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07-05
青少年犯罪現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在英國青少年犯罪為3%、美國為5%、日本為1.6%。如此大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問題少年」一再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而有關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問題少年」其「問題」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已經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現狀帶來了警示。除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夥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路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應當說,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不完善的原因,最主要的應當家庭對青少年影響。現筆者僅就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影響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一、家庭在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家庭影響,即家庭環境對個體人格的發展產生的原發性影響。既包括對健全人格形成所產生的良好影響,也包括對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所產生的影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家庭教育並不都是按照社會要求的行為規範來進行的,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千差萬別,但從性質和效果來看只有好與不好兩類,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原因。 進行違法犯罪教育的家庭畢竟為數極少,不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不正當教育和放棄教育。不正當教育的典型表現是父母過分溺愛嬌縱子女(溺愛型家庭)和父母以打罵和變相體罰等簡單粗暴方法對待子女(粗暴型家庭)。放棄教育是比溺愛和打罵更糟的一種教育,常常出現在「殘缺型家庭」(父母雙亡或離異;或只有父親或母親)。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一份調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報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導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會環境、有嚴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夫妻離異超過百萬對。在父母離婚後, 1/3 的孩子在五年內感到壓抑,缺少目標的抱負。父母離異子女常出現品行障礙問題。孩子的父母,由於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對這一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誤認為這些出現品行障礙的孩子道德敗壞,就放任自流,使這些孩子的心理與行為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環境,產生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 父母忙於工作、忙於做生意賺錢、忙於跳舞、賭博,或感情不好、離異,無暇顧及孩子或因教育方法不當,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內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態導致犯罪;因一胎化帶來的新問題,有的父母家庭條件越好,越溺愛子女,有的只重視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視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不規範性和偏私性,導致青少年吸毒、賭博等而失足犯罪。父母的言行影響子女,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給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反之,父母奸詐、粗狂、殘暴的性格會使子女學習、效仿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家庭與青少年違法犯罪關係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展的第一場所。在家庭里,青少年學到了最初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生活技能、道德規範、行為習慣等。研究證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經驗,將深刻地影響其整個一生。在家庭諸要素中,家庭結構、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家庭居住環境等等都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這些要素中出現問題,那麼無疑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影響將是深遠的,極易成為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 1、不良的家庭環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庭環境一般包括生活條件、家庭結構、家庭關係、家庭行為等因素。家庭環境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環境,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經常充斥著吵罵、指責、揭短、廝打,孩子沒有歡樂、享受不到父愛母愛和家庭的溫馨,子女為逃避這種不祥和家庭氣氛,極易離家出走,流落街頭,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長文化素質、道德水準低下,行為不檢點、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違法犯罪記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準、生活作風,都在其子女的注視之中,起著直接的示範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過硬,道德素質敗壞,常常會誘發子女產生不良行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齡越小,其個性受父母的影響越大。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給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必要的良好的條件。而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導致子女的人格向變態的方向發展,往往是造成子女違法犯罪的主要客觀因素。 2、殘缺家庭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家庭是基於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而產生的社會組織。婚姻是產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締結婚姻的結果,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都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夫妻關係是家庭存在的基礎。一旦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雙方時,便意味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形成殘缺家庭。殘缺家庭表現形式為(1)由離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單親家庭。(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問題形成的「隱性」的殘缺家庭。(3)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撫養的「隔代」家庭。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影響。由於父母離異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溫暖,感情受到嚴重創傷,導致性格變異,心理壓抑,甚至離家出走,過早進入社會,加之發育尚未成熟,認識水平低,辨別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家庭教育失當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家庭教育失當有這幾種類型:(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對子女聽之任之,不管不問,放任自流。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冷漠、疏遠、互不關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態,性格內向、怪癖、冷漠、自私。一旦受外界刺激,易產生偏激行為而導致違法犯罪。(2)嬌縱溺愛型。父母以孩子為中心,視如掌上明珠,一味滿足子女在物質、精神、生活的任何需求,造成「親情過剩」。久而久之,則養成子女的嬌橫、任性、貪圖享樂、唯我獨尊等不良習性,一旦惡性膨脹,遇到外界的誘因,便導致違法犯罪。(3)粗暴生硬型。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但又缺乏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式。當子女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往往「恨鐵不成鋼」,採用粗暴方法對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這種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創傷,產生變態心理。 三、如何改善家庭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家庭在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中的主要責任有9條,以及不履行這些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說明對孩子的教育已不只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每個父母應盡的法律責任。筆者認為,改善問題家庭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強化家庭管理。未成年人優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為方式的培養,不僅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教育,更需要家長嚴格、科學的管理。大量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特別是缺乏正確家庭管理的情況下形成的。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角度講,家庭管理應當採取多種管教方式;常見的有:(1)多加鼓勵。當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表現好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必要時送一些小禮物以獎勵他們發揚長處,並鼓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2)樹立權威。恩威並施對子女奉行的價值觀念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夠回答和解決子女提出的各種問題及正確地管理自己的家庭,要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3)糾正和制止。對子女的任何越軌行為要及時制止和有效地進行糾正,不能姑息遷就,包庇護短,更不能縱容,不讓批評,不讓處理。應採取批評、教育、訓斥的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害。 2、模範地影響子女。家庭教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素質。家長自身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不高、自身行為不端,都會為未成年人提供錯誤的行為參照模式,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在家庭里,父母應當努力完成「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為了子女而無私地生活的父母,這就是合格父母。父母還應當同時是合格老師,不僅能夠教導子女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並且能夠以身作則,成為子女的第一道德榜樣。父母同時也應當是合格主人,對整個國家及家庭所有成員的生活與未來持有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3、營造充滿溫馨、友愛的親情家庭。提倡平等、民主、和睦、友愛的家庭關係,注重家庭的親密度。未成年人父母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保持恩愛的夫妻關係。父母與長輩之間要互相尊重,與鄰里之間要和平共處,互相幫助。父母對子女要平等對待,多一份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份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理解,少一些專橫,做子女的良師益友。 4、正確進行家庭教育。「養不教,父之過」,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過。家庭教育,主要是對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不良行為的教育和糾正。第一,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第二,要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做一個學法、守法、遵法的人。第三,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責任感,在家庭,懂得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在社會,懂得對工作負責,敬崗愛業,樂於奉獻;成立家庭,懂得愛護配偶與子女,做一個健全人格的人。第四,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健康的人格,進行情感、奉獻、責任、關心、寬容等優秀品德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四、家庭怎樣預防青少年犯罪 1、克服怕家醜外揚思想。家長應克服虛榮心理,將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老師和鄰居們,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2、多與孩子談心、溝通。這種談心應該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談,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訓斥。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什麼不良言行,就大罵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聽孩子解釋,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乾脆「破罐破摔」,逐漸滑向犯罪的深淵。如果家長能夠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交流,或許會避免許多不該發生的人生悲劇。 3、生活中觀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況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加以引導。例如,有的少年突然變得厭倦學習,不遵守紀律,追求奇裝異服;有的少年則染上了喝酒、抽煙等惡習,人際關係緊張,經常打架鬥毆。這些壞習慣都有可能是違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給以正確引導,就會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又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啟蒙教師,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密和諧的家庭關係,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的條件。每一個父母為此都必須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並自覺承擔起一份對社會的責任。 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需要。(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網站架構對seo的影響,你都知道嗎?
※家務活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 不要害了孩子一輩子
※南北朝名臣(7)陶弘景:鍾情醫學,對後世影響深遠
※你知道嗎,沙發也能影響你的運勢
※身份證後兩位影響你能否發財 缺少數字8晚年運勢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