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條建議幫助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
編者按: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出版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指導很多人走上了攝影的道路。2005年紐約攝影學院中國學員班正式招生以來,秉承了專業化的教學理念,培養了眾多攝影師。紐約攝影學院中國學員班堅持以「培養攝影家的眼力」為教學核心,同時重視學生各種攝影技術的掌握與攝影技能的培訓。本刊開設《紐攝中國攝影課堂》欄目,請紐約攝影中國學院班的老師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集中講解一些學習攝影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欄目,更多的影友能掌握一些實用的攝影技能。
「這照片怎麼看起來不太清楚?」「這張照片真清楚!」當我們把照片拿給親朋好友看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往往是對照片清晰與否的評價。儘管清晰不一定是判斷照片好壞的標準,但每一位拍攝者都希望拍出清晰的照片,除非他想通過模糊來表達什麼;而每一位欣賞者則希望看到清晰的照片,除非他能夠從那些模糊的照片中得到滿足。
有朋友問:為什麼要求我把照片拍清楚?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因為「是不是想拍出清晰的照片」完全取決於個人。但如果想把照片拍得更清楚,那麼牢牢記住以下16條建議,你會從中得到幫助。
「怎樣把照片拍清楚?」我們腦海中產生的第一個圖像會是三腳架。其實,造成照片沒拍清楚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拍攝實踐中會遇到問題,然後合力解決它。當然,「有意不拍清楚」的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
顫抖的身體
有些時候雖然我們認為已經把相機端得很穩了,但照片依然不清楚。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相機有問題,或者鏡頭不好、對焦系統出了毛病而造成影像不清晰。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沒有拿穩相機。
我第一次拿起相機的時候,父親告誡我:按下快門時只動食指,不要渾身亂動。顫抖的身體使得我們無法拿穩相機拍出清晰的照片。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可能顫抖呢?下面列舉一些情況,雖不夠全面,但很有參考價值:
持機姿勢不穩定的時候
情緒激動的時候
天氣寒冷的時候
奔跑之後
在高原拍攝的時候
身體不適的時候
建議一:提高快門速度
當我們不便攜帶或懶得帶三腳架的時候,尤其在追蹤被攝對象奔跑的時候,無論我們自己在動還是被攝對象在動,提高快門速度都有助於把照片拍得更清楚。如果我們沒法保持穩定的拍攝姿勢或者想使用一些「很酷」的姿勢拍攝,提高快門速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議二:調整持機姿勢
讓持機更穩當的姿勢是:調整呼吸,上臂夾緊身體,雙腳或開立、或蹲、或跪,也可以或坐或躺或趴在地上(俯卧時手臂的位置需要調整)。不要半蹲,因為那樣會使大腿的肌肉持續緊張而造成顫抖。針對鏡頭大一些的相機而言,一隻手托住鏡頭,另一隻手握住機身;針對鏡頭小而輕的相機而言,可以考慮用雙手緊握機身。有些影友認為這樣的持機姿勢不太好看,但我們還是要建議大家養成正確持機的習慣並靈活應用則有助於拍攝。在我們實際拍攝中可能採用各種各樣的姿勢,但目的只有一個,調整持機姿勢的目的是讓身體和相機盡量穩定。
牆、柱子、門框、扶手等等,都是我們可以倚靠的物體。讓身體有個支撐,可以增加我們持握相機的穩定性。
小貼士:獨腳架是不錯的相機倚靠物。在獨腳架上低速拍攝,建議打開相機或鏡頭的防抖動能。
建議四:不要去挑戰手振極限
如果使用手持拍攝,在解決手振造成照片模糊的方法中,幾乎所有文章都會提到「安全快門」。即在自身平靜狀態下,使用比「1/折算成135相機焦距」更短的快門速度。以尼康D80使用50毫米焦距鏡頭拍攝為例,折算成135相機焦距相當於75毫米,那麼至少要用比1/75秒更快的快門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快門」只是一個供參考的數值,實際拍攝時仍要根據自己的狀態加以調整。
建議五:手持低速拍攝時,開啟防抖(防振)功能
當我們不得不以比「安全快門」更慢的快門速度手持拍攝時,打開相機或鏡頭的防抖動能,有助於我們拍出更清晰的照片。但需要注意的是「防抖功能」並不是萬能的。而不同相機的防抖功能的效果也並不相同。所以,先要弄清楚自己的相機防振功能。
小貼士:有些相機即使打開了「防抖開關」,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會啟動,通常會在相機認為「相對長時間曝光」或感應器偵測到「抖動」的情況下才啟動這個功能。在獨腳架上低速拍攝,建議打開相機或鏡頭的防抖動能。
