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寒」養生:保陰潛陽葷素配,早睡晚起防風寒
24、「大寒」養生:保陰潛陽葷素配,早睡晚起防風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的1月20日前後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曆書》記載:「小寒後十五日,斗指癸為大寒,時大栗烈已極,故名大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表明,雖然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冰凍成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節不少年份是在大寒節氣內。節日期間,哈爾濱冰燈晶瑩綺麗,廣州花市萬紫千紅,「天府」紅梅斗寒盛開。遼闊的祖國大地,氣象更新,人們將歡慶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而遇到閏五月的年份,春節將會在立春之後。也就是「閏月雙春」。
按中醫的觀點,大寒時節做好養生,就能保證我們全年的健康!那麼到了大寒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大寒養生要「三管齊下」
從「大寒」到「立春」這段時間,氣候特點將由「冬藏」轉軌至「春生」,氣候可能時而冷風刺骨,時而又陣陣暖意。
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中,若保養不當,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發作。對此,根據天氣變化特點,起居、飲食、運動都要做出相應調整,養生保健也要隨之「轉軌」。
1、飲食:大寒進補,飲食漸趨清淡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天,人們已經習慣吃大魚大肉,到了春天時再吃清淡的食物,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咬春」。其實這種飲食習慣是不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飲食也不例外,如果立春後立刻守著清淡的食物不撒手,這種突然的轉變,很可能會讓我們的脾胃不適應。
所以,從大寒開始,我們就應該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讓膏粱厚味與清淡食物一塊吃,以使脾胃慢慢適應。從中醫角度說,過了冬至,陽氣開始生髮,不妨多吃一點滋陰潤燥、疏通氣機的食物。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
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地適應,而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不能盲目效仿,而要根據當時的環境以及自身條件來決定飲食。如高血壓患者不應多吃肥肉,因此就不能為了禦寒,不顧自身健康而使勁吃肉,這是要注意的。
在大寒時節,怎麼吃才健康呢?葷素搭配才是健康之道,既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羊肉、牛肉等),還要注意攝入一些蔬菜(如蘿蔔、白菜等),讓飲食慢慢向清淡過度。這樣不僅可以為春天的清淡飲食打好基礎,又為冬天的養生做好掃尾工作。
那麼在大寒的時候該怎麼吃呢?
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大寒時吃餃子也是葷素搭配的好方法。因為餃子里既有肉餡,又有蔬菜,餡里既不全是高脂肪的肉類,又不是沒有油水的蔬菜,正符合此時飲食。
平時吃點白蘿蔔和白菜也很不錯。生蘿蔔味辛性寒,熟蘿蔔味甘性微涼,有「小人蔘」之美稱。在菜肴比較豐盛的情況下,可以做一個白菜蘿蔔香菜湯,以消除體內過多的油脂。
冬季常吃熱量高或者滋補的食物來禦寒保暖,很容易補過了頭,偏寒性的白菜正好幫助疏散、平衡體內的熱。尤其適合燥熱體質、喉嚨痛的人。吃火鍋時,別忘了儘可能多加點白菜,以消解火鍋的燥熱之氣。
但要特別提醒,過敏或虛寒體質者,不適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和泡菜等,可以加點薑絲或是茴香、肉桂一塊燉煮,從而中和白菜的寒性。
2、起居:早睡晚起,增添衣物,防寒防風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也就是說,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勞逸結合,養精蓄銳。
此外,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比如:在出門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外套,並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大寒」時節,仍應堅持睡前洗腳的好習慣。「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葯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
3、運動:出太陽後再運動,運動要適量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在冬季,鍛煉、活動對養生有著特殊意義。
在「大寒」節氣里,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在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特別是太陽沒出來之前的空氣質量和室外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此外,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
由於戶外氣溫比室內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的靈活,馬上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運動前先要做一些準備活動,比如:慢跑、搓臉、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雙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來迴轉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預防凍傷,還可預防感冒。
大寒時節的飲食起居
早睡晚起, 仍應「冬藏」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也就是說,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勞逸結合,養精蓄銳。
增添衣物,防風防寒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除了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比如:在出門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外套,並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睡前洗腳,按摩湧泉
「大寒」時節,仍應堅持睡前洗腳的好習慣。「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葯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在熱水洗腳的同時,可按摩腳底湧泉穴。
飲食溫熱,忌食生冷
經過小寒的寒冷,一些人對寒冷有所適應,便放鬆警惕,開始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結果導致腸胃不適,有的甚至還得了腸胃炎,上吐下瀉。由於「大寒」與之後的「立春」相交接,飲食上此時雖可考慮到季節變換,但仍應以吃溫性和綠色食物為主。
由於「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附:溫補平補類食物: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中醫認為,冬季養生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還可多吃點黃綠色的蔬菜,像:胡蘿蔔、油菜、菠菜等。
進補趨緩,增食升散
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可飲用生薑加紅糖水,常有較好的療效。
運動適量,必見陽光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特別是太陽沒出來之前的空氣質量和室外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此外,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由於戶外氣溫比室內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的靈活,馬上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準備活動,比如:慢跑、搓臉、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雙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來迴轉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預防凍傷,還可預防感冒。
心情舒暢,心境平和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年人,應注意避免過喜或過悲,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大寒時節要「六防」
一防凍傷
