢玉在《珊瑚網》中評曰:「董其昌云:唐伯虎雖學李晞古,亦深於李伯時,故人物、舟車、樓觀,無所不工。」唐寅在圖上方自題一絕:「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拂曙起來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起首處有「吳趨」朱文圓印,署名下鈐有「南京解元」朱文長方印。
177-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騎驢歸思圖
騎驢歸思圖
此圖為唐伯虎的創新傑作。
圖畫峻險山崖、盤曲棧道、急湍危橋、蔥鬱林木、騎驢旅人。用筆師法李唐,剛勁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長拉細, 更顯活潑滋潤,用墨濃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體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178-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錢塘景物圖
錢塘景物圖
自題七絕並署款:「錢塘景物似圍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楊柳坡平人馬歇,鸕鶿船過水風腥。唐寅。」鈐「□郡」(白文,殘,應為「吳郡」二字)、「唐白虎」(朱文)、「學圃堂」(朱文)印。 此作在流傳過程中曾經遭受損壞,唐寅題詩的頂端部分「錢」、「寄」、「船」字均為後世所補全。本幅下方二藏印模糊不可辨。 圖畫崇山棧道,游騎翩翩,草閣遊人獨坐,江中漁舟游弋。山石、樹木取法南宋李唐、夏圭,用筆方硬細峭,刻畫精到,點景人物形態自然,風格細秀,顯示了作者早年規步南宋「院體」風格的繪畫功底。
179-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為唐寅水墨人物畫代表作,畫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執紈扇,側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悵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蕭瑟秋風中飄動,身旁襯雙勾叢竹。此圖用白描畫法,筆墨流動爽利,轉折方勁,線條起伏頓挫,把李公麟的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結合起來,用筆富韻律感。全畫雖純用水墨,卻能在粗細,濃淡變化中顯示豐富的色調。畫左上部題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借借漢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紈扇在秋風起後被擱棄的命運,抨擊了世態的炎涼。顯然,這是與唐寅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關的。畫中女子一臉衰怨,或許正是唐寅自身的寫照。
唐寅仕女畫還有另一種面貌,如《臨韓熙載夜宴圖》和《孟蜀宮妓圖》等,線條細勻勁利,設色妍麗濃重,人物神態生動。這種畫法直嗣唐、五代人物畫傳統。然而畫中人物不管衣飾如何華貴,卻全無唐、五代畫中人物那種雍容大度的氣派,而是在表面的濃妝艷抹下流露出一絲無端的惆悵。不用說,這也與唐寅個人的生活遭際有關。
一般說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出路不外乎兩條:「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然而在不得志的情況下,真正能做到「一簞食、一瓢飲,曲肱而枕之」,「不改其樂」的「獨善其身」者,真是屈指可數。少負英才,認定要走「學而優則仕」道路的唐寅,因為不公正的社會而遭貶斥,眼睜睜地看著美好前程成為泡影。對這一沉重的打擊,唐寅終生都未曾釋懷。從而養成了狷介傲岸的性格,縱情酒色以解憂,曾自謂「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自題畫詩)。然而,那種揮之不去的鬱郁孤憤,仍不時從其畫中絲絲縷縷地流露出來。
從繪畫成就看,唐寅人物畫功力深厚,《明畫錄》評他的人物在「錢舜舉下,杜檉居上」。董其昌跋唐寅《夢筠圖》稱「娟秀姿態雖李龍眠復生不能勝此」(《大觀錄·卷二十》)。但由於他過於沉溺於一已遭際,患得患失,使得他的人物畫在氣局上終覺狹小。
180-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山路松聲圖
山路松聲圖
此圖寫山石懸岩陡峭,蒼松虯曲, 山泉飛下,石道圍欄彎曲,伴著松濤陣陣,有高士正攜仆觀泉聽風,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戀於此, 畫面既清潤秀雅又濃重雄健。
