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詩人余光中離世,留下怎樣的作品與爭議?

今日(12月14日)午間,詩人余光中在台灣高雄醫院過世,享年89歲。

根據台灣東森新聞報道顯示,年逾耄耋的余光中起初只是因為氣溫偏低、略感不適而到醫院小住靜養,在發現有中風和肺部感染的跡象而轉進加護病房後,余光中病情急轉直下,短短一天之後,這位著名的「鄉愁」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就在親人的陪伴下離開了人世。

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工作,代表作有《鄉愁》《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分水嶺上》等。曾被梁實秋讚歎: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余光中在學生時代便熟讀濟慈,此後詩歌的風格也與之一脈相承。

據公開資料,余光中於1928年生於南京,抗日戰爭打亂了他原本平順安逸的童年,只能隨父母流亡與江蘇、安徽等地。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外文系,隨後遷居香港。1950年正式移居台灣,進入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三年級就讀。1958年10月,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藝術碩士。這段時期,余光中翻譯了《梵高傳》《老人與海》,出版了詩集《鐘乳石》。

在大部分國人心中,對余光中的定位始終是「鄉愁詩人」。1971年,離開大陸23年的他僅用20分鐘創作了《鄉愁》這首詩,廣為流傳。而在1992年首次回到大陸之後,25年間往返大陸超過60次。

此後大陸掀起了一波「余光中熱」。2002年以來,福建、常州多地曾專門舉辦余光中詩文系列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台灣的演員來到現場朗誦余光中不同時期的作品。2004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也將散文家獎頒給余光中。而實際上,大多數讀者對余光中的印象還停留在「鄉愁詩人」這一評價中。

但余光中似乎並不認同。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戲稱:

這些年回大陸太頻繁,鄉愁詩寫不出來了,回鄉詩倒是作了不少。

余光中的晚年遠離城市和科技,平時拒絕用手機和電腦,寫稿都堅持手寫。寄情山水自然之後,也創作了許多「環保詩歌」,累計上百首。其中,《冰姑雪姨》把冰雪比作姑姑阿姨,以關注全球變暖;《控訴一隻煙囪》則是表達對空氣污染的擔憂。

而這位清癯的「學者派詩人」亦有其尖銳的一面。20世紀70年代,台灣也曾處於一片肅殺的氣氛中,余光中曾參與兩場浩浩蕩蕩的文學論戰——現代詩論戰、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在現代詩論戰中,唐文標反對現代主義詩歌「西化」和脫離現實的傾向,余光中對此的反駁十分犀利,直接在《詩人何罪》一文中稱唐文標持有「左傾文藝觀」,給唐文標扣上了一頂「紅色」的帽子。

在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在1977年8月發表《狼來了》一文,文中他直指台灣鄉土文學就是大陸的「工農兵文藝」,並在文章開頭引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暗指鄉土文學與其主旨一致。這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確實無異於政治迫害。

徐復觀在《評台北「鄉土文學」之爭》一文中指出:

余光中給年輕人所戴的恐怕不是普通的帽子,而可能是武俠片中的血滴子。血滴子一拋到頭上,便會人頭落地。

這場論戰,使余光中一生都背負著「陷人於不義」的惡名。

除此之外,2012年,《經濟學人》雜誌以「bumbler」(失敗、搞砸)形容馬英九,而余光中則將其解釋為「拙」,即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意思。也引發了評論者的爭論,認為其「媚上」。

然而,曾身處輿論漩渦的余光中先生已然西去,圍繞著他私德與聲名的爭論也終將消散。就如同他曾說的那樣:

「私德有如內衣,臟不臟自己知道。聲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評定。」


它的作者是全球增長黑客之父Sean Ellis

從方法論—實戰技巧—細節剖析的循序漸進

它為你理清了「增長黑客」的概念誤區

更有不少實在的技巧和思維方式的傳授

創業者、產品、運營、市場人員... ...

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項目都期盼增長

而它會是你12月書單里必不可少的一本思維&行動指南


推薦閱讀:

詩書雙馨,堪稱:壓倒元白之才一一記詩人書法家江海清
詩人賀知章的書法也不賴,說真的!
【七絕十首-清秋白帝城】次韻流浪詩人老師
【詩人風采】閱茗齋丙申詞稿(上)
詩人與梅花

TAG:詩人 | 爭議 | 作品 | 鄉愁 | 余光中 |