寒冬季節,天氣嚴寒易凍傷手腳,預防方法是穿暖防寒。鞋襪要鬆軟防風,以免影響氣血供應。
陽虛之體,怕冷、手足發涼、脈沉而弱,可服金匱腎氣丸,吃飯要多吃羊肉、狗肉等溫熱食品,還要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局部多按摩,也可擦凍瘡膏。
二防寒哮
氣管黏膜對寒風過敏,與肺、腎都有密切關係,養生辦法是加穿棉背心或羽絨背心。腎陽虛的可以吃金匱腎氣丸溫陽散寒,腎氣虛的可用人蔘粉3克、蛤蚧粉2克攪入粥中服用。多吃核桃。
三防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主要原因是對寒風過敏,另外是皮膚抵抗力偏弱的緣故,可以吃生薑燉帶皮的肉,或胡蘿蔔燉連皮的肉及魚肝油膠丸,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撲爾敏等抗過敏葯。
四防老慢支、肺心病加重
多做深呼吸,以增強肺功能,避免過勞,常吃化痰食品,如銀耳、杏仁、蘿蔔、秋梨或陳皮燉豬心肺。
五防寒痹
寒痹俗稱冷風骨痛,這種骨痛逢寒加劇,得熱則痛減,寒則易氣血凝、氣血受阻,不通則痛之故。養生保健的原則是溫經散寒。除用熱水袋、電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風濕骨痛丸,若效果不明顯還可用附片燉肉,方法是用熟附片10~5克,布包先煎2小時,再與肉同煮1小時,吃肉喝湯。病情較重的,應在醫生指導下服桂枝附子湯或川烏煎服。
六防傷寒
大寒節氣,天氣嚴寒,易傷寒發熱頭痛、咳嗽,所以要注意避寒,多吃溫熱之品。
大寒時節防凍瘡
在小寒大寒這段時期里,很多人會被凍瘡所苦。對於凍瘡,最重要的是預防。在嚴冬季節,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使氣血流暢;保證營養和睡眠也很重要;還要加強防寒措施,注意保暖;鞋襪不能太小,裹腳不要過緊,以免妨礙血液循環;兩腳要常常活動活動,兩手可不時互相搓搓;飲食宜吃得熱些,睡前用熱水燙燙腳,外出勞動時可塗些蜂蜜膏。
對於容易長凍瘡的人,可用辣椒根(或辣椒)煎水泡洗手腳,也可內服當歸四逆湯(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棗10克,細辛3克、木通6克、炙甘草6克),煎水,分3次服。凍瘡初起,尚未發生水泡之前,將患處用溫開水洗凈,揩乾,每日用辣椒酒或松香合劑塗擦二三次,有消腫、止癢、止痛的功效。
已有水泡而未潰破的凍瘡,切勿亂刺亂挑,可先用溫開水洗凈,揩乾,塗些辣椒軟膏,輕輕搓揉,每日二三次。如果水泡已潰,則要注意消毒,將患部洗凈後,可敷上蜂蜜膏。內服當歸四逆湯治療凍瘡也有一定效果。
上述幾種外用藥物的製作方法如下:
1、辣椒酒:取紅辣椒3~5隻,放在半斤75%的酒精里浸泡,密封一周即成。
2、松香合劑:取肉桂
3、辣椒軟膏:取辣椒
4、蜂蜜膏:取
大寒時節老年人要防五病
大寒時節氣溫逐漸變冷,對於身體機能減退,抗病能力減弱的老年人來說,倘若稍不留意便會舊病複發或增添新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在此時節要特別注意防治以下五種病。
1、防胃病
隆冬季節,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機體抗病力及適應性也隨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舊病複發,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飲食宜選溫軟、淡素及易於消化的食物為好,並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煙酒,積极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循環,減少胃病發病機會。
2、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說起來該症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力,防止感冒發生。
3、防中風
據資料報道,約70%中風患者多在冬季發病,故被專家稱為「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這是因為冬季氣溫低,人體受寒冷刺激後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中風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節要切實做好中風的預防工作。防中風首先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原發病的治療,其次是注意及時發現先兆癥狀,如突發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遇此癥狀應速送醫院診療。
4、防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這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節要加強戶外體育鍛煉,重視防寒保暖,室溫最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襲,誘發新病。亦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藥物。
5、防瘙癢
老年人皮膚退行性萎縮,皮脂腺機能減退,遇寒冷乾燥氣候極易產生皮膚瘙癢,該症往往夜間加重,常使人難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節應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亦可選用養血益氣、潤膚止癢的中藥治療,如黑芝麻、六味地黃丸及枸杞地黃丸等。
大寒時節宜多食的六類食物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我們要做好保暖工作,那麼大寒節氣,我們應該吃什麼呢?
寒冷時節,畏寒怕冷的人往往是陽虛及體質虛寒,經常四肢不溫,容白瘦弱,食慾較差,氣短乏力。這種人一般有慢性疾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飲食營養的質和量不足者為多。因此除加強體育鍛煉,治療其存在的疾病外,改善飲食營養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下面介紹一些在大寒時節對體質虛寒和陽虛的人有益的食品,以供選擇。
1、溫性食物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禦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梨、綠豆、西瓜、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2、含蛋氨酸食物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對於老年人來說,不妨多吃點豬血。豬血中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易吸收,適合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3、含鈣食物
醫學研究證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製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蔔、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4、含維生素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蔔、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的攝入量。
5、含碘食物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6、含鐵食物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冬季怕冷與體內缺鐵有關。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和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被人體攝入後吸收率較高,尤其是動物血液,其鐵的吸收率可高達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帶、芝麻等,雖然含鐵也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多在10左右。
大寒時節如何養腎
嚴寒的冬日,有的人總覺得手腳冰涼,即使進到有暖氣的房子里,暖了半天,還是覺得暖和不起來;有的女性為了美麗動人,而不惜挨凍,依然是熱褲在身,上衣依然是蓋不住肚臍。前者是腎陽虛的表現,後者則很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害了我們的腎!
中醫理論中,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所以冬日養生的重點就是「養腎防寒。
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因為已接近春天,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冷,但仍處於寒冷時期。大風降溫,冰天雪地也是經常見到的光景。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並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緻。古有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智慧的古人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
一月最是養腎時:
有人以為,腎虛都是男人的專利,更把補腎等同於補性功能。這是不對的。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女人更容易成為腎虛「黑手」下的犧牲品!
