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秋豆腐似人蔘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誌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一樣享譽世界。

  而我國民間素有「金秋豆腐似人蔘」的說法,秋天常吃豆腐,有補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中國人自古就喜食豆腐,「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退盡見精華。旋轉磨上流瓊液,煮月鐺中滾雪花」,古人在字裡行間都透著對豆腐的喜愛和讚美。而在國外,豆腐也是聲名遠播,今天,全世界已把品嘗中國的豆腐菜視作一種美妙的享受,它就像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http://dougan.99114.com

  [豆腐的起源發展]

  豆腐可謂中國人對世界飲食文化的一大傑出貢獻,是中國人發明的豆腐,它以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的特點成為國內外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佳品,而它的發展歷史,則已經歷了兩千多年。

  1.起源中國:豆腐的發明者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相傳劉安在煉長生不老丹藥時,無意中用石膏點中豆腐漿汁,漿汁凝固成為乳白色的豆腐,劉安一嘗覺得味道很好,便下令大量製作。到了宋代,豆腐已經成為當時的重要食品。據說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極其喜歡吃豆腐,甚至達到了為其傾倒的程度。他在杭州做官時,經常親自動手製作美味豆腐,所以得到了「東坡豆腐」的雅號,且流傳至今。

  2.走向鄰國:在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豆腐很早就是重要的食物之一。相傳是鑒真和尚把豆腐帶到了日本。1963年,日本奈良舉辦了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從事豆製品業的所有頭面人物悉數到場,而他們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的字樣。

  3.享譽海外:1909年,比利時政府向清政府發出照會,邀請中國參加1910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小公子李石曾聞聽此訊後,報名自費參展。於是在布魯塞爾世博會的中國館裡,發生了令人難忘的一幕:白嫩嫩的豆腐、熱騰騰的鮮豆漿、薄如蟬翼的豆皮、金黃誘人的豆腐乾,盛在精美的陶瓷容器里,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張榆木雕花桌上,讓所有參觀者都駐足不前。藉助於世博會的展台,中國的豆腐宴讓全世界大開了眼界。

  4.世界豆腐熱:近年來,哈佛大學、夏威夷大學、田納西大學、美國全國癌症研究會等紛紛公布了他們在豆腐研究上的新成果,這些研究涉及瘦身、營養和抗癌等功效。早在12年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就認定豆腐對女性乳腺癌等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幾年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還培養了首批豆腐學博士。

  早在1987年,美國就有300多家豆製品加工廠,其中生產豆腐的就有200家之多。而在過去的十年,豆腐在美國的銷量每年都有15%的遞增。在邁阿密、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20多個城市的40多家大型超市裡,都能買到現場製作的豆製品。截至目前,加拿大、南非、印度、日本、英國等50多個國家的商場和超市都引進了中國生產的豆腐機,每天最多可生產30多噸的豆腐製品。

  [豆腐的分類及營養價值]

  豆腐的品種可謂五花八門,而且不同品種的豆腐,其營養價值也各不相同。

  1.北豆腐:也叫老豆腐,以鹽滷點制,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吃起來的口感相對較「粗」。可蛋白質含量豐富,鎂、鈣的含量高,不但能夠降低血壓和血管緊張度,同時還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兼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國父孫中山老年時特別愛吃豆腐,他認為食素必食豆腐,「豆腐為植物中之肉料,有肉料之功,無肉料之害。」他把豆腐視為「補身之上品」,並言稱中國窮鄉僻壤的人之所以能夠長壽,與他們吃的粗茶淡飯,並佐以豆腐等菜蔬有關。

  2.南豆腐:又稱嫩豆腐、軟豆腐,以石膏點制,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其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適合拌、炒、燴、氽、燒及作羹等製作方式。在五代的時候,豆腐被稱為「小宰羊」,意思是它的營養可以和羊肉相媲美。直到現在,江蘇人還把豆腐、麵筋、菌蕈、筍芽列為素菜的「四大金剛」。

  3.內酯豆腐:是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在製作的時候大豆含量少了,不含鈣也不含鎂,因而營養價值有所下降。但是內酯豆腐也有它的市場,孫媽媽的寶寶一歲多了,滑滑嫩嫩的內酯豆腐正好適合孩子的口味,雖然營養物質少了一些,但是適合孩子的消化能力。很多腸胃不好的老人,也喜歡選擇內酯豆腐。