以上五條是給手持相機拍攝時的建議,下面我們再看看其他的解決方法。
建議六:使用三腳架
由於攝影者自身的顫抖造成照片模糊,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人機分離,這樣相機就不會因為我們身體的顫抖而抖動。而三腳架則是最好的工具。
小貼士:在三腳架上拍攝時,如果人機分離,最好關閉相機或鏡頭的防抖動能。
沒有三腳架時,也可以選擇一些可放置相機的物體,比如台階、石頭、桌子等等,同時使用「豆袋」可以增加相機的穩定。
曝光時間不是太長時,獨腳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攜帶獨腳架要比攜帶三腳架方便一些。另外,在空間狹小的時候,比如劇場、比賽場館的座椅間,獨腳架的優勢就更加明顯。
曝光時間較長時,應考慮使用快門線(有的相機配備遙控裝置)或者相機的自拍功能。
搗蛋的反光鏡
對於單反相機而言,快門開啟前後反光鏡翻升的振動是造成相機振動的主要原因。當我們手持拍攝時,手掌就像一個厚厚的肉墊,緩解了相機振動帶來的不良影響。但當我們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使用遙控裝置拍攝時,反光鏡的振動就開始作祟了。對此,我們也有一些建議。
建議七:使用反光鏡預升功能(如果有)
這個功能能夠使相機在拍攝時提前升起反光鏡,這樣快門釋放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因為反光鏡振動造成的影像模糊。但是,這個功能也有個不方便的地方,即反光鏡升起後無法通過取景器取景。所以,反光鏡預升功能盡量用在人機分離拍攝時,比如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或遙控裝置)的時候。
小貼士:有些單反相機的反光鏡預升功能是和自拍功能捆綁在一起的。當使用自拍時,按下快門按鈕,反光鏡首先升起;到達自拍延時的時間時,快門才釋放。
戶外長時間曝光時,需要考慮風的因素。
對於135相機而言,曝光時間短於1/15秒時,手握相機在三腳架上拍攝會比使用快門線清晰些;而在曝光時間長於1/4秒情況下,使用快門線的效果更好。(參考錢元凱的《透視一個「越重越好」的神話——圖說三腳架的使用與選擇》)
運動的物體
前面我們討論了由於「我們和相機在動」造成照片模糊的一些解決方法。下面我們再探討一下如何能把運動中的被攝對象拍攝清晰的方法。比如在行駛狀態的汽車中拍攝窗外的景物。
建議八:使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
足夠快的快門速度可以凝固運動物體精彩的瞬間,比如拍攝競技體育。
這一期我們討論的8條建議主要是針對「運動」造成的照片模糊不清的,緣由是相機的震動、手的抖動,或是被攝物體在動。下一期,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討論在昏暗光線、焦點不實以及照片放大條件下造成影像模糊的改進建議。(湯識真/文 黃菲 王荔 湯識真/圖)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針對「相機在動」、「我們在動」和「被攝物體在動」造成照片模糊不清給予的建議。這一期,歡迎大家回來和我們一起討論針對在昏暗光線、焦點不實以及照片放大條件下造成影像模糊的8條改進建議。
昏暗的光線
在昏暗的光線條件下把照片拍清楚對我們來說是個考驗。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那麼意味著我們要延長曝光時間,否則拍攝出來的照片可能會曝光不足。而曝光時間延長,則意味著可能因為抖動而造成影像模糊。針對在光線昏暗條件下拍出清晰的照片,我們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建議九:長時間曝光時使用三腳架
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長時間的曝光。三腳架的使用在前面已經討論,不再贅述。
對於數碼相機而言,長時間曝光意味著噪點增加,這時我們需要開啟相機的降噪功能,不同相機的降噪功能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當我們想使用這個功能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相機降噪特性和規律。降噪功能並不是屢試屢靈的靈丹妙藥。當曝光時間超長的時候,數碼相機的降噪功能也會杯水車薪。所以我們要謹慎地使用數碼相機以分鐘計算的長時間曝光。
另外,在數碼相機上長時間曝光,曝光完成後,相機還會用同樣長的時間進行降噪處理。例如曝光60秒鐘,那麼意味著在快門按下後至少120秒內,我們無法拍攝下一張照片,除非我們關閉降噪功能。如果採用自拍,還要加上自拍延遲的時間。
建議十:使用閃光燈或其他輔助光源