腎被古人稱為是「命門」,它們尤其是女人健康與美麗的發動機。過去腎虛虧多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可如今,二三十歲的女性患上腎虧的病例卻漸多——年紀輕輕就總是腰酸腿軟,渾身無力、怕冷、沒胃口,不化妝的時候,一臉的憔悴更是無法遮掩。
天氣寒冷,寒氣通於腎,寒邪首先侵襲的就是腎。補腎,對於女人來說至關重要。
腎臟健康,手掌說話
有時候,手上的各種線紋並不一定是專門算命的,它也能反應你的健康狀況。腎是女人美麗與健康的發源地,當你卸完妝後,面對你的依然是暗黃無光的臉,早起後浮腫的眼睛,日漸脫落的秀髮,不想讓這些情形出現在自己身上的話,就一定要有防微杜漸的意識。現在,趕緊看看你的手上是否有這些蛛絲馬跡吧!
整個掌面通常是紅白相間的,細看還會發現皮膚表層高低不平,這個時候說明你可能腎陽虛了。
小指外側隱隱出現青筋,說明你可能先天腎氣不足,越長說明病情越嚴重,腎臟方面的毛病,比如腰腿沒勁、酸軟經常會找上你。
如果婚姻線過長,甚至已經下垂至感情線,仔細想想,是不是最近經常覺得腰痛?
婚姻線一直下垂,最後與生命線相接,甚至超過了健康線,如果你已經明顯感覺到身體的抵抗力下降了,那麼一定要謹慎,很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跟著下降。
小指以下感情線以上這塊兒區域是腎的反射區,如果這裡呈紅色且有縱切紋,很可能是急性腎炎的發病先兆,一定要留意身上是否有浮腫現象。如果手掌上的各種線紋因皮下水腫而顯得淺淡,掌色發亮,說明病情已經開始轉為嚴重了。
慢性腎炎多是由急性腎炎轉變而來的,隱匿性腎炎通常表現在生命線中段有大量干擾線穿過。
補腎秘方
冬季要養生,保持腎中陽氣固然重要,不過不一定要吃藥,食物就可以解決。下面介紹的葯膳可供參考。
黃精海參湯
【原料】黃精30克、鴨肉150克,泡發的海參50克,
【做法】全部切片,一起放於鍋中,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燉上2小時左右。等到鴨肉熟爛了,停火,調入食鹽、味精即可。
【功效】補脾補氣,潤肺生津,益腎補精。
【說明】寒冬補虛的佳品應算黃精了。黃精作用平和,既可補脾補氣,又能潤肺生津、益腎補精,並且無大補溫燥之品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珍貴中藥,為服食保健的常用藥。不過黃精雖好,但它的藥性比較滋膩,所以平時總覺得胃脘脹滿,咳嗽痰多,舌苔白膩的人不宜單獨應用。生黃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後食用。
兔肉美容湯
【原料】新鮮兔肉250克,枸杞50克,姜、酒、油、鹽、味精少許。
【做法】將兔肉洗凈,切成肉丁,與枸杞共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燒開,再以文火燉1個小時左右燜熟,再入姜、酒、油、鹽、味精少許調味。
腎虛的人,在開始入鍋的時候加入20克洗凈的黃精,切成薄片,與兔肉、枸杞一起燒悶就行了。
【功效】滋陰養顏、補中益氣、生津止渴。
【說明】中醫很早就有「枸杞養生」的說法,認為常吃枸杞子能「堅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當作滋補調養和抗衰老的良藥。冬天經常食用,可以平補陽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長,抵抗自然界嚴寒。但要注意:任何滋補品都不要過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不過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兔肉具有滋陰養顏、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長期食用,又不會引起發胖,配上枸杞,滋陰效果更是相得益彰。
杜仲羊肉湯
【原料】羊肉250克,杜仲15克,枸杞15克,生薑一片。
【做法】羊肉切成小塊兒,加上杜仲、枸杞、生薑,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燉,先大火後小火,直到羊肉熟爛了,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調料就可以了。
【功效】補腎強筋,補肝降壓。
【說明】杜仲一直被人們稱作植物黃金,曾經就有人用黑糯米酒泡杜仲來緩解腎虛腰痛,效果非常不錯,其實這主要就是因為杜仲有補腎的作用,不光如此,杜仲還能補肝、降血壓、強筋骨,對肝腎虧損,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的人有很大好處。
羊肉是冬天餐桌上的常見菜,能夠驅走冬天的寒冷,同時還能補腎壯陽。
但要注意:作為一道葯膳,它不宜連續服用,一個月喝上兩三次就夠了。因為杜仲藥性溫熱,補益力強,有可能會傷陰,體質燥熱的人(體質燥熱的人平常大便比較干,容易口喝,感冒的時候一般都流黃鼻涕,比較不怕冷,但是比較怕熱)應避免或者小心使用。
五形人的大寒養生
中醫的傳統理論以五行理念將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前應找准自己屬於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大寒時節五形人的養生要點如下:
1、木形人:養肝芝麻補腎養陰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手足靈活,並有才能,非常勞心,體力不強,多憂慮,做事勤勞。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
大寒養生:因為木形人易出現憂慮,故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使體內的氣血和順。可以參加適宜的活動、娛樂來調劑,如走親訪友,或飲茶聊天等。另一方面,木型人尤其要注意大寒時節的防寒保暖。
飲食調養:宜多吃補腎養陰的食物,如羊肝、枸杞、百合、芝麻、核桃等。
葯膳選擇:山藥黑芝麻糊
山藥黑芝麻糊
【原料】山藥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
【做法】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凈後晒乾,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即成。當點心,每日2次。
【功效】滋補肝腎。
2、火形人:酸棗仁、蓮子補氣養血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手足小,步履穩重,對事物的理解敏捷,走路時肩背搖動,背部肌肉豐滿。其性格多氣,輕財多慮,性情急。這種人大多能耐春夏,但秋冬易生病。
大寒養生:因為火形人易急躁,故要注意調整情緒,增強自信,避免擾動陽氣,防止中風、心絞痛等疾病的發生。其次,火型人特別要注意腳部的保暖。
飲食調養:可多吃一些具有益心氣、補肝腎功效的食物,如蓮子、百合、木耳等。
葯膳選擇:遠志棗仁粥
遠志棗仁粥
【原料】遠志肉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間睡前服食。
【功效】滋陰養血安神。
3、土形人:羊肉山藥溫中暖下
體質特點: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全身上下都很勻稱,步履穩重。他們內心安定,助人為樂,不喜依附權勢,而愛結交人。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大寒養生:首先,在起居方面,土形人應注意保暖,以減少流感等疾病的發生。其次,土型人可從事適當的運動,但要注意避免過度出汗,以免損傷陽氣。在進補方面,可適當多吃益智仁、淮山、熟地、蘋果、核桃、枸杞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的食物。
飲食調養:多吃益智仁、淮山、熟地、蘋果、核桃、枸杞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的食物。
葯膳選擇:山藥羊肉湯
