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雜談····【儒、道、佛】三家文化區別 5則

文化雜談 儒學:以教化為核心。 道學:以治理為核心。 佛學:以大愛為核心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為人生和企業的明天而探路····

老子、孔子和佛祖的思想都是來自於大自然,並不是相悖的,我們千萬不能僵化地理解。)

1、【轉載】簡單解釋儒、道、佛三家文化區別

2013-11-15 13:43:09|聖善家緣

一、儒家文化(進取文化) 1、做人標準:仁、義、禮、智、信 。 2、人生觀: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 3、世界觀: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台 。 4、價值觀: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 實現自我價值 。 5、哲學傾向:入世哲學 。 6、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主食 (如米飯、饅頭等),不吃就會餓 。二、道家文化(規律文化) 1、做人標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 守本分、淡名利 。 2、人生觀: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 3、世界觀: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 4、價值觀: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5、哲學傾向:出世哲學 。 6、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副食 (如各種炒菜、湯羹等),不吃沒滋味 。三、佛家文化(奉獻文化) 1、做人標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 2、人生觀: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 3、世界觀: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 4、價值觀: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 5、哲學傾向: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 6、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水果 (如:蘋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簡單圖解儒、道、佛三家文化區別2013-11-13 06:54:56····哥們乾杯

3、儒、道、佛三家文化區別

2014-04-03 01:28:47| 逍遙客

逍遙客祝福朋友幸福、快樂! 4、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區別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區別

  儒、道、佛並稱「三教」,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在唐朝時,「三教」逐漸出現融合。儒道佛「三教合一」,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基本可以說是佛、儒、道三家的共融。  但是,三家的思想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儒家以教化為核心,講求中庸之道,三綱五常;道家以治理為核心,講求清凈無為,修仙修真;佛家以大愛為核心,講求眾生平等,超脫輪迴。具體地說,三家文化的區別如下:  一、文化主旨  儒家——進取文化;道家——規律文化;佛家——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仁、義、禮、智、信;道家——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  三、人生觀  儒家——積極進取,建功立業;道家——順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  儒家——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台;道家——大自然是人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佛家——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  儒家——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道家——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佛家——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六、哲學傾向  儒家——入世哲學;道家——出世哲學;佛家——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

  儒:指儒家,創始人為孔子、孟子,經典為《四書五經》,漢武帝以來,長期被奉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其思想精髓是「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這對建立大一統國家的森嚴等級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  道:指道家,創始人為老子(即道教中的太上老君)、莊子,經典為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莊子》,其思想精髓是講求無為而治、修仙修真(長生不死而成仙)。在西漢初年,統治者鑒於秦朝在嚴刑苛法中滅亡的教訓,而奉道家的老莊之學為施政的理論依據。自天下大亂結束後,新朝代開始時,統治者都會依據老莊之學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佛:指佛教,創始人為北印度婆羅門尼泊爾的王子釋迦牟尼,佛家經典繁多,浩如煙海,難以數計,其思想精髓是講求生死輪迴,將人的前世、今生、來世劃分為若干不同的而又統一的世界,講求因果報應,強調人的任何行為都有因,亦會有果,因果相報無窮盡。佛教是一種高等級、成熟的宗教,系統地回答了人是從哪裡來、為什麼而來、死後又到哪裡去等終極問題。因此在佛法昌明的時代,往往社會治安良好,比如唐朝前期曾經數十年全國僅僅只有十數人被判決死刑。

5、道佛儒三家核心思想

道佛儒三家核心思想

三聖立教之初,儒家以存心養性、佛家以明心見性、道家以修心煉性為宗旨。

道家以抱元守一、佛家以萬法歸一、儒家以執中貫一為標準。

道家以清靜無為、佛家以定靜無為為入手。

佛家以慈悲、感應、忠恕、為功夫;佛家以三皈五戒、六度萬行,三華五氣、五百大戒,儒家以三綱五常、非禮勿視、聽、言、為行持。

道家以盡性至命、儒家以歸根復命、佛家以亦復如是究竟。

道曰虛無 佛曰寂滅。

道曰守一 佛曰歸一 儒曰貫一。

道曰有無 佛曰色空 儒曰顯微。

《道德經》曰:無為而化。孔子亦曰:無為而治者。

《清靜經》以清靜為主,《金剛經》亦言清靜,《大學》以定靜為入手。

道曰虛無,佛曰寂滅,而儒家《中庸》亦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道曰守一,佛曰歸一,而儒亦曰貫一。

佛曰觀音,道曰觀心,儒曰顧諟天之明命。

道曰復命,儒曰復禮,佛曰亦復如是。

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超世。

儒家可成聖,佛家可成佛,道家可成仙。


推薦閱讀:

劉工:論隱士文化
如何消滅直男癌不知道哪裡來的傲慢自負?
天龍八部里鳩摩智的小無相功和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華夏文化-中國最有氣勢的詩句!
為什麼我國的部分神仙不像西方的吸血鬼一樣對永生感到乏味呢?

TAG:文化 | 雜談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