181-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事茗圖
事茗圖
本幅自題「日長何所事,茗碗自齎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引首有文徵明隸書「事茗」二字,後紙有陸粲於嘉靖乙末寫的《事茗辯》一篇。曾經耿嘉祚、清內府收藏。文中讀到事茗與客人辯論飲茶的事,事茗姓陳,是書法家王寵的鄰友,王寵為唐寅的兒女親家,故陳氏與唐寅也交往甚多。此圖即是以陳氏之名號為圖名、並描繪陳氏幽居品茗的情景。作品描繪蘇州文人陳事茗優遊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閑生活。景物設置幽雅恬靜,居處前臨懸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綠樹掩映。
182-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守耕圖卷
守耕圖卷
183-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松溪訪隱圖
松溪訪隱圖
184-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王蜀宮妓圖
王蜀宮妓圖
185-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悟陽子養性圖
悟陽子養性圖
此畫畫前後兩座茅庵,內有一老者端坐蒲團之上,身著寬袍,雙手握於膝上,遙望天空,神態深沉。室內壁無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陳香爐及文房用具。庵後樹木掩隱,小溪環繞,古老的石橋橫卧,流露無窮古韻。畫右如鏡的湖水將畫面的意境展開,杳無邊際,筆簡而意遠,既有強烈的真實感,又有深遠的意境。畫尾有作者自題:「蘇台唐寅」行書款,鈐「唐白虎」朱文方印,畫首下角鈐「南京解元」朱文長印章。
186-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西洲話舊圖軸
西洲話舊圖軸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書本自慚稱學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許做得功夫處,不損胸中一片天。」
187-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溪山漁隱圖卷
溪山漁隱圖卷
188-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杏花茅屋圖
杏花茅屋圖
189-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虛閣晚涼圖
虛閣晚涼圖
此圖遠處山巒起伏,泉流摺疊於茂林煙霧間。近處濃蔭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溪橋流水,意境清幽。盛暑時節,兩三老人,在此消暑談心,樂以忘憂。此幅皴法學劉松年、李唐,山石輪廓線轉折處不露鋒芒,皴點齊下,豐潤華滋。作者善於把前人的技法融會貫通,自出新意,自成面貌。
190-唐寅[1470-1523,江蘇蘇州]-震澤煙樹圖
震澤煙樹圖
191-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橫塘圖
橫塘圖
蕭疏簡練,格調高雅,淡逸文靜。
192-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惠山茶會圖
惠山茶會圖
本幅未署款,鈐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書序,記該圖作於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時文徵明49歲。後紙蔡羽、湯珍、王寵三家書詩,顧文彬題記。
據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遊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後便創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畫面採用截取式構圖,突出「茶會」場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諸人冶遊其間,或圍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間,賞景交談,或觀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雖少肖像畫特徵,大都雷同,動態、情致刻畫卻迥異,饒有生意,並傳達出共通的閑適、文雅氣質,反映了文人畫家傳神勝於寫形的藝術宗旨。同時,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境,與文人士子的茶會活動相映襯,也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