山藥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克,淮山藥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20克,精鹽3克。
【做法】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藥用清水潤透後,切成2厘米厚的片,和羊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放涼。將羊肉切成片,將羊肉倒入碗內即成。
【功效】溫補脾腎,溫中暖下。
4、金形人:枸杞五味子有益肝腎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說話雖少,但語出驚人。心胸寬廣,富有遠見,穩重自持,組織力強,為人敦厚,做事認真。這種人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大寒養生:金形人在大寒節氣應避免寒邪侵襲而引發感冒、咳嗽等疾病。另一方面,金型體質的人要注意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避免脾氣暴躁而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的發作。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養腎、肝、肺作用的枸杞、五味子、淮山、百合、雪耳等。
葯膳選擇:枸杞雞肉湯
枸杞雞肉湯
【原料】雞半隻,枸杞子15克,淮山30克,生薑片15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雞肉洗凈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淮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成。當主餐,隨意食用。
【功效】補肝益腎,溫中益氣。
5、水形人:薑汁暖胃散寒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機智,靈巧,反應靈活,善辯,喜動,富於靈感,好幻想,喜自由。
大寒養生:由於水形人陰氣較重,在大寒時節容易感受寒邪的侵襲,故要注意保暖,尤其肩、頸、膝等部位的保暖。在飲食調養方面,可多吃溫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以溫熱散寒。
飲食調養:多吃溫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以溫熱散寒。
葯膳選擇:薑汁牛肉飯
薑汁牛肉飯
【原料】鮮牛肉100克,薑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後加薑汁,拌勻後加些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隨意食用。
【功效】益氣和胃,補虛消腫。
大寒時節的飲食
大寒時節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葯補。「葯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葯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蔘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結合藥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
下面介紹的菜譜,都是既滋補,又不燥熱的食物,而且原料簡單,製作過程簡單,可供選用。
白鬍椒煲豬肚湯
【原料】白鬍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1、把豬肚反覆用水沖洗凈;2、把白鬍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3、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功效】溫中益胃。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這道湯煲成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葯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羊肉燉白蘿蔔
【原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1、香菇、鮮蘑洗凈切片;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滾;3、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小白蘿蔔泡菜
【原料】白蘿蔔、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做法】1、將小白蘿蔔(帶葉莖部分)及蔥洗凈,徹底瀝干水後,用鹽水腌約1~2天備用;2、將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3、將腌好的白蘿蔔洗去鹽分後瀝干,並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乾淨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功效】理氣開胃。
【說明】白蘿蔔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三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而且是不錯的開胃小菜。
姜羊肉湯
【原料】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當歸、生薑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大火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功效】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
【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隻,姜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活雞宰殺後處理乾淨,枸杞子洗凈,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薑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干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後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蔔絲
【原料】胡蘿蔔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胡蘿蔔洗凈切絲,生薑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卜絲,煸炒2分鐘後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後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
【說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胡蘿蔔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芪杞燉子雞
【原料】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適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發散風寒湯