通過輔助光源改善光線條件,我們就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如果使用閃光燈,對於簾幕式快門的相機而言,存在「閃光同步」的快門速度,曝光時間就不能比這個速度更短,否則就會出現一部分畫面被閃光,而另一部分仍然處於原來的光線條件下的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簾幕式快門在短暫曝光的時候,前後簾之間只能打開一條狹縫,然後兩個簾幕一起移動直至狹縫掠過整個畫幅。狹縫越小,快門速度越快。閃光燈發出的光僅能夠持續很短暫的一瞬間,一般在1/1000秒左右。而閃光的時候,如果前簾沒有完全打開,就會出現一部分被照亮、另一部分未被照亮的現象。
建議十一:提高感光度
在無法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的昏暗光線條件下,我們建議提高感光度。有些博物館內允許我們拍攝照片,但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這種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觀看室內演出或比賽的時候。對膠片相機而言,我們需要使用更高感光度的膠片,或者增感性能優秀的膠片。而對於數碼相機而言,有著先天的優勢——隨時可以變更感光度的設置。提高感光度的目的是為了提快門速度,減輕我們持握相機不穩定造成的影響。
焦點不實
常聽有影友說自己的相機拍不清楚照片、焦點不實、跑焦等等,但維修部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儘管有些相機確實存在對焦不準的問題,但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由於錯誤的操作造成的。
前面我們討論了由於抖動造成模糊的一些解決方法,下面我們要討論的是針對自動對焦相機使用時的一些建議。如果您手頭還有手動對焦鏡頭,那麼可以考慮好好練習目測距離以便快速對焦。
建議十二:嘗試使用中心對焦點
多點對焦和寬區域對焦有很多優點,但因為自動對焦的工作是選擇對焦區內最近的物體進行對焦,所以可能會出現想對清楚的地方沒對清楚,不想對清楚的地方卻清晰無比的情況。比如在用連續對焦跟蹤拍攝對象伺機拍攝時,對焦區域內出現比拍攝對象離相機更近的物體,結果卻跑焦了。
在多點對焦的相機上,中心對焦點的精度最高。如果主體偏離畫面中心,可使用中心對焦點鎖定主體,再改變構圖。雖然改變構圖會帶來距離上的一些變化,但通常情況下,這個變化可以忽略。微距攝影時,對於這種變化就要考慮在內了。
建議十三:對拍攝對象多對焦幾次
如果聽到了合焦的聲音或看到了合焦的提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不要著急釋放快門。抬起手指重新對焦一兩次。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焦精度,尤其是前後兩張照片對焦距離相距比較遠時。
建議十四:謹慎使用手動對焦功能有的影友為了練習手動對焦,長期把對焦方式設置在「MF(手動對焦)」位置上,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妥當。自動對焦鏡頭和傳統的手動鏡頭對焦原理大相徑庭,況且自動頭上的對焦行程要比手動頭短得多,加之取景器中很少會有裂像、多稜鏡這樣的輔助對焦工具,因此在自動對焦頭上使用手動對焦功能的精度遠沒有自動對焦的精度高。
放得大一點的照片
有個朋友用數碼相機拍了200人的合影后問我們:「我用盡了方法,但是照片上的人臉總覺得看不清楚,這是為什麼?有沒有好辦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碰到這樣的現象:看一張照片,離遠看比離近看似乎更清晰些;在亮的地方看比在暗的地方看顯得更清晰些;照片小一點感覺上更清晰。但如果我們想仔細地觀看照片,往往希望照片能更大些,觀看的距離能更近些。
建議十五:讓拍攝對象在畫面中占更大的面積
據我觀察,我的這位朋友是用1000萬像素的數碼單反拍攝的200人合影,但主體並沒有盡量佔滿畫面,每張人臉的寬度在35個像素左右!這怎麼可能看得清楚呢?於是我們給了他一些建議:可以讓人多站幾排,這樣可以使畫面飽滿,如果還不行的話,就分段多拍一些,然後拼接起來,這樣可以讓每張臉更大一些。
建議十六:適當銳化
雖然銳化並不能實質上增加影像解析度,但適當的銳化可以讓我們感覺照片清晰了許多。在銳化的過程中,切忌過度,因為那樣會讓我們感覺看起來不舒服。
16條建議說完了,我們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大家在實際拍攝中拍出更清晰的照片。簡單地歸納一下,我們把「照片不清晰」形成原因分為四個方面:
1.由於相機的移動或者振動造成影像模糊;
2.由於物體運動造成影像模糊;
3.由於焦點不實造成的影像模糊;
4.由於高倍放大造成的影像模糊。
解決的方法也無外乎:穩定相機(包括防抖功能)、提高快門速度、精確對焦和讓主體更大。最後,我們仍然要強調的是:如果有理由,你完全可以不把照片拍清楚。這個理由或許是大家能接受,或許是大家不能接受的。(湯識真/文 黃菲 王荔 湯識真/圖)
推薦閱讀:
※絕對罕見的創意照片
※怎樣直接拍攝出純白色背景的照片,需要如何布光?
※你認為相機里拍得比較好的一張照片是什麼?
※1983年中國老照片: 圖3讓人懷念、圖5很尷尬、圖8有錢人才能消費
※女星十幾歲照片:李小璐可愛周迅嫵媚,而一直清純的她卻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