此圖運用工筆設色法,樹榦、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鋒,具行書的筆法,呈「以書入畫」特色。運筆纖細,兼帶拙味,如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穩健瀟洒中略見澀筆,工中兼拙。樹石形態亦於精細中呈適當變形,工整而帶裝飾味。設色青綠、淺絳相融,山石敷以石綠,勾線、凹處加淡赭微暈,樹榦運赭石、藤黃間染,人物著色後線條用色復勾,整體色調於對比中見融和,呈現出清麗細緻、文秀雋雅的新風格。這種小青綠的畫法,繼承了元代錢選、趙孟頫的山水畫體,並有發展創造,樹立了明代文人青綠山水畫的新格。193-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積雨連村圖
積雨連村圖
此圖筆墨疏簡,屬於「粗文」畫風。
遠山用筆輕柔淡潤,隨意勾出山體輪廓,再略施渲染,以濃墨點苔。近樹和中景樹木亦用墨點成,或濃或淡,而疏密不顯,呈平面感。
194-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蕉石鳴琴圖
蕉石鳴琴圖
畫的上方有小楷書《琴賦》並提到「楊君季靜能琴,吳中士友甚雅愛之,故多賦詩歌為贈……」
唐寅的《南遊圖卷》(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琴士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文伯仁《楊季靜小像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都是為楊氏所作,各卷後題跋累累,證實了文徵明所云「吳中士友甚雅愛之,故多賦詩歌為贈」。台灣江兆申所作《雙溪讀畫隨筆·讀畫劄記之三(吳派畫家筆下的楊季靜)》對上述三件作品有詳細說明。195-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臨溪幽賞圖
臨溪幽賞圖
圖中山坡上松柏、雜樹高聳茂密,綠蔭下溪水蜿蜒,溪上橫卧小橋,橋上一老者臨溪賞景,其後有童子侍立。用筆細謹,著墨精巧,意境清幽。
196-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綠蔭長話圖
綠蔭長話圖
此圖又名《五月空山圖》。畫兼深遠和平遠,對話,其上於岩壑中夾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處,道旁山重巒復,松柏聳立,一水自深處流出。構圖嚴緊繁密,筆墨蒼秀嫻熟,畫法師董、巨、「元四家」,而獨具風格。是文徵明的晚年細筆代表作。
197-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琵琶行圖
琵琶行圖
198-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千林曳杖圖
千林曳杖圖
此圖畫山巒層疊間房屋村舍,樹木或枝繁葉茂,或蕭疏禿干,有人撐舟而歸,有人荷杖小橋。用筆細謹,濃淡、粗細、疏密,互相交織,有條不紊,給人溫雅沉靜之感。
199-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山水圖
山水圖
圖中遠山隱約,連綿起伏;懸崖巨壁,蒼松古樹,洲渚汀際,雜樹成林,茂密蔥鬱。房屋掩於樹間,一老者凝神窗外,澗泉蜿蜒,下瀉入溪。格調高雅,穩重而文靜,雖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卻自具風貌。
200-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石湖圖
石湖圖
201-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霜柯竹石圖
霜柯竹石圖
此圖繪太湖疊石,旁植雜樹、枯枝、修篁。畫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飾矯作之態,反映畫家寧靜平和的心緒。正如自題詩中所云:「書幾薰爐靜養神,林深竹暗不通塵。齊居見說無車馬,時有敲門問葯人。」柯木多用枯筆,遒勁秀拔,足見書法功力。筆墨洒脫清逸,為畫家成熟之作,寫於六十二歲。
202-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溪山幽居圖
溪山幽居圖
203-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湘君湘夫人圖
湘君湘夫人圖