【原料】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做法】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凈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功效】祛風散寒、發汗解表。
【適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山藥黑芝麻糊
【原料】山藥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
【做法】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凈後晒乾,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即成。當點心,每日2次。
【功效】滋補肝腎。
枸杞雞肉湯
【原料】雞半隻,枸杞子15克,淮山30克,生薑片15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雞肉洗凈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淮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成。當主餐,隨意食用。
【功效】補肝益腎,溫中益氣。
山藥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克,淮山藥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20克,精鹽3克。
【做法】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放入沸水砂鍋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藥用清水潤透後,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藥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放涼。將羊肉切成片,倒入碗內即成。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功效】補脾腎,溫中暖下。
薑汁牛肉飯
【原料】鮮牛肉100克,薑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後加薑汁,拌勻後加些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隨意食用。
【功效】益氣和胃,補虛消腫。
糯米燉鯉魚
【原料】糯米50克、鯉魚1條、生薑4片。
【做法】糯米稍浸泡,洗凈;鯉魚宰洗凈,去鰓、臟雜,晾乾水後,用薑汁酒均勻地內外抹一遍,再用生油內外塗抹一遍。先把糯米放進燉盅內,再把鯉魚放在糯米上,加入冷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生薑片,加蓋隔水燉約兩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補中益氣,滋陰養血。
【說明】糯米,俗稱元米、江米,民間有「青秈白糯」之說,即糯米越白越好,其粘糯之性尤為暖胃養血滋補。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具補中益氣、止尿多、自汗、發痘疹的功效。現代營養學認為,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B2、煙酸及澱粉等。
鯉魚是我國最早、最廣泛的主要養殖魚類,在河魚中被列為佳品之一。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有滋補、健胃、利水、利尿、消腫、通乳、清熱解毒和止咳下氣的功效。現代營養學認為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和各種礦物質及多種氨基酸,其肉味佳,主要是其10餘種遊離氨基酸在發揮作用,特別是谷氨酸、甘氨酸和組氨酸最為豐富。在河魚中屬於滋補魚類,適宜於腎炎水腫、心臟性水腫、腳氣浮腫、乳汁不通、胎動不安和妊娠性水腫等病症之輔助治療。
紅棗山藥湯
【原料】紅棗10粒,山藥300克左右,桂圓肉若干,白砂糖。
【做法】將洗乾淨的紅棗提前泡軟,山藥去皮後切成小塊,然後把二者一起放進水中燒開,直到煮的軟爛為止。這時,再向鍋中加入桂圓肉和半勺砂糖。煮開,待桂圓肉軟爛後即可關火食用。
【功效】補血益氣,健脾保胃。
【說明】紅棗補血益氣,山藥健脾保胃。這兩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級潤補的桂圓,可謂好喝又養顏,是冬天的美容滋補好靚湯。
黑豆首烏鱔魚湯
【原料】黃鱔100g,黑豆90g,何首烏9g,紅棗,生薑。食鹽、味精各少許。
【做法】將泡好的黑豆洗凈,黃鱔去除內臟洗凈,用開水焯。何首烏、紅棗、生薑分別洗凈。將全部原料一齊放人沙鍋內,加清水適量,開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3小時,加食鹽、味精即可。
【功效】抗衰老,補肝益腎。對冬季的腰痛無力,頭髮早白有很好的功效。
核桃雪耳海參湯
【原料】豬肉,海參35g,核桃肉15g,雪耳,食鹽、味精各少許。
【做法】將海參浸發、洗凈切絲;豬瘦肉洗凈切絲;雪耳浸開,分小朵洗凈;核挑肉用開水燙片刻,洗凈去衣。將以上原料一齊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隔水燉1小時,加食鹽、味精調味食用。
【功效】潤肺養胃。對冬季咳嗽、無力等有較好的效果。
羊肉蘿蔔粥
【原料】精羊肉100~150克,粳米150克,蘿蔔1個,蔥白、精鹽各少許。
【做法】1、羊肉洗凈,切成小塊;蘿蔔洗凈,切成兩大塊。2、將羊肉和蘿蔔入鍋,加清水同燉,除去膻味,待羊肉將熟時,取出蘿蔔不要。3、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羊肉鍋里,加進蔥白煮成稀粥。加鹽調味。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
【適用】適用於腎虛勞損、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虛寒症。
【注意】熱盛症者,如牙痛、喉痛、便秘、尿痛者等不宜食用。
韭菜粥
【原料】韭菜30~6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
【做法】1、取新鮮韭菜,去雜洗凈,切細待用。2、粳米淘洗乾淨,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3、待粥沸時,加入韭菜和鹽,同煮成稀粥。早、晚餐溫熱服用。
【功效】溫補腎陽,固精止遺、健脾暖胃、行氣散血。
【適用】適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形寒肢冷、陽痿遺精、慢性腹瀉、腹中冷痛、小便頻數、婦女白帶多、月經痛等症。
【注意】1、韭菜煮熟、宜新鮮為佳,現煮現吃,隔夜粥不要吃。2、陰虛內熱,患有眼疾者不宜食用。
肉桂紅糖粥
【原料】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1、將肉桂洗凈,入鍋加水煎汁,去渣待用。2、將粳米淘洗乾淨,加適量水煮粥。3、待粥煮沸後,調入肉桂汁和紅糖,同煮為稀粥。分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補元陽、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脈。
【適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四肢發涼,脾陽不振,尿頻、遺尿,食少泄瀉等症。
【注意】此粥屬大辛大熱之粥,故凡陰虛火旺和陽證出血者禁用,孕婦忌用。
龍眼紅糖粥
【原料】龍眼肉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1、將龍眼肉用溫水浸泡片刻。2、粳米淘洗乾淨,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置旺火上煮至沸,加入龍眼肉、紅糖,文火微沸至米爛、湯稠,表面有粥油形成即可。晨起空腹及睡前各服食一次。
