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大家特展─沈周 台北故宮博物院

【展覽概述】明代中期江南地區經濟富庶,文藝高度發展,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繪畫成就卓越,人稱「明四大家」。本院典藏明四大家書畫作品數量可觀,品質精良,是以於今年策劃一系列特展,將分四期展出,以完整呈現四家藝術發展的面貌。本期以四家之首的沈周為題,精選本院所藏沈周書畫及其師友作品,藉以彰顯沈周的藝術源流與成就。沈周,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蘇州府長洲縣相城人,生於明宣德二年(1427),卒於明正德四年(1509),享年八十三歲。家族世居長洲,祖沈孟淵、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皆未出仕,蒐藏甚豐,以詩文、書畫著稱,並積极參与各項文藝活動。沈周自幼過目成誦,聰慧絕人。少從陳寬學,既長,廣涉經傳子史百家,兼及醫方卜筮,乃至野史傳奇等。詩文、書畫俱有所成。受家族薰染,亦熱衷於文物鑑賞收藏。其為人敦厚謙和,一生不應科舉,以奉養親族為由,多次辭卻出仕機會,隱居為樂。沈周雖稱隱士,但與蘇州士人往來密切,不僅詩畫唱和,更常結伴出遊,徜徉於蘇州附近湖光美景。往來的師友,如吳寬、王鏊等,都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富收藏,好品鑑,經常相互交流,並觀覽題詠,這些藝文活動形塑了蘇州吳門畫風重要的文化底蘊。此特展規劃「沈周的藝術淵源」、「沈周的書法藝術」和「沈周的畫藝特色」三個單元,藉以鉤陳沈周師友文藝與收藏概況、書法成就以及畫藝發展脈絡。其中,〈寫生冊〉筆墨酣暢,乃沉周寫意傑作,是以單獨闢室陳列。此次展出約六十餘組件,概括了沈周藝術的全貌。【沈周的藝術淵源】蘇州地區舊稱「吳中」、「吳郡」,元末政局紛亂,大批文人雅士遷移江南,避居蘇州。明太祖朱元璋逐元而有天下,為了鞏固皇朝,實行君主集權政策。由於出身吳地之張士誠曾與朱元璋各自抗元,角逐中原,故明朝成立後,蘇州百姓在政治與經濟上備受壓迫,與沈周父、祖輩時有往來的文人藝術家如陳汝言、王蒙、徐賁、王紱等,先後均遭朝廷藉故殺害或流放。在此專制統治的風氣之下,明代早期蘇州文士紛紛寄情山林庭園,以詩書畫自娛,筆墨風格雖追隨元四大家,但逐漸變元人疏簡放逸為文雅蘊藉,為當時文人逸士思想與生活的寫照。當時書畫家的代表人物有沈貞吉、沈恆吉、杜瓊、劉珏、姚綬等人,均以詩畫聞名吳中,堪稱「吳門先驅」。其中,沈貞吉、恆吉是沈周之伯、父, 而杜瓊、劉珏則與沈周亦師亦友,他們的藝術風貌對沈周的詩文書畫均有所影響。明代中期,蘇州工商經濟逐漸復甦,民眾生活日益富裕,文化藝術隨之振興。此時,深具文化藝術涵養的吳門文士如沈周、吳寬、黃雲、李應禎、史鑑、祝允明、文徵明等,經常群聚詩畫酬唱,飲宴遊園、品賞鑑藏。他們彼此或為師生、姻親、世交,形成錯綜複雜的人際網路與團體。在這種文化氛圍的薰陶下,遂孕育出沈周精湛的書畫藝術,成為當時藝壇的祭酒,影響後世甚鉅。