畫幅的中間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此畫是根據屈原《楚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傳說堯帝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同嫁舜帝為妻。舜帝卒後,二女投於湘江之中,被人們稱為「湘君」和「湘夫人」。此圖畫面簡潔明快,毫無背景襯托,而純以人物形象本身刻畫性格,人物的衣紋作高古遊絲描,細勁而舒暢,有益表現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
204-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玉川圖
玉川圖
此圖以遠山橫亘,平灘雜樹作遠景;中景則畫懸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樹木間屋舍儼然,板橋溪水,靜中有動。全畫布局精巧,用筆細謹,有工秀清蒼之美。
205-文徵明[1470-1559,江蘇蘇州]-雲壑觀泉圖
雲壑觀泉圖
236-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楓溪垂釣圖
楓溪垂釣圖
此圖畫工細而見氣勢,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畫的典型風格。
畫面展示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遠處樓閣隱現於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雲霧中;中景處層巒疊嶂;近景為紅楓映掩的溪江上,身著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輕舟上靜坐垂釣。畫面高嶂巨壁,丘壑深遠,筆墨健勁純熟,設色古樸,採取傳統的皴、擦、點、染相結合,使畫幅氣勢雄闊,景緻迷人,予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237-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於巨制。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清代院畫家作過多本,無非是借皇家園庭殿宇之盛以騁其華縟藻麗之筆罷了。圖中人物髮型服裝皆為漢代式樣,但宮室、傢具的形制皆是明朝的。全畫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復融入琴棋書畫、鑒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閑活動,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
238-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江樓遠眺圖
江樓遠眺圖
239-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臨宋蕭照高宗瑞應圖
臨宋蕭照高宗瑞應圖
此圖是作者臨摹南宋「院體」畫家蕭照的稿本,內容描寫南宋初曹勛為迎合高宗趙構的旨意,歌頌中興而編撰的祥瑞故事。全畫用筆粗重,設色妍麗,構圖平遠,既有宋畫古拙雄勁的特色,又有文人畫的韻致,不愧為仇英摹古精作。卷末署有「吳郡仇英實父謹摹」款,鈐「實父」、「十洲」二印。引首有董其昌書「仇英臨宋蕭照《高宗瑞應圖》其昌」。後幅有董其昌、秦松齡、尹繩孫、許之漸、黃家舒、吳偉業六家題記。經項元汴、梁清標、耿信公等鑒藏。
240-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沙汀鴛鴦圖
沙汀鴛鴦圖
仇英較少作花鳥,但畫必精工典麗。此圖畫水汀中棲一對鴛鴦,伴以奇花異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濃。鴛鴦的姿態生動,頗費經營,刻畫精緻。圖中大片春水,近處清澈見底,水草挺拔,生機勃勃。作者用筆皴擦柔和,敷色層次豐富渾融,深具宋人的寫生功力與元人的筆意。
241-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四季仕女圖
四季仕女圖
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圖是一幅表現宮女們四季遊樂的畫卷,圖用春、夏、秋、冬四個場景畫出。以樹石相隔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作者畫法以唐宋為宗,尤擅青綠山水和仕女圖。呈泫精緻,畫風優美,極具功力。
仇英此圖應項元淇之約而作。人物襟帶飄然,風度高雅,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筆法細膩嚴謹,設色鮮麗明艷,為仇英青綠山水畫代表作。自識「仇實父為少岳先生制」,鈐「十洲」印。裱邊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題記三則。經清內府收藏,後為徐石雪所得。未見著錄。1957年徐石雪捐獻故宮博物院。242-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松溪橫笛圖
