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作品欣賞
【得示貼】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書,紙本。現藏日本帝室。
其貼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二謝貼】《喪亂·二謝·得示帖》均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書,紙本。現藏日本帝室。
此帖書法自然洒脫,縱筆迅疾,恰如驚猿脫兔;
馭筆徐緩,又如虎踞龍盤,抑揚頓挫,極有節奏感,是縱擒有度之作。
【何如貼】《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為唐人雙鉤填廓摹本,三帖連為一紙。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妹至貼】摹本,縱25.3厘米,橫5.3厘米。日本東京中村富次郎私人藏,
釋文: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耽之。
【頻有哀禍貼】草書,紙本,現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此貼字間傾側、俯仰、鉤連,筆畫輕疾、圓轉、牽引,結體多有取橫勢者。
【平字貼】與《何如帖》、《奉橘帖》,三帖連為一紙。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復悉口口由同增慨。
【雨後貼】帖為五行草書尺犢,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比較有爭議的一貼。
【姨母貼】行楷,硬黃紙本。縱26.3厘米,橫53.8厘米, 藏遼寧博物館。
王羲之早期作品,其結字和用筆隸書的筆意很明顯;字體的轉折處都較生拗峭拔,並殘存橫式。
筆畫質樸凝重,出筆入筆比較自然,不像唐以後那樣強調一筆三折。
【孫侍總貼】二帖連為一紙。紙本,24.8×41.8cm。現藏日本前田育德會。
與《喪亂·二謝·得示帖》同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
【遠臣貼】亦名《省別帖》。乃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
宋黃伯思(1079~1118)以為《十七帖》中的書信,均系寫與周益州者。
【初月貼】此帖為《萬歲通天帖》第二帖,草書,藏遼寧博物館。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他的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
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擁有很多特點。一點一畫都具有豐富的變化。
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
【喪亂貼】此帖為行草墨跡(響拓本)白麻紙,縱28.7厘米,橫63厘米,藏日本皇宮。
用筆結字與《蘭亭序》比較,略帶古意,是研究王羲之書風的重要材料。
【行穰貼】硬黃紙本,24.4×8.9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佳。
【寒切貼】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
紙本,縱25.6厘米,橫21.5厘米。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
【黃庭徑】局部,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陰縣寫
【曹娥碑】曹娥碑又稱《孝女曹娥碑》,元嘉元年立,明人傳為王羲之書。
小楷,二十七行。此帖結字扁平,用筆多不藏鋒,有隸書筆意。
其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
【樂毅論】局部,此帖和《黃庭經》一樣,雖屬小楷,但寫得雍容和雅,有大字的格局。
且筆勢精妙,備盡楷則,行筆自然,字勢逸宕,同唐以後書大異其趣。
【游目貼】又名《蜀都帖》,紙本,摹本,草書。
此帖書法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求雄強而不強作怒張,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
此帖摹本毀於火災,現只有照片存世。
【蘭亭序】 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行書法帖。
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故稱為《蘭亭神龍本》,
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推薦閱讀:
※當代書法家嚴康俊 鐵書銀鉤 冠絕古今
※歷代書法名家送福來!請簽收!
※當代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家 王景武
※傳世名帖也有「錯別字」?不,那是故意「通假」!
※少兒硬筆書法書寫姿勢及執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