【功效】大補氣血、開胃益脾、養氣安神、補虛療損。
【適用】適用於心脾虛損、頭昏失眠、貧血健忘、心慌氣短、神經衰弱等症,為人們冬令進補佳品。
【注意】痰濕中滿及外感高熱者,不宜食用。
牛奶粥
【原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掏洗乾淨,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八寶飯
【原料】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凈,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
【適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遠志棗仁粥
【原料】遠志肉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間睡前服食。
【功效】滋陰養血安神。
大寒功
從1月20、21日至2月3、4日,每日於夜半11時~凌晨3時練此功法。
從跪坐開始,兩手握拳在身後以拳面踞床,再將左腿抽出伸直,此後伴隨吸氣挺身並使左足用力極力前伸3次,之後伴隨呼氣而放鬆收腹,略停之後再伴隨呼吸使左足用力直伸3次,而後放鬆,如此左伸右跪式。先連做5遍,再轉為右伸左跪式亦做5遍,即可結束姿勢導引,轉為內功靜坐。
內功鍛煉開始,先行叩齒36次,繼之將口中津液經鼓漱後分3口咽下丹田,最後做吐故納新久久為之。
防治: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肢體轉動不利,九竅不通,水腫脹滿等
適宜大寒的運動——滑雪
滑雪是一項既浪漫又刺激的體育運動。大寒時節室外溫度非常低,許多人因此對室外活動望而卻步,但如今滑雪卻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成為了最熱門的一種冬季戶外運動。
滑雪運動特別是現代競技滑雪發展至今,項目在不斷增多.領域在不斷擴展,但純競技滑雪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專項性,相關條件要求嚴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備和適應。許多非專業的滑雪者通常傾向於旅遊滑雪,因為是出於娛樂、健身的目的,受人為因素制約程度很輕,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場上輕鬆、愉快地滑行,飽享滑雪運動的無窮樂趣。高山滑雪具有動感強、魅力大、驚險、優美、自如、可參與面廣的特點,故高山滑雪被人們視為滑雪運動的精華和象徵,更是旅遊滑雪的首選和主體項目。
如果選擇的是高山滑雪,在來到雪場之後,首先應仔細了解滑雪場地的高度、寬度、長度、坡度以及走向。由於高山滑雪是一項高速運動的體育項目,看來很遠的地方一眨眼就到了眼前,滑雪者若不事先了解滑雪道的狀況,滑行中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這一點初學者尤其要謹記。要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你的滑雪道,切不可過高估計自己的水平,要循序漸進,最好能請一名滑雪教練。
在滑行中如果對前方情況不明,或感覺滑雪器材有異常時.應停下來檢查,切勿冒險。在結伴滑行時,相互間一定要拉開距離,切不可為追趕同伴而急速滑降,那樣很容易摔倒或與他人相撞。初學者很容易發生這種事故。在中途休息時要停在滑雪道的邊上,不能停在陡坡下,並注意從上面滑下來的滑雪者。滑行中如果失控跌倒,應迅速降低重心,向後坐,不要隨意掙扎,可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滑動。要避免頭朝下,更要絕對避免翻滾。
大寒補腎三穴位
1、腎俞
腎俞穴
位置:挺胸,吸氣,在側胸部我們可以摸到我們的肋骨下緣。如果你是位珠圓玉潤的美眉,就需要用力吸氣,用力下壓,就可以摸到肋骨的下緣了。沿著肋骨邊緣水平向後面摸去,當我們摸到後腰部的肌肉的時候,這就是腎俞的部位。由於我們按摩的時候按摩的不只是一個點,所以可以不必強調腎俞這個穴位的準確的點,而只需要找到這個大概區域就行了。
功效:按摩時,我們要先將手心搓熱,然後放到腎俞穴,邊擦動邊按摩。因為摩擦生熱,熱量就會傳到腎,腎氣得到溫煦,就會生長、生髮。你會感覺到有一股暖流,由內而外的流向全身,讓全身都感覺暖洋洋的。而此處痙攣的肌肉也會變得溫而軟,疼痛則隨之而解。堅持每天按摩3~5次,每次15分鐘左右。
2、關元
關元穴
位置:說到關元,也許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不陌生了。丹田,是內丹家藉以鍛煉人體精、氣、神以成丹的處所,因其有農田般的生產意義,有使人獲得金丹一樣的效果而得名。人體中有三塊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餘皆是不毛之地,這三塊田即上丹田、中丹田與下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之印堂,中丹田在兩乳間之膻中,下丹田則為腹部之關元。一般所說的丹田,就專指下丹田而言。找到位於肚臍中央向下一掌處,腹部正中線上,就是關元的位置。
功效:關元這個部位靠近腎臟,元氣由元精鍊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氣又藏於腎,關係到人體元氣的盛衰。將掌根置於關元穴,先輕輕向下用力按,然後再緩慢揉動,使力量徐徐向內滲透,時間越長越好,動作越緩越佳,直到穴區發熱並滲透至穴下腹內。可以補充身體內的元氣。每天如此按摩3次,每次20分鐘左右。
3、湧泉
湧泉穴
位置:湧泉在足心凹陷處,卷足心時,足底會出現一個明顯的人字形溝,湧泉就在人字溝的頂點。
功效:湧泉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按揉可以調節氣血睡眠,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腎中的陽氣是一身陽氣的根本,而湧泉穴又是腎氣的源頭,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摩擦湧泉溫補腎陽,使陽氣得到補助,四肢末端也就能夠得到陽氣的溫煦,就會溫暖起來。左手握左腳,將右手手心對準左腳腳心,進行快速的摩擦,使手腳心產生溫熱的感覺,這麼持續摩擦5~6分鐘,然後交換摩擦另一隻腳。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著搓揉各腳趾100餘下。
大寒時節的強身5功法
運動養生與經絡養生的核心是:保持腎、脾、肺三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運動的潤順和通暢,使腎、脾、肺臟腑的陰陽、氣血、津液、出入保持相對的平衡,五臟六腑的功能旺盛。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在大寒的前中後三天。最佳時間為酉時(17至19時),用溫熱的水浴足溫經6至12分鐘,然後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湧泉穴(腎經的原穴)、太白穴(脾經的原穴)、太淵穴(肺經的原穴)各36次,調補腎、脾、肺三經的陰陽、氣血平衡。
第二,在大寒前中後三天。把手搓熱,溫煦命門、關元穴。最佳時間為:酉至亥時(17至23時)溫煦督脈命門穴,溫補一身之元陽;卯時(5至7時)溫煦任脈關元穴,溫補一身之元陰,增加生命的動力。
第三,在大寒至立春期間。每日早晚最佳時間:寅至卯時(5至7時)和亥時(21至23時),兩手按臂側,屈左腿以左足墊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後,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3至5次,然後叩齒、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至3次。可防治經絡滯氣、舌根強痛、身體不能動搖或強直、股膝內腫、臂部小腿足背疼痛,腹脹腸鳴泄瀉、消化不良、腹水、足腫等。