松溪橫笛圖
寫隱居仙境人物,畫面為一處憎靜優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聳主,青峰參天,山下樹木蔥鬱,溪岸老松虯曲,樹叢中茅舍隱現,一輪明月高掛,一隱者跣足橫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塵仙境,山石的勾勒與鍍法,均極細潤綿密,設色柔和,使意境更臻擁雅幽淡。
243-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松溪論畫圖
松溪論畫圖
此幅左側畫蒼松巨岩,臨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賞畫卷,還有二童在樹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態準確生動,形神畢肖,頗有生活情趣。山石採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質感。畫面意境清曠,靜中見動。
244-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桃村草堂圖
桃村草堂圖
此畫描繪的是一幅幽深靜逸的隱居環境。草堂位於山坳。其後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側洗硯。更上則高嶺白雲,叢樹列布,極幽深之致。整幅畫意境如詩入仙,畫法精細工瑾,細緻入微。通幅大青綠著色,色彩艷麗深重。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說:「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色彩相合,合則神氣生動。」這幅畫是把滴翠的石綠、秀雅的淡赭、溫潤的墨色,自然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具有一種不媚不俗的藝術效果。
仇英此圖應項元淇之約而作。人物襟帶飄然,風度高雅,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筆法細膩嚴謹,設色鮮麗明艷,為仇英青綠山水畫代表作。自識「仇實父為少岳先生制」,鈐「十洲」印。裱邊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題記三則。經清內府收藏,後為徐石雪所得。未見著錄。1957年徐石雪捐獻故宮博物院。
245-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桃花源圖卷
桃花源圖卷
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對其評價說:仇英畫「山石師王維,林木師李成,人物師吳元瑜,設色師趙伯駒,資諸家之長而渾合 之,種種臻妙」。明董其昌題其《仙弈圖》謂:「仇實父是趙伯駒後身,即文、沈亦未盡其法。」此卷師法唐宋,工整繁密,明麗古雅,允稱合作。董文敏雖揚南抑北,於仇實父亦不得不嘆賞有加。
246-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桃源仙境圖
桃源仙境圖
247-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輞川十景圖
輞川十景圖
】《輞川十景圖》名為唐代王維隱居藍田別墅的詩意。實際上正是以明代的園林生活為粉本。屋舍界畫的工整,花木雜樹的精微,青綠設色的細麗,真稱得上窮工極艷。創作這樣的畫卷,需要才情,更需要平心靜氣而又千錘百鍊的功力,逸筆草草的翰墨遊戲,與之是不能相容的。
《輞川十景圖》十景各自獨立成章,但又聯貫為統一的大畫面,隨著畫卷的展開,移步易景,引人入勝,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對於今天中國畫的創新,具有不容低估的積極意義。
仇英,字實文,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居蘇州。生卒年不詳,活動於明代中期,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明四家」,是「吳門畫派」的代表畫家。人物、山水、花鳥兼擅,尤以人物、山水的成就更著。
248-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仙山樓閣圖
仙山樓閣圖
249-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寫經換茶圖卷
寫經換茶圖卷
250-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修竹仕女圖
修竹仕女圖