明 沈周 致應龍先生親誼尺牘 冊沈周不僅是吳門畫派的傑出領袖,亦為吳門書派的先導者之一,與吳越知名人士多所交遊。此札寫予黃雲。黃雲,字應龍,蘇州府崑山人,詩文書藝皆爲時所重,嘗與沈周、文徵明等賦詠酬唱。文中所謂「大參張先生」乃指張穆(1415-1487)。張穆,字敬之,正統四年(1439)進士,成化初進浙江參政,因稱之。又言及「山谷書」,乃深受沉、黃推崇之北宋黃庭堅,二人均力學其書風。此札用筆已無早年的秀麗之姿,用筆蒼勁挺健,結體緊結,應為中年以後之作。釋文:兩辱枉顧。足仞雅愛。又辱佳章繼至。別來多在病鄉寥落。無以為懷得歡。且半年三病。詩未能請教。並酬勤勤耳。大參張先生聞小恙。不識平復否。中吳紀聞。曾檢得出否。薛公所得山谷書無恙否。於林行促。草草奉問不宣。眷末沉周再拜。應龍先生親誼足下。【沈周的書法藝術】沈周早年的書風承襲自家族與蘇州地區流傳的趙孟頫書風,秀麗中帶拙趣,中年開始摻用宋人筆法,積極擺脫流美的傳統書風,後來專以黃庭堅為學習對象,從而發展出他的獨特書風,與吳寬、李應禎等均為當時的代表性書家。歷代學習黃庭堅書風不乏其人,蘇州也有學習黃庭堅的風尚,但以沈周最具代表性且成就最高。沈周的行書用筆蒼勁而厚重,結體瘦硬有神,書風剛健清奇而無俗態,望之凜然,有如其高尚的人格。儘管沈周書法成就不及其繪畫,且長期為畫名所掩,不過仍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與藝術貢獻,他的黃庭堅體、吳寬的蘇軾體、與李應禎的米芾式書風,都代表當時文人極力擺脫台閣體所做的努力,他們的身體力行不僅成為最佳示範,同時也引領著下一代的書法家開創出輝煌的吳門書法。除了精通繪畫與書法外,沈周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老年詩風更是揮灑淋漓,自寫天趣,不事雕飾而自然脫俗。沈周一生淡泊名利,寄情於筆墨山水間,畫成後則於幅上自書詩文,藉以感懷抒情,可謂圖文並茂。對於沈周而言,詩意、繪畫與書法三者已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為名副其實的詩書畫三絕。明末李日華稱其「繪事超奇,書法雄麗,吟情灑落」。

明 沈周 化鬚疏 卷28.4×463.5厘米此作緣起於沈周友人趙鳴玉沒有鬍子,姚存道請沉周作此疏,向美髯公周宗道勸募求助,希望他可以分給趙鳴玉十莖鬍子,以補其不足。雖然名為疏文,內容卻是充滿詼諧與戲謔,顯露出這些文人間的幽默感與深厚交情。沈周除了煞有介事地引經據典大作文章外,還以精謹的大行書抄寫,令人讀來更加莞薾。此作用筆蒼勁沉著,體勢挺拔,線條屈伸有致,精神換髮,深得黃庭堅書法神韻。外觀雖近黃庭堅,然點畫用筆更加遲澀挺勁,自成一格,為沉周大行書之傳世代表作。【沈周的畫藝特色】周詩書畫均精,尤以繪畫最為人稱道。沈周的繪畫師承始自家學,後入杜瓊門下,又因家藏甚豐,藉臨摹古畫汲取養分,融匯宋元名家風格,而成自我面貌。繪畫題材豐富多元,無論山水人物、蔬果花鳥皆有得意之筆。此次展出院藏早、中、晚期沈周繪畫作品,當能觀察沈周畫藝發展全貌。沈周的山水畫以元人風格為基礎,更創新局。如作於四十一歲(1467)的〈廬山高〉,雖使用王蒙式繁密的皴筆,但展現全新的生命力。〈策杖圖〉、〈溪橋訪友〉等整合黃公望、倪攢二家的山型樣式,進而營造出秀麗的特質。〈扁舟詩思〉、〈夜坐圖〉等,又將吳鎮的質樸拙趣,轉化為清新瀟洒的面目。在一些小品中,類似〈富春山居圖〉的山體時有所見,是沉周曾收藏並臨寫此黃公望名蹟的最佳例證。此外,沈周對於米氏雲山、馬夏風格也不陌生。沈周同時是明代寫意花鳥畫風的開創者,他承繼南宋水墨蔬果花卉傳統,強調淋灕水墨,用筆瀟洒自在,且擅長觀物生趣,凡日常所見皆能隨筆賦形,物象生動新穎。沉周題詩又多富寓意,詩畫相互輝映,展現出文人的藝術精詣。

明 沈周 廬山高 軸 193.8×98.1厘米畫上篆題「廬山高」並長詩一首,是沈周於成化三年(一四六七)藉廬山的浩蕩氣勢,賀其師陳寬七十大壽之作。畫面描繪一處聳峙群山澗谷,上方遠處群峰連綿,中景山體細分緊湊,其間瀑布流洩而下,一旁岩壁正面留白、側面略染,將谷澗浩蕩水氣一表無遺。全幅藉元代王蒙扭動繁密的皴筆表現山石質面,展現山水生命力。瀑布下有一人佇立,其身形渺小,旁又用高聳松樹襯映,使其所仰望的廬山更顯高聳,如有充沛能量與之呼應。畫中山水景緻與長篇題詩,以形象和文字兩相呼應,呈現沈周對師長的孺慕景仰之情。