1、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適應病症: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針刺痛感難以卧睡、膝內積水、陽囊、足背疼痛、腸鳴、食泄不化、頭重腳輕、九竅不通、腳面浮腫,若水脹滿等病症。
具體方法:每夜十一點至三點時,雙手從後面支撐身體靠床跪坐,然後將一條腿向前伸直,另一條腿向上用力支撐身體,左右腿輪換各做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厥陰初氣。時配足太陰脾濕土。坐功:每日子丑時,兩手向後,據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嗽咽,吐納。治病: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卧,強立,股膝內腫,尻陰需國足背痛,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胴腫,若水脹滿。」
本法以「大寒」命名,正是根據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於大寒時節鍛煉。可於大寒時節開始,練至立春為止。《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燥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病反腹滿腸鳴,溏泄不化,渴而妄冒……」其論雖是針對水運太過之年立論,但就一年四季而言,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可表現為腎的病變及水氣太過而乘土的脾的病變,水氣太過而侮火的心的病變,本功法所列病症即屬此類,採用本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按揉新設功
適應病症:項肌痙攣,上肢運動障礙。
適應病症: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幹伸直,全身放鬆,下頒向內微收。端坐頭微低,頸部放鬆,用手指按揉頸部兩側之新設穴,按揉108下,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新設穴位於頸部,第四頸椎橫突尖端斜方肌外緣,後發跡下一寸五分處。
3、曲池觀想功
適應病症:半身不遂、癱瘓、上肢麻痹、手臂腫痛等症。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意念觀想兩肘橫紋外端凹陷處之曲池穴,可疏通手陽明大腸經,每次練功觀想20分鐘以上,每日早晚各練功1次。
4、照氣中穴功
適應病症:婦女血虧、氣喘。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兩掌側平上舉,劃弧至胸前,合掌當胸。兩腿微屈,兩腿注視兩掌中指,站10分鐘後,兩掌分開,兩勞宮對正小腹部氣中穴,距離腹部約10厘米,每次站10-2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氣中穴位置位於腹中部正中線,肚臍下一寸五分,再左右旁開各一寸五分,左右兩穴。
5、一秤金訣
歌訣: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不拘行住坐卧,舌攪華池抵上齶,候津生時,漱而咽下,有聲。隨於鼻中吸清氣一,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臍下丹田,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將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目力,尾閭提起,上夾脊雙關,透玉枕,人泥丸,謂之一呼。周而復始,久行精神強旺,百病不生。
這是一套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功法。其特點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可以修鍊,並且收效極快。具體方法是:一吸氣便提肛,每次呼氣都使意念歸丹田,一提肛便咽唾液,永遠用心神去意守丹田以保腎氣充足。不管行住坐卧,舌頭在口中攪動然後抵住上齶,當口中唾液盈滿時,便用唾液漱口之後咽下,咽下時要有聲響。然後用鼻子吸清新的空氣一口,用意念及眼睛一同將唾液送到臍下的丹田穴中,稍微閉一會兒氣,這叫一吸。然後提肛如忍大便的樣子,用意念及眼睛從尾閭穴運氣,上夾脊穴,再衝過玉枕穴進入泥丸穴,這叫一呼。周而復始不斷地鍛煉,可以使人精神旺盛,百病不生。
附錄1:
冬三月時令果蔬養療食譜
嚴冬季節,寒氣逼人,人體的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中醫認為,冬季是人體陽氣潛藏的時候,也就是說,人體的生理活動因冬季氣候特點的影響而有所收斂,並將一定能量貯存於體內,以為來年的「春生夏長」做好準備。與此同時,又要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冬季熱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冬季可以多食用以下食物。
蘿蔔
功效:順氣消食,止咳化痰。
應用:適用於傷風感冒,咳嗽哮喘,傷食積滯等症。
製法:洗凈去皮,生搗汁,或者切塊加水適量煮熟。
服法:生服汁,佐餐食用或單獨食用均可。
解說:蘿蔔又名萊菔,其性辛、甘,無毒,在我國最早用於中藥治病。《唐本草》上記載:煮服食,下大氣,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止消渴,試大有驗。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上了街,藥鋪不用開」。這些諺語雖有些誇張,但卻很有道理。蘿蔔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淤解毒、清涼止渴、利大便等功效。民間治療病症較輕的乾咳,常用鮮蘿蔔切絲加麥芽糖,飲用約十分鐘後流出的汁,效果很好。
用白蘿蔔煎湯服用,可治傷風感冒;用蘿蔔、生薑、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煤氣中毒頭暈、噁心,服白蘿蔔汁;白蘿蔔汁和藕汁混合服用,止吐血、便血等,簡便有效。
核桃
功效: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溫肺潤腸。
應用:適用於腰膝酸軟、虛寒咳嗽、小便頻繁、大便秘結等症。
製法:取核桃仁生食或小火煨熟後服用。
服法:佐餐服用,或睡前單獨服用。
解說:核桃又名胡桃,其性甘、溫,無毒,在我國有「長壽果」之稱,其產熱量為糧食和瘦肉的2倍,含脂肪40~50%,含蛋白質15%左右,冬季常吃核桃,非常有益於健康。《本草綱目》指出:核桃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咳嗽,腰腳腫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散腫毒,發痘瘡,制銅毒。
凡身體虛弱者,每天早晚各吃1~2個核桃仁,可起到滋補保健及治療作用。若老年人夜間尿頻,可以將核桃仁煨熟,睡前就少量鹹菜或溫酒服下。若老人咳喘,可以取核桃仁、杏仁、生薑各一兩,研成膏,加入煉蜜少許,和成彈丸大小,睡前就薑湯服下。冬季,小兒如患百日咳,可用核桃仁30個(連衣),早晚各3個,直到吃完為止;也可以取核桃仁及冰糖各30克、梨150克,搗爛,加水煮汁,每次服1匙,每日服3次,能減輕咳嗽,緩解病情。若冬季常便秘者,可用核桃仁60克,黑芝麻30克,共搗爛,每早1匙,溫開水送服,有功效。
栗子
功效: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
應用:適用於反胃不舒,泄瀉,腰腳酸軟無力,吐、衄(鼻孔出血,泛指出血)、便血等。
製法:剝去果皮或種皮後食用。
服法:內服適量,生食或熟食。