此圖工整纖麗,飄逸優雅。庭院內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寬袖長裙,信步閑踱,凝視遠方。畫家用細膩的筆墨,刻畫仕女脈脈含情的心理狀態,也透露出其空虛、無聊的精神面貌。此圖吸收唐宋仕女畫的技法,人物線條用蘭葉描而又稍細,勁挺流暢。高聳的髮髻,豐滿的體態,似周昉筆下的唐代貴族婦女形象。
251-仇英[1498/1509-1552,江蘇太倉]-潯陽送別圖
潯陽送別圖
206-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滄浪濯足圖
滄浪濯足圖
207-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柴門送客圖
柴門送客圖
該圖以杜甫《南鄰》詩中[相送柴門月色新]句意入畫,描繪了杜甫和錦里先生真摯的友情。二位知心好友談興極濃乃至「竟日淹留」,直到月上東山方才告別。樹石皴法將披麻、釘頭、斧劈巧妙結合,用筆蒼勁爽利,人物形象質樸傳神,線條剛柔相濟,墨色濃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
208-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春泉小隱圖
春泉小隱圖
209-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春山游騎圖
春山游騎圖
此圖所描繪的是風和日麗的春天中,游騎行旅的景緻。春山疊翠,小橋流水,主僕一行三人正在過橋,近景山溪岸邊,春花幾樹,山溪湍流有聲,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渲染,多用於陰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蒼松濃郁,遒勁多姿。舍後綠樹成蔭,一派春機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構圖清曠周密,自然得體。畫家在全景式的構圖中突出前景,著意表現春山、游騎、桃花、虯松,以用來點明題意。其他襯景則比較簡略。
周臣此作品系傳統的春遊、山行題材。圖繪春山、旅店、游騎和行旅者的活動情景。構圖清曠周密,筆法清秀,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及南宋李唐、劉松年畫法,山石用小斧劈皴,人物用細線淡色,別具新意。該圖為周臣山水畫的代表之作。款署「東村周臣」,鈐「東村」一印。210-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流氓圖卷
流氓圖卷
211-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毛詩圖
毛詩圖
212-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山齋客至圖
山齋客至圖
以封建文人的隱居生活為表現題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閑雅情趣,畫面描繪的是主客二人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感人情景。從船工坐在船頭,伏膝熟睡,等待主人會友歸返的細節,可以看出畫家創作藝術構思的精妙。在表現這類隱逸生活題材時,畫家不同於元明文人畫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賦予雄偉恢弘的氣勢,有著自己的藝術特色。《柴門送客圖》可以體現這種風格。
213-周臣[成化-嘉靖,江蘇蘇州]-香山九老圖
香山九老圖
214-陳栝[tiǎn][嘉靖年間,江蘇蘇州]-芭蕉紫薇圖
芭蕉紫薇圖
此圖畫池塘淺水中,一叢菖蒲挺立如劍,蒲葉上停落著一隻蝴蝶。造型單純樸拙,筆墨粗簡凝重,構圖新穎大膽。菖蒲放在畫面中間,用粗筆淡墨揮寫,蒼健而有變化,很好地表現了其挺拔、厚韌的質感。畫蝴蝶使用細筆濃墨,勾染相合,比較工緻。菖蒲與蝴蝶,一粗一細,一淡一濃,對比之下別有情趣。其他作為陪襯的花草坡石,亦剪裁大膽,處理得當。
215-陳栝[嘉靖年間,江蘇蘇州]-平安瑞蓮圖
平安瑞蓮圖
陳栝,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字子正,號沱江,江蘇蘇州人。陳道復子。能詩善畫,長於花鳥,有徐熙、黃筌遺意。筆致放浪,卻有生趣。王世貞、姜紹書都認為他寫花卉似勝於父,惜其年不永,先道復而卒,遺作更為人珍視。傳世作品有《梨花白燕圖》《菊石圖》《海棠圖》《雪竹圖》等。此圖以瓶插荷花為題,極其新雅別緻。畫家以沒骨法繪荷花,細緻工整,更以花青寫葉及葦草,清新秀逸。墨筆鉤勒古瓶,色彩與荷之花、葉相合,互有呼應。筆法不同,形成插花的柔潤輕靈與花瓶拙堅實之間的質感對比。背景不設一物,卻愈顯出荷花潔凈脫俗的品性。
216-陳栝[嘉靖年間,江蘇蘇州]-雪竹圖
雪竹圖
此圖寫雪竹,筆法與眾不同,竹以雙鉤疾筆寫出,點筆寫出灌木,雪是用枯筆隨意點垛,洋洋洒洒,筆法老辣,更見生趣。在歷代雪竹作品中,獨樹一幟。