  4.豆腐的衍生品:豆腐乾、油炸豆製品(炸豆腐泡等)、鹵煮和熏制豆製品(五香豆腐乾等)、乾燥豆製品(干豆腐皮)、發酵豆製品(豆腐乳)……這些豆腐的衍生品也深受人們的喜愛。「虎皮毛豆腐」相傳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明的:毛豆腐放進油鍋中煎炸,兩面呈現金黃色並有虎皮斑紋,食之外酥內嫩,香臭具備,十分可口,獨具風味,並成為沿海一帶的傳統名菜。慈禧太后愛吃臭豆腐人盡皆知,每周必吃一次;豆乾的含鈣量很高,可以和乳酪相媲美。

  [豆腐的養生吃法]

  豆腐做菜,口味可濃可淡,和所有食材幾乎都「百搭」。但如果想更好地吸收豆腐的營養,在餐桌上就要給它找好「搭檔」。

  1.配點肉,蛋白質好吸收。豆腐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並不是非常合理,也不是特別適合人體的消化吸收。因此,在吃豆腐的同時加入一些蛋白質非常高的食物,比如肉類和雞蛋,就能和豆腐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質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肉末燒豆腐、皮蛋拌豆腐等都是營養好吸收的菜肴。

  2.加蛋黃、血豆腐,鈣補得更多。豆腐含鈣高,吃豆腐時,搭配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更增效用。蛋黃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D,因此鮮美滑嫩的蛋黃豆腐就是補鈣的上佳之選。動物內臟,如肝臟,動物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也很高,所以將白豆腐和血豆腐一起做成「紅白豆腐」也非常理想。另外,雞胗、豬肝等動物內臟也對增加豆腐的鈣吸收有很好的作用。

  3.加海帶紫菜,能多補碘。豆腐中含有一種叫皂甙的物質,能防止引起動脈硬化的氧化脂質產生,所以豆腐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但是皂甙會帶來一個麻煩:會造成碘的排泄,如果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碘缺乏。所以,吃豆腐時加點海帶、紫菜等含碘量豐富的海產品,就兩全其美了。

  4.放青菜、木耳,更防病。豆腐的膳食纖維比較缺乏,單獨吃豆腐可能帶來便秘的麻煩。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正好能彌補豆腐的這一缺點。另外,木耳和青菜還含有許多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搭配豆腐食用,抗病的作用更好。

  [有關豆腐的趣聞]

  ◎偽豆腐: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花樣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雞蛋豆腐等。雖然同叫「豆腐」,模樣也是水潤白嫩,吃起來口感爽滑,但其實它們卻和豆腐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豆腐食品」的原料中壓根沒有大豆。以日本豆腐為例,其實它就是用雞蛋製成膠體溶液後凝固而成的「雞蛋豆腐」。

  ◎西餐豆腐:最近幾年外國出現豆腐熱,華商研發出配合西餐食譜的豆腐。如:色拉豆腐、鐵板豆腐、甜品豆腐等。有的更是別具匠心地創製了豆腐素烤鴨、豆腐蛋糕和豆腐雪糕,深受外國人的喜愛。

  ◎素雞:素齋在一些食客中是非常受歡迎的,譬如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以素油烹制,但其實都是用豆腐、麵筋之類的素菜為原料製成。雖然是贗品,但是營養豐富,別有一番滋味。

  [豆腐諺語]

  青菜豆腐湯,吃了報平安。

  豆腐不殺饞,要吃熱和咸。

  心慌吃不得熱豆腐。

  豆腐經過廚子手,又鮮又嫩吃不夠。

  [豆腐歇後語]

  馬尾栓豆腐--提不起來。

  木耳燒豆腐--黑白分明。

  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豆腐掉在灰里--沒法收拾。

  腌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豆腐坊的石磨--道兒多。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推薦閱讀:

花膠:它被譽為極品「海洋人蔘」!各類魚膠究竟來自何魚?
西洋參、人蔘、党參、沙參…參參有區別,哪種適合你?
秋後蘿蔔賽人蔘 為什麼蘿蔔比人蔘好?
8月吃它,竟勝過「人蔘」,您吃了嗎?
小暑黃鱔賽人蔘 4類人不宜吃

TAG:人蔘 | 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