說明:栗子別名板栗,其性咸,無毒。歷代醫家對栗子的功效皆有論述,如《別錄》中提到:栗子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飢。唐代名醫孫思邈也指出: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
栗子的營養很豐富,每100克含糖及澱粉34.40克,蛋白質3.74克、脂肪1.18克,熱量達3406.7千克,還含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和胡蘿蔔素,以及脂肪酶、鈣、鐵、鉀等。對老年人來說,栗子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栗子生食可以治腰腳不遂,服食方法是:把風乾的生栗子細細地咀嚼,然後徐徐地咽下。
需要提醒一點,栗子生食不易消化,熟食又會滯氣,不宜一次過量食用,一般早、晚各食6~7枚足矣。消化不良、脾虛者,以及濕熱重者,都不宜食用。
紅薯
功效:和血補中,寬腸通便,益氣生津。
應用:適用於習慣性便秘,血虛,小兒疳積,營養不良等症。
製法:取塊根加水適量煮熟,或用炭火煨熟。
服法:煨熟、煮粥食用均可。
說明:紅薯又名白薯、地瓜,其性平,味甘。紅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本草綱目》中指出: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為薯糧,使人長壽少病。近代的研究結果表明:紅薯可為人體提供一種獨特的黏蛋白,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能減少皮下脂肪,能保持關節腔內的潤滑。
紅薯中所含的鈣和鎂,可以起到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經常食用紅薯,可補充維生素C,既可防止體內產生有害的過氧化物,又能減少老年斑,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所以,在嚴寒的冬季適當食用白薯,對身體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紅薯的缺點是含有「氣化酸」,人食用後會在胃腸里產生一些二氧化碳,故不可多食,尤其是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吃多了會感覺滯氣、泛酸、腹脹和排氣。而腐爛的白薯有毒,必須禁食。、
附錄2:
怎樣判斷自己體質是否有寒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於寒熱的觀念也逐漸淡薄了,這也導致許多因寒引起的疾病,在治療上因沒有重視「寒」的問題,而越來越嚴重。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幾率。也會使體內的筋緊崩,引起疼痛、不適及各種病症。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來說,冬至以後要更加註意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此外,還應該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
古人云:「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大家若希望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有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辨證參考:
1、舌質淡白,舌胖有齒痕,舌有潤白苔;
2、鼻子過敏,早晚癥狀較嚴重者,受風寒癥狀即加重;
3、不喜歡喝水,飲冷癥狀即惡化,吃熱補則舒服且不口渴;
4、脈搏跳得比較慢或特別快而無力;
5、怕冷,四肢冰冷;
6、肌肉僵硬。
以上幾條,只需具備其中之一者,就可以證明身體屬寒,敬請大家仔細對照,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季節里,無論是用餐,就寢,室內,室外,都要時時注意順應大自然的規律,保持身心溫暖、愉悅。
寒症患者飲食禁忌:勿食冰品、茶葉及生冷蔬果。在日常生活保健中,可以使用各種熱源來令身體暖和,並堅持不懈鍛煉身體,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附錄3:
冬末春初慎服板藍根
近些年來,部分醫生不辨證而應用板藍根、百姓們盲目濫用板藍根的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冬末春初甲流肆虐、普通感冒增多的季節,板藍根及其中成藥製劑更是搶手,不少人為防感冒,長期以板藍根煮水喝,不少家長天天為小孩沖服板藍根沖劑(顆粒),供小兒當茶喝。還有不少人,一患感冒,出現鼻塞流涕、頭痛腦熱等癥狀,不分體質的虛實,不論風寒風熱,一律首選板藍根中成藥製劑服用。
不辨證而濫用板藍根的原因,一是百姓對中藥的無知,多數患者不明白濫用寒涼葯的危害性,患感冒圖方便,看說明或道聽途說隨意購買服用;二是某些廠家、媒體的誤導;三是部分醫生丟棄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只會按照所謂板藍根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的西醫思維而為患者誤用藥。如此不辨證地誤用板藍根的現象,亟待引起我們重視。
板藍根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藍或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味苦咸,性大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只能辨證應用於風熱、熱毒壅盛所致之感冒、大頭瘟(顏面丹毒)、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及熱毒斑疹等證侯,見高熱、面赤、頭痛、鼻流黃涕、咽紅腫痛、煩躁口渴、咽喉腫痛、舌苔黃等癥狀時,體質虛寒者必須慎用,這些證候基本上是屬於陽明裡熱實證的,而在感冒或流感初起時,屬風寒者居多,風寒之邪一般在皮毛肌表,並未入里而成里實熱及熱毒壅盛之證,治應首選辛溫解表,如濫用寒涼,一是苦寒傷陽,損傷正氣;二是引邪深入,加重病情。特別是對於小兒感冒,如果不論小兒是否體質虛弱,證屬風寒風熱而盲目給予該葯,會損傷小兒的正氣,降低免疫,還易致小兒產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等癥狀,小兒本來就陽氣稚嫩,脾胃虛弱,濫用誤用極易造成傷害。
由板藍根製成的沖劑(顆粒)、注射液,雖然經現代藥理研究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但應用中藥還是應當按照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用藥,否則會適得其反。該葯是不能用於預防感冒的,是葯三分毒,苦寒葯偏性更甚,沒有病時豈能服用偏性較重的葯來人為地打亂機體的陰陽平衡呢?
板藍根大苦大寒,多服、常服或誤服最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正氣,亦即免疫抗病能力),且易傷脾敗胃,有報道,濫用板藍根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造血功能障礙、全身出現紅斑型葯疹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板藍根對辨治風熱感冒等有一定的作用,但對風寒、體虛等類型的感冒是不適宜的,所以,應用板藍根必須辨證,特別是人在沒有病時更是不宜預防性服用板藍根的,過敏性體質者,服用板藍根更要慎重。患了感冒和流感,如需應用板藍根及其中成藥製劑時,一定要找中醫辨證施治。
推薦閱讀:
※常彥波談仙說易124、確定應期
※《月談賦別講》之24、男以正財為妻,正官為子
※《居士傳新編》24、陸修靜:道教祖師融通儒釋 訪東林寺虎溪三笑
※24、以人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