217-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杜陵詩意圖
杜陵詩意圖
《杜陵詩意圖》共八頁,畫杜甫詩意。此選其中四圖,分別為寫「華館春風起,高城煙霧開」、「棧懸斜避石,橋斷復尋溪」、「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雪裡江船渡,風前徑竹斜」之景。畫家悉心體會巧思妙構,情景交融。
218-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此畫描繪的是高山峻岭的郁茂之景象。但見飛瀑百丈,落紙有聲。筆法粗壯。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這幅作品取全景式構圖,上方重巒疊嶂,奇峰突兀;中部雲嵐浮動,林木蔥鬱,畫家著力描寫了畫面中部的數株大樹,樹榦用筆蒼勁,樹葉點染結合,一派蔥鬱之景象。下部飛瀑傾瀉,瀑布對面的山坡之上,用筆細勁。整幅作品巨嶂大軸,氣勢雄偉,筆致墨韻渾然天成。表現出了夏山飛瀑的氣勢和壯美。
219-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虎丘圖
虎丘圖
220-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華山仙掌圖
華山仙掌圖
此圖繪華山仙掌峰景色。畫上重巒疊嶂,溪水潺潺,仙掌峰兀立於中央,峭拔峻秀,山間古剎錯落,石徑蜿蜒曲折。雲霧繚繞,氣象幽深。畫山石斧劈皴和披麻皴並用,並以濕墨渲染,樹木苔點則濃墨點簇而成,畫面上墨色適宜,秀潤華滋。
221-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蜀道難
蜀道難
222-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太行晴雪圖
太行晴雪圖
謝時臣尤其善於畫水,在表現瀑布上有上乘功力。之外,江河湖海,種種借妙。筆墨縱橫自如,富有氣勢,介乎戴進和沈周之間。不過,謝時臣在刻畫局部時,有時不夠精微,缺少秀韻。他的傳世作品多為水墨立軸,《太行時晴圖》是一幅構圖飽滿的山水畫作品。畫中山石林立,樹木蒼翠,層崖排列有序,的確是謝時臣的傳世佳作。
223-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武當霽雪圖
武當霽雪圖
此圖畫武當紫霄山雪景,圖中筆法有荊(浩)、關(仝)遺意,惟覺用筆剛硬,氣格外露,似見[浙派]風貌。石形似雲,皴筆精練,以墨和淺色層層渲染,天空填以淡墨,以襯托山石的雄峻和積雪的厚實。紫霄宮殿宇莊嚴整肅,雖是大雪,來客仍絡繹不絕。山古有石階,經兩邊高大寒林、松樹而通向上山石道。路旁有泉水奔流,發出喧鳴聲。遊人坐轎、騎馬、步行者皆有,半山道有暖亭一座。石道蜿蜒,依山而鑿,直通紫霄宮。構圖雖繁雜,主脈卻清晰,故而整體感仍很強,氣勢宏大,局部描繪也自然周到,精細工整,顯示出其功力之深厚。此圖有自題,款署「嘉靖二十年九月,謝時臣記」,是年畫家五十五歲。鈐「謝思忠氏」朱文方印、「樗仙子」白文方印、「時臣」朱文方印。
224-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溪山秋晚圖
溪山秋晚圖
謝時臣兼浙派和吳派畫風,一生最愛畫山水,他的作品構圖新穎,筆墨瀟洒,縱橫自如,他注意吸收了吳派畫家清新秀潤的特點,力求克服有些浙派畫家劍拔弩張與刻露的弊病,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這幅作品,從山麓到山巔,重崗復嶺,松木蔥鬱,崖岩峭壁,中留空隙,顯出了山勢的高遠,中段的橫橋,為對山往返的道路。自天而掛的瀑布真正是「疑如銀河落九天」,在畫家的筆下顯得非常有氣勢。
225-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雪山寒溪圖
雪山寒溪圖
226-謝時臣[1487-1567,江蘇蘇州]-謫仙玩月圖
謫仙玩月圖
謝時臣(1488—1567)號樗仙,吳(蘇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後的吳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變化,筆勢縱橫,設色淺淡,人物點綴,極其瀟洒。在此畫中,畫家用流利的細線勾勒,然後用淡綠色略加暈染,將激流旋渦、驚濤拍岸的水勢描繪得淋漓盡致,並與江上行舟和天上飛雲構成一種強烈的動感。畫中人物形象用筆粗率簡括,抬頭望月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227-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端陽即景圖
端陽即景圖
陸治晚年清貧,居於支硎山下,種花自娛。若有好友佳客至,即設席花竹之間。此圖所畫即是端午節時陸治所植花木的芳姿。圖中坡石用淡墨乾筆疏疏勾出,然後重點刻畫萱草、蜀葵、石榴等花果。花葉均以勾花點葉法畫成,勾筆細勁如鐵線,而點葉則用筆較拘謹,但溫潤沉著。後部之石則僅以墨筆渲染造型,加以苔點,頗顯生機。整幅畫景物前後襯托,錯落有致,表現了端陽時節的江南風情。款署「嘉靖癸亥仲夏,包山陸治畫並題」,陸治時年六十八歲。鈐「陸治之印」白文方印、「包山子」白文方印。
