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散文的源脈與未來

文|李曉晨

散文,現在幾乎已成為疆域最廣的一種文體了,從題材來看,它無所不包;從寫法來看,敘事、抒情、議論皆可;再看看作者,更是擁躉者眾。但是,散文本身似乎並未呈現出與這廣闊相匹配的優秀品相,文體意識的模糊、題材的同質化、書寫的空洞甚至評價尺度的大相徑庭,都成為對散文寫作的質疑。散文寫作看似零門檻,卻是對作者最赤裸裸的檢閱,這也決定了好散文所具有的難度和高度。散文的疆域雖然廣闊,卻需要作家有更多思考、承擔、書寫複雜現實的能力,有打破慣性、不斷創新的敏感和勇氣。

近日,魯迅文學院學術論壇在京舉行,聚焦「美神遠遊·散文的源脈與未來」。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出席論壇。2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論壇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培訓部主任王冰主持。

散文的文體意識在全民寫作的今天逐漸被弱化,閻晶明認為,這與概念本身的模糊性有關,他以先秦、五四時期為例,談到散文所囊括的內容和體裁都無比豐富,書信、日記、隨筆等等都能被納入其中,但這不意味著散文好寫,恰恰相反,散文是對作者敘述水平、感悟能力、藝術感覺的綜合考驗,作品所呈現的只是冰山一角,看似寬泛的文體實際上是相當有難度的。如何界定散文的概念,使其具有開放性、約束性,同時又富有內涵和藝術特質,是需要在思考和實踐中去解決的。

《文藝報》副總編輯徐可梳理了我國散文的源流脈絡,認為中國古代散文在敘事、抒情、狀物、議論等方面皆有獨到之處,我們要從傳統中汲取營養。他認為,文以載道乃散文之本,真情實感乃散文之魂,明白曉暢乃散文之風,變革圖新乃散文之道。在思考中國散文的未來之時,首先不能忘了傳統,不能忘了我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而後才能知道要到哪裡去,怎樣去。要在學習繼承的基礎上開疆闢土,變革創新。

「看現在的散文,感覺大家生活在一個特別好的世界,不是喝茶喝咖啡,就是田園鄉土、滿世界旅行,寫人就是母慈子孝、道德楷模、其樂融融」,《美文》執行主編穆濤點出了當下散文寫作的同質化問題。他認為,散文之道在於觀世道、察人心,個人化、抒情性、娛樂化不能支撐起散文寫作,有力量的散文應該具有承擔、思考、書寫複雜社會現實的能力。

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馮秋子也覺得,現在的散文大多關注個體的感受,忽略了對更廣泛人群和社會經驗的呈現與思考。散文應關注更大範圍內的人的生存現狀以及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為更多人的生存提出路徑。技術雖然重要,但更要傳遞思想。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可能性,寫作者不應陷入程式性的寫作,而要具有大氣、寬厚、思辨的品質。

散文家玄武所理解的散文有更多文本創新的含義,有更多嘗試,有前傾的姿態。他認為散文在文章學上有先鋒意味,好散文當兩頭並進:一是內容的切入現實之鋒利,一是形式的探索性之鋒利,前者為文骨,後者為文肉,好作家當有清醒的文本意識和文本嘗試。

談到創新,散文家周曉楓更樂於使用「越界」這個詞。她說,是誰規定了散文必須寫微觀?為什麼就得「形散而神不散」?她的散文寫作更多是在場式、感受式、體驗式的寫作,這使得懸念感、不確定感加強。篇幅的加長必然改變散文的結構,形散神也散可能也是一種表現形式。正是在不斷試錯中,寫作者進行著突圍和遷徙。

這正如江西作協駐會副主席江子所談到的,散文是液態的,它沒有能像小說與詩歌那樣,建立起完備的評價體系。既然沒有一定之規,為什麼不可以有搖滾的節奏,美術的畫質,小說的敘事,詩歌的意境?

散文的實與虛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散文家蔣藍以非虛構精神來概括散文的特質,認為漢語散文彰顯出來的中國精神,更多的是一種根植大地的非虛構精神。即作家全副身心地在場,具有正義論價值觀念的真實記錄,獨立的具有個人文體意識的文本,富含多學科的跨文體文本結構,對圖像的鉤稽與組織,並由此構成文圖互嵌的景觀。

散文家王開嶺認為,散文的真其實是一種非虛構品質,它不排斥文學性技術和想像力,排斥的是事實摻假、過度修辭,是作者的自我美化、自我裝飾和道德自詡。真正的「非虛構」尤其精神和觀點上的「非虛構」,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和力量,他期待散文回到一種簡單的氣質和方法上去。

散文的真也來自情感之真,就像《紅岩》編輯部主任吳佳駿所表達的那樣,應該是「穿心而過」的文字,每寫一次就有被掏空的感覺,「只有在觸及到與我血脈相連的人和事,觸及到我的生命和靈魂的時候,我才有寫散文的衝動和激情。」

「作為一種最無蔽的文體,即使我們再竭力創新和拓展,但『我』永遠端坐文中。」蘭州作協副主席習習認為,「散文之我」之美由此產生。一個散文家要與散文發生深刻的關聯,必先要和自己發生更深刻的關聯。那種皮肉分離、骨肉渙散的文字,是作者輕薄到沒有深思熟慮地吐納事物的力量的緣故。

散文之易,在動筆起念之時,互聯網時代,好像只要人們願意就可以動筆,就可以說寫下的是散文。而散文之難,在寫出動人心魄的文章,因其中見天地、見人生、見智慧、見才情,是極難藏拙的寫作。由古觀今,沿著諸子散文的源流,面對今天複雜多變的現實,散文家應該多些創造性的努力,使寫作成為一種更有價值的存在,留下些新鮮的、有難度的、有力量的作品。 


推薦閱讀: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2
雲岸秋色,舞醉韶華[散文欣賞]
【精選散文 - 若遇淺香】
《湖心亭看雪》中「霧凇沆碭」怎樣翻譯成英文?

TAG:未來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