明 沈周 參天特秀 軸 156×67.1厘米本幅描繪高聳松樹一株。但構圖別出心裁,與傳統描繪松樹的傳統構圖不同,沉周並未描繪松樹的全貌,僅畫出此松樹枝幹上段部份,沒有畫出根部,也沒有表現頂端,以及傾於一側的三兩松枝。沈周以狂放墨筆勾畫枝幹,藉勁細用筆鋪就針葉,透過淋漓筆墨的明暗對比,充分展現出參天直上的松樹動勢姿態。正符合沈周自題詩句「參天直上有奇氣」的松樹形貌,也在稱讚得畫之人有如「大材」的寓意。依據沈周題跋,此軸於一四七九年為劉獻之所作,七年後劉氏又轉贈陳鳳翔。

明 沈周 溪橋訪友 軸 130.6×47.5厘米此軸並無紀年,學者曾據其書風推測是五十四歲(約一四八○年)之作。畫中高聳的山體斜傾出奇,透過留白而構築出的山頂平台,讓人聯想到黃公望的山水樣式。不過沉周筆墨較為簡約,更接近吳鎮的用筆特色。山體的層迭與皴點之運用,都顯示出沈周對吳鎮畫風的熟稔。此畫為貞父作,推測即是時任官南京的毛呈(貞甫)。沈周詩稱「白下長洲不相及」,白下即南京古地名。毛呈與沈周同為蘇州士人,從賀甫學易。一四八七年取得進士後任南京工科給事中。沈周詩集中有詩贈毛呈,為毛母祝壽,顯示兩人早有往來。

明 沈周 蕉陰橫琴 冊沈周的扇面以清雅意趣見長,此幅人物小品更屬其中佳作。此幀右側為庭石芭蕉,下有一位文士抱琴獨坐。左側雖見坡石地面,但由五言題詩據滿上方空幅。在扇面左右兩側,形成詩畫相互映襯的視覺效果,構圖深具巧思。詩文題「蕉下不生暑,坐生千古心。抱琴未須鼓,天地自知音。」字裡行間流露著沉周豁然體悟世道,即使抱著琴而未彈奏,在這天地之間,亦已能獲得迴響。畫中文士身形在蕉石對比之下雖顯微小,但其流露的達觀自得情態,透過詩文卻更清晰地相互呼應。

明 沈周 夜坐圖 軸 84.8×21.8厘米此軸上半為沈周〈夜坐記〉約四百五十字,篇中詳述沉周於靜夜醒後安坐沉思之所得,旨在強調心志澄清有助益於體悟事理。畫幅下半描繪一處簡樸齋舍,屋中有一人燈前靜坐,畫面與上方題記相互呼應。沈周時年六十六歲,對王蒙、黃公望畫風的運用更顯自由,併兼採吳鎮樣式,充分展現自我面貌。畫中延續元代書齋山水作法,將書齋安置於山水之間。書齋後有主山環伺,兩側松木亦顯高聳;而流水蜿蜒於前,但有石板橋聯繫前景坡岸,說明其未與世隔絕。主山以淡墨輕染,又以留白表現雲霧,讓此夜景流露出清雅閒淡情調。

明 沈周 寫生 冊(另開窗口)沈周的寫意畫風影響後世深遠,〈寫生冊〉正是一重要例證。此冊分別描繪花果、家禽、貓、驢等日常所見之物,計十六開。前副葉篆書題寫「觀物之生」四字,雖無書者款印,但從書風特色觀察,推測是沈周好友李應禎所書。前副葉第一開沈周六十八歲自題云:「我於蠢動兼生植,弄筆還能竊化機;明日小窗孤坐處,春風滿面此心微。戲筆此冊,隨物賦形,聊自適閒居飽食之興。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弘治甲寅(一四九四)。沈周題。」用筆洒脫不羈,雖見黃庭堅書風影響,但已呈現個人面目。在題識中,沈周自謙此為「戲筆」之作,並言:「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顯示沈周隨性不拘的寬和態度。實際上,透過繪畫的創作,沈周將日常所見物象的生趣,以獨特的方式加以記錄。在構圖、造型、描繪手法等,都有別出心裁的創意巧思。第一開「玉蘭」全幅淡染花青,更能襯出玉蘭花朵的白皙潔淨;第四開「荷蛙」則以水墨大肆暈染,再藉墨筆之間的細微留白,巧妙地形塑出生動的青蛙身影。第五開「葡萄」上藤蔓的提頓轉折,猶如書法運筆。此外,第十五開「貓」的渾圓模樣,也流露出沈周對家中寵物的親暱情感。【沈周藏畫】

