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最具雄才大略的八大君王,秦國佔據最多,韓國一個沒有

歷史進入到戰國時期,便真正迎來了大兼并的時期。其中,有七個國家相繼崛起,史稱戰國七雄。在七雄並立,紛爭割據的歷史條件下,君王對一個國家所起的作用則至關重要。

縱觀整個戰國史,先後有八位君王可以稱得上具有雄才大略。以下是這七位君王的具體介紹:

第一位:魏文侯

魏國開國君主,姬姓魏氏,名斯,公元前445年即位。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來的秦國商鞅變法便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以上舉措,使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二百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佔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 正因如此,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

第二位:楚悼王

羋姓,熊氏,名疑,楚聲王之子。

楚悼王即位時的楚國,就如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大清帝國,處處受到列強的欺侮與凌辱。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衰弱的國內現狀,雖然讓楚悼王身心疲憊,焦慮不安,但天性不服輸的他並沒有就此沉淪。他不願眼睜睜地看著疆域遼闊,地大物博的楚國毀在自己的手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快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為了楚國重新煥發新姿,他願意肝腦塗地。

於是,他重用吳起,並堅定支持吳起推行變法。經過吳起變法,楚國迎來了新的轉折點,自此由弱轉強。

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前後不過八年左右的光景,卻使楚國從一個貧弱挨打的大國,變成了一個富裕、強盛的大國,這充分反映了楚悼王的雄才大略。

第三位:秦孝公

嬴姓,趙氏,名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

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以其雄才大略,親自扭轉了秦國的命運,是秦國日後統一天下最不可忽視的有功之君!

第四位:齊威王

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與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齊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

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齊國經過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此外,齊威王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致使齊國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綜上所述,齊威王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

第五位:秦惠文王

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 ,成為秦國第一王。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贏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

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秦惠文王與張儀聯手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

第六位:趙武靈王

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他秦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公元前296年,趙國吞併中山國。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從趙國游牧文化重於農耕文化的實際出發,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

第七位:秦昭襄王

嬴姓,趙氏,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

可以說,秦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也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第八位:燕昭王

即公子平 (非太子),燕王噲之子。燕國第39任君主,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

燕昭王即位後招賢納士,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在伐齊戰爭取得決定勝利的同時,燕昭王派燕將秦開襲破東胡,迫使東胡從燕國東北部後退千餘里,燕國領土向東北擴展到遼東一帶。燕還向南進軍,攻佔了中山國許多地方。

自此,燕昭王終使燕國躋身於列強之列,步入黃金時代。

從上可知,這八位君主可謂都是雄才大略。遍觀戰國七雄,除了韓國沒有誕生出雄才大略的君主外,其餘六國皆有雄才大略的君主。特別是秦國,三代賢明,各個雄才大略,難怪秦國日後能一統天下。

不知各位看官,更看好哪一位呢?

推薦閱讀:

中國五千年智慧啟迪故事大全:戰國時期
長平之戰,真敗於趙括無能嗎?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小故事
腦仁疼之秦魏函谷關再探討
如果他能多活幾年,秦國或許就不會亡

TAG:韓國 | 戰國時期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