228-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花卉圖
花卉圖
此扇面寫二桃花枝,由中軸入畫面,左右分陳,曲致動人,以點花點葉之法寫出,設色清新淡雅。構圖疏朗簡潔,氣韻橫生。
229-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花溪漁隱圖
花溪漁隱圖
圖繪溪水一泓,三面青山環抱,山村汀渚,花榭繽紛。山腳孤亭房舍,小橋流水。輕舟泛波,打破沉寂,使畫面靜中有動。圖中山石用禿筆勾輪廓和脈絡,乾筆皴擦,濃墨點醒;樹木用中鋒細筆勾填,濃淡錯落有致,房舍小舟的畫法不刻意求工。全畫用筆方峭,設色淡雅,但淡而不薄。畫右上方自題詩云:「慿江嶻嵲芙蓉起,萬壑爭流水映門。雞犬一方塵跡遠,杜陵花竹讓雲村。陸治。」詩情畫意,相得益彰。下鈐「包子山」、「陸治叔平」印二方。畫中還鈐有「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儀周珍藏」等印璽多方。畫旁有清高宗宏歷對題,曾經清內府、安岐等收藏。
230-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彭澤高蹤圖
彭澤高蹤圖
這是目前陸治傳世最早的作品,作於二十八歲。當時陸治在陳湖教書,好友李昭祥送來菊花,陸治因此畫這幅畫表示答謝。畫中涵義和晉代隱士陶淵明有關,陶淵明在歸隱故鄉之後,除了讀書、寫作充實自己之外,也種菜、種花,像老農、老圃一樣過日子。陶淵明喜歡自耕自食的生活,以他的價值觀看來,這比在朝作官適合自己,不需要委曲求全,反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陶淵明的選擇得到世人尊重,歷來詩人、畫家常在作品裡贊美他這種真實不虛假的美德。由於陶淵明喜歡菊花,很自然地就用菊花來象徵隱士脫俗的人格。陸治畫中的陶淵明倚坐在松樹下菊花前,彷彿很逍遙自在,實際上並非如此。陶淵明雖然隱居,並沒有忘記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從他流傳下來的詩文,可以知道他在文學領域中貢獻自己,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陸治選擇畫陶淵明,這也是原因之一。
231-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三峰春色圖
三峰春色圖
《三峰春色圖》設色清淡,勾皴結合,山石樹枝層層勾勒,層次井然,秀麗清雅。
題識:蔣徑重開支石邊,三峰圍合小堂前。千花暖送和香氣,大地晴翻錯錦田。載道風旗春市酒,滿溪簫鼓夜歸船。韶光歲歲供華宴,一度庾新一度妍。隆慶己巳(1569年)十日包山居士陸治作三峰春色,賦壽梅征君七十。
鈐印:有竹君、包山子、陸治叔平。鑒藏印:錢天尌印。
232-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山溪道隱圖
山溪道隱圖
233-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幽居樂事圖
幽居樂事圖
《幽居樂事圖》冊,共十頁,畫小村幽居行樂情景。全冊筆墨疏簡清逸,線條勁挺,構圖多樣,有馬、夏筆意。每幅皆有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靜中有動,意趣橫生,屬畫家晚年的代表作。此畫畫法簡逸,描繪的是漁父、放鴨、聽雨、踏雪等村居樂事。其中「漁父」一圖,畫漁夫們在水上捕魚,水波灧瀲,細柳飄浮,蘆葦搖蕩,一幅優美的漁民生活圖景。「放鴨」一幅也別有情致,河中的鴨子情態各具,畫法簡率,意境清美。「聽雨」畫大雨滂沱,狂風大作,雨中一人正撐傘而行,低頭躬身,行步艱難,整幅作品將風雨大作的天氣生動地表現出來。「踏雪」一幅也很有情趣,一長者正攜書童頂雪在雪地行走,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生活趣圖。畫法粗簡,皴染結合,背景暈染得體,畫境高寒。
234-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玉田圖
玉田圖
235-陸治[1496-1576,江蘇蘇州]-雲泉禪翁圖
雲泉禪翁圖
1538年作,款識:「合澗橋邊緩步時,眼中無處不清奇。冷泉只合箕公飲,靈鷲惟應慧理知。聽法龍來雲漠漠,散花仙去月遲遲。禪翁一見如曾識,半夜挑燈和我詩。嘉靖戊戌三月廿日,陸治寫贈詳上人並賦小詩。」鈐印:陸治之印、包山子、師山別業、陸生叔平。
推薦閱讀:
※中外美術史(中國部分)
※【專訪】沈語冰:外國美術史文獻還需大量翻譯引進
※太美了,這200圖就是兩部中、西方美術史!火爆速藏版!
※41張圖快速了解西方美術史
※如何看書自學考央美美術史論(全國都通用的思路) 作者:張榮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