明 沈周 落花圖卷 23.5×445厘米30.7x138.6

沈周 雪景山水、

沈周 山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 蒼崖高話圖 149.9×77厘米

沈周 花下睡鵝圖 130.3×63.2厘米

沈周 山水圖軸 59.7×43.1厘米

沈周 崇山修竹圖 112.5×27.4厘米

沈周 鳩聲喚雨圖 51.1×30.4厘米

沈周 仿倪瓚筆意圖 79.8×24.1厘米

沈周 畫芝蘭玉樹圖135.1×55.8厘米

沈周 策杖圖 159.1×72.2厘米

沈周 春雲疊嶂圖【展品清單】朝代作者品名形式本幅尺寸明沈周廬山高軸193.8x98.1明沈周山水軸59.7x43.1明沈周崇山修竹軸112.5x27.4明沈周山水軸56.1x31.7明沈周放倪攢筆意軸79.8x24.1明沈周參天特秀軸156x67.1明沈周溪橋訪友軸130.6x47.5明沈周抱琴圖軸153.1x60明沈周松岩聽泉圖軸140x31.2明沈周杏林書館軸75.8x31.1明沈周芝鶴圖軸175.5x88.9明沈周策杖圖軸159.1x72.2明沈周畫雪景軸207.7x103明沈周扁舟詩思圖軸124x62.9明沈周雨意軸67.1x30.6明沈周秋景山水冊19.7x57.3明沈周蕉陰橫琴冊16.5x50.2明沈周樹陰垂釣 冊18.5x50明沈周湖上綠楊冊21.5x57明沈周秋林讀書軸154.3x31明沈周夜坐圖軸84.8x21.8明沈周文閣獨眺冊30.1x57.3明沈周水心亭子冊16.6x46.7明沈周蒼厓高話圖軸149.9x77明傳沈周江山清遠圖卷60x1586.6明傳沈周蘇州山水全圖卷41.9x1749.3明沈周寫生冊34.6x57.2明傳沈周寫生卷33.1x1160.1傳宋法常寫生卷44.5x1017.1明沈周芝蘭玉樹軸135.1x55.8明沈周蔬菜軸92.3x31.7明沈周墨菊軸137.3x32.2明沈周古松圖軸73.9x51.2明沈周花下睡鵝軸130.3x63.2明沈周鳩聲喚雨軸51.1x30.4明沈周秋葵 冊17.5x53.4明沈周杏林飛燕冊15 x 44.2明沈周寫意冊30.4x53.2明傳沈周摹古冊45.1x43.6明傳沈周山水冊33x52明傳沈周溪山草閣圖冊28x43.5明傳沈周仿倪攢筆意冊36.7x64.4明傳沈周畫山水冊37.4x58.3明沈周化鬚疏卷28.4x463.5明沈周致應龍先生親誼尺牘冊26.5x36.0明沈周中秋詩卷31.9x232明傳沈周自書詩冊22.7x27.3、22.7x32.7、22.7x30.8、22.5x29.2、22.7x32.9、22.5x30.5、22.7x29.6、22.7x28.8、22.7x32.1、22.7x25.8、22.3x33.4、22.1x27、22.1x28、22.1x35.9明沈周落花圖並詩卷30.7x138.6明沈周書畫跋冊45.2x64.8明沈周書詩冊17.1 x 47.6明陳汝言百丈泉軸115.2x46.7明徐賁蜀山圖軸66.3x27.3明王紱鳳城餞詠軸91.4x31明劉珏清白軒圖軸97.2x35.4明沈貞吉菖蒲軸60.3x24.7明沈貞吉書詩冊29.1x28.8明明人綠端石玉堂硯方明杜瓊南湖草堂圖軸119.8x55.5明姚綬寒林鸜鵒軸116.7x29.6明郭詡東山攜妓圖軸123.8x49.9明吳偉北海真人像軸158.4x93.2明明人緙絲仙桃圖軸82.7x43明劉珏與啟南賢親書冊30.5x29明吳寬致啟南契兄先生尺牘冊24.4x32.5明李應禎致秋堂學諭先生尺牘冊22.7x32.5傳唐王維江干雪意圖卷24.8x162.8宋林埔手札二帖冊31.4x35.4元趙孟頫瓮牖圖卷27.1x100.5明明人釣月亭圖卷29.4x91.3
推薦閱讀:

我是新手,自己琢磨的護耳帽及論壇上仿的背心發給大家看看
八一八羅盤上說的那些事兒,教教大家如何玩羅盤(嚴肅點,有課後作業) | 不吃主食不長胖 | 第22頁...
典藏拍訊|「大家閨秀」明清單色釉瓷器
家居風水中教大家五招提升偏財運的方法
宋朝著名堪輿大師吳景鸞,大家一起來讀玄機賦

TAG:台北 | 故宮 | 大家